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你提了一个很让人深思的问题。为你有这样的思考点赞!这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可以讨论的有很多方面。很愿意把我的见解与你分享,我们一起探讨。1、先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谦虚。我们生活在崇尚谦虚的社会。会认为谦虚是美德。这是我们的文化。一般而言,谦虚的人更受欢迎。比如,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社会的发展,会鼓励我们勇敢地表现自己。比如,在求职的时候,我们大多会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与谦虚矛盾吗?心理学家卢维斯这样定义谦虚:“完全不想自己。”就是去做一件事情,并不是想到我会得到赞扬还是批评。当然,我个人认为做到非常不容易。谦虚是属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比如,有的人,在某方面确实不优秀,他这时说自己不行,那不是谦虚,而只是实事求是。在面对探索和创新时,有教授说中国的中学生不如美国的中学生。中国的中学生常常缺少上课反问老师和与老师争辩的勇气与举动,凡事都循规蹈矩,缺少独立见解。这可能都与我们所受的教育有关。比如,要谦虚,相信权威等。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谦虚,就会知道:希望当众表现自己没有问题,也不需要“像那些谦虚的人一样,说自己没那么优秀呀,只是运气呀”,那样的人,现在可能会有人说,有些不真实或不真诚?对于谦虚,每个人的看法也并不相同。但有一点,自己有更强的实力,才更有谦虚的底气。比如,现在很需要有人上台唱歌活跃气氛,你本身唱歌很好听,主动献唱,就会得到大家的赞美,这时也不需要你谦虚。相反,如果我们不会唱歌,对于大多数听歌的人不是享受,却想表现,这时,可能得到的是不受欢迎。2、更理解自己,如何看待批评与赞美。“我对批评非常敏感,也非常想要别人赞美。”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的心理需求。谁不喜欢被别人赞美、认可呢?或是谁喜欢被批评呢?不知你今年多大?相信再多读一些书、再经历一些事情,自己还愿意反思,可能你那时就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当我们真正接纳自己之后,就会对赞美与批评有全新的认识。比如,我以前与你一样,对批评非常敏感,人家表扬十句都没记住,一句的批评却能记很久,不开心很久。仿佛被批评就是自己不好,感到被否定等。后来学了心理学,才发现,这里面有许多学问。比如,完全同样的一个人,一件事,从不同的人来看,有的人会喜欢,有的人会不喜欢甚至讨厌,你仔细回想,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对一个人,一件事,别人的评价并不相同。我们就知道,每个人都戴着属于自己的眼镜,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特别优秀,在其他人眼中,我们可能很普通。所以,外界的评价其实是不稳定的。我们对自己认可才最重要。别人的判断不会影响你对自己的定义。夸奖也好,贬低也罢,不会完全吸收往心里去。自己的价值都只由自己决定。批评自己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否定我们,中肯的批评,反倒指出被我们忽略的某部分,我们只要能平和地来看待批评,从批评中,我们反倒可以获得成长。3、勇敢做自己,同时考虑周围情境。你问,不想谦虚可以吗?我想与你分享的是:谦虚在我看来,要区别来对待。我们在不同环境,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朋友面前,你大可以不谦虚,想怎么表现都不为过。在许多比我们优秀的人面前,我们想突出表现自己,可能就容易让人生厌。那时,恰是我们虚心学习的好时机。我们的言行在一个情境中是适合的,在另一个情境中可能不适合。所以,我们做什么,如果想让自己更开心,我想就是既表达自己,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且考虑到情境。可以看看别人给我们的反馈。简单分享这些吧。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自我的本质》。祝好呀!
题主,你好!你提了一个很让人深思的问题。为你有这样的思考点赞!这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可以讨论的有很多方面。很愿意把我的见解与你分享,我们一起探讨。1、先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谦虚。我们生活在崇尚谦虚的社会。会认为谦虚是美德。这是我们的文化。一般而言,谦虚的人更受欢迎。比如,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而社会的发展,会鼓励我们勇敢地表现自己。比如,在求职的时候,我们大多会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这与谦虚矛盾吗?心理学家卢维斯这样定义谦虚:“完全不想自己。”就是去做一件事情,并不是想到我会得到赞扬还是批评。当然,我个人认为做到非常不容易。谦虚是属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比如,有的人,在某方面确实不优秀,他这时说自己不行,那不是谦虚,而只是实事求是。在面对探索和创新时,有教授说中国的中学生不如美国的中学生。中国的中学生常常缺少上课反问老师和与老师争辩的勇气与举动,凡事都循规蹈矩,缺少独立见解。这可能都与我们所受的教育有关。比如,要谦虚,相信权威等。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谦虚,就会知道:希望当众表现自己没有问题,也不需要“像那些谦虚的人一样,说自己没那么优秀呀,只是运气呀”,那样的人,现在可能会有人说,有些不真实或不真诚?对于谦虚,每个人的看法也并不相同。但有一点,自己有更强的实力,才更有谦虚的底气。比如,现在很需要有人上台唱歌活跃气氛,你本身唱歌很好听,主动献唱,就会得到大家的赞美,这时也不需要你谦虚。相反,如果我们不会唱歌,对于大多数听歌的人不是享受,却想表现,这时,可能得到的是不受欢迎。2、更理解自己,如何看待批评与赞美。“我对批评非常敏感,也非常想要别人赞美。”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的心理需求。谁不喜欢被别人赞美、认可呢?或是谁喜欢被批评呢?不知你今年多大?相信再多读一些书、再经历一些事情,自己还愿意反思,可能你那时就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当我们真正接纳自己之后,就会对赞美与批评有全新的认识。比如,我以前与你一样,对批评非常敏感,人家表扬十句都没记住,一句的批评却能记很久,不开心很久。仿佛被批评就是自己不好,感到被否定等。后来学了心理学,才发现,这里面有许多学问。比如,完全同样的一个人,一件事,从不同的人来看,有的人会喜欢,有的人会不喜欢甚至讨厌,你仔细回想,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对一个人,一件事,别人的评价并不相同。我们就知道,每个人都戴着属于自己的眼镜,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特别优秀,在其他人眼中,我们可能很普通。所以,外界的评价其实是不稳定的。我们对自己认可才最重要。别人的判断不会影响你对自己的定义。夸奖也好,贬低也罢,不会完全吸收往心里去。自己的价值都只由自己决定。批评自己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否定我们,中肯的批评,反倒指出被我们忽略的某部分,我们只要能平和地来看待批评,从批评中,我们反倒可以获得成长。3、勇敢做自己,同时考虑周围情境。你问,不想谦虚可以吗?我想与你分享的是:谦虚在我看来,要区别来对待。我们在不同环境,不同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朋友面前,你大可以不谦虚,想怎么表现都不为过。在许多比我们优秀的人面前,我们想突出表现自己,可能就容易让人生厌。那时,恰是我们虚心学习的好时机。我们的言行在一个情境中是适合的,在另一个情境中可能不适合。所以,我们做什么,如果想让自己更开心,我想就是既表达自己,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且考虑到情境。可以看看别人给我们的反馈。简单分享这些吧。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自我的本质》。祝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