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它是受伤的小孩,还是幸福的小孩,和我们童年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联。我们内在小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恐惧,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恐惧来源。我的恐惧来源可能是安全感,胆子小,一个人睡觉不敢关灯。童年时期父母的反馈和行为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回想一下,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是否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我们提出一些要求,是否经常被父母忽视和批评?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我不够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也可称为安全感)就渐渐出现问题,认为自己不好,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关爱,这样的自责和自我攻击又会加重自负感,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小孩越来越恐惧,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当我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恐惧有所了解,那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内在小孩成长起来呢?首先我们可以试着觉察,当下关键时刻的恐惧是情绪上还是真实的?其实很多时候,令我们当下恐惧的是情绪,也就是说是受伤内在小孩的情结。我们儿时的恐惧感没有被好好看见和安抚,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激活当时的恐惧,从而引起担心、害怕等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一些身体上反应。就如题主所写,父母去亲戚家,只有我一个人,睡觉感到害怕不敢关灯,脑海里总是涌入恐怖电影的场景,熬到早上才睡觉。童年的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伤害,不过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看到过去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接受那个不被关爱的自己,去努力与自己和解。所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恐惧和焦虑情绪的时候,试着喊“停”,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让情绪流动。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父母一起聊聊曾经的童年,并不是需要去问责谁,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对方,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自己,和往事和解。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身体开始,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学着向内看,抱抱我们内心的小孩,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当我们内核稳定,我们会自信的展示自己。推荐书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余,和你交流一下这个话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它是受伤的小孩,还是幸福的小孩,和我们童年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很大关联。我们内在小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恐惧,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恐惧来源。我的恐惧来源可能是安全感,胆子小,一个人睡觉不敢关灯。童年时期父母的反馈和行为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回想一下,当你初次蹒跚学步或夹筷吃菜时,是否因为妈妈的担忧焦虑和害怕糟糕的后果,无数次的被妈妈中断和阻止?我们提出一些要求,是否经常被父母忽视和批评?长此以往,我们对未知的事情会有自我判断,那就是“我做不好”“我不够好”,这时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也可称为安全感)就渐渐出现问题,认为自己不好,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关爱,这样的自责和自我攻击又会加重自负感,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小孩越来越恐惧,以致成年后变得内心脆弱。当我们对自己内在小孩的恐惧有所了解,那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内在小孩成长起来呢?首先我们可以试着觉察,当下关键时刻的恐惧是情绪上还是真实的?其实很多时候,令我们当下恐惧的是情绪,也就是说是受伤内在小孩的情结。我们儿时的恐惧感没有被好好看见和安抚,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激活当时的恐惧,从而引起担心、害怕等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一些身体上反应。就如题主所写,父母去亲戚家,只有我一个人,睡觉感到害怕不敢关灯,脑海里总是涌入恐怖电影的场景,熬到早上才睡觉。童年的经历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伤害,不过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看到过去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接受那个不被关爱的自己,去努力与自己和解。所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恐惧和焦虑情绪的时候,试着喊“停”,对自己说:这都不是我的错!让情绪流动。我们也可以试着记录自己此刻的感受是什么?你的书写只面对自己,所以尽管大胆坦诚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既能帮助我们了解情绪的产生和影响,也能帮助我们厘清问题的根源。我们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和父母一起聊聊曾经的童年,并不是需要去问责谁,而是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对方,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自己,和往事和解。我们也可以寻求帮助,因为这件事情既然困扰着你,那么想马上克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试着找一个你信任并一直给予你正面支持的亲友寻求倾诉,如果觉得有必要,也可以找个咨询师,因为情绪一定要有一个输出,缓解我们内心的沉重和阻塞。我们也试着学会关爱自己,从善待自己的身体开始,告诉自己我们已经长大,有力量也有能力保护自己,可以去肯定和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可去接纳和欣赏不完美的自己,学着向内看,抱抱我们内心的小孩,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当我们内核稳定,我们会自信的展示自己。推荐书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