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你知道吗?情绪不是靠控制的,也不是靠压抑的,而是需要疏导的。等会儿我会详细说明如何疏导。我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情绪不是靠压抑的。弗洛伊德说过:“压抑住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事实的确是这样,这和我们的潜意识的机制有关,你越抗拒什么,越压抑什么,潜意识会觉得你很看重这个,就越会呈现什么。而当你反而放松了,你去接受自己的状态,潜意识也就会放松,就不会去强化。所以,不要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去接受自己的任何情绪,去看看情绪背后的需求和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去疏导自己的情绪,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或许,我们为了顾及他人感受而选择对自己“残忍”。其实,情绪是积蓄在人们身体里的能量,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需要,如果总是压抑情绪,这背后常隐藏着两个不合理的自我认知:一是表达情绪后别人会远离自己;二是表达情绪后自己不被理解,并受到二次伤害。因此,我们会想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来避免冲突和伤害。那这种糟糕的自我认知从何而来?可能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当我们小时候用哭或者其他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父母给予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指责和否定。那我们就会认为要获得父母的喜欢,我们就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种方式曾经保护了我们。让我们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和认可。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保护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长期压抑负面情绪就像被挤压的弹簧一样,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心理、行为,甚至健康。因此,我们需要升级我们的保护模式,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所谓的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会通过情绪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学会通过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更加了解我们。🌈你可以这么做:1.觉察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每一个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某些需求,这需要你自己去觉察,比如,你是不是很渴望别人的认可?是不是需要某某的支持与肯定?是不是需要被理解和接纳?……那么,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怎样去满足自己呢?不管怎样,去压抑的话,肯定不是解决的办法,因为需求还是没满足,自己下次依然会难过,甚至会更难过。你可以试着找到合适的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如果你不敢口头表达,你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去表达。当你通过这些方式去表达出来,就算得不到别人的回应,你也会轻松很多。另外,有一句话叫做我们越缺少什么,我们就会向外寻找什么。当你看到自己对这些需求的渴望,就说明自己的内在在这部分是匮乏的,是需要去补足的。比如,如果你的需求是需求别人的认可,那么就需要学会自己认可自己,当你自己足够认可自己,也就不会那么渴望别人的认可了,也就不会由于别人的否定而产生情绪波动了。2.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其实,情绪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由功能的。你看过《头脑特工队》吗?电影里,由于乐乐和忧忧的失踪,控制台此后都由厌厌,怒怒和怕怕控制,茉莉的情绪再也没有了开心和忧愁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女孩茉莉的头脑特工队来反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喜怒哀惧。我们会发现,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用处,我们不应该压制它们,而是应该理性看待并处理好,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去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看到情绪的意义,看到自己为什么会开心、害怕、生气、悲伤……3.用一些合理的方法疏导情绪。这里介绍两种疏导方法:🍓通过书写疗愈,疏导自己的情绪当情绪来袭,我们可以采用书写疗愈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全部都写到纸上,不用顾忌字迹是否清晰工整,也不用关注内容的逻辑性,只要去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好。书写疗愈,是指用以疗愈自身为目的的表达性书写。表达性书写是内倾性书写,是朝向心灵自身,以宣泄和表达为基本目的的,它与其他实用性文体——文学作品,剧本,小说等外倾性书写是不同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写作的核心来源是潜意识,涉及心灵结构的底层。所以,表达性书写,其实是将潜意识意识化的一个方法。因此,书写就起到了疗愈的作用。通常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是感受了自己的深层情绪,表达了深层需求,思考了深层领悟,也升华了我们的深层心智。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必在乎字迹的工整规范,也不必在意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只是用这种方式学会与自我沟通,学会聆听内在的需求和恐惧……当我们如实记录当下的发生,如实记录内在的感受而毫不掩饰,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绝对信任。书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敞开身心去写,去忠实地记录眼前的发生,去直接了当地抒发心声。《心灵写作》里提到:如果你写出来的都是垃圾,你写了三个月还是在写垃圾,意味着这些垃圾已累积在你心里远不止三个月了,那么当我们痛痛快快写出来的时候,不就探索到内心里那些始终不愿去面对的阴影了吗?如果你不再逃避自己内在的杂音,也就不会畏惧别人对你的评判了。这就是书写疗愈的主张:不是教你如何写出优美的文字,而是通过书写来探索自己,进而呈现优美的心灵,驱散内心的阴霾。🍓找合适的人倾诉心理学家认为,与他人倾诉能保持心理健康。当我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当前的心情等与可信赖的亲人、朋友分享后,有助于舒缓情绪。当然,我们选择的倾诉对象一定要是“合适”的,那些能够给你支持和鼓励的人,那些你相处起来感觉舒服的人,那些态度积极、心态乐观且充满智慧的人,就是合适的倾诉对象。当我们被情绪所笼罩,我们可以找一个值得你信任且了解你的人,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说给他听,把自己心里的烦恼说出来,感受他对你的支持与关心、理解和同在,同时,也可以听听他的见解,让他为你答疑解惑。若是你不喜欢被熟悉的人知道你的心事,也可以向大树、大海倾诉,同样可以起到调整情绪的效果。以上,希望有帮助,祝好!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你知道吗?情绪不是靠控制的,也不是靠压抑的,而是需要疏导的。等会儿我会详细说明如何疏导。我先解释一下,为什么情绪不是靠压抑的。弗洛伊德说过:“压抑住的情绪,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事实的确是这样,这和我们的潜意识的机制有关,你越抗拒什么,越压抑什么,潜意识会觉得你很看重这个,就越会呈现什么。而当你反而放松了,你去接受自己的状态,潜意识也就会放松,就不会去强化。所以,不要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去接受自己的任何情绪,去看看情绪背后的需求和原因是什么,然后,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去疏导自己的情绪,你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或许,我们为了顾及他人感受而选择对自己“残忍”。其实,情绪是积蓄在人们身体里的能量,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需要,如果总是压抑情绪,这背后常隐藏着两个不合理的自我认知:一是表达情绪后别人会远离自己;二是表达情绪后自己不被理解,并受到二次伤害。因此,我们会想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来避免冲突和伤害。那这种糟糕的自我认知从何而来?可能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当我们小时候用哭或者其他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父母给予的不是理解和支持,而是指责和否定。那我们就会认为要获得父母的喜欢,我们就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种方式曾经保护了我们。让我们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和认可。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这样的保护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长期压抑负面情绪就像被挤压的弹簧一样,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反而会影响我们的心理、行为,甚至健康。因此,我们需要升级我们的保护模式,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的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所谓的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会通过情绪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学会通过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更加了解我们。🌈你可以这么做:1.觉察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每一个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某些需求,这需要你自己去觉察,比如,你是不是很渴望别人的认可?是不是需要某某的支持与肯定?是不是需要被理解和接纳?……那么,这些需求,我们可以怎样去满足自己呢?不管怎样,去压抑的话,肯定不是解决的办法,因为需求还是没满足,自己下次依然会难过,甚至会更难过。你可以试着找到合适的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如果你不敢口头表达,你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去表达。当你通过这些方式去表达出来,就算得不到别人的回应,你也会轻松很多。另外,有一句话叫做我们越缺少什么,我们就会向外寻找什么。当你看到自己对这些需求的渴望,就说明自己的内在在这部分是匮乏的,是需要去补足的。比如,如果你的需求是需求别人的认可,那么就需要学会自己认可自己,当你自己足够认可自己,也就不会那么渴望别人的认可了,也就不会由于别人的否定而产生情绪波动了。2.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其实,情绪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由功能的。你看过《头脑特工队》吗?电影里,由于乐乐和忧忧的失踪,控制台此后都由厌厌,怒怒和怕怕控制,茉莉的情绪再也没有了开心和忧愁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女孩茉莉的头脑特工队来反映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喜怒哀惧。我们会发现,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用处,我们不应该压制它们,而是应该理性看待并处理好,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去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看到情绪的意义,看到自己为什么会开心、害怕、生气、悲伤……3.用一些合理的方法疏导情绪。这里介绍两种疏导方法:🍓通过书写疗愈,疏导自己的情绪当情绪来袭,我们可以采用书写疗愈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全部都写到纸上,不用顾忌字迹是否清晰工整,也不用关注内容的逻辑性,只要去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好。书写疗愈,是指用以疗愈自身为目的的表达性书写。表达性书写是内倾性书写,是朝向心灵自身,以宣泄和表达为基本目的的,它与其他实用性文体——文学作品,剧本,小说等外倾性书写是不同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写作的核心来源是潜意识,涉及心灵结构的底层。所以,表达性书写,其实是将潜意识意识化的一个方法。因此,书写就起到了疗愈的作用。通常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是感受了自己的深层情绪,表达了深层需求,思考了深层领悟,也升华了我们的深层心智。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必在乎字迹的工整规范,也不必在意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只是用这种方式学会与自我沟通,学会聆听内在的需求和恐惧……当我们如实记录当下的发生,如实记录内在的感受而毫不掩饰,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绝对信任。书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敞开身心去写,去忠实地记录眼前的发生,去直接了当地抒发心声。《心灵写作》里提到:如果你写出来的都是垃圾,你写了三个月还是在写垃圾,意味着这些垃圾已累积在你心里远不止三个月了,那么当我们痛痛快快写出来的时候,不就探索到内心里那些始终不愿去面对的阴影了吗?如果你不再逃避自己内在的杂音,也就不会畏惧别人对你的评判了。这就是书写疗愈的主张:不是教你如何写出优美的文字,而是通过书写来探索自己,进而呈现优美的心灵,驱散内心的阴霾。🍓找合适的人倾诉心理学家认为,与他人倾诉能保持心理健康。当我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当前的心情等与可信赖的亲人、朋友分享后,有助于舒缓情绪。当然,我们选择的倾诉对象一定要是“合适”的,那些能够给你支持和鼓励的人,那些你相处起来感觉舒服的人,那些态度积极、心态乐观且充满智慧的人,就是合适的倾诉对象。当我们被情绪所笼罩,我们可以找一个值得你信任且了解你的人,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说给他听,把自己心里的烦恼说出来,感受他对你的支持与关心、理解和同在,同时,也可以听听他的见解,让他为你答疑解惑。若是你不喜欢被熟悉的人知道你的心事,也可以向大树、大海倾诉,同样可以起到调整情绪的效果。以上,希望有帮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