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好我是Kelly水【很困扰为何对家人很容易急躁,该如何控制?】我看了你的文字,感觉到你是一个敏锐的人,同时也看到你对自己的行为很困惑。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哦。【关于和父母的互动】我们很多时候和家人容易急躁,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是我们觉得安全的人。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从小到大父母是怎么互动的,或父母和你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我们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在家庭中学习了父母的方式。我记得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我和父亲沟通是很温和平静的,和我妈妈一起就会暴躁,因为和妈妈一起互动的时候,在我成长后不知不觉学习了妈妈的方式。我学习了心理学是帮助我找到了原因:1:我从小到大在这样的氛围也有很多压抑。情绪积累起来的。2:成长后自己也独立了,也许也有了“和父母这样互动的力量”。3:不知不觉代际了妈妈的模式。我找到自己原因,虽不能马上改变和妈妈的互动,但是我会带着觉察,我允许自己有情绪,而后发现当我不去控制,任由情绪自然流动。我慢慢理解了自己,同时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多感受自己的感受。你提到爸妈一说话也是急躁的,如果你自己可以接纳自己目前的方式,或者父母也能接受,我们也是可以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互动方式,最主要我们不去压抑自己,而且也了解了自己也许也是学习而得。我和我爸爸妈妈一起的时候,现在很多事情尽量不说话,或者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关于情绪】我们知道家庭是一个系统,任何情绪都会互相童鞋,我们探索原生家庭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的自己。例如我学习家庭治疗,其中画家谱图一般是去了解一个家庭三代人的互动。例如爸爸妈妈和他们的父母是如何互动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方式是不是需要认同和学习呢?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了解了,一个家庭的环境,互动对一个人的塑造,这样我们去探索家庭,更多的也是为了探索自己。很赞同你说的,原生态家庭背锅。这是无法背的,因为父母也有环境和文化的局限,包括父母也未必有机会学习心理学,所以我们可以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我们的情绪是一种提醒,当你觉察到,你也可以通过和父母的及时沟通,或者寻求咨询师的帮助,或者系统学习心理学,都会帮助我们解开疑惑。情绪没有对错,我们的情绪比理智更加诚实,包括身体。例如小时候妈妈经常打我,我长大后不喜欢靠近妈妈,妈妈牵手我就会生气。同时我也会责备自己,当我看完《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我才了解了,原来我的情绪和身体的自然反应,有时候不停大脑指挥。【关于接纳】你提到反省自己为何会那么生气?生气的点在哪?这是我们复盘自己的好机会,例如我们的不耐烦也许也和父母的互动有关?例如你小时候不会的时候,父母是鼓励比较多?还是会没有耐心呢?当你有些事情求助父母的时候,他们会说教了你,怎么不会呢?或者说传递给你也有烦躁?恨铁不成钢?为啥不试着自己搞定?同时你也有理性的一面,这时候我们在工作上,遇到更多什么也不懂的人,也是什么都依赖,你能用职业素养冷静下来处理。因为你知道这是工作中的需求,我们也有面具,你会很清晰的分析这是工作。我们可以试着把家人也当朋友,建立一些边界,这样我们在帮助父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接纳,我们目前如果还不能冷静下来处理,可以先试着接纳自己当下做不到。我们要多理解自己,共情自己,不做自己的批评老师,我们总是理解他人,共情他人,维度对自己很苛刻,自责很内疚,有时候也是自我攻击。我们可以试着接纳当下的状态,并且学习和父母的边界,情绪分清是自己的,还是父母传递给我们的。这样我们也可以试着去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控制自己,允许自己慢慢改变,对自己多点儿耐心。推荐书籍《一只树懒的自我关怀》《性格的陷阱》《对生命说是》㊗️好
题主好我是Kelly水【很困扰为何对家人很容易急躁,该如何控制?】我看了你的文字,感觉到你是一个敏锐的人,同时也看到你对自己的行为很困惑。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哦。【关于和父母的互动】我们很多时候和家人容易急躁,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是我们觉得安全的人。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从小到大父母是怎么互动的,或父母和你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我们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在家庭中学习了父母的方式。我记得我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我和父亲沟通是很温和平静的,和我妈妈一起就会暴躁,因为和妈妈一起互动的时候,在我成长后不知不觉学习了妈妈的方式。我学习了心理学是帮助我找到了原因:1:我从小到大在这样的氛围也有很多压抑。情绪积累起来的。2:成长后自己也独立了,也许也有了“和父母这样互动的力量”。3:不知不觉代际了妈妈的模式。我找到自己原因,虽不能马上改变和妈妈的互动,但是我会带着觉察,我允许自己有情绪,而后发现当我不去控制,任由情绪自然流动。我慢慢理解了自己,同时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多感受自己的感受。你提到爸妈一说话也是急躁的,如果你自己可以接纳自己目前的方式,或者父母也能接受,我们也是可以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互动方式,最主要我们不去压抑自己,而且也了解了自己也许也是学习而得。我和我爸爸妈妈一起的时候,现在很多事情尽量不说话,或者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关于情绪】我们知道家庭是一个系统,任何情绪都会互相童鞋,我们探索原生家庭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的自己。例如我学习家庭治疗,其中画家谱图一般是去了解一个家庭三代人的互动。例如爸爸妈妈和他们的父母是如何互动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之间又是如何互动的。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方式是不是需要认同和学习呢?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了解了,一个家庭的环境,互动对一个人的塑造,这样我们去探索家庭,更多的也是为了探索自己。很赞同你说的,原生态家庭背锅。这是无法背的,因为父母也有环境和文化的局限,包括父母也未必有机会学习心理学,所以我们可以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我们的情绪是一种提醒,当你觉察到,你也可以通过和父母的及时沟通,或者寻求咨询师的帮助,或者系统学习心理学,都会帮助我们解开疑惑。情绪没有对错,我们的情绪比理智更加诚实,包括身体。例如小时候妈妈经常打我,我长大后不喜欢靠近妈妈,妈妈牵手我就会生气。同时我也会责备自己,当我看完《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我才了解了,原来我的情绪和身体的自然反应,有时候不停大脑指挥。【关于接纳】你提到反省自己为何会那么生气?生气的点在哪?这是我们复盘自己的好机会,例如我们的不耐烦也许也和父母的互动有关?例如你小时候不会的时候,父母是鼓励比较多?还是会没有耐心呢?当你有些事情求助父母的时候,他们会说教了你,怎么不会呢?或者说传递给你也有烦躁?恨铁不成钢?为啥不试着自己搞定?同时你也有理性的一面,这时候我们在工作上,遇到更多什么也不懂的人,也是什么都依赖,你能用职业素养冷静下来处理。因为你知道这是工作中的需求,我们也有面具,你会很清晰的分析这是工作。我们可以试着把家人也当朋友,建立一些边界,这样我们在帮助父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接纳,我们目前如果还不能冷静下来处理,可以先试着接纳自己当下做不到。我们要多理解自己,共情自己,不做自己的批评老师,我们总是理解他人,共情他人,维度对自己很苛刻,自责很内疚,有时候也是自我攻击。我们可以试着接纳当下的状态,并且学习和父母的边界,情绪分清是自己的,还是父母传递给我们的。这样我们也可以试着去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控制自己,允许自己慢慢改变,对自己多点儿耐心。推荐书籍《一只树懒的自我关怀》《性格的陷阱》《对生命说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