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说,“唉,反正也逃离不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就这样吧!”从中感受到了题主深深的无力感,和放弃了的想法。确实,父母没得选,父母的脾气、性格、沟通方式都是他们几十年的经历早就的,能碰到听得进子女的话、愿意为了子女做出改变的父母,是十足的好运气。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都是把“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作为要求、控制、绑架子女的“终极武器”。我们做子女的会有不同选择。第一种,认同父母。习惯了或者被迫习惯了父母的安排,不思考或者放弃思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要么就是失去了感知情绪的能力,要么就是把情绪压抑在内心自己消化。表面看起来家庭和睦,但实际的痛苦只有自己承担。第二种,反抗父母,失败了。或离家出走,或人还在一起但情感上与父母逐渐隔离,不报期望,自然也不会失望。表面上安慰自己、让自己独立和成长,但在特殊时刻、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还是会很失落。第三种,反抗父母,成功了。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愿意做出改变和让步,“放下身段”去倾听孩子的意见。家庭环境和氛围,是真正的快乐和谐。第四种,接纳父母,成功了。接纳,不等于认同。理解了父母的个性和沟通方式是他们的经历造就的,除非他们自己主动要改变,其他人没有人可以改变他们。他们对待子女的方式,是他们的认知决定的,是他们认为对的、最好的方式;除非发生重大事件或者认知改变,几乎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接纳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期望值做出调整,改变自己对待他们行为和语言的态度——坚持自己、减少负面影响。可能还有其他的选择和结果。我认为,接纳父母的认知,放弃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情,是更高效、更正向积极的方法。大家都是为人子女,很多人也会为人父母,不断提醒自己,专注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共勉!
题主说,“唉,反正也逃离不了这样的家庭环境,就这样吧!”从中感受到了题主深深的无力感,和放弃了的想法。确实,父母没得选,父母的脾气、性格、沟通方式都是他们几十年的经历早就的,能碰到听得进子女的话、愿意为了子女做出改变的父母,是十足的好运气。我们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都是把“都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作为要求、控制、绑架子女的“终极武器”。我们做子女的会有不同选择。第一种,认同父母。习惯了或者被迫习惯了父母的安排,不思考或者放弃思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要么就是失去了感知情绪的能力,要么就是把情绪压抑在内心自己消化。表面看起来家庭和睦,但实际的痛苦只有自己承担。第二种,反抗父母,失败了。或离家出走,或人还在一起但情感上与父母逐渐隔离,不报期望,自然也不会失望。表面上安慰自己、让自己独立和成长,但在特殊时刻、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还是会很失落。第三种,反抗父母,成功了。父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愿意做出改变和让步,“放下身段”去倾听孩子的意见。家庭环境和氛围,是真正的快乐和谐。第四种,接纳父母,成功了。接纳,不等于认同。理解了父母的个性和沟通方式是他们的经历造就的,除非他们自己主动要改变,其他人没有人可以改变他们。他们对待子女的方式,是他们的认知决定的,是他们认为对的、最好的方式;除非发生重大事件或者认知改变,几乎不可能自己推翻自己。接纳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对自己的期望值做出调整,改变自己对待他们行为和语言的态度——坚持自己、减少负面影响。可能还有其他的选择和结果。我认为,接纳父母的认知,放弃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情,是更高效、更正向积极的方法。大家都是为人子女,很多人也会为人父母,不断提醒自己,专注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