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送出去养,感觉自己很糟糕父母也很糟糕,怎么办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成长过程
今天24岁,是家中三个小孩的中间那个,从小被送出去养,偶尔回家,但和家人不熟待不住,直到八九岁回到家稳定生活。母亲强势有主意,买衣服剪头发都会干涉,对我也还好但相对于姐姐和弟弟明显对我有点忽略的感觉,而且她总觉得我性格不好什么都做不好,父亲脾气差,交代我做事情没做好转过身就会骂我,小时候很怕他,在家里总是察言观色做事情畏手畏脚。现在大了以后,发觉我对他们没有耐心,因为他们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而我也觉得没法容忍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 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就卡在这,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不想面对他们,也不喜欢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今天24岁,是家中三个小孩的中间那个,从小被送出去养,偶尔回家,但和家人不熟待不住,直到八九岁回到家稳定生活。母亲强势有主意,买衣服剪头发都会干涉,对我也还好但相对于姐姐和弟弟明显对我有点忽略的感觉,而且她总觉得我性格不好什么都做不好,父亲脾气差,交代我做事情没做好转过身就会骂我,小时候很怕他,在家里总是察言观色做事情畏手畏脚。现在大了以后,发觉我对他们没有耐心,因为他们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而我也觉得没法容忍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 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就卡在这,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不想面对他们,也不喜欢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2335阅读
·8回答
收藏
亲爱的题主,您好:看到了您的困惑和糟糕的心情,替你感到难过。您小时候一定过得特别的不容易,非常心疼你有这么不幸的童年遭遇。由于你从小被送出去养,跟父母之间关系不是很好,而且现在你感觉自己很糟糕,父母也很糟糕,您感到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咱们先不着急想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将会陪你一起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然后为什么会觉得父母也很糟糕?第一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您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把你送出去养了,这导致你会认为自己遭到了忽视和不认可,感觉自己是不被爱的,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爱和认同,这会导致你低估自己的能力,且难以拥有良好的自体感,这会直接导致您的低自尊,也会和他人交往比较困难,比如对批评过度敏感,容易感到被侮辱和伤害或者倾向于严厉的自我惩罚等。所以您会感觉自己很糟糕,就是这个原因。第二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您的童年不幸的遭遇导致您发展出了一种防御机制。您的潜意识里面始终存在一种冲突-我爱妈妈并需要她关心我VS我为妈妈不关心我而生气。这种冲突引起了你心中的焦虑,引发了自我的行动自我,使用了具有较低适应性的防御方式-分裂。通过完全贬低其他人来维持对一个人的好感,您需要您的母亲,所以就否认了母亲的坏品质,并将她理想化,所以您会说母亲强势有主意,对你也还好,就是对你干涉太多了,跟弟弟姐姐相比略差。当你遭到这种不公平的对待的时候,您就会假定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这种防御方式使你爱妈妈并将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在童年时代,这是一种有用的适应的妥协,因为它让你不用思考,忽略你的事情并尽可能正常的生活。但是这种方式在成年时期越来越不具备适应性,这将会导致你压抑自己的愤怒,使你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己的感觉,无法形成对自己和他人平等的看法,更不可能找到一种更有爱有的关系。第三从依恋理论来看,很显然您的爸爸妈妈没有能够让您发展出安全型依恋模式。您经常处于焦虑型的不安全型依恋当中。这种依恋类型的人会认为他们应该对关系中的问题负责任。知道了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疗愈。过去你是受害者≠现在你是没有力量的我们探索童年,揭开伤疤并非为了把自己困在过去,自怨自艾,而是为了接纳和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样的理解可以转化为内心的资源和动力,帮我们朝新的方向试着迈出步伐。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相信自己不妨时常用这样的信念来自我暗示,我童年的不幸不代表着一生的不幸,被动和无力的是过去的我,而不是此刻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发展出更大的力量,也能寻求更多支持。跟原生家庭和解并不意味着原谅他人,而是理解接纳和允许自己,理解自己-那个小小的人在那么糟糕的对待下还能走到现在,真不容易。接纳自己-我就是会对父母有怨恨也无法释怀的部分,允许自己跟过去受伤的那部分自己待在一起,而不必将他丢弃或者逼他快快长大,当内心不对抗了,我们才有能力把注意力放到我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上面。过去的事我无能为力,未来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我想过上怎样的生活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早日摆脱您的困扰。

亲爱的题主,您好:看到了您的困惑和糟糕的心情,替你感到难过。您小时候一定过得特别的不容易,非常心疼你有这么不幸的童年遭遇。由于你从小被送出去养,跟父母之间关系不是很好,而且现在你感觉自己很糟糕,父母也很糟糕,您感到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咱们先不着急想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将会陪你一起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然后为什么会觉得父母也很糟糕?第一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您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把你送出去养了,这导致你会认为自己遭到了忽视和不认可,感觉自己是不被爱的,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爱和认同,这会导致你低估自己的能力,且难以拥有良好的自体感,这会直接导致您的低自尊,也会和他人交往比较困难,比如对批评过度敏感,容易感到被侮辱和伤害或者倾向于严厉的自我惩罚等。所以您会感觉自己很糟糕,就是这个原因。第二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您的童年不幸的遭遇导致您发展出了一种防御机制。您的潜意识里面始终存在一种冲突-我爱妈妈并需要她关心我VS我为妈妈不关心我而生气。这种冲突引起了你心中的焦虑,引发了自我的行动自我,使用了具有较低适应性的防御方式-分裂。通过完全贬低其他人来维持对一个人的好感,您需要您的母亲,所以就否认了母亲的坏品质,并将她理想化,所以您会说母亲强势有主意,对你也还好,就是对你干涉太多了,跟弟弟姐姐相比略差。当你遭到这种不公平的对待的时候,您就会假定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这种防御方式使你爱妈妈并将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在童年时代,这是一种有用的适应的妥协,因为它让你不用思考,忽略你的事情并尽可能正常的生活。但是这种方式在成年时期越来越不具备适应性,这将会导致你压抑自己的愤怒,使你没有办法感受到自己的感觉,无法形成对自己和他人平等的看法,更不可能找到一种更有爱有的关系。第三从依恋理论来看,很显然您的爸爸妈妈没有能够让您发展出安全型依恋模式。您经常处于焦虑型的不安全型依恋当中。这种依恋类型的人会认为他们应该对关系中的问题负责任。知道了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疗愈。过去你是受害者≠现在你是没有力量的我们探索童年,揭开伤疤并非为了把自己困在过去,自怨自艾,而是为了接纳和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这样的理解可以转化为内心的资源和动力,帮我们朝新的方向试着迈出步伐。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相信自己不妨时常用这样的信念来自我暗示,我童年的不幸不代表着一生的不幸,被动和无力的是过去的我,而不是此刻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发展出更大的力量,也能寻求更多支持。跟原生家庭和解并不意味着原谅他人,而是理解接纳和允许自己,理解自己-那个小小的人在那么糟糕的对待下还能走到现在,真不容易。接纳自己-我就是会对父母有怨恨也无法释怀的部分,允许自己跟过去受伤的那部分自己待在一起,而不必将他丢弃或者逼他快快长大,当内心不对抗了,我们才有能力把注意力放到我自己的人生,要怎么过上面。过去的事我无能为力,未来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我想过上怎样的生活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早日摆脱您的困扰。

6
1
分享
你好,楼主:我是心探教练曾晨,认真的看过了帖子,从内容里能有感受到楼主你对父母有一些愤怒以及自己有一些不喜欢自己。同时,也注意到了楼主你勇敢的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并积极的在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无疑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调整自己。接下来,我分享我在帖子中的观察和思考,这或许能帮助楼主你有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自己1、探索我们情绪背后的期待帖子中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就卡在这,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从这些信息里我有观察到楼主你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仅管内心可能有很多的愤怒情绪,但仍然会带着这些情绪去做该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呢。我想这个能力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很好的帮助到你。而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索一下我们情绪背后的期待我们的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渴望。如果我们不在意的话,我们根本不会有情绪了。所以我们压抑的怒气。对于这份怒气如果它可以表达,可以讲话的话,那么它会表达什么呢?楼主你可以闭上眼,然后感受一下。我猜测可能会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会期待他们能对我们多一些耐心、肯定以及爱。而且很多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仅管理性上能理解父母,但是从情感上也理解不了。所以楼主你也可以往这方面去探索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情绪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期待和渴望。2、调整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帖子中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能理解楼主你有这样的感受,只是我们可以一起琮探索一下,为什么自己会一直感受自己很糟糕呢?你的这个信念是来自于哪里呢?我们或许可以对自己保持一份好奇,去探索一下自己这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客观的一个评价呢?还是来自于我们的成长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是身边其他人的反馈呢?为什么这样问呢?是因为我们在小时候其实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认知来认识自己的。在这一阶段我们是通过别人对我们的反馈来认识我们的别人给了我们肯定、欣赏、爱、接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更接纳,更自信。而别人如果给的否定、打击过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了。但如果真的后面这种情况,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还是说家长们的养育方式是不合理的呢?不是很健康的养育方式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可能要去调整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形成的不合理的信念了。要用更健康合理的信念去替代了。3、接纳当下的自己我们上面提到了健康的养育方式,但是也没有一种绝对健康的养育方式。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对于楼主你来说,你觉得自己现在很糟糕,那么糟糕是不好的一面,楼主你或许可以尝试着去寻找你好的一面了。比如:我上面提到了,你仅管会有情绪,但是你会带着情绪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并且你也觉察到了关系中可能双方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觉察到了妈妈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你好的一面了。因为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了。楼主你提到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但其实你的内心是有想要改变的倾向的,要不然你也不会在平台上寻求帮助了。那么怎么改变呢?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接纳我们当下的自己,接纳我们身上不好的一面,也接纳我们身上好的一面。接纳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的部分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慢慢地遇到更好的自己了。接纳是改变的开始,当然我们的改变也不可能通过一篇答疑就能完成,更多的是我们需要持续的探索和学习最后,希望这些对楼主你有点点的帮助和启发。如果有疑问,也可以点击找教练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陪伴,更深入的探索和成长。

你好,楼主:我是心探教练曾晨,认真的看过了帖子,从内容里能有感受到楼主你对父母有一些愤怒以及自己有一些不喜欢自己。同时,也注意到了楼主你勇敢的直面了自己的内心,并积极的在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无疑能帮助楼主你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调整自己。接下来,我分享我在帖子中的观察和思考,这或许能帮助楼主你有更多元的角度来看待自己1、探索我们情绪背后的期待帖子中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就卡在这,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从这些信息里我有观察到楼主你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仅管内心可能有很多的愤怒情绪,但仍然会带着这些情绪去做该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呢。我想这个能力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很好的帮助到你。而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索一下我们情绪背后的期待我们的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渴望。如果我们不在意的话,我们根本不会有情绪了。所以我们压抑的怒气。对于这份怒气如果它可以表达,可以讲话的话,那么它会表达什么呢?楼主你可以闭上眼,然后感受一下。我猜测可能会表达对父母的不满,会期待他们能对我们多一些耐心、肯定以及爱。而且很多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仅管理性上能理解父母,但是从情感上也理解不了。所以楼主你也可以往这方面去探索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情绪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期待和渴望。2、调整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帖子中有观察到楼主你提到了,感觉自己一直以来很糟糕,他们也很糟糕。能理解楼主你有这样的感受,只是我们可以一起琮探索一下,为什么自己会一直感受自己很糟糕呢?你的这个信念是来自于哪里呢?我们或许可以对自己保持一份好奇,去探索一下自己这是来自于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客观的一个评价呢?还是来自于我们的成长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是身边其他人的反馈呢?为什么这样问呢?是因为我们在小时候其实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认知来认识自己的。在这一阶段我们是通过别人对我们的反馈来认识我们的别人给了我们肯定、欣赏、爱、接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更接纳,更自信。而别人如果给的否定、打击过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了。但如果真的后面这种情况,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吗?还是说家长们的养育方式是不合理的呢?不是很健康的养育方式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可能要去调整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形成的不合理的信念了。要用更健康合理的信念去替代了。3、接纳当下的自己我们上面提到了健康的养育方式,但是也没有一种绝对健康的养育方式。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对于楼主你来说,你觉得自己现在很糟糕,那么糟糕是不好的一面,楼主你或许可以尝试着去寻找你好的一面了。比如:我上面提到了,你仅管会有情绪,但是你会带着情绪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并且你也觉察到了关系中可能双方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觉察到了妈妈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你好的一面了。因为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了。楼主你提到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办?但其实你的内心是有想要改变的倾向的,要不然你也不会在平台上寻求帮助了。那么怎么改变呢?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接纳我们当下的自己,接纳我们身上不好的一面,也接纳我们身上好的一面。接纳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的部分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改变的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慢慢地遇到更好的自己了。接纳是改变的开始,当然我们的改变也不可能通过一篇答疑就能完成,更多的是我们需要持续的探索和学习最后,希望这些对楼主你有点点的帮助和启发。如果有疑问,也可以点击找教练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陪伴,更深入的探索和成长。

6
评论
分享
题主好,见字如面。从这段描述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身处家庭中的不易:24岁,排行第二,从小被送出去养,即使偶尔回家,也因为和家人不熟而待不住,直到八九岁再次回到家,生活才逐渐趋于稳定。——梳理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不了解你在这人生开头的8至9年都具体经历了些什么,但走到了现在,我想【坚强】这个品质一定一直伴随着你,这些年你辛苦了,同时你也很棒,因为当你鼓足勇气把自己这番受困的状态释放到平台来求助时,你的成长便已重新起程。嗯,咱们依托着你的描述,尝试对一些瞬间做做思考。a.当你母亲干涉你买衣服和剪头发这些事情时,你具体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b.那些让你感到【被忽略】的事件,你现在是否还能具体记起一些呢?c.当你母亲在你面前表现出“总觉得你性格不好”或者“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好”时,你的具体想法有哪些呢?之所以想要启发你细化这3个方面,是因为我注意到你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说自己“小时候很怕,在家里总是察言观色做事情,现在大了以后,发觉我对他们没有耐心,因为他们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而我也觉得没法容忍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亲爱的,这一大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出色的觉察力,你或许自己都没发现,在释放这些细节的过程中,你其实是在一步步地从一团乱糟糟的感受中挣脱出来,所以当我梳理到这里时,真的发自内心替你高兴,这是你自己的内在力量送给你的礼物。回应到这里,我想和你分享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你不想和他们说话,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他们的【看见】。★.在一个感受不到任何【抱持】的环境下,没有愧疚感是正常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遇到事情有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是正常而必要的,在不被理解的家庭系统和环境中,【保护自己】这件事还是自己来做相对靠谱。★.是时候建立自己除了家庭以外的【支持系统】了。★.爸爸妈妈不理解你,是他们的遗憾,你是不需要为他们的遗憾负责任的。★.从现在起,把专注力放在【成为期待中的自己】这件事情上吧,慢慢在生活中养成自己对未来清晰的目标感。★.允许自己有【不喜欢自己】的时段,然后可以利用这个时段来做做长线的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事情来让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最后的最后,再送你一句话:真实的自己,最珍贵也最迷人。好好照顾自己。

题主好,见字如面。从这段描述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身处家庭中的不易:24岁,排行第二,从小被送出去养,即使偶尔回家,也因为和家人不熟而待不住,直到八九岁再次回到家,生活才逐渐趋于稳定。——梳理到这里的时候,虽然不了解你在这人生开头的8至9年都具体经历了些什么,但走到了现在,我想【坚强】这个品质一定一直伴随着你,这些年你辛苦了,同时你也很棒,因为当你鼓足勇气把自己这番受困的状态释放到平台来求助时,你的成长便已重新起程。嗯,咱们依托着你的描述,尝试对一些瞬间做做思考。a.当你母亲干涉你买衣服和剪头发这些事情时,你具体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b.那些让你感到【被忽略】的事件,你现在是否还能具体记起一些呢?c.当你母亲在你面前表现出“总觉得你性格不好”或者“觉得你什么都做不好”时,你的具体想法有哪些呢?之所以想要启发你细化这3个方面,是因为我注意到你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说自己“小时候很怕,在家里总是察言观色做事情,现在大了以后,发觉我对他们没有耐心,因为他们还是那样没什么改变,而我也觉得没法容忍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态度,感觉有一种积压的怒气,偶尔不想和他们说话,也不会心怀愧疚,该做的事情我还是会做,但是不想和他们有交流,完全不想说话,我有点倔,但是我觉得问题并不全在我”——亲爱的,这一大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出色的觉察力,你或许自己都没发现,在释放这些细节的过程中,你其实是在一步步地从一团乱糟糟的感受中挣脱出来,所以当我梳理到这里时,真的发自内心替你高兴,这是你自己的内在力量送给你的礼物。回应到这里,我想和你分享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你不想和他们说话,可能是因为感受不到他们的【看见】。★.在一个感受不到任何【抱持】的环境下,没有愧疚感是正常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遇到事情有自己的感受和应对方式是正常而必要的,在不被理解的家庭系统和环境中,【保护自己】这件事还是自己来做相对靠谱。★.是时候建立自己除了家庭以外的【支持系统】了。★.爸爸妈妈不理解你,是他们的遗憾,你是不需要为他们的遗憾负责任的。★.从现在起,把专注力放在【成为期待中的自己】这件事情上吧,慢慢在生活中养成自己对未来清晰的目标感。★.允许自己有【不喜欢自己】的时段,然后可以利用这个时段来做做长线的思考: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事情来让自己重新喜欢上自己?最后的最后,再送你一句话:真实的自己,最珍贵也最迷人。好好照顾自己。

5
2
分享
咱们一定要做一个课题分离。就是把别人的行为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分离开来。父母把自己送出去养可能是任何人都不太喜欢的,但是客观来说这说明了父母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比如说最核心的问题可能是父母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所以这个行为没法定义孩子的好坏,你也不需要因为这个自卑或者否定自己。因为父母把你送出去养不能定义你好不好,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一直说爱自己,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你从对自己热爱的事情里面,通过关心他人,关心世界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不要把唯一的价值评定建立在父母的认可上。

咱们一定要做一个课题分离。就是把别人的行为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分离开来。父母把自己送出去养可能是任何人都不太喜欢的,但是客观来说这说明了父母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比如说最核心的问题可能是父母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所以这个行为没法定义孩子的好坏,你也不需要因为这个自卑或者否定自己。因为父母把你送出去养不能定义你好不好,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一直说爱自己,实际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你从对自己热爱的事情里面,通过关心他人,关心世界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不要把唯一的价值评定建立在父母的认可上。

2
评论
分享
您好,您还好吗?看着短短的几百个字,却道出了您的种种感受,是无奈吗?无法爱家人,也不能爱自己,是愤怒吗?从小被送出去,有家却好像没家,什么是爱呢?也许在您心底无数遍的问自己,爸爸妈妈,您们爱我吗?如果爱,您们怎么舍得送走我?如果爱,您们为什么会那样对待我?您说,您不喜欢自己,也无法面对父母,每个人内在总会忠诚于父母,如果我们坚信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我们就会不爱自己,我们给不出我们没有的东西,父母也一样,如果曾经父母就没有被很好的爱过,如果因为生活的一地鸡毛,父母有着种种的局限,无法用我们想要的方式爱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爱不存在,父母的课题还给父母,我们只需要,看到自己接纳我们还不能做到的,欣赏我已经做到的,并且相信,走过这个过程终究可以成为我们自己,从爱自己开始,慢慢来。我是倾听师,愿意陪伴您一起成长,您从不是一个人。

您好,您还好吗?看着短短的几百个字,却道出了您的种种感受,是无奈吗?无法爱家人,也不能爱自己,是愤怒吗?从小被送出去,有家却好像没家,什么是爱呢?也许在您心底无数遍的问自己,爸爸妈妈,您们爱我吗?如果爱,您们怎么舍得送走我?如果爱,您们为什么会那样对待我?您说,您不喜欢自己,也无法面对父母,每个人内在总会忠诚于父母,如果我们坚信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我们就会不爱自己,我们给不出我们没有的东西,父母也一样,如果曾经父母就没有被很好的爱过,如果因为生活的一地鸡毛,父母有着种种的局限,无法用我们想要的方式爱我们,但这并不意味着爱不存在,父母的课题还给父母,我们只需要,看到自己接纳我们还不能做到的,欣赏我已经做到的,并且相信,走过这个过程终究可以成为我们自己,从爱自己开始,慢慢来。我是倾听师,愿意陪伴您一起成长,您从不是一个人。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看到你从小被送出去养,回来跟父母关系很一般,没什么感情,感觉自己很糟糕,父母也很糟糕,你会因为家人忽视你,对你不好,觉得很愤怒,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因为从小父母在8.9岁前没有养育过你,没有在一起培养很多感情出来,所以才会有跟你之间情感少和理解少的情况,但是你依然是父母的亲生孩子,他们依然爱你。母亲强势,父亲脾气不好,那是他们的性格,并不是针对你的,你总是会对她们有怒气,是否因为从小被送养的关系,你会觉得有些怨恨父母呢,我建议你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告诉父母,从小你被送出去,感到被抛弃了一样,你很难过,你想到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你觉得自己很糟糕,父母也糟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部分,就是你自己认为自己糟糕,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不糟糕呢?我看到你24岁了,已经成年,以后自己有什么打算吗,你什么时候可以从家中独立出去过自己的日子,是否这种矛盾会少一些呢?希望题主多为自己人生做规划,早日摆脱内心的困扰,祝你好运。🤝

题主你好,我看到你从小被送出去养,回来跟父母关系很一般,没什么感情,感觉自己很糟糕,父母也很糟糕,你会因为家人忽视你,对你不好,觉得很愤怒,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因为从小父母在8.9岁前没有养育过你,没有在一起培养很多感情出来,所以才会有跟你之间情感少和理解少的情况,但是你依然是父母的亲生孩子,他们依然爱你。母亲强势,父亲脾气不好,那是他们的性格,并不是针对你的,你总是会对她们有怒气,是否因为从小被送养的关系,你会觉得有些怨恨父母呢,我建议你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告诉父母,从小你被送出去,感到被抛弃了一样,你很难过,你想到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你觉得自己很糟糕,父母也糟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部分,就是你自己认为自己糟糕,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不糟糕呢?我看到你24岁了,已经成年,以后自己有什么打算吗,你什么时候可以从家中独立出去过自己的日子,是否这种矛盾会少一些呢?希望题主多为自己人生做规划,早日摆脱内心的困扰,祝你好运。🤝

2
5
分享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父母对你的控制欲很强烈,并且还会经常打击你,这让呢失去信心,能感受到你的委屈,愤怒,难过的心情,隔空抱抱你。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控制欲强烈,或者说是打击我们,也是从原生家庭延续下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与陪伴我们的人有很密切的联系这些人,都会影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人格,成为怎样的人等等当然也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一些影响,例如有一些原生家庭并不爱孩子,忽视孩子、打击孩子就会造成孩子长大以后心思敏感,自卑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健康的孩子。题主现在也不愿意面对父母,可能就是父母带给你的很多事情,让你感受到是不舒服的,所以我们就要学会及时觉察,看看为什么会不舒服,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来减少我们的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过的更好一点。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应该已经拥有了独立的能力,所以要学会有独立的人格,学会对父母的打击和控制,说不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不带情绪的说出我们自己的想法,是我们作为成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的技能,在任何的人际关系中,所有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拒绝,并拒绝说不,设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允许他人侵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我们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您好,题主看了你的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父母对你的控制欲很强烈,并且还会经常打击你,这让呢失去信心,能感受到你的委屈,愤怒,难过的心情,隔空抱抱你。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控制欲强烈,或者说是打击我们,也是从原生家庭延续下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与陪伴我们的人有很密切的联系这些人,都会影响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人格,成为怎样的人等等当然也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一些影响,例如有一些原生家庭并不爱孩子,忽视孩子、打击孩子就会造成孩子长大以后心思敏感,自卑等等。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健康的孩子。题主现在也不愿意面对父母,可能就是父母带给你的很多事情,让你感受到是不舒服的,所以我们就要学会及时觉察,看看为什么会不舒服,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来减少我们的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过的更好一点。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应该已经拥有了独立的能力,所以要学会有独立的人格,学会对父母的打击和控制,说不温和而坚定的拒绝,不带情绪的说出我们自己的想法,是我们作为成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的技能,在任何的人际关系中,所有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拒绝,并拒绝说不,设置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允许他人侵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我们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2
2
分享
晓婉解答:1、【尽力而为】感觉父母很糟糕不想面对他们,这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想谅解他们,这说明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把日常事务做好就行,尽力而为。2、【保持距离】如果你现在还和他们住在一起,那么你可以租个房搬出去住,少回家,少跟他们见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已经24岁,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了,事实上一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也并不一定每天和父母相处,而且距离产生美,双方见面少了,也许冲突变少,感情反而会有所改善。

晓婉解答:1、【尽力而为】感觉父母很糟糕不想面对他们,这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想谅解他们,这说明你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把日常事务做好就行,尽力而为。2、【保持距离】如果你现在还和他们住在一起,那么你可以租个房搬出去住,少回家,少跟他们见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你已经24岁,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了,事实上一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也并不一定每天和父母相处,而且距离产生美,双方见面少了,也许冲突变少,感情反而会有所改善。

1
1
分享
  • 我妈处事一塌糊涂,我都被气得肝疼失眠了,怎么办好呢
    2回答 · 2025.05.04 12:54:10
  • 17岁高二,家庭破裂导致思维消极,变得悲观怎么办?
    1回答 · 2025.05.03 23:15:53
  • 和男友快两年了,他原生家庭带给他伤害,该不该继续?
    1回答 · 2025.05.03 19:08:35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