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见字如面。虽然描述只有几行字,但能提出这个问题到平台来,感受到你有着细致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嗯,下面咱们结合你的描述,来聊聊这个状态。你说“最近经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网友分享身边的NPD人格,范围有舍友、对象、同事”,但“对于NPD比较具体且科学易懂接地气的辨别方式还不是很清楚”。——看到这儿,我想了解的事情是:1.如果了解了NPD,你打算怎样帮助这个人群?2.在了解NPD的过程中,你会有“受到NPD影响”这个担心吗?3.万一自己受了影响,是否想过自救的方法呢?之所以提以上这3点,是想告诉你:了解处在某种状态中的人群时,比起从理论上了解他们的症状更重要的事情是先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由这个症状的人群所可能带来的冲击。——NPD的中文名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接地气的理解就是“某种状态的极端化,且理解共情能力缺乏”。(即使稍稍退一步说,他们具备理解力,但他们理解的核心多数是围绕着自己。)所以,正因为这样,我在这儿才需要向你确认“去理解他们之前,是否已经把自己照顾好了”这件事。你在接下来问到“要怎么在生活中辨认身边的NPD人格”,然后“如果家人是NPD人格,可以怎么帮到他们”。——对于这两点,我不建议你去深入考虑过多,原因是:1.NPD是一个在病理范围内的症状,需要专业鉴定。2.一旦将NPD标签化之后,会对咱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影响,所以不宜过度强化,以免引发【刻意分类】和【歧视】。至于这类人群是否知道他们自身是NPD,我选择相信他们具备自知力,只是他们的行为模式相对固化了,【调整认知】这个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容易,正因为调整起来不容易,他们会在【升维思考】这件事上有很强的惰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调整,而是他们的确缺少调整的动力。——所以,【舒适区】有些时候是会消耗一个人的斗志的。但这种状态是他们的选择,那既然是他们的选择,咱们就尊重吧,这是他们所习惯的模式,也是他们能拿出的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因此,NPD对于患有它的伙伴来讲,也许算不上一个困局。——咱们换个维度来想,这个症状的很多外显的特点,正好能让那群伙伴在言行上不过多考虑外在的影响,这也算一种【坚持自我】的形态吧。咱们能做到对他们最大最深的共情理解,可能就是【允许】,在“保证了自己的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成为他们所习惯的样子。好啦,以上就是我对这个话题进行的一些分享,希望能为你带来些微与这类人群相处的灵感。好好保护自己,好好照顾自己。
题主好,见字如面。虽然描述只有几行字,但能提出这个问题到平台来,感受到你有着细致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嗯,下面咱们结合你的描述,来聊聊这个状态。你说“最近经常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网友分享身边的NPD人格,范围有舍友、对象、同事”,但“对于NPD比较具体且科学易懂接地气的辨别方式还不是很清楚”。——看到这儿,我想了解的事情是:1.如果了解了NPD,你打算怎样帮助这个人群?2.在了解NPD的过程中,你会有“受到NPD影响”这个担心吗?3.万一自己受了影响,是否想过自救的方法呢?之所以提以上这3点,是想告诉你:了解处在某种状态中的人群时,比起从理论上了解他们的症状更重要的事情是先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应对由这个症状的人群所可能带来的冲击。——NPD的中文名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接地气的理解就是“某种状态的极端化,且理解共情能力缺乏”。(即使稍稍退一步说,他们具备理解力,但他们理解的核心多数是围绕着自己。)所以,正因为这样,我在这儿才需要向你确认“去理解他们之前,是否已经把自己照顾好了”这件事。你在接下来问到“要怎么在生活中辨认身边的NPD人格”,然后“如果家人是NPD人格,可以怎么帮到他们”。——对于这两点,我不建议你去深入考虑过多,原因是:1.NPD是一个在病理范围内的症状,需要专业鉴定。2.一旦将NPD标签化之后,会对咱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影响,所以不宜过度强化,以免引发【刻意分类】和【歧视】。至于这类人群是否知道他们自身是NPD,我选择相信他们具备自知力,只是他们的行为模式相对固化了,【调整认知】这个动作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容易,正因为调整起来不容易,他们会在【升维思考】这件事上有很强的惰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调整,而是他们的确缺少调整的动力。——所以,【舒适区】有些时候是会消耗一个人的斗志的。但这种状态是他们的选择,那既然是他们的选择,咱们就尊重吧,这是他们所习惯的模式,也是他们能拿出的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因此,NPD对于患有它的伙伴来讲,也许算不上一个困局。——咱们换个维度来想,这个症状的很多外显的特点,正好能让那群伙伴在言行上不过多考虑外在的影响,这也算一种【坚持自我】的形态吧。咱们能做到对他们最大最深的共情理解,可能就是【允许】,在“保证了自己的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成为他们所习惯的样子。好啦,以上就是我对这个话题进行的一些分享,希望能为你带来些微与这类人群相处的灵感。好好保护自己,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