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记得有句话说,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确实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往往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很少很少,而且常常陷入自责,甚至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不行动,可能是我们在害怕失败。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做得不够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会暴露,可能遭受批评和指责,甚至面临自尊心的受损。因为不行动,就不用去面对“达不成”的挫败,也不用去看“不够好”的自己,于是我们潜意识里面选择了不行动。动不起来,可能是一种表达反抗和攻击的方式。我们的童年或许被父母严厉管教或过度控制,长大后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无力反抗父母的控制,只能遵守服从,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内心深处是有愤怒的,生命力和情绪得不到释放。所以可能是这种能量的变相释放,是一种伪装的反抗和攻击。不行动,也可能是我们的身心疲惫了,厌烦了。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但是我们行为不会骗人。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陷入了一种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循环,身心会有疲劳和烦躁。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心态,放下对自己完美的期待,儿时的成长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生命是一段长跑竞赛,接纳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瞬间完成,而是有一个笨拙的开始。我们尝试设立学习的行动计划和小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提升我们的自信,积累我们的成就感,首先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实现一次突破或许就能打破一个循环。同时我们可以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如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或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你,而且已经令你恐惧不快乐,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容易。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在思想层面也要放松自己,保持身心愉快,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或听到别人类似评价时,对自己喊“停”,然后试着深呼吸,保持内心的平静,接着就可专心投入工作或学习。推荐书籍《力量从哪里来》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记得有句话说,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确实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往往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很少很少,而且常常陷入自责,甚至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不行动,可能是我们在害怕失败。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做得不够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就会暴露,可能遭受批评和指责,甚至面临自尊心的受损。因为不行动,就不用去面对“达不成”的挫败,也不用去看“不够好”的自己,于是我们潜意识里面选择了不行动。动不起来,可能是一种表达反抗和攻击的方式。我们的童年或许被父母严厉管教或过度控制,长大后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因为小时候的我们无力反抗父母的控制,只能遵守服从,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内心深处是有愤怒的,生命力和情绪得不到释放。所以可能是这种能量的变相释放,是一种伪装的反抗和攻击。不行动,也可能是我们的身心疲惫了,厌烦了。我们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这种感觉,但是我们行为不会骗人。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陷入了一种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循环,身心会有疲劳和烦躁。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心态,放下对自己完美的期待,儿时的成长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生命是一段长跑竞赛,接纳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瞬间完成,而是有一个笨拙的开始。我们尝试设立学习的行动计划和小目标的时候,看看是否符合smart原则,尤其是需要考虑一些实际的环境和客观因素,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增加我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这会给我们传递“我可以”的信号,提升我们的自信,积累我们的成就感,首先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实现一次突破或许就能打破一个循环。同时我们可以及时的给自己兑现奖励,如给自己犒劳一顿美食,或为自己买一份小礼品,让我们把学习和开心的感受联结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和正强化。我们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你,而且已经令你恐惧不快乐,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容易。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在思想层面也要放松自己,保持身心愉快,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或听到别人类似评价时,对自己喊“停”,然后试着深呼吸,保持内心的平静,接着就可专心投入工作或学习。推荐书籍《力量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