父母关系不好父亲动不动就发脾气,怎样摆脱这样的关系

sunny🍊
#家庭关系#家庭创伤
我父母都60岁了,但是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父亲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候还会摔东西,母亲总是忍耐心也大不当回事,但是身在这样的家庭我感到很崩溃,都说家是避风港可是我的家总是狂风不止,每次费好大劲去劝说父亲,过一段时间还会循环反复,真的筋疲力尽。其实我站在父亲角度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他想要关心想要重视存在感,但我母亲在人际关系方面非常神经大条常常忽视,也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父亲很介意,比如在外人面前有没有给他面子,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按照他的心意给他做饭,什么事都要先跟他商量等等,我也跟父亲聊过他觉得在这个家没有存在感,其实我从心里也不喜欢我父亲我觉得他过于强势、脾气暴躁总是暴力沟通,后来我成长了一些有些理解他发怒的原因,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他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跟感受,我觉得很伤感情。每次他发火的时候我母亲都一言不发默默忍受但我就会我母亲打抱不平,觉得他凭什么这样对待我母亲,我也跟母亲谈过说过她可能不够关心父亲忽视他所以他会有怨言,积累的越来越多最后来一个大爆发,这种情况在我家司空见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觉得他摔碎的不是一个杯子是我的心,我对这个家真的感到绝望,近些年感觉父亲可能又有更年期的缘故平时也爱喝酒,脾气更加不可控,只是他不动手就是发很大的脾气,原因通常都是不重视他不尊重他,我虽然都与他尝试沟通暂时能够让他消停两天,他也不是油盐不进但大多数他觉得自己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他认为我一个孩子涉事尚浅不愿与我多说,说实话每次调解他们二人的关系我感觉我的能量都要被透支了,我也离异了,我想因为我没有一个有爱的家庭得不到爱我上哪里去给别人爱呢?所以我对自己的婚姻已经不抱任何期望了,我只是单纯的想过好余生,希望家庭平淡不要总是争吵度日,但就这样的愿望也是奢侈,我也建议过母亲不行就离婚吧,但目前牵扯财产的问题不好那么快切割,所以只能先将就过,但其实如果我父亲不喝酒的时候他还是可以正常说话的,虽然他谈起话来总是很粗鄙,两句不离脏话,这些我听着也很刺耳,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他我也接受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但是喝了酒后他的脾气就翻了好几倍稍不顺心就开始大发雷霆,我想逃离这样的家庭但我又舍不得我妈,现在的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缓解这样的局面呢?

我父母都60岁了,但是父母关系一直不好,父亲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候还会摔东西,母亲总是忍耐心也大不当回事,但是身在这样的家庭我感到很崩溃,都说家是避风港可是我的家总是狂风不止,每次费好大劲去劝说父亲,过一段时间还会循环反复,真的筋疲力尽。其实我站在父亲角度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他想要关心想要重视存在感,但我母亲在人际关系方面非常神经大条常常忽视,也就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父亲很介意,比如在外人面前有没有给他面子,吃饭的时候有没有按照他的心意给他做饭,什么事都要先跟他商量等等,我也跟父亲聊过他觉得在这个家没有存在感,其实我从心里也不喜欢我父亲我觉得他过于强势、脾气暴躁总是暴力沟通,后来我成长了一些有些理解他发怒的原因,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他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跟感受,我觉得很伤感情。每次他发火的时候我母亲都一言不发默默忍受但我就会我母亲打抱不平,觉得他凭什么这样对待我母亲,我也跟母亲谈过说过她可能不够关心父亲忽视他所以他会有怨言,积累的越来越多最后来一个大爆发,这种情况在我家司空见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觉得他摔碎的不是一个杯子是我的心,我对这个家真的感到绝望,近些年感觉父亲可能又有更年期的缘故平时也爱喝酒,脾气更加不可控,只是他不动手就是发很大的脾气,原因通常都是不重视他不尊重他,我虽然都与他尝试沟通暂时能够让他消停两天,他也不是油盐不进但大多数他觉得自己一点问题没有,而且他认为我一个孩子涉事尚浅不愿与我多说,说实话每次调解他们二人的关系我感觉我的能量都要被透支了,我也离异了,我想因为我没有一个有爱的家庭得不到爱我上哪里去给别人爱呢?所以我对自己的婚姻已经不抱任何期望了,我只是单纯的想过好余生,希望家庭平淡不要总是争吵度日,但就这样的愿望也是奢侈,我也建议过母亲不行就离婚吧,但目前牵扯财产的问题不好那么快切割,所以只能先将就过,但其实如果我父亲不喝酒的时候他还是可以正常说话的,虽然他谈起话来总是很粗鄙,两句不离脏话,这些我听着也很刺耳,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他我也接受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但是喝了酒后他的脾气就翻了好几倍稍不顺心就开始大发雷霆,我想逃离这样的家庭但我又舍不得我妈,现在的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缓解这样的局面呢?

1660阅读
·7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能让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在看完题主对爸爸的控诉后,我不禁想到了王濛在最近《女性的力量》中的演讲,她带大家认识了自己那位“不进步”的妈妈张晓霞,她在演讲的最后说:“我想像天底下诸多母亲一样,张晓霞是以自己一生的隐忍、奉献、守护、承受,回击着这个世界对女孩们所有的禁锢、偏见和打压。于是,张晓霞们不曾拥有的,最终才得以在女儿们身上实现。”也许这就是上一辈父母的婚姻模式,他们固守其中,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不管你多么努力地想把他们拉出闭环,强大的吸引力还是回将其拽回他们的“正轨”。此时需要放下执念的是子女,毕竟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你的人生使命不是替父母平息“战争”,不是替妈妈“打抱不平”,而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爱自己。你说因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所以自己也无法爱别人,婚姻失败,对爱情也不再期待。如果我们单纯了认为拯救了原生家庭,就能救赎自己,就可以获得爱的力量,那真的要失望了。你也真切地感受到身在其中的能量透支。因而远离消耗你、让你感觉疲惫的家庭和家人,是必要的!作为成年人,你是有条件也有能力选择远离的,这种远离也不单指空间上的远离,还包括心理不再被控制和纠缠。当你面对父亲的暴躁时,无形中成了妈妈的代言人,而他想获得的是妻子的尊重与关注,你的调停恰恰让他的“期待”落空了。所以把“战争”的权力还给他们,他们才有机会为各自的情绪负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生活方式,在心里画上这条界限吧。与其消耗自己的生命去跟他们的婚姻较劲,何不不去花些力气把自己独立的生活过好呢?把注意力收回到爱自己的每件小事上,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在可能无趣的生活里发现有趣的点滴,每一件满足自己的小事都可以积蓄爱自己的力量。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能让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在看完题主对爸爸的控诉后,我不禁想到了王濛在最近《女性的力量》中的演讲,她带大家认识了自己那位“不进步”的妈妈张晓霞,她在演讲的最后说:“我想像天底下诸多母亲一样,张晓霞是以自己一生的隐忍、奉献、守护、承受,回击着这个世界对女孩们所有的禁锢、偏见和打压。于是,张晓霞们不曾拥有的,最终才得以在女儿们身上实现。”也许这就是上一辈父母的婚姻模式,他们固守其中,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不管你多么努力地想把他们拉出闭环,强大的吸引力还是回将其拽回他们的“正轨”。此时需要放下执念的是子女,毕竟每个人都在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而你的人生使命不是替父母平息“战争”,不是替妈妈“打抱不平”,而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爱自己。你说因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所以自己也无法爱别人,婚姻失败,对爱情也不再期待。如果我们单纯了认为拯救了原生家庭,就能救赎自己,就可以获得爱的力量,那真的要失望了。你也真切地感受到身在其中的能量透支。因而远离消耗你、让你感觉疲惫的家庭和家人,是必要的!作为成年人,你是有条件也有能力选择远离的,这种远离也不单指空间上的远离,还包括心理不再被控制和纠缠。当你面对父亲的暴躁时,无形中成了妈妈的代言人,而他想获得的是妻子的尊重与关注,你的调停恰恰让他的“期待”落空了。所以把“战争”的权力还给他们,他们才有机会为各自的情绪负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生活方式,在心里画上这条界限吧。与其消耗自己的生命去跟他们的婚姻较劲,何不不去花些力气把自己独立的生活过好呢?把注意力收回到爱自己的每件小事上,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在可能无趣的生活里发现有趣的点滴,每一件满足自己的小事都可以积蓄爱自己的力量。祝好!

12
1
分享
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你想要像避风港一样的家,但父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你心疼妈妈的逆来顺受,你想缓解当下的局面?你为了让原生家庭幸福,为了让父母幸福,做了很多次努力尝试,你也经常和父亲沟通,但父亲的情绪还是反复……你说妈妈总是耐心也不大当回事,心疼你一直像个长辈为这个原生家庭操心着。辛苦了!海灵格提出过家庭幸福的五大法则,当你准备好改变自己,你可以试着从中找到让自己拥有幸福家庭的方法。以下是综合整理出的家庭幸福相关的五大法则:1.整体法则:家庭被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各个成员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每个成员在家庭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家庭的成长与和谐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并适应这个系统的进化过程。尤其是原生家庭,你说妈妈耐心大条,其实这也是妈妈适应家庭的方式。2.序位法则:在家庭中,长幼有序,新生家庭的重要性也要大于原生家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在家庭结构中的位置和角色。这意味着承认和尊重传统家庭结构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归属感。比如你在原生家庭里是女儿的身份,如果你想作为这个家的掌控者去教父母如何相处,会让自己特别痛苦,相反,如果你愿意尊重父母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命运,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就会让你获得新生。3.平衡法则:家庭内部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上,尤其是在施与受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包括经济、情感、付出与回馈等方面的平衡,关系的成功和持久往往依赖于双方能够在给予和接受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对别人好两点,如果别人对我坏一点,那我就收回自己一点好。就像你对父母一样,适当的付出会比你全身心的介入让你和父母的关系更融洽。而且当一个人付出太多太久得不到的回报的时候,最初的爱会一点点磨灭,甚至变成深深地埋怨和愤怒。4.事实法则:必须尊重现实,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面。承认并接纳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处理问题时基于客观事实,而非理想化的想象。父母有各自的性格,我们没办法改变他们,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5.流动法则:流动法则强调生命力要向前流动,让过去的过去,全然地活到当下,不畏将来,不悔过去。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选择让过去的事变成你成长的养分。把重心可以从原生家庭转移到你自己身上,做些让自己开心幸福的事情。这些法则的目的不仅是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更是为了提升我们个人幸福感,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开心有能量了,才可以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也㊗️愿你能幸福❤️

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你想要像避风港一样的家,但父亲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你心疼妈妈的逆来顺受,你想缓解当下的局面?你为了让原生家庭幸福,为了让父母幸福,做了很多次努力尝试,你也经常和父亲沟通,但父亲的情绪还是反复……你说妈妈总是耐心也不大当回事,心疼你一直像个长辈为这个原生家庭操心着。辛苦了!海灵格提出过家庭幸福的五大法则,当你准备好改变自己,你可以试着从中找到让自己拥有幸福家庭的方法。以下是综合整理出的家庭幸福相关的五大法则:1.整体法则:家庭被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各个成员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每个成员在家庭系统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家庭的成长与和谐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并适应这个系统的进化过程。尤其是原生家庭,你说妈妈耐心大条,其实这也是妈妈适应家庭的方式。2.序位法则:在家庭中,长幼有序,新生家庭的重要性也要大于原生家庭。每个人都应尊重和理解自己和其他成员在家庭结构中的位置和角色。这意味着承认和尊重传统家庭结构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归属感。比如你在原生家庭里是女儿的身份,如果你想作为这个家的掌控者去教父母如何相处,会让自己特别痛苦,相反,如果你愿意尊重父母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命运,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就会让你获得新生。3.平衡法则:家庭内部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互动上,尤其是在施与受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包括经济、情感、付出与回馈等方面的平衡,关系的成功和持久往往依赖于双方能够在给予和接受之间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对别人好两点,如果别人对我坏一点,那我就收回自己一点好。就像你对父母一样,适当的付出会比你全身心的介入让你和父母的关系更融洽。而且当一个人付出太多太久得不到的回报的时候,最初的爱会一点点磨灭,甚至变成深深地埋怨和愤怒。4.事实法则:必须尊重现实,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面。承认并接纳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处理问题时基于客观事实,而非理想化的想象。父母有各自的性格,我们没办法改变他们,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5.流动法则:流动法则强调生命力要向前流动,让过去的过去,全然地活到当下,不畏将来,不悔过去。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选择让过去的事变成你成长的养分。把重心可以从原生家庭转移到你自己身上,做些让自己开心幸福的事情。这些法则的目的不仅是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更是为了提升我们个人幸福感,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开心有能量了,才可以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也㊗️愿你能幸福❤️

8
2
分享
题主您好:我是咨询师平儿。面对父母的关系,心疼妈妈,也理解父亲,想让他们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您是一个孝心的孩子,给您大大的赞。首先老年人的思维,习惯,都已经固化,改变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自己想改变,何况您父母都没觉的自己有问题,怎么能改,他们两个都已经习惯,固化这个相处方式,双方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其次您父亲不打人,只是摔东西,墨迹墨迹,他叨叨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就是陈芝麻烂谷子说说而已。您细想想,没人理他,他墨迹一会也就消停了,如果有人干预,反而墨迹的时间会更长,因为他要找一些理由来为他说的做的合理化,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所以不用太担心。再次莫言和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与人所以有烦恼都来自课题混淆,事实上,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一是父母,孩子,爱人,如果按照这三个事看,那也都是别人的事,是您改变不了的事,他们俩个人的生活模式,还需要他们自己调整,做主。二是当下的环境对您来说很消耗,如果有经济能力建议搬出去自己住。三是经常回去看看他们,看到他们不开心,可以轻松愉快地调侃一下,哇塞,又生气了,不生气,你们看我给您们带什么了?咋的了,谁又惹我可爱可敬的老父亲了,外面天气可好了,吃完,我带您们出去溜达。您们知道吗,今天又有什么什么新闻或好玩的事了,我给您们讲讲。或让您父亲讲他年轻时候的光荣历史。用转移话题,带母亲散步等各种方法,来缓解气氛。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待一会,以自己有事,就先回去,不要受太多的负能量,影响自己的心情。四是爱自己,学习成长自己,过好自己的后半生。搬出来后,学点心理学,好好的爱自己,真正的爱自己,成长自己,做自己喜欢的美食,享受美好的阳光,打扮的漂漂亮亮去郊外看春天的花开等等,让自己轻松愉快幸福的生活。

题主您好:我是咨询师平儿。面对父母的关系,心疼妈妈,也理解父亲,想让他们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您是一个孝心的孩子,给您大大的赞。首先老年人的思维,习惯,都已经固化,改变的可能性不大,除非自己想改变,何况您父母都没觉的自己有问题,怎么能改,他们两个都已经习惯,固化这个相处方式,双方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其次您父亲不打人,只是摔东西,墨迹墨迹,他叨叨也不是为了改变什么,就是陈芝麻烂谷子说说而已。您细想想,没人理他,他墨迹一会也就消停了,如果有人干预,反而墨迹的时间会更长,因为他要找一些理由来为他说的做的合理化,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所以不用太担心。再次莫言和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与人所以有烦恼都来自课题混淆,事实上,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一是父母,孩子,爱人,如果按照这三个事看,那也都是别人的事,是您改变不了的事,他们俩个人的生活模式,还需要他们自己调整,做主。二是当下的环境对您来说很消耗,如果有经济能力建议搬出去自己住。三是经常回去看看他们,看到他们不开心,可以轻松愉快地调侃一下,哇塞,又生气了,不生气,你们看我给您们带什么了?咋的了,谁又惹我可爱可敬的老父亲了,外面天气可好了,吃完,我带您们出去溜达。您们知道吗,今天又有什么什么新闻或好玩的事了,我给您们讲讲。或让您父亲讲他年轻时候的光荣历史。用转移话题,带母亲散步等各种方法,来缓解气氛。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待一会,以自己有事,就先回去,不要受太多的负能量,影响自己的心情。四是爱自己,学习成长自己,过好自己的后半生。搬出来后,学点心理学,好好的爱自己,真正的爱自己,成长自己,做自己喜欢的美食,享受美好的阳光,打扮的漂漂亮亮去郊外看春天的花开等等,让自己轻松愉快幸福的生活。

3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我只能够这么跟你说吧。我们人一辈子只需要知道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以上观念,来自(一念之转)这本书。你母亲她跟你父亲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估计也适应了你父亲的那种性格。心理学里有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你的父母都在一起大半辈子了,估计你是很难改变他们的性格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要怎么样摆脱跟他们的关系。所以你现在是已经经济独立了吗。如果是已经经济独立,也是可以考虑自己一个人搬出去住的。看到父亲性格不好的部分,你就可以改变自己。譬如:不把他这种不好的性格继续延续到你的下一代。也就是说:父亲他不好的性格部分,在你这里就被止住了。那么,你可以减少他不好的性格方面“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如果还是有困惑,你也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现在所面对的困惑,抱抱你呀!我只能够这么跟你说吧。我们人一辈子只需要知道这世界上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上天的事。以上观念,来自(一念之转)这本书。你母亲她跟你父亲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估计也适应了你父亲的那种性格。心理学里有一句话:谁痛苦谁改变。你的父母都在一起大半辈子了,估计你是很难改变他们的性格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要怎么样摆脱跟他们的关系。所以你现在是已经经济独立了吗。如果是已经经济独立,也是可以考虑自己一个人搬出去住的。看到父亲性格不好的部分,你就可以改变自己。譬如:不把他这种不好的性格继续延续到你的下一代。也就是说:父亲他不好的性格部分,在你这里就被止住了。那么,你可以减少他不好的性格方面“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如果还是有困惑,你也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衷心祝福题主你现在所面对的问题,能够早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这些了。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对题主你有所帮助及启发。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学习。在壹心理这里,世界和我爱着你。祝好哦!!!!!!!

2
评论
分享
你好,我完整的看完了你的描述,我能够感觉到你很伤心,甚至有一些崩溃和无奈,我觉得你做的已经很好了,能看到你一直很努力的想调节好父母的关系,特别想让父母过得好一些,这是作为儿女的一份孝心,当然我觉得你的父母也应该能够感受到,不过你还是有一些需要自我成长的地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你可以试着了解一下:1,父母的关系是父母的关系,真正能够处理好的只有他们二个人,其他的人都是辅助作用,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去处理彼此的关系,否则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任何人,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命,每个人的命都需要自己的体验和做选择,他们现在这样,也许他们还不够痛,如果足够痛,他们会做出自己的改变,咱们父母也是一样,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也是没法改变他们的,就算是咱们孩子,我们也是没法改变他们的,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智慧去影响他们,尽力而为就好,我们也要承认,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能为力的事情,那就顺其自然,要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最好的归宿,如果需要咱们,咱们做好自己需要做的就可以。2,第1个说了父母的事情,那这一点就要说一下咱们自己的事情,咱们作为父母的儿女,也是有很多事情是无权干涉的,如果是你看到父母这样,你心理很难受或者痛苦,那是你心理有个认为:他们不应该这样,他们应该是和睦的,他们应该是幸福的。这是你内心的活动,这是你内心的标准,也许并不是父母内心的标准,所以咱们要尊重父母的感受,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是第一条说的,父母的感受咱们是替代不了的,他们的选择离婚不离婚,咱们说了也不算,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做出的决定。你能够做的就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出现,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默默的祝福他们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支持了。3,很多时候,不是你接受不了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你接受不了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的痛苦,再深入的探索,就是你还接受不了自己的认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你痛苦也好或者无奈也好,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你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痛苦和无奈吗?如果你接受不了,那无论是父母的事情,还有孩子的事情,或者是跟另一半的事情,很多时候你都会痛苦,如果你能够接受自己的痛苦或者无奈了,其实外边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大了,只是咱们把外界的事情看的太大了而已,这就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可以探索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你好,我完整的看完了你的描述,我能够感觉到你很伤心,甚至有一些崩溃和无奈,我觉得你做的已经很好了,能看到你一直很努力的想调节好父母的关系,特别想让父母过得好一些,这是作为儿女的一份孝心,当然我觉得你的父母也应该能够感受到,不过你还是有一些需要自我成长的地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你可以试着了解一下:1,父母的关系是父母的关系,真正能够处理好的只有他们二个人,其他的人都是辅助作用,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除非他们自己愿意去处理彼此的关系,否则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任何人,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命,每个人的命都需要自己的体验和做选择,他们现在这样,也许他们还不够痛,如果足够痛,他们会做出自己的改变,咱们父母也是一样,作为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也是没法改变他们的,就算是咱们孩子,我们也是没法改变他们的,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智慧去影响他们,尽力而为就好,我们也要承认,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无能为力的事情,那就顺其自然,要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最好的归宿,如果需要咱们,咱们做好自己需要做的就可以。2,第1个说了父母的事情,那这一点就要说一下咱们自己的事情,咱们作为父母的儿女,也是有很多事情是无权干涉的,如果是你看到父母这样,你心理很难受或者痛苦,那是你心理有个认为:他们不应该这样,他们应该是和睦的,他们应该是幸福的。这是你内心的活动,这是你内心的标准,也许并不是父母内心的标准,所以咱们要尊重父母的感受,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是第一条说的,父母的感受咱们是替代不了的,他们的选择离婚不离婚,咱们说了也不算,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做出的决定。你能够做的就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出现,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默默的祝福他们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支持了。3,很多时候,不是你接受不了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你接受不了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的痛苦,再深入的探索,就是你还接受不了自己的认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你痛苦也好或者无奈也好,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你自己能够接受自己的痛苦和无奈吗?如果你接受不了,那无论是父母的事情,还有孩子的事情,或者是跟另一半的事情,很多时候你都会痛苦,如果你能够接受自己的痛苦或者无奈了,其实外边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大了,只是咱们把外界的事情看的太大了而已,这就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可以探索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2
评论
分享
你好。看完你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你的原生家庭之痛。同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是“双边战争”,一个是“三方混战”。本来是你父母两人的博弈,但你加入后,局势变得更复杂了,激烈程度更甚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更加渺茫了。不过,可以肯定,你是爱父母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在局中,自然疑惑不解。作为旁观者,我有一些个人看法:1.父母有自己的相处模式,他们可以保持基本平衡。你看,父亲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母亲“不当回事...一言不发默默忍受”。这可以说是平衡的。2.劝别人改变是做无用功。父亲那边,“他认为我一个孩子涉事尚浅不愿与我多说”,母亲那里,“跟母亲谈过说过她可能不够关心父亲忽视他所以他会有怨言”,还是没有看到母亲的改变吧?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战争是反反复复的,并没有改变的趋势。3.跟母亲建议“不行就离婚吧”是非常危险的。离婚这么重大的决定,应该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和决定,否则,日后若有不顺,很容易将责任推卸给建议的人。4.你沉浸于父母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可能是你潜意识里为自身婚姻不顺寻求爱的代偿。你离异了,且意识到自己缺爱,故给不了配偶以爱。这些感受很让人心疼。也因此,你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原生家庭,期望这里的爱能补给婚姻中的缺失。5.跳出“三方混战”吧。通常,谁痛苦,谁就要改变。你痛苦于“三方混战”,那就跳出这个游戏,让他们自己去博弈和调整。让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两个,那就够了。父母若是感到痛苦,他们就会顺势做出改变的。拥抱~祝好。

你好。看完你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你的原生家庭之痛。同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是“双边战争”,一个是“三方混战”。本来是你父母两人的博弈,但你加入后,局势变得更复杂了,激烈程度更甚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更加渺茫了。不过,可以肯定,你是爱父母的。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在局中,自然疑惑不解。作为旁观者,我有一些个人看法:1.父母有自己的相处模式,他们可以保持基本平衡。你看,父亲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母亲“不当回事...一言不发默默忍受”。这可以说是平衡的。2.劝别人改变是做无用功。父亲那边,“他认为我一个孩子涉事尚浅不愿与我多说”,母亲那里,“跟母亲谈过说过她可能不够关心父亲忽视他所以他会有怨言”,还是没有看到母亲的改变吧?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战争是反反复复的,并没有改变的趋势。3.跟母亲建议“不行就离婚吧”是非常危险的。离婚这么重大的决定,应该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和决定,否则,日后若有不顺,很容易将责任推卸给建议的人。4.你沉浸于父母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可能是你潜意识里为自身婚姻不顺寻求爱的代偿。你离异了,且意识到自己缺爱,故给不了配偶以爱。这些感受很让人心疼。也因此,你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原生家庭,期望这里的爱能补给婚姻中的缺失。5.跳出“三方混战”吧。通常,谁痛苦,谁就要改变。你痛苦于“三方混战”,那就跳出这个游戏,让他们自己去博弈和调整。让他们知道,你爱他们两个,那就够了。父母若是感到痛苦,他们就会顺势做出改变的。拥抱~祝好。

2
评论
分享
我不是心理咨询老师,但我父母和你父母情况一样。我特别想在心理上和物理上切断这种对父母的担心,因为我实在无能为力,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又是担心。特别想逃离。

我不是心理咨询老师,但我父母和你父母情况一样。我特别想在心理上和物理上切断这种对父母的担心,因为我实在无能为力,但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又是担心。特别想逃离。

1
分享
  • 讨厌原生家庭,每天都在接收负面情绪,怎么办?
    3回答 · 2025.05.01 11:57:51
  • 想走出原生家庭,父母不同意,感觉在威胁和试图控制我
    2回答 · 2025.04.30 22:04:33
  • 她好像很爱我,但为何我感受不到,如何治愈家庭创伤?
    1回答 · 2025.04.30 21:06:4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