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你好!在这样的爸爸妈妈面前,你是不是很想保护好自己?很愿意陪你聊聊,希望对你有小小的帮助。1、认识爸妈的特点,尝试做好课题分离。你知道“妈妈喜欢贬低打压人,爸爸喜欢攻击控制人”,他们是不是经常贬低或是攻击你?你说“每次回家我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那你能说说,自己到底做的怎样的心理准备?是不是想着面对这样的攻击,怎么反击?为你自己点赞!你一直就有方法应对。只是这样的方式可能让你感到很累,也有些害怕。怕自己受到他们的伤害。家能伤人。不知你今年多大?只要我们开始学着为自己负责,我们就会慢慢减少伤害。心理学中“课题分离”的概念。简单说就是“谁困扰,谁负责”。爸妈他们贬低或是攻击别人,是他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他们可能对你有很高的期待,却不会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贬低或攻击的方式。你自然会受影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他们会怎么对待你,取决于他们是怎样的人,而并非因为你是怎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会如此对待你,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很糟糕,而是因为他们习惯用贬抑、不尊重他人、攻击的方式对待你。只是当我们知道这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时,与他们的话保持一个距离,我们就能保持好自己,就像为自己披上铠甲。试着看他们语言背后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他们的语言是射向你的箭,我们可以尝试着不把自己当成靶心,而是错开一步,他们说的可能都是他们心中想的那个孩子,而不是完完全全的你。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爸妈,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比如,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他们的情绪、语言裹挟,尽量不被他们影响等,是需要我们面对的。谭题分离就是能够分清楚爸妈的事和我的事,他们的情感和我的情感。2、不再认同他们,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自己是因为什么抑郁的?是不是也和爸妈对你的态度有关?会不会担心自己刚好一些,无力面对他们这样对待自己?亲爱的题主,保持我们的觉察,是保护好自己的第一步。他们如何做,有时,我们就是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与应对方法。以前反击的方法效果如何?现在是否可以尝试用新的视角来看?当爸妈说:我会这么生气都是因为你。或是在你身上发泄令人难以忍受的情绪,我们要知道,这是他把自己的情绪责任丢到你身上。我们会期望父母能用自己接受的方式来爱自己。比如希望他们多鼓励自己,而不是贬低打击、或是控制。面对父母,我们好像又无处可逃。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可以伤害到你,除了对我们的攻击贬低之外,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我们认同这种伤害。比如,有一个人骂你: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有两种反应:如果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就会认同对方的看法,结果就会受伤;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就不会认同对方的看法,虽然也会生气,但并不会把它当成多严重的事情,受的影响就小很多。所以,我们是否被爸妈的言行影响,还在于自己是否认同。自我成长,自我负责,放下“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我们最好的铠甲。相信你会慢慢保护好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为何家会伤人》。深深祝福你!
亲爱的题主,你好!在这样的爸爸妈妈面前,你是不是很想保护好自己?很愿意陪你聊聊,希望对你有小小的帮助。1、认识爸妈的特点,尝试做好课题分离。你知道“妈妈喜欢贬低打压人,爸爸喜欢攻击控制人”,他们是不是经常贬低或是攻击你?你说“每次回家我都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那你能说说,自己到底做的怎样的心理准备?是不是想着面对这样的攻击,怎么反击?为你自己点赞!你一直就有方法应对。只是这样的方式可能让你感到很累,也有些害怕。怕自己受到他们的伤害。家能伤人。不知你今年多大?只要我们开始学着为自己负责,我们就会慢慢减少伤害。心理学中“课题分离”的概念。简单说就是“谁困扰,谁负责”。爸妈他们贬低或是攻击别人,是他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他们可能对你有很高的期待,却不会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贬低或攻击的方式。你自然会受影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他们会怎么对待你,取决于他们是怎样的人,而并非因为你是怎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会如此对待你,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很糟糕,而是因为他们习惯用贬抑、不尊重他人、攻击的方式对待你。只是当我们知道这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时,与他们的话保持一个距离,我们就能保持好自己,就像为自己披上铠甲。试着看他们语言背后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他们的语言是射向你的箭,我们可以尝试着不把自己当成靶心,而是错开一步,他们说的可能都是他们心中想的那个孩子,而不是完完全全的你。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爸妈,是我们自己的课题。比如,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他们的情绪、语言裹挟,尽量不被他们影响等,是需要我们面对的。谭题分离就是能够分清楚爸妈的事和我的事,他们的情感和我的情感。2、不再认同他们,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自己是因为什么抑郁的?是不是也和爸妈对你的态度有关?会不会担心自己刚好一些,无力面对他们这样对待自己?亲爱的题主,保持我们的觉察,是保护好自己的第一步。他们如何做,有时,我们就是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与应对方法。以前反击的方法效果如何?现在是否可以尝试用新的视角来看?当爸妈说:我会这么生气都是因为你。或是在你身上发泄令人难以忍受的情绪,我们要知道,这是他把自己的情绪责任丢到你身上。我们会期望父母能用自己接受的方式来爱自己。比如希望他们多鼓励自己,而不是贬低打击、或是控制。面对父母,我们好像又无处可逃。我们需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可以伤害到你,除了对我们的攻击贬低之外,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我们认同这种伤害。比如,有一个人骂你: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有两种反应:如果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就会认同对方的看法,结果就会受伤;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并不是那样的人,就不会认同对方的看法,虽然也会生气,但并不会把它当成多严重的事情,受的影响就小很多。所以,我们是否被爸妈的言行影响,还在于自己是否认同。自我成长,自我负责,放下“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我们最好的铠甲。相信你会慢慢保护好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为何家会伤人》。深深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