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
4800万人选择的心理互助社区
打开App

用了10年来证明,为何我父母总是把我想得很坏很坏?

岳赢天
#家庭关系#成长过程#父母沟通
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经常给他们钱,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员工的时候,我爸爸说我那些都是骗他们的把戏,我真的很无语,他们那点退休金怎么值得我这么骗,一辈子穷人,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要这么骗。我用了10年来证明这些他们想象的事情是没有的,到最后他们仍然坚信我是个坏人,甚至我最后因此破产,因为我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想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内心是恨他们的,我想永远远离他们,可以吗?

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经常给他们钱,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员工的时候,我爸爸说我那些都是骗他们的把戏,我真的很无语,他们那点退休金怎么值得我这么骗,一辈子穷人,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要这么骗。我用了10年来证明这些他们想象的事情是没有的,到最后他们仍然坚信我是个坏人,甚至我最后因此破产,因为我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想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内心是恨他们的,我想永远远离他们,可以吗?

961阅读
·4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愿意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们。你说:“用了10年来证明,为何我父母总是把我想得很坏很坏?”先抱抱你,你真的不容易。看了你的遭遇,真的感受到了你内心巨大的悲伤。真心换不来真情,谁都会很难得。那你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一、介绍1⃣️、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你说: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父母的看法父母始终把你看作是坏孩子,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这么看你?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只会从最坏的方面想你、评价你。令我匪夷所思。🇺🇳孝顺的孩子尽管父母不看好你,你则总是想着他们,给他们换房子,让他们过得更舒心一些。换来了一句骗他们的钱。令你伤心不已。2⃣️、个人介绍你说: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经常给他们钱,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员工的时候,我爸爸说我那些都是骗他们的把戏,我真的很无语,他们那点退休金怎么值得我这么骗,一辈子穷人,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要这么骗。🇺🇳不计较现实中你对父母的好是不计任何条件及代价的。尽管父母对你评价不好,你仍然善待他们,时刻关心他们,给他们钱。🇺🇳误会丛生你自己有公司和员工,父母不信,认为是在骗他们,想一次套取他们的钱。在你看来父母退休后,只剩下退休金,一辈子过穷日子,没有太多积蓄,不值得你对父母的钱财给予希望,想得到什么,而进行欺骗的勾当。3⃣️、证明与结果你说:我用了10年来证明这些他们想象的事情是没有的,到最后他们仍然坚信我是个坏人,甚至我最后因此破产,因为我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想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内心是恨他们的,我想永远远离他们,可以吗?🇺🇳讨好型的人从你介绍来看,你是讨好型的人。你想用你的真心换取父母的信任,所以,你竭尽全能讨好他们,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也因此导致你最终破产,但是,尽管如此,也没有换得你的父母的信任。🇺🇳控制型的父母欲壑难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讨好他们,你最终得到的不是信任,而是无休止的索取。从你父母的做法看,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懂你的心,而是他们过于贪婪,用控制的手段满足他们的私欲,而于你于不顾。🇺🇳抱怨与愤恨经历了10年的奉献,你的资金、人力、物力耗尽,没有换回父母的点滴理解和赞许,让你心寒,怨恨油然而生。你想与他们断绝关系,不再管他们。二、为何走到这一步1⃣️、性格使然前面提到了你的性格是讨好型人格的人,所以,你会对父母百般照顾。同时,你也是软弱者,遇事不能为自己争取权利,猜你是忧郁型人格的人。🇺🇳讨好型人格的人🌹特点讨好型的特点,非常关注他人的情景,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甚至会压抑自己的需要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当他们讨好别人时,即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表现讨好型的人其实容易身心俱疲,他们会感觉自己总是围着身边的人转,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自我,想拒绝又说不出口,想发泄又怕得罪人,在大多的关系中都显得卑微弱小。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自我概念在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概念里,它是低自我价值、没有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2⃣️、界限不清你过得那么不开心,除了你把自己的生活重点放在父母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不是让自己怎么过得更好。你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界限不清。所谓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界限不清有八种表现及心理:1)拯救心理、2)控制心理、3)依赖心理、4)讨好心理、5)过度敏感心理、6)分离焦虑心理、7)侵犯隐私心理和8)干涉心理。很明显在你的内心存有拯救心理、依赖心理、讨好心理,所以,你会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父母的需求,为了证明自己是好孩子和孝顺,有能力拯救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你不惜过度支出。你过度依赖父母的肯定,讨好父母都是想通过父母的肯定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你的父母了解你的心理,以语言控制的行为方式、各方面依赖于你,过度占有你的资源,满足他们自己的心理欲望,并且用指责干涉你的行动,以这些方式来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让你出现严重透支现象而导致破产。3⃣️、不良沟通面对父母的责难和各种无理的需求,可以看得出来,你一向只是无条件接受,而不直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让事情发展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导致父母对你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超越了你的支撑能力。也让父母更加控制你,而不理解你。三、如何解决你想用断绝关系了断你与父母的情与他们对你的伤害。但是,你内心的痛苦并没有真正解决。所以,要让自己真正从过去的教训走出来,给你几个意见。1⃣️、建立自信🇺🇳了解自己的能力你若想能够让父母看得起,就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成绩来说话,你是对还是不对。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给他人什么,不能给他人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建立自信了解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建树。之前你讨好父母,通过父母对你的评价来证明你的价值,而不是用你的实力、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说明你对自己是不自信的。在你了解了自身的能力、价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之后,你就可以在自己优势项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成绩,不用依赖他人的肯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就是自信地的建立。2⃣️、界限分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界限清晰。界限清晰就是让你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分开,只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新生家庭负责,知道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的范围和边界,无需为他人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界限清晰就是你应该知道,你的父母是有行为能力的人,而且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他们应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你有权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权拒绝他们的无理和过分的要求。这就是界限清晰的表现。界限清晰,不会让不该是你的责任承担让你包揽下来,损失你的名声、地位和利益。界限模糊,能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自身的价值感和责任感。3⃣️、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沟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以期沟通对象做出预期中回应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即完成了有效沟通。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信息,非言语部分通常比语言部分更重要。在处理家庭的父子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效沟通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有效沟通步骤有效沟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第二步: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第三步: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第四步: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最终结果,而不是陷在事件之中。如果你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把你的真实想法、感受、需求和期望告诉父母,父母了解了你的心意、你实际遇到的困难,父母也不会再为难你,你们的关系会好起来的。所以,用好有效沟通,是改善你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关键一步。而无须通过断绝关系处理你们之间出现的分歧和伤心之事。题主,希望你能好好爱自己,界限清晰,用有效沟通解决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再依赖他人的肯定、认可来确定自身价值,自信地做自己。最后,祝题主愉快!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愿意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们。你说:“用了10年来证明,为何我父母总是把我想得很坏很坏?”先抱抱你,你真的不容易。看了你的遭遇,真的感受到了你内心巨大的悲伤。真心换不来真情,谁都会很难得。那你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一、介绍1⃣️、父母眼中的坏孩子你说: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父母的看法父母始终把你看作是坏孩子,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这么看你?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只会从最坏的方面想你、评价你。令我匪夷所思。🇺🇳孝顺的孩子尽管父母不看好你,你则总是想着他们,给他们换房子,让他们过得更舒心一些。换来了一句骗他们的钱。令你伤心不已。2⃣️、个人介绍你说: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经常给他们钱,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员工的时候,我爸爸说我那些都是骗他们的把戏,我真的很无语,他们那点退休金怎么值得我这么骗,一辈子穷人,什么都没有,我为什么要这么骗。🇺🇳不计较现实中你对父母的好是不计任何条件及代价的。尽管父母对你评价不好,你仍然善待他们,时刻关心他们,给他们钱。🇺🇳误会丛生你自己有公司和员工,父母不信,认为是在骗他们,想一次套取他们的钱。在你看来父母退休后,只剩下退休金,一辈子过穷日子,没有太多积蓄,不值得你对父母的钱财给予希望,想得到什么,而进行欺骗的勾当。3⃣️、证明与结果你说:我用了10年来证明这些他们想象的事情是没有的,到最后他们仍然坚信我是个坏人,甚至我最后因此破产,因为我超越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想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内心是恨他们的,我想永远远离他们,可以吗?🇺🇳讨好型的人从你介绍来看,你是讨好型的人。你想用你的真心换取父母的信任,所以,你竭尽全能讨好他们,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也因此导致你最终破产,但是,尽管如此,也没有换得你的父母的信任。🇺🇳控制型的父母欲壑难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讨好他们,你最终得到的不是信任,而是无休止的索取。从你父母的做法看,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懂你的心,而是他们过于贪婪,用控制的手段满足他们的私欲,而于你于不顾。🇺🇳抱怨与愤恨经历了10年的奉献,你的资金、人力、物力耗尽,没有换回父母的点滴理解和赞许,让你心寒,怨恨油然而生。你想与他们断绝关系,不再管他们。二、为何走到这一步1⃣️、性格使然前面提到了你的性格是讨好型人格的人,所以,你会对父母百般照顾。同时,你也是软弱者,遇事不能为自己争取权利,猜你是忧郁型人格的人。🇺🇳讨好型人格的人🌹特点讨好型的特点,非常关注他人的情景,容易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甚至会压抑自己的需要来满足他人的需要。当他们讨好别人时,即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表现讨好型的人其实容易身心俱疲,他们会感觉自己总是围着身边的人转,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自我,想拒绝又说不出口,想发泄又怕得罪人,在大多的关系中都显得卑微弱小。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自我概念在讨好型人格的自我概念里,它是低自我价值、没有自信、远离自我,把焦点放在对自己的期待上。2⃣️、界限不清你过得那么不开心,除了你把自己的生活重点放在父母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不是让自己怎么过得更好。你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界限不清。所谓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界限不清有八种表现及心理:1)拯救心理、2)控制心理、3)依赖心理、4)讨好心理、5)过度敏感心理、6)分离焦虑心理、7)侵犯隐私心理和8)干涉心理。很明显在你的内心存有拯救心理、依赖心理、讨好心理,所以,你会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满足父母的需求,为了证明自己是好孩子和孝顺,有能力拯救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你不惜过度支出。你过度依赖父母的肯定,讨好父母都是想通过父母的肯定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你的父母了解你的心理,以语言控制的行为方式、各方面依赖于你,过度占有你的资源,满足他们自己的心理欲望,并且用指责干涉你的行动,以这些方式来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让你出现严重透支现象而导致破产。3⃣️、不良沟通面对父母的责难和各种无理的需求,可以看得出来,你一向只是无条件接受,而不直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让事情发展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导致父母对你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超越了你的支撑能力。也让父母更加控制你,而不理解你。三、如何解决你想用断绝关系了断你与父母的情与他们对你的伤害。但是,你内心的痛苦并没有真正解决。所以,要让自己真正从过去的教训走出来,给你几个意见。1⃣️、建立自信🇺🇳了解自己的能力你若想能够让父母看得起,就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成绩来说话,你是对还是不对。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给他人什么,不能给他人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建立自信了解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建树。之前你讨好父母,通过父母对你的评价来证明你的价值,而不是用你的实力、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说明你对自己是不自信的。在你了解了自身的能力、价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之后,你就可以在自己优势项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出成绩,不用依赖他人的肯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就是自信地的建立。2⃣️、界限分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界限清晰。界限清晰就是让你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分开,只对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新生家庭负责,知道自己应该承担责任的范围和边界,无需为他人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界限清晰就是你应该知道,你的父母是有行为能力的人,而且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他们应为他们自己的生活负责。你有权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有权拒绝他们的无理和过分的要求。这就是界限清晰的表现。界限清晰,不会让不该是你的责任承担让你包揽下来,损失你的名声、地位和利益。界限模糊,能让你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自身的价值感和责任感。3⃣️、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沟通即信息交流,指把某一信息传递给沟通对象,以期沟通对象做出预期中回应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得以实现,即完成了有效沟通。沟通包括语言和非言语的信息,非言语部分通常比语言部分更重要。在处理家庭的父子关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效沟通显示出重要的意义。​🇺🇳有效沟通步骤有效沟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第二步: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第三步: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第四步: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最终结果,而不是陷在事件之中。如果你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把你的真实想法、感受、需求和期望告诉父母,父母了解了你的心意、你实际遇到的困难,父母也不会再为难你,你们的关系会好起来的。所以,用好有效沟通,是改善你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关键一步。而无须通过断绝关系处理你们之间出现的分歧和伤心之事。题主,希望你能好好爱自己,界限清晰,用有效沟通解决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再依赖他人的肯定、认可来确定自身价值,自信地做自己。最后,祝题主愉快!

7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你内心的委屈和愤怒,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同时感受到你有很好的觉察能力,也能够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点很棒!看完你的描述,我很心疼,让我想起来,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着,不幸的人有一生治愈童年。同时也感觉到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这是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让你内心很委屈,甚至有些愤怒是这样吗?其实你的这种感受我也有,我的父母有些时候也会这样子对我,他会说我很虚荣,会说我心眼很坏,其实这都是他们的成见。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一种成见,让我们没有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所以即使你很成功,内心还是会在乎他们的一些看法,甚至有些时候需要得到他们的肯定和爱,越是得不到我们内心就会越不舒服,这是正常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们,你现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因为有些时候确实是父母做的不对,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你已经长大了,能够保护好自己了,当我们没有办法去跟他们亲近的时候,没必要非要去勉强自己做些什么,如果远离让你和他们都舒服的话,也是可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孝,不让自己后悔。根据你的描述,我的感受给你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首先,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在我们潜意识里存在着,如果我们想要去改变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会运用专业技术帮助我们觉察,让我们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能够放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不会那么的痛苦了。我也一直在学习心理学,想要和原生家庭和解,今天我在听催眠课程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去尽孝,以防自己以后后悔,其他的没必要去委屈自己。其次,建立保护罩,学会保护好自己父母是我们的亲人,即使我们更希望的他是我们的保障,在我们累的时候,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我们爱,关心和信任,但是当他们做不到,我们甚至被他们伤害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建立好保护罩,不把他们的话语来进行伤害自己,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我在学习中,有一句话也叫做其实能伤害我们的,都是被我们允许的,都是我们在乎的,所以如果感觉不舒服的话,可以选择把父母罩起来,也可以选择把自己罩起来,这里是在催眠中学习的一个保护罩的一个功能,能够避免我们受到伤害。然后,学会和解亲爱的,我知道,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对你的成见和语言的伤害,让你想要获得他们的包容,信任和关爱,但是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再从他那里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现在你已经很优秀了,你能够给予自己多抱抱自己,多爱自己。慢慢的和自己内心的缺乏关爱的那个小孩和解告诉他,我看到了你,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陪伴你,能够保护你,不要怕,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能给予自己想要的,所以请学会爱自己,学会和解,放下一切就不不会那么痛苦了。最后,当你有所觉察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觉醒了,你潜意识的想要去保护好自己的那种感觉,觉醒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你是最优秀的,你最棒的,把所有的精力放到自己的工作和自己身上,对于父母偶尔的去关心一下,做到子女该做的就好了。如果你想远离,也是没有错的,因为在那里,你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反而让自己那么不舒服,那就远离吧,我支持你。

题主,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你内心的委屈和愤怒,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同时感受到你有很好的觉察能力,也能够积极的寻找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点很棒!看完你的描述,我很心疼,让我想起来,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着,不幸的人有一生治愈童年。同时也感觉到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这是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让你内心很委屈,甚至有些愤怒是这样吗?其实你的这种感受我也有,我的父母有些时候也会这样子对我,他会说我很虚荣,会说我心眼很坏,其实这都是他们的成见。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一种成见,让我们没有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所以即使你很成功,内心还是会在乎他们的一些看法,甚至有些时候需要得到他们的肯定和爱,越是得不到我们内心就会越不舒服,这是正常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们,你现在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因为有些时候确实是父母做的不对,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你已经长大了,能够保护好自己了,当我们没有办法去跟他们亲近的时候,没必要非要去勉强自己做些什么,如果远离让你和他们都舒服的话,也是可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孝,不让自己后悔。根据你的描述,我的感受给你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首先,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在我们潜意识里存在着,如果我们想要去改变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会运用专业技术帮助我们觉察,让我们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能够放下。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不会那么的痛苦了。我也一直在学习心理学,想要和原生家庭和解,今天我在听催眠课程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去尽孝,以防自己以后后悔,其他的没必要去委屈自己。其次,建立保护罩,学会保护好自己父母是我们的亲人,即使我们更希望的他是我们的保障,在我们累的时候,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我们爱,关心和信任,但是当他们做不到,我们甚至被他们伤害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建立好保护罩,不把他们的话语来进行伤害自己,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我在学习中,有一句话也叫做其实能伤害我们的,都是被我们允许的,都是我们在乎的,所以如果感觉不舒服的话,可以选择把父母罩起来,也可以选择把自己罩起来,这里是在催眠中学习的一个保护罩的一个功能,能够避免我们受到伤害。然后,学会和解亲爱的,我知道,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对你的成见和语言的伤害,让你想要获得他们的包容,信任和关爱,但是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再从他那里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了,现在你已经很优秀了,你能够给予自己多抱抱自己,多爱自己。慢慢的和自己内心的缺乏关爱的那个小孩和解告诉他,我看到了你,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陪伴你,能够保护你,不要怕,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能给予自己想要的,所以请学会爱自己,学会和解,放下一切就不不会那么痛苦了。最后,当你有所觉察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觉醒了,你潜意识的想要去保护好自己的那种感觉,觉醒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认知,你是最优秀的,你最棒的,把所有的精力放到自己的工作和自己身上,对于父母偶尔的去关心一下,做到子女该做的就好了。如果你想远离,也是没有错的,因为在那里,你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反而让自己那么不舒服,那就远离吧,我支持你。

6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当你在说你恨他们的时候,不知道你当时什么感觉,听的让我好心疼,到底你身上经历多少伤痛,让你恨父母。1、父母说你很坏,你在不断的接受对方给你的暗示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小的环境对你的影响很大,当你的父母把你想的很坏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和父母玩的心理游戏,父母说你不好,你要证明你好的过程。当你越证明的时候,对方就会越大越打压你。你的父母说你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是一种解读,背后还有一种解读,她怕你被坏男人骗,对你也是有关心的。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的钱,这个好像来自他们内心的不安全,过去是否经历过被骗的呢?这个两个事情,可以看出来,你父母在无意识的投射,你有无意识的接收到他们的说的话。你们之间存储感情联结的缺失,这表达很多时候都是情绪的交流。比如遇到父母说怕被骗的时候,你是否真的静下心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爸妈你们为何说怕被骗呢?你们的养老钱我不用的,是不是过去谁骗过你们,给你们造成的了伤害。其实这个并不一定是针对你的。2,你到底证明了自己,还是在消耗自己呢如果你内心对自己是无条件的接纳的,对方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是你如何看待你的感受,你的生活,你对自己的评价呢?你证明了你是好人,对你来说恨重要,还对你的父母来说很重要呢?这些事情真的有办法证明吗?3、重新复盘你的人生你先的痛苦和你无法给父母分离有关,当你去证明自己给父母看的那个时刻,你都失去了自己。我们的人生无需证明给谁看,自己舒服,自己肚子不饿,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受谁负责呢?你痛苦了,谁知道呢?4、自我疗愈,从自我关怀开始如果你的父母觉得是你一个“坏人”对你有什么影响呢?记得我一个来访者,父母经常给她要钱,从来不给弟弟要钱,有一天她长大了,再也不给父母钱了,并告诉父母,你儿子养你老,他出一半我出一半,你儿子一分钱不出,不要找我。她的父母是拿她的钱给他弟弟,后来父母生病住院了,她开始很自责,坚持三天不去,最好弟弟去交钱之后,她才去给钱。做到自己真的不容易,她坚持做了坏人的角色,后来很强亲戚来说她,她告诉亲戚,你看不惯,你们给他们养老。现在她的父母不敢招惹她,她学会了应对父母。相信你可以做到应对你的父母,走出这段创伤,让你重归自我。

题主你好,当你在说你恨他们的时候,不知道你当时什么感觉,听的让我好心疼,到底你身上经历多少伤痛,让你恨父母。1、父母说你很坏,你在不断的接受对方给你的暗示我的父母从小就把我想的很坏很坏,比方说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钱,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一切事,我都是极其恶劣,卑鄙无耻。现实中,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很努力对父母也很好小的环境对你的影响很大,当你的父母把你想的很坏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和父母玩的心理游戏,父母说你不好,你要证明你好的过程。当你越证明的时候,对方就会越大越打压你。你的父母说你穿的漂亮就是勾引男人是一种解读,背后还有一种解读,她怕你被坏男人骗,对你也是有关心的。给他们换房子,就是骗他们的钱,这个好像来自他们内心的不安全,过去是否经历过被骗的呢?这个两个事情,可以看出来,你父母在无意识的投射,你有无意识的接收到他们的说的话。你们之间存储感情联结的缺失,这表达很多时候都是情绪的交流。比如遇到父母说怕被骗的时候,你是否真的静下心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爸妈你们为何说怕被骗呢?你们的养老钱我不用的,是不是过去谁骗过你们,给你们造成的了伤害。其实这个并不一定是针对你的。2,你到底证明了自己,还是在消耗自己呢如果你内心对自己是无条件的接纳的,对方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是你如何看待你的感受,你的生活,你对自己的评价呢?你证明了你是好人,对你来说恨重要,还对你的父母来说很重要呢?这些事情真的有办法证明吗?3、重新复盘你的人生你先的痛苦和你无法给父母分离有关,当你去证明自己给父母看的那个时刻,你都失去了自己。我们的人生无需证明给谁看,自己舒服,自己肚子不饿,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受谁负责呢?你痛苦了,谁知道呢?4、自我疗愈,从自我关怀开始如果你的父母觉得是你一个“坏人”对你有什么影响呢?记得我一个来访者,父母经常给她要钱,从来不给弟弟要钱,有一天她长大了,再也不给父母钱了,并告诉父母,你儿子养你老,他出一半我出一半,你儿子一分钱不出,不要找我。她的父母是拿她的钱给他弟弟,后来父母生病住院了,她开始很自责,坚持三天不去,最好弟弟去交钱之后,她才去给钱。做到自己真的不容易,她坚持做了坏人的角色,后来很强亲戚来说她,她告诉亲戚,你看不惯,你们给他们养老。现在她的父母不敢招惹她,她学会了应对父母。相信你可以做到应对你的父母,走出这段创伤,让你重归自我。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读了你的描叙,深感同情。试着来理解一下你的处境。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态度,应该与他们疑心重有关。怀疑对一般人来说,也是常见的一种认识观。它一般由对外界的判断与个人的价值观不符而产生,即在个人认同的价值观里找不到相对应的答案,从而对眼前的事物或人产生了疑虑感。对于一般人而言,疑虑可能容易放下,但是对于疑心重的人来说,很可能非白即黑,除了与自己价值相反会被否定以外,只要他们不懂,不能第一眼肯定的,都可能通通被他们归入不被接受的范围里而加以怀疑甚至否定。还有一种现象,在一个家庭里,当两个人的价值观高度统一时,他们会互相叠加影响。比方说,只要一方怀疑的事情,另一方不仅不能开劝前者,反而加重前者怀疑感,使得一种怀疑变成了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否定。这样的话,任何事情只要其中一人有疑心,就会演变成两个人的否认。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与家庭教育的观念有关。家长生怕孩子学坏了,所以只怕严格要求不够,而不怕严格得过了火,结果造成见风就是雨,容易把孩子想坏一点,然后有理由把孩子管严一点,以避免意外发生似地。这种情形并不是父母以孩子的真实处境为准,而是以父母的不安全感为准,只要他们有不安全感,就放纵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去做出与事实不符的怀疑和否定。如果父母养成了那样的判断习惯,只要他们有不安全感,就会起疑心,就会产生未必与事实相符的否定判断。人们是很难转变疑心重者的判断习惯的。因为关注事实不是他们的目的,生怕自己忽略了不安全因素才是他们关注的关键所在。如果有一天,疑心重的人能懂得,关注事实才能真正安抚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通过分清事实与风险意识的不同可以减轻自己的疑心,从而不为疑心所困。回到你的处境,如果你能向他们澄清事实,反复澄清事实去争取打消他们的疑心,也许他们还有可能建立对你的信任感。如果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事实,而只愿相信他们的疑心,那你也只好降低对他们的期望值来减少对他们失望的感觉。无论如何,你也没必要恨自己的父母。虽然父母对你过去的误解可能已经形成了伤痛感,但复杂的感情,尤其爱恨交织的感情会使你陷入纠结。让你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无法解决的关系矛盾上,从而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纠结中,形成纠结不断加深的循环。谁规定父母就一定该是最理解和最信任的你的人?那个人可不可能是你自己或其他拥有跟你差不多经历的人?如果他人不能信你,不如你从此树立更多自信,并且开始努力去别的地方寻找理解你的信任。世界很大,大得有很多你现在还不认识的人在等着将来给你信任。时间很长,长久得你会看到,过去的痛苦可以只占有过去了的那部分。

题主:你好!读了你的描叙,深感同情。试着来理解一下你的处境。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态度,应该与他们疑心重有关。怀疑对一般人来说,也是常见的一种认识观。它一般由对外界的判断与个人的价值观不符而产生,即在个人认同的价值观里找不到相对应的答案,从而对眼前的事物或人产生了疑虑感。对于一般人而言,疑虑可能容易放下,但是对于疑心重的人来说,很可能非白即黑,除了与自己价值相反会被否定以外,只要他们不懂,不能第一眼肯定的,都可能通通被他们归入不被接受的范围里而加以怀疑甚至否定。还有一种现象,在一个家庭里,当两个人的价值观高度统一时,他们会互相叠加影响。比方说,只要一方怀疑的事情,另一方不仅不能开劝前者,反而加重前者怀疑感,使得一种怀疑变成了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否定。这样的话,任何事情只要其中一人有疑心,就会演变成两个人的否认。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与家庭教育的观念有关。家长生怕孩子学坏了,所以只怕严格要求不够,而不怕严格得过了火,结果造成见风就是雨,容易把孩子想坏一点,然后有理由把孩子管严一点,以避免意外发生似地。这种情形并不是父母以孩子的真实处境为准,而是以父母的不安全感为准,只要他们有不安全感,就放纵他们自己的不安全感去做出与事实不符的怀疑和否定。如果父母养成了那样的判断习惯,只要他们有不安全感,就会起疑心,就会产生未必与事实相符的否定判断。人们是很难转变疑心重者的判断习惯的。因为关注事实不是他们的目的,生怕自己忽略了不安全因素才是他们关注的关键所在。如果有一天,疑心重的人能懂得,关注事实才能真正安抚他们的不安全感,他们通过分清事实与风险意识的不同可以减轻自己的疑心,从而不为疑心所困。回到你的处境,如果你能向他们澄清事实,反复澄清事实去争取打消他们的疑心,也许他们还有可能建立对你的信任感。如果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事实,而只愿相信他们的疑心,那你也只好降低对他们的期望值来减少对他们失望的感觉。无论如何,你也没必要恨自己的父母。虽然父母对你过去的误解可能已经形成了伤痛感,但复杂的感情,尤其爱恨交织的感情会使你陷入纠结。让你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无法解决的关系矛盾上,从而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纠结中,形成纠结不断加深的循环。谁规定父母就一定该是最理解和最信任的你的人?那个人可不可能是你自己或其他拥有跟你差不多经历的人?如果他人不能信你,不如你从此树立更多自信,并且开始努力去别的地方寻找理解你的信任。世界很大,大得有很多你现在还不认识的人在等着将来给你信任。时间很长,长久得你会看到,过去的痛苦可以只占有过去了的那部分。

2
评论
分享
  • 18女,觉得看书和刷美甲视频是对立的,刷视频会羞耻
    1回答 · 2025.11.05 22:52:29
  • 23,我想过自己的生活,怎么彻底脱离自己的家庭呀?
    3回答 · 2025.11.04 22:20:53
  • 大二19岁女生,情绪时长莫名波动很大,手抖,怎么办
    2回答 · 2025.11.04 15:29:3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