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题主。随着今天话题的延展,“冒名顶替综合征”概念一词,让我回想起曾经过往的一段经历:记得那是刚上班3年不久,因为自己的做事认真、业务能力处于领先、为人平和得到分公司经理的认可和赏识。该领导曾有意提拔她为部门主管。当时部门人数20余人,领导谈话后,自己的心理就“打鼓”不断,本来做的很好的地方,似乎就在此刻,发现自己的心理“对自己的评判一下反转--到不认可/或发现很多的不足,如:未做到位地方增多,须提升/改进的地方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在脑海里面打转,挥之不去......”。在同龄人的眼里,这是一次难得机会/梦寐以求的职场晋升.....,可是当时自己却很烦恼/焦虑,“负面情绪”持续一段时间。自我察觉:源于善良,性格软弱,完美主义型,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等,并不是做最佳人选;而领导之所以提拔,在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罢了。并且接下来几天内,躯体出现反应,因为自己的心态不平稳,异常紧张,工作出错的频率也增多。最终再次被领导叫去谈话,询问“近期工作出错这么多?什么原因?”我心理的虚怀若谷,不知道出错在哪里。躯体表现为:手不知放在哪里好,就不断的在揉搓衣角,低头不语....;这样细小的动作被领导识破,他当时反倒没有评判我,而是让我先去倒杯水,我以为帮他倒水,结果相反。领导说:“先坐下,喝口水,看上去你现在很紧张的哦。”我答:“是的,近日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里面,甚至怀疑工作做不到,反复检查多次,可是还是出错。”领导继续问:“近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说:没有。他说:是因为之前提拔的事情有关么?我答:的确不知道具体与哪个事情有关,确实是谈话后才出现的情况。主管确开怀大笑起来,缓和一下气氛,原来你是因为被提拔的事情,让你有什么大的反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继续到:每个人听到提拔都会很高兴并处于兴奋的,你能说说为什么你会紧张?我更加诧异,问心自问,回答: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更没有管理团队的经验,还有自己不喜欢领导别人.....等。这样的促心交谈,在关心祥和的气氛中,一点一点展开,水温从热到凉,足足近1.5小时的引导提问,让我豁然开朗,解开了心理郁结和担心;活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苛刻中,无法接受别人的肯定,自我认可不足,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在随后的几天中,反思与调整心态,看见自己的优势,很快就渡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刻。当然,领导看见我的转变/心态调整,活力恢复之时,“如愿以偿”地收到任命通知。以上这段职场谈话经历的心理转变,让我学会问候要有温度,谈话要实事求是,看见别人的同时更要看见自己,懂得放松互动的职场情怀,感恩早期职场上预见的这位引路领导,后期也成为终生的良师益友。正如心理学家米夏艾拉指出的:陷入“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常常认定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喜欢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比较,不断地自我攻击。无论年龄大小在遇事时,有些时候自己无法面对未知结果的事情的挑战,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内心的自我否定/不愿意承载压力,将能量和精力消耗在内耗中,是对自己的隐形攻击,失去前行/奋进的勇气。丢掉“不配拥有”,才能找回信心,改写自己的生活。如何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走出低自尊?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转。丢弃/打破“不配拥有”的心理枷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自己的人生我做主,值得拥有未来更多精彩际遇。从以下几个步骤改变吧!1)正确的认识自己和需求重新解读和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过往与经历,审读自己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而来(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当自己真的看到自己的需求,并为此而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发现我“方法”总笔困难多,在于不断尝试,在变化中求结果,为结果而调整不同阶段的战略小目标。2)重新解读“自我(or他人)批评/评价”尽管自己的情绪或现状很不乐观,不是自己的理想状态,会让自己很痛苦/难过,这也是躯体反应的表面现象;应更深层次的去重新看到or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现有能力,区分“可以胜任/不可以胜任的”,在现有能力范围内做好规划并坚持执行。如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么变成“学习成长型”,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并完成ta;要么就寻求“专业人士”去请教/or寻求帮助,在获得外部支援和协助的同时去完成ta。3)直视自己的优缺点人无完人,何况己乎?既然不是完美的,就没有必要对自己严苛不戴。正确的看待“优缺点”的存在,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回避劣势,扬长避短就好!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与其自我否定,不如坦然面对;友好的看待/从容的面对--属于自己专有的生命的裂缝,看见裂缝迎接阳光的光芒,照亮自己更多些,感受ta!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再害怕,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它才不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4)停止攀比/对比,积极关注自己的优势and积极面。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发奖金时,听到别人的奖金比自己高,立马陷入挫败,让自己感到低落(or心理暗暗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少的怎么又是我?);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在曾经的过往中,自己回头看清楚自己,往往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更不会用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有点去比较,本身就是一个不对等的度量衡标准,何必自找苦吃呢?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终极目标去有序有计划的推进足以,看见自己的成绩和成长并肯定ta,让小成绩在自己的心理开花结果,在慢慢变成一种自豪的成就,这才是成人该有的自律!共勉5)关照自己并寻求合作支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一句话,引起过许多人的共鸣:“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在自己没有学心理学之前,自我就是一个“冒名顶替者”,自己的内心都会自己要求“完美”以至于到严苛的地步;内心不断挣扎与内耗。直到后来,缘遇的2位恩师“这里提到的分公司经理,还有一位游泳教练”,二者的教会与感悟体会,让我懂得“完美主义者”==等同于“严苛的批判者”。包括对自己的批判/对他人的批评。任何一方的友好合作共赢,都是建立在尊重,协商,信任,互动链接的基础上,只有相互的坦诚“批评和自我批评”方可共谋,建立更长久的关系。在不断的接纳自己的同时,去抚慰自己疲惫的身躯/心灵中,体会到“接纳--友好--间歇性--调整心态/目标--看见/用正面的言语对自己说话,来代替内心负面的批评,逐渐累积内心深处自爱的力量。推荐阅读《冒名顶替综合征》《一念之转》等有关书籍。共学习共勉!我是壹心理平台的倾听师蓓玟,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题主。随着今天话题的延展,“冒名顶替综合征”概念一词,让我回想起曾经过往的一段经历:记得那是刚上班3年不久,因为自己的做事认真、业务能力处于领先、为人平和得到分公司经理的认可和赏识。该领导曾有意提拔她为部门主管。当时部门人数20余人,领导谈话后,自己的心理就“打鼓”不断,本来做的很好的地方,似乎就在此刻,发现自己的心理“对自己的评判一下反转--到不认可/或发现很多的不足,如:未做到位地方增多,须提升/改进的地方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在脑海里面打转,挥之不去......”。在同龄人的眼里,这是一次难得机会/梦寐以求的职场晋升.....,可是当时自己却很烦恼/焦虑,“负面情绪”持续一段时间。自我察觉:源于善良,性格软弱,完美主义型,不愿给他人添麻烦等,并不是做最佳人选;而领导之所以提拔,在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罢了。并且接下来几天内,躯体出现反应,因为自己的心态不平稳,异常紧张,工作出错的频率也增多。最终再次被领导叫去谈话,询问“近期工作出错这么多?什么原因?”我心理的虚怀若谷,不知道出错在哪里。躯体表现为:手不知放在哪里好,就不断的在揉搓衣角,低头不语....;这样细小的动作被领导识破,他当时反倒没有评判我,而是让我先去倒杯水,我以为帮他倒水,结果相反。领导说:“先坐下,喝口水,看上去你现在很紧张的哦。”我答:“是的,近日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里面,甚至怀疑工作做不到,反复检查多次,可是还是出错。”领导继续问:“近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说:没有。他说:是因为之前提拔的事情有关么?我答:的确不知道具体与哪个事情有关,确实是谈话后才出现的情况。主管确开怀大笑起来,缓和一下气氛,原来你是因为被提拔的事情,让你有什么大的反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继续到:每个人听到提拔都会很高兴并处于兴奋的,你能说说为什么你会紧张?我更加诧异,问心自问,回答: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更没有管理团队的经验,还有自己不喜欢领导别人.....等。这样的促心交谈,在关心祥和的气氛中,一点一点展开,水温从热到凉,足足近1.5小时的引导提问,让我豁然开朗,解开了心理郁结和担心;活在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苛刻中,无法接受别人的肯定,自我认可不足,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在随后的几天中,反思与调整心态,看见自己的优势,很快就渡过了这段难忘的时刻。当然,领导看见我的转变/心态调整,活力恢复之时,“如愿以偿”地收到任命通知。以上这段职场谈话经历的心理转变,让我学会问候要有温度,谈话要实事求是,看见别人的同时更要看见自己,懂得放松互动的职场情怀,感恩早期职场上预见的这位引路领导,后期也成为终生的良师益友。正如心理学家米夏艾拉指出的:陷入“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常常认定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喜欢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比较,不断地自我攻击。无论年龄大小在遇事时,有些时候自己无法面对未知结果的事情的挑战,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内心的自我否定/不愿意承载压力,将能量和精力消耗在内耗中,是对自己的隐形攻击,失去前行/奋进的勇气。丢掉“不配拥有”,才能找回信心,改写自己的生活。如何摆脱“冒名顶替综合征”走出低自尊?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之转。丢弃/打破“不配拥有”的心理枷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自己的人生我做主,值得拥有未来更多精彩际遇。从以下几个步骤改变吧!1)正确的认识自己和需求重新解读和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过往与经历,审读自己到底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而来(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当自己真的看到自己的需求,并为此而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发现我“方法”总笔困难多,在于不断尝试,在变化中求结果,为结果而调整不同阶段的战略小目标。2)重新解读“自我(or他人)批评/评价”尽管自己的情绪或现状很不乐观,不是自己的理想状态,会让自己很痛苦/难过,这也是躯体反应的表面现象;应更深层次的去重新看到or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现有能力,区分“可以胜任/不可以胜任的”,在现有能力范围内做好规划并坚持执行。如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么变成“学习成长型”,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并完成ta;要么就寻求“专业人士”去请教/or寻求帮助,在获得外部支援和协助的同时去完成ta。3)直视自己的优缺点人无完人,何况己乎?既然不是完美的,就没有必要对自己严苛不戴。正确的看待“优缺点”的存在,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回避劣势,扬长避短就好!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与其自我否定,不如坦然面对;友好的看待/从容的面对--属于自己专有的生命的裂缝,看见裂缝迎接阳光的光芒,照亮自己更多些,感受ta!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再害怕,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它才不会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4)停止攀比/对比,积极关注自己的优势and积极面。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发奖金时,听到别人的奖金比自己高,立马陷入挫败,让自己感到低落(or心理暗暗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少的怎么又是我?);其实,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在曾经的过往中,自己回头看清楚自己,往往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更不会用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有点去比较,本身就是一个不对等的度量衡标准,何必自找苦吃呢?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终极目标去有序有计划的推进足以,看见自己的成绩和成长并肯定ta,让小成绩在自己的心理开花结果,在慢慢变成一种自豪的成就,这才是成人该有的自律!共勉5)关照自己并寻求合作支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有一句话,引起过许多人的共鸣:“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在自己没有学心理学之前,自我就是一个“冒名顶替者”,自己的内心都会自己要求“完美”以至于到严苛的地步;内心不断挣扎与内耗。直到后来,缘遇的2位恩师“这里提到的分公司经理,还有一位游泳教练”,二者的教会与感悟体会,让我懂得“完美主义者”==等同于“严苛的批判者”。包括对自己的批判/对他人的批评。任何一方的友好合作共赢,都是建立在尊重,协商,信任,互动链接的基础上,只有相互的坦诚“批评和自我批评”方可共谋,建立更长久的关系。在不断的接纳自己的同时,去抚慰自己疲惫的身躯/心灵中,体会到“接纳--友好--间歇性--调整心态/目标--看见/用正面的言语对自己说话,来代替内心负面的批评,逐渐累积内心深处自爱的力量。推荐阅读《冒名顶替综合征》《一念之转》等有关书籍。共学习共勉!我是壹心理平台的倾听师蓓玟,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