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平时共情能力强,但脑子里有邪恶的念头,咋办

匿名用户
#焦虑#疑病#困惑
我平时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高中生,有时候看手机上一些感人的短视频或是一些帮助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的公益新闻都会同理心泛滥,看着看着手机都会看哭,但是前几天可能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自己都说不太上来,也有可能我都忘了我当时有没有那样想,但是现在脑子就突然认为自己当时想了最不道德的想法,就是突然有好讨厌这个小孩希望那个孩子si了才好或是肯定回不来 不要回来了的念头,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我绝对不会希望一个可怜的孩子遭遇不幸才对,我现在想法就是希望这个社会不要有这种事发生了,这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遇到不负责的家长,但是我当时为什么会有那种邪恶的想法,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呢

我平时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高中生,有时候看手机上一些感人的短视频或是一些帮助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的公益新闻都会同理心泛滥,看着看着手机都会看哭,但是前几天可能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自己都说不太上来,也有可能我都忘了我当时有没有那样想,但是现在脑子就突然认为自己当时想了最不道德的想法,就是突然有好讨厌这个小孩希望那个孩子si了才好或是肯定回不来 不要回来了的念头,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我绝对不会希望一个可怜的孩子遭遇不幸才对,我现在想法就是希望这个社会不要有这种事发生了,这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遇到不负责的家长,但是我当时为什么会有那种邪恶的想法,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呢

1475阅读
·9回答
收藏
情感经历和思维并不总是稳定的,它们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和个人经历。人的思维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寻常或反常的想法,这并不一定反映出你的道德观。你平时表现出很高的共情能力,但有时可能会经历情感疲劳,导致暂时不那么敏感或情感深沉。以下是一些建议:1.不要因为短暂的不寻常想法而自责或焦虑。情感是多变的,每个人都会有时产生奇怪的想法。2.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包括情感波动和情感疲劳。可以通过冥想、放松练习和保持身体健康来帮助稳定情绪。3.如果你对自己的情感或想法感到非常困扰,或者这些情感开始干扰到你的生活,不妨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情感。4.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你的道德观,即你不希望任何人受到伤害。要认识到你的真实价值观,而不是将一时的想法作为你的道德标准。不要太过自责或焦虑,因为我们都是复杂的个体,情感和想法都会有时起伏不定。学会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情感,以保持身心健康。祝您生活愉快!

情感经历和思维并不总是稳定的,它们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状态、心理健康和个人经历。人的思维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寻常或反常的想法,这并不一定反映出你的道德观。你平时表现出很高的共情能力,但有时可能会经历情感疲劳,导致暂时不那么敏感或情感深沉。以下是一些建议:1.不要因为短暂的不寻常想法而自责或焦虑。情感是多变的,每个人都会有时产生奇怪的想法。2.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包括情感波动和情感疲劳。可以通过冥想、放松练习和保持身体健康来帮助稳定情绪。3.如果你对自己的情感或想法感到非常困扰,或者这些情感开始干扰到你的生活,不妨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情感。4.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你的道德观,即你不希望任何人受到伤害。要认识到你的真实价值观,而不是将一时的想法作为你的道德标准。不要太过自责或焦虑,因为我们都是复杂的个体,情感和想法都会有时起伏不定。学会如何应对和管理这些情感,以保持身心健康。祝您生活愉快!

11
评论
分享
孩子你好,我是一苇。你平时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孩子,对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邪恶念头产生了困惑,甚至对自己的人品产生了怀疑。我试着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帮你做一下分析,希望能给你启发。————“为什么会有那种邪恶的想法”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自我心理防御反应”,它是指个体有强烈的心理压力或威胁时会产生的一种行为反应。转移是最常见的反应形式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或威胁时,会把情感反应转移到另外一些无关的对象,以免深陷其中。比如,我们常常会把工作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到家庭,莫名其妙的冲家人发火。所以,那天情绪低落的你,产生了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反应,把负面情绪转移到了那个走失的小孩身上。转移防御常常是无意识的,也许,当时你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缓,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有可能还会伤害到别人,继而对内产生深深的自责,让自己陷入另一种负面情绪的困扰里。其实,我们可以把负面情绪用更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找亲友聊聊天、正念冥想、做做运动、听听音乐……等。然后,聚焦问题,集中精力积极的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这是本我,为了补偿低落情绪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反应,这个自我防御机制叫转移。本我的运作主要基于快乐原则,为了避免痛苦,本我没有道德约束和时间观念,只关注即时的满足。“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我绝对不会希望一个可怜的孩子遭遇不幸才对”。这是超我。超我代表了道德和责任感的内化。超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评判行为的对错,并产生内疚感。“我现在想法就是希望这个社会不要有这种事发生了,这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遇到不负责的家长”。这是自我。自我代表了理性和自我控制的力量,具备推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对冲突进行调整。现在我们把镜头回转,对事件做个复盘:当时“我”情绪很不好,“本我”偷偷的浮出水面,“超我”敏锐地捉住了他,并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时,理智的“自我”闪亮登场,他迅速的在超我的引导下表现出符合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整个过程,你很好的诠释了心理学的三个人格概念,似乎与弗洛伊德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常常不是那么和谐,当冲突产生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超我太过严苛,就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背负很多的内疚,让自己内心充满自责,甚至怀疑自己的人品。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自我来帮忙。自我有理性,负责与现实对接,遵循现实原则,能接纳社会和个体的不完美。它能够理解本我,并有选择地去满足本我的愿望,而不会象超我那么完美主义,对本我凌厉的批判。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得好,则社会适应就会很好,也会使本我、超我和现实达到一个平衡,让自己健康生活、和谐发展。“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现在的你,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吗?共情,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最后,愿拥有很强共情能力的你,在生活中继续用这一把光和火给世界带去温暖和明亮。加油,世界和我都爱着你。

孩子你好,我是一苇。你平时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孩子,对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邪恶念头产生了困惑,甚至对自己的人品产生了怀疑。我试着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帮你做一下分析,希望能给你启发。————“为什么会有那种邪恶的想法”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自我心理防御反应”,它是指个体有强烈的心理压力或威胁时会产生的一种行为反应。转移是最常见的反应形式之一,它是指个体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或威胁时,会把情感反应转移到另外一些无关的对象,以免深陷其中。比如,我们常常会把工作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到家庭,莫名其妙的冲家人发火。所以,那天情绪低落的你,产生了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反应,把负面情绪转移到了那个走失的小孩身上。转移防御常常是无意识的,也许,当时你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缓,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有可能还会伤害到别人,继而对内产生深深的自责,让自己陷入另一种负面情绪的困扰里。其实,我们可以把负面情绪用更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找亲友聊聊天、正念冥想、做做运动、听听音乐……等。然后,聚焦问题,集中精力积极的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这是本我,为了补偿低落情绪的一种自我防御与保护反应,这个自我防御机制叫转移。本我的运作主要基于快乐原则,为了避免痛苦,本我没有道德约束和时间观念,只关注即时的满足。“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我绝对不会希望一个可怜的孩子遭遇不幸才对”。这是超我。超我代表了道德和责任感的内化。超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评判行为的对错,并产生内疚感。“我现在想法就是希望这个社会不要有这种事发生了,这个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什么也没有做错但是遇到不负责的家长”。这是自我。自我代表了理性和自我控制的力量,具备推理和决策能力,能够对冲突进行调整。现在我们把镜头回转,对事件做个复盘:当时“我”情绪很不好,“本我”偷偷的浮出水面,“超我”敏锐地捉住了他,并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时,理智的“自我”闪亮登场,他迅速的在超我的引导下表现出符合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整个过程,你很好的诠释了心理学的三个人格概念,似乎与弗洛伊德进行了一场时空对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常常不是那么和谐,当冲突产生的时候,往往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超我太过严苛,就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背负很多的内疚,让自己内心充满自责,甚至怀疑自己的人品。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自我来帮忙。自我有理性,负责与现实对接,遵循现实原则,能接纳社会和个体的不完美。它能够理解本我,并有选择地去满足本我的愿望,而不会象超我那么完美主义,对本我凌厉的批判。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得好,则社会适应就会很好,也会使本我、超我和现实达到一个平衡,让自己健康生活、和谐发展。“是不是不正常且违背了道德”,现在的你,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吗?共情,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最后,愿拥有很强共情能力的你,在生活中继续用这一把光和火给世界带去温暖和明亮。加油,世界和我都爱着你。

6
评论
1
你好理解你~平时共情能力强,但脑子里有邪恶的念头,咋办?但是前几天可能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突然有好讨厌这个小孩希望那个孩子si了才好或是肯定回不来不要回来了的念头,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从问题的描述,不难看出,因为感受性强,因此能够共情很多周边的情绪,而负面信息相对情绪上是更为强烈的存在,题主对负面的信息感受性也就更强。可是对周边的信息感受性强,本身并不构成问题,问题是出在了,当我感受出现了不是期待的情绪表现行为时,我感觉到了恐慌与不安。即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的掌控失去了控制,而人的内心安全感来自自我生活的掌控感。那么就不难理解题主因为出现侵入性的邪恶念头下意识感觉到的惊慌与焦虑感。可是,出现了邪恶的念头,这就是不正常的吗?人的念头每秒钟会出现几万个,只是一些念头被自己捕捉到了,也就是自我更认同的观念与想法,而那些不被自我认同的念头与想法,就会逐渐消失,而题主私下里是一个对自己道德感要求非常高的个性,那么出现这样的失控行为时,出现内在的冲突就变得非常自然,因为题主试图管控所有的念头,这是一种强迫的思维下的强迫行为,而强迫行为常常带来的就是对现实的无法接纳与失去掌控的焦虑感。*如何处理负面的感受与情绪?首先,客观的看待自我的感受,接纳情绪。突然出现一个邪恶的念头,这在人性的概念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如题主所说,有一个念头,但不代表我就会执行它,这就不能看作是一个真正的恶,而只是在内心不稳定的状态下,负面想法侵入的结果,我们可以客观理智的看待这样一个现象,你的感受就能得到表达与释放,人就会重新恢复内心平衡。其次,摈弃错误认知,获得健康的认知思维方法。什么是错的认知思维呢?生活中遇到问题,采用非黑即白、绝对化、灾难化的思维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如当我没有做到某个行为,我就不是好人(那么我的其他行为是善意的好的行为是又该如何评价自己呢?存在冲突),又或者我做错了事,以后就没人喜欢我了(真实的情形是这样的吗?不妨先问问周边的人真实看法)。认知是直接影响我们感受的思维,因此,健康的认知会带给一个人更加客观与积极的感受,而错误的认知,往往带给自己更多的痛苦体验与对自我的否定评价。以上祝好~

你好理解你~平时共情能力强,但脑子里有邪恶的念头,咋办?但是前几天可能心情低落一点,看到一个孩子在海边走失的新闻我心里很平静,甚至好像还有一种非常邪恶的想法……突然有好讨厌这个小孩希望那个孩子si了才好或是肯定回不来不要回来了的念头,在我的道德观里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我从小就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那种想法现在想起来突然很害怕。从问题的描述,不难看出,因为感受性强,因此能够共情很多周边的情绪,而负面信息相对情绪上是更为强烈的存在,题主对负面的信息感受性也就更强。可是对周边的信息感受性强,本身并不构成问题,问题是出在了,当我感受出现了不是期待的情绪表现行为时,我感觉到了恐慌与不安。即这里也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的掌控失去了控制,而人的内心安全感来自自我生活的掌控感。那么就不难理解题主因为出现侵入性的邪恶念头下意识感觉到的惊慌与焦虑感。可是,出现了邪恶的念头,这就是不正常的吗?人的念头每秒钟会出现几万个,只是一些念头被自己捕捉到了,也就是自我更认同的观念与想法,而那些不被自我认同的念头与想法,就会逐渐消失,而题主私下里是一个对自己道德感要求非常高的个性,那么出现这样的失控行为时,出现内在的冲突就变得非常自然,因为题主试图管控所有的念头,这是一种强迫的思维下的强迫行为,而强迫行为常常带来的就是对现实的无法接纳与失去掌控的焦虑感。*如何处理负面的感受与情绪?首先,客观的看待自我的感受,接纳情绪。突然出现一个邪恶的念头,这在人性的概念里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就如题主所说,有一个念头,但不代表我就会执行它,这就不能看作是一个真正的恶,而只是在内心不稳定的状态下,负面想法侵入的结果,我们可以客观理智的看待这样一个现象,你的感受就能得到表达与释放,人就会重新恢复内心平衡。其次,摈弃错误认知,获得健康的认知思维方法。什么是错的认知思维呢?生活中遇到问题,采用非黑即白、绝对化、灾难化的思维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如当我没有做到某个行为,我就不是好人(那么我的其他行为是善意的好的行为是又该如何评价自己呢?存在冲突),又或者我做错了事,以后就没人喜欢我了(真实的情形是这样的吗?不妨先问问周边的人真实看法)。认知是直接影响我们感受的思维,因此,健康的认知会带给一个人更加客观与积极的感受,而错误的认知,往往带给自己更多的痛苦体验与对自我的否定评价。以上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好!仔细看了你的问题描述。如你所描述的,我觉得,偶尔的邪恶想法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有任何道德问题或犯罪行为。因为邪恶的念头是内心的一种负面情绪,可能来自于恐惧、焦虑、嫉妒、愤怒等负面情绪。比如当善良的人面临压力、焦虑、挫折或其他负面情绪时,可能会受到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产生一些自我保护的负面想法和行为,这些可能表现为邪恶的念头或行为。另一方面,善良的人偶尔也会有邪恶的念头,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两面,而且这些方面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冲突。让人欣慰的是,善良的人通常会对自己的邪恶念头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和批判,并努力控制和纠正它们。正如你来平台寻找帮助一样。通常情况下,通过反思、批判和帮助,仍然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努力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总之,偶尔的邪恶念头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有这种念头,那么你应该寻求专业帮助。希望以上对你有一点帮助!

题主好!仔细看了你的问题描述。如你所描述的,我觉得,偶尔的邪恶想法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有任何道德问题或犯罪行为。因为邪恶的念头是内心的一种负面情绪,可能来自于恐惧、焦虑、嫉妒、愤怒等负面情绪。比如当善良的人面临压力、焦虑、挫折或其他负面情绪时,可能会受到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产生一些自我保护的负面想法和行为,这些可能表现为邪恶的念头或行为。另一方面,善良的人偶尔也会有邪恶的念头,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两面,而且这些方面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冲突。让人欣慰的是,善良的人通常会对自己的邪恶念头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和批判,并努力控制和纠正它们。正如你来平台寻找帮助一样。通常情况下,通过反思、批判和帮助,仍然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努力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总之,偶尔的邪恶念头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有这种念头,那么你应该寻求专业帮助。希望以上对你有一点帮助!

5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昨天晚上刚读完张德芬老师的《活出全新的自己》有了一些感悟,早上就看到了您的问题,所以尝试回答一下,希望能有帮助,也非常推荐您看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帮助。【当我们能觉察并融合显性和隐性特征,就能发挥更强能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显性(阳性)和隐性(阴性)两种特征,一种是外在表象,往往是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或者是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一种隐藏在内在,往往是我们自己不想承认或者没有觉察的能量,当阴性特征没有被觉察时,它们会发挥很强大的威力,给我们生活吸引来一些让我们痛苦、纠结、难受的人或事,可是这些人或事的发生又恰恰是来帮助我们觉察到内在的隐形的能量,去承认它,接纳它,融合它,这个就是疗愈的过程,当我们承认、接纳并融合两方面的特征后,我们会对自己和他人以及这个世界更包容,相处也更融洽,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显性能量。为什么要先说以上这些呢,因为您提到平时共情能力很强,我相信您因为这一点也有帮助到周围人,我相信您的这一特点也能让您【共情自己】,在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上自己帮助自己,实现自我突破。试着对您提出自我疗愈的步骤,您试试看有没有效果👇【第一步,我们先反向思考】我平时共情能力很强,能够共情其他人,内在有一部分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被共情,能被别人所了解,所看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他人的共情力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关系,导致自己没有被理解到,自己的表达被忽视了?如果有,我们回忆一下这些事件,如果有一些委屈、难受,试着观察这些情绪,因为我们实际是高于我的存在,我们的内在灵可以静静地观察这一切,试着用这样“第三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情绪,并试着理解、接纳这些情绪,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借助冥想等,当我们接纳,了解,它们也就会逐渐消失。【第二步,我们用“第三人”视角觉察“邪恶想法”,试着理解、接纳】我们不希望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当我们不接受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变成我们的隐性(阴性)特征,从而会扰乱、发挥更大的能量,越是不接受,越是要浮现出来影响我们。但是这些“邪恶”、“不好”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二元对立,有不好才有好,有邪恶才有善良。当我们能将它们融合,就能有“中立”、“中庸”,好也可,不好也可,一件事没有什么好或不好,一个想法也没有什么好或不好,都是有好或者不好两个方面的。你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人事物,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有好有不好,也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观察脑海中的声音】你可以试着用打坐的姿势,然后开始观察脑海中的声音,针对这个事件,脑海里可能会冒出来各种各样的声音,肯定不止一个,“希望这个孩子快回来”,“这个孩子死了才好”,“这个孩子现在在哪里”,“我为什么会被这个事件影响”…等等。你就观察它们,先不必去深究为什么会冒出来这么多声音,就告诉自己所有的声音我都接受,当你做到接受,你会发现这些声音就小了很多。然后你再试着告诉自己“我理解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你看看会冒出来什么,无论冒出来什么情绪或者话语,依然试着接纳这个过程是疗愈自我,也是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我相信题主在这个过程中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从题主能觉察到自己这些念头的表述中感受到,题主应该自己可以做到超越自我。如果在探索自我过程中实在感觉超越不过去了,再试着求助倾听师或咨询师也未尝不可,加油高中生!🧐

题主您好,昨天晚上刚读完张德芬老师的《活出全新的自己》有了一些感悟,早上就看到了您的问题,所以尝试回答一下,希望能有帮助,也非常推荐您看看这本书,应该会有帮助。【当我们能觉察并融合显性和隐性特征,就能发挥更强能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显性(阳性)和隐性(阴性)两种特征,一种是外在表象,往往是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或者是希望被别人看到的样子。一种隐藏在内在,往往是我们自己不想承认或者没有觉察的能量,当阴性特征没有被觉察时,它们会发挥很强大的威力,给我们生活吸引来一些让我们痛苦、纠结、难受的人或事,可是这些人或事的发生又恰恰是来帮助我们觉察到内在的隐形的能量,去承认它,接纳它,融合它,这个就是疗愈的过程,当我们承认、接纳并融合两方面的特征后,我们会对自己和他人以及这个世界更包容,相处也更融洽,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显性能量。为什么要先说以上这些呢,因为您提到平时共情能力很强,我相信您因为这一点也有帮助到周围人,我相信您的这一特点也能让您【共情自己】,在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上自己帮助自己,实现自我突破。试着对您提出自我疗愈的步骤,您试试看有没有效果👇【第一步,我们先反向思考】我平时共情能力很强,能够共情其他人,内在有一部分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被共情,能被别人所了解,所看到?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他人的共情力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关系,导致自己没有被理解到,自己的表达被忽视了?如果有,我们回忆一下这些事件,如果有一些委屈、难受,试着观察这些情绪,因为我们实际是高于我的存在,我们的内在灵可以静静地观察这一切,试着用这样“第三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情绪,并试着理解、接纳这些情绪,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借助冥想等,当我们接纳,了解,它们也就会逐渐消失。【第二步,我们用“第三人”视角觉察“邪恶想法”,试着理解、接纳】我们不希望自己有“不好的想法”,当我们不接受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变成我们的隐性(阴性)特征,从而会扰乱、发挥更大的能量,越是不接受,越是要浮现出来影响我们。但是这些“邪恶”、“不好”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二元对立,有不好才有好,有邪恶才有善良。当我们能将它们融合,就能有“中立”、“中庸”,好也可,不好也可,一件事没有什么好或不好,一个想法也没有什么好或不好,都是有好或者不好两个方面的。你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人事物,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有好有不好,也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观察脑海中的声音】你可以试着用打坐的姿势,然后开始观察脑海中的声音,针对这个事件,脑海里可能会冒出来各种各样的声音,肯定不止一个,“希望这个孩子快回来”,“这个孩子死了才好”,“这个孩子现在在哪里”,“我为什么会被这个事件影响”…等等。你就观察它们,先不必去深究为什么会冒出来这么多声音,就告诉自己所有的声音我都接受,当你做到接受,你会发现这些声音就小了很多。然后你再试着告诉自己“我理解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想法”,你看看会冒出来什么,无论冒出来什么情绪或者话语,依然试着接纳这个过程是疗愈自我,也是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我相信题主在这个过程中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从题主能觉察到自己这些念头的表述中感受到,题主应该自己可以做到超越自我。如果在探索自我过程中实在感觉超越不过去了,再试着求助倾听师或咨询师也未尝不可,加油高中生!🧐

5
评论
分享
脑子有了邪恶的念头,跟我们传统的道德观有冲突,跟我们平时的表现也不一致,我们为人处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对出现这样邪恶的念头不理解,另外也唾弃自己,居然会这样想,也很震惊,自己居然有这样的一面,这还是我了解的自己吗,甚至很害怕某一天这样的念头压不住该怎么办,成为一个邪恶的人怎么办。孩子在海边走丢的新闻我也看到了一个,不知是不是同一个。【讨厌这个小孩】或许看到这个孩子,乖乖巧巧的模样,是不是联想到那个年龄段的自己,那个讨厌的孩子也许不是视频的这个丢失的孩子,我们可能是讨厌那个内在小孩,或许是讨厌内在小孩的愚蠢,或许讨厌内在无助的小孩,或许仅仅是讨厌内在小孩的可怜的样子,不想看到这么可怜的孩子。【希望她si甚至回不来】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爸爸可以这样对她,我们会联想到她可能生活中并不快乐,联想到她或许会经常被冷落,很孤独,对于有些人来说,与其痛苦和孤单的活着,si是一种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希望她从孤单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为了报复不负责任的爸爸,既然独自留下孩子在海边,丢了孩子,就体会一下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教训刻骨铭心,痛不欲生,后悔不已都已经迟了。【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我们相信自己有一颗向善的心,主动伤害人的事是避免的。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有规则的,受道德约束的,某种程度上是压抑的。而我们的脑袋每天有无数种的念头出现,那些被压抑的想法,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冒出来,如同你跟有正反面一样,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两个不同的意见,所以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被压抑的一些邪恶的念头,现实中是被约束的,而我们的脑袋是有无穷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那些压抑的东西可能就在脑海里某个时候冒出来。想法和念头,只是想法和念头。只要不是危害社会安全,影响他人,伤害自己,这些念头在就让他存在吧,看它看着出现,也看着它消散。

脑子有了邪恶的念头,跟我们传统的道德观有冲突,跟我们平时的表现也不一致,我们为人处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对出现这样邪恶的念头不理解,另外也唾弃自己,居然会这样想,也很震惊,自己居然有这样的一面,这还是我了解的自己吗,甚至很害怕某一天这样的念头压不住该怎么办,成为一个邪恶的人怎么办。孩子在海边走丢的新闻我也看到了一个,不知是不是同一个。【讨厌这个小孩】或许看到这个孩子,乖乖巧巧的模样,是不是联想到那个年龄段的自己,那个讨厌的孩子也许不是视频的这个丢失的孩子,我们可能是讨厌那个内在小孩,或许是讨厌内在小孩的愚蠢,或许讨厌内在无助的小孩,或许仅仅是讨厌内在小孩的可怜的样子,不想看到这么可怜的孩子。【希望她si甚至回不来】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爸爸可以这样对她,我们会联想到她可能生活中并不快乐,联想到她或许会经常被冷落,很孤独,对于有些人来说,与其痛苦和孤单的活着,si是一种解脱。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希望她从孤单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想法也有可能是为了报复不负责任的爸爸,既然独自留下孩子在海边,丢了孩子,就体会一下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教训刻骨铭心,痛不欲生,后悔不已都已经迟了。【没有伤害别人的心理】我们相信自己有一颗向善的心,主动伤害人的事是避免的。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有规则的,受道德约束的,某种程度上是压抑的。而我们的脑袋每天有无数种的念头出现,那些被压抑的想法,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冒出来,如同你跟有正反面一样,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两个不同的意见,所以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被压抑的一些邪恶的念头,现实中是被约束的,而我们的脑袋是有无穷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那些压抑的东西可能就在脑海里某个时候冒出来。想法和念头,只是想法和念头。只要不是危害社会安全,影响他人,伤害自己,这些念头在就让他存在吧,看它看着出现,也看着它消散。

5
评论
分享
我理解你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困惑和不安。人类的思维和情绪是非常复杂而且多变的,我们的内心常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情绪,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我们自己都觉得不正常或违背道德观念的想法。首先,每个人都会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这些想法并不代表你的真实意愿或者价值观,而是你内心深处一瞬间闪现的念头。重要的是,你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想法,并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它们。情绪的波动和心情的低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面对那个走失的孩子的新闻,你可能没有像平时一样感到强烈的同理心,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他的不幸有所期望。这只是一种情绪状态下的反应,不代表你的真实意愿。此外,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内心想法,但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你对那个小孩子的同情和关心,希望这个社会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这充分显示了你的道德观和同理心。如果你对自己的想法仍然感到困扰,我建议你找一个信任的人,如家人、老师或朋友,与他们分享你的疑虑和担忧。他们可以给予你支持和理解,并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最后,请记住,我们都是人类,我们的思维和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拥有一些让我们自己觉得不正常的想法并不罕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冷静地面对它们,并用正确的行动和态度反映我们真正的价值观。

我理解你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困惑和不安。人类的思维和情绪是非常复杂而且多变的,我们的内心常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情绪,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我们自己都觉得不正常或违背道德观念的想法。首先,每个人都会拥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这些想法并不代表你的真实意愿或者价值观,而是你内心深处一瞬间闪现的念头。重要的是,你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想法,并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它们。情绪的波动和心情的低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在你心情低落的时候,面对那个走失的孩子的新闻,你可能没有像平时一样感到强烈的同理心,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他的不幸有所期望。这只是一种情绪状态下的反应,不代表你的真实意愿。此外,我们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内心想法,但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你对那个小孩子的同情和关心,希望这个社会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这充分显示了你的道德观和同理心。如果你对自己的想法仍然感到困扰,我建议你找一个信任的人,如家人、老师或朋友,与他们分享你的疑虑和担忧。他们可以给予你支持和理解,并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最后,请记住,我们都是人类,我们的思维和情绪是复杂多变的。拥有一些让我们自己觉得不正常的想法并不罕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冷静地面对它们,并用正确的行动和态度反映我们真正的价值观。

5
评论
分享
题主好!看到你的问题和困惑,关于你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回答一、其实你有这样的一个念头并不奇怪,恰能说明真实的你其实是很善良的,但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二元对立的,我们的头脑思维也是二元的,有善的部分必有恶的部分,你能在那一瞬间觉察到自己是有这样的一个念头的,这是你本自具足的那个我在提醒你要与人为善。二、对于这样一个念头,你可以选择接纳并不与之对抗,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全没有污点的,所有的善恶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的道德评判,就像正义的骑士去对抗恶魔,不知不觉其实骑士的身上也沾上了恶魔的血,对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说我们去评判这个骑士是正义的,但是事实上骑士再怎么正义,他也得为自己杀掉恶魔的这个杀戮之心负责,所以善恶的评价是看你的初心是什么,你的行为有没有后果,头脑会创造一些假象让你陷入罪恶的自我评判,让你内耗。此刻你只能接受你曾有那样一个让不舒服的或者邪恶的想法,让头脑停下来内耗的方法就是告诉你自己:我看见,我同意,我接受我曾有那样的想法,但我现在不需要了。

题主好!看到你的问题和困惑,关于你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回答一、其实你有这样的一个念头并不奇怪,恰能说明真实的你其实是很善良的,但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二元对立的,我们的头脑思维也是二元的,有善的部分必有恶的部分,你能在那一瞬间觉察到自己是有这样的一个念头的,这是你本自具足的那个我在提醒你要与人为善。二、对于这样一个念头,你可以选择接纳并不与之对抗,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全没有污点的,所有的善恶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的道德评判,就像正义的骑士去对抗恶魔,不知不觉其实骑士的身上也沾上了恶魔的血,对于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说我们去评判这个骑士是正义的,但是事实上骑士再怎么正义,他也得为自己杀掉恶魔的这个杀戮之心负责,所以善恶的评价是看你的初心是什么,你的行为有没有后果,头脑会创造一些假象让你陷入罪恶的自我评判,让你内耗。此刻你只能接受你曾有那样一个让不舒服的或者邪恶的想法,让头脑停下来内耗的方法就是告诉你自己:我看见,我同意,我接受我曾有那样的想法,但我现在不需要了。

评论
分享
可能是你内心深处不希望你同情心太泛滥。希望楼主保持平常心,做到不增不减,面对悲痛的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或者不要过度放大你的同情心,如实的去观察,去感受,不要添加太多自己的主观臆想,或者倾注太多的同情心,否则心里的另一个声音可能会冒出来平衡他。

可能是你内心深处不希望你同情心太泛滥。希望楼主保持平常心,做到不增不减,面对悲痛的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或者不要过度放大你的同情心,如实的去观察,去感受,不要添加太多自己的主观臆想,或者倾注太多的同情心,否则心里的另一个声音可能会冒出来平衡他。

评论
分享
  • 为什么计划永远坚持不了完成?边放纵边焦虑,如何改善
    6回答 · 2025.07.29 14:54:36
  • 最近压力大,为什么总是很苦恼?有什么办法呢?
    5回答 · 2025.07.29 11:43:23
  • 每次幻想暴力行为就异常兴奋,暴力自行管控方法求推荐
    3回答 · 2025.07.29 11:07:32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663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