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可网上的测试,说我心理年龄是32岁?

匿名用户
#疗愈方法#表达情绪#脆弱流泪
我现在14岁,可是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测试,就是心理年龄的结果是三十二岁,我小时候父母的婚姻生活,总是在打架中度过的,所以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不是美好的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那个爸要打我妈,然后我去找我奶奶,她说打死得了,我真的都不敢相信,所以现在导致我特别成熟,什么都为别人想,但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就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哥哥也是,老在外边儿给我妈惹事儿,特别幼稚,导致我现在去买东西,收获园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生,我特别难以启齿的叫他哥哥,我现在可能是患有外向孤独症的人吧,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里好受?

我现在14岁,可是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测试,就是心理年龄的结果是三十二岁,我小时候父母的婚姻生活,总是在打架中度过的,所以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不是美好的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那个爸要打我妈,然后我去找我奶奶,她说打死得了,我真的都不敢相信,所以现在导致我特别成熟,什么都为别人想,但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就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哥哥也是,老在外边儿给我妈惹事儿,特别幼稚,导致我现在去买东西,收获园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生,我特别难以启齿的叫他哥哥,我现在可能是患有外向孤独症的人吧,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里好受?

520阅读
·1回答
收藏
亲爱的同学好!抱抱你呀!❤️我是医生阳光,感恩相遇在壹心理!❤️感恩这个年龄的小同学,敢于通过自己的觉察主动带来话题:“14岁,可网上的测试,说我心理年龄是32岁?”从同学求助的标题可见,这样子的情况在现实中确实不少见,“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一致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结合同学的叙述,这里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或许,这就为你想要的答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呢。这里,我对此话题也进行了认真思考,很愿意分享我的反思与想法,仅供题主参考。~~~~~~~~先来从题主的叙述中,尝试梳理、解读与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我现在14岁,可是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测试,就是心理年龄的结果是三十二岁,我小时候父母的婚姻生活,总是在打架中度过的,所以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不是美好的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那个爸要打我妈,然后我去找我奶奶,她说打死得了,我真的都不敢相信,所以现在导致我特别成熟,什么都为别人想,但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就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哥哥也是,老在外边儿给我妈惹事儿,特别幼稚,导致我现在去买东西,收获园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生,我特别难以启齿的叫他哥哥,我现在可能是患有外向孤独症的人吧,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从同学描述中得知,偶然的一个测试,发现自己的“心理年龄是32岁”?突然感受到心理年龄远远高过于“生理年龄的14岁”?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我们一起回溯一下:———仔细阅读同学的叙述,结合同学自我的觉察来看,或许,与同学从小经历的家庭中,诸如,父母过度吵架打架,想求助奶奶来相助,家庭成员的“各自为政”,感受到奶奶的“恶言恶语”……等等,结果让同学感受到的是无助—无奈—失望—绝望?一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在不可控的大人面前渐渐藏起来了自己的“锐气”?也学会了“变得很乖”?同学内心是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肯定,被看见的,实则却事与愿违?在长时间这样的经历与感受中,渐渐地“习得”了心理上的“过度成熟”?因此,小同学就有了自己的生存和防御模式,变成了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大人”?———这样以来,自己在一些有关心理的“测试”中,得出“心理年龄”值偏高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呢,或许同学看到的那个结果,偏离了真实的自己?然而,面对这样的测得的结果/数值提醒,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形客观去看待就好。比如,同学说自己出现了“心理年龄”高,“外向孤独症”,且莫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仅仅是个参考和提醒,这些数据结果也是动态变化的,即使真要确凿/确诊定义某个“名称”之类,也需要有更多的讯息以及综合考量才能判断的。———再者,“小大人”的心理年龄“过度成熟”,一方面表明同学为家庭关系所“累”,很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但并不如你所愿,这并不是你自己的错,而是一定成份上让你成了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另一个方面,当同学你有了这样的觉察与感受,却为你带来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当同学有了对原生家庭和自己的认知之后,在我们无力无法改变父母及家庭关系的时候,我们唯有改变自己,这就是心理学的“建立边界”。———当同学开始自我觉察,这就已经开始了自我的改变,将父母原生家庭,以及哥哥那些事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而属于同学自己的事儿,则可以通过自身成长,自己不断学习与觉察,也可以通过与专业心理老师交流,慢慢有所自我成长。这就是“课题分离”,即,每个人的人生由其自己负责。如果题主愿意学习,不妨自学读书,比如,《为何家会伤人》,《超越原生家庭》,《了不起的我》,《终身成长》等等,学习自我救赎也可以勇敢尝试吧。❤以上,是结合题主问题的回答,可谓一己之见,希望抛砖引玉,旨在带来更多思考,也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和帮助,欢迎更加深入地交流。祈愿同学早日心理成长,进而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我是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亲爱的同学好!抱抱你呀!❤️我是医生阳光,感恩相遇在壹心理!❤️感恩这个年龄的小同学,敢于通过自己的觉察主动带来话题:“14岁,可网上的测试,说我心理年龄是32岁?”从同学求助的标题可见,这样子的情况在现实中确实不少见,“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一致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结合同学的叙述,这里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或许,这就为你想要的答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呢。这里,我对此话题也进行了认真思考,很愿意分享我的反思与想法,仅供题主参考。~~~~~~~~先来从题主的叙述中,尝试梳理、解读与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我现在14岁,可是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测试,就是心理年龄的结果是三十二岁,我小时候父母的婚姻生活,总是在打架中度过的,所以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不是美好的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那个爸要打我妈,然后我去找我奶奶,她说打死得了,我真的都不敢相信,所以现在导致我特别成熟,什么都为别人想,但是别人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就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哥哥也是,老在外边儿给我妈惹事儿,特别幼稚,导致我现在去买东西,收获园如果是一个年轻的男生,我特别难以启齿的叫他哥哥,我现在可能是患有外向孤独症的人吧,请问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里好受?———从同学描述中得知,偶然的一个测试,发现自己的“心理年龄是32岁”?突然感受到心理年龄远远高过于“生理年龄的14岁”?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我们一起回溯一下:———仔细阅读同学的叙述,结合同学自我的觉察来看,或许,与同学从小经历的家庭中,诸如,父母过度吵架打架,想求助奶奶来相助,家庭成员的“各自为政”,感受到奶奶的“恶言恶语”……等等,结果让同学感受到的是无助—无奈—失望—绝望?一个弱小无助的自己,在不可控的大人面前渐渐藏起来了自己的“锐气”?也学会了“变得很乖”?同学内心是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肯定,被看见的,实则却事与愿违?在长时间这样的经历与感受中,渐渐地“习得”了心理上的“过度成熟”?因此,小同学就有了自己的生存和防御模式,变成了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大人”?———这样以来,自己在一些有关心理的“测试”中,得出“心理年龄”值偏高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呢,或许同学看到的那个结果,偏离了真实的自己?然而,面对这样的测得的结果/数值提醒,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形客观去看待就好。比如,同学说自己出现了“心理年龄”高,“外向孤独症”,且莫给自己贴上“标签”,这仅仅是个参考和提醒,这些数据结果也是动态变化的,即使真要确凿/确诊定义某个“名称”之类,也需要有更多的讯息以及综合考量才能判断的。———再者,“小大人”的心理年龄“过度成熟”,一方面表明同学为家庭关系所“累”,很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用,但并不如你所愿,这并不是你自己的错,而是一定成份上让你成了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另一个方面,当同学你有了这样的觉察与感受,却为你带来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当同学有了对原生家庭和自己的认知之后,在我们无力无法改变父母及家庭关系的时候,我们唯有改变自己,这就是心理学的“建立边界”。———当同学开始自我觉察,这就已经开始了自我的改变,将父母原生家庭,以及哥哥那些事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而属于同学自己的事儿,则可以通过自身成长,自己不断学习与觉察,也可以通过与专业心理老师交流,慢慢有所自我成长。这就是“课题分离”,即,每个人的人生由其自己负责。如果题主愿意学习,不妨自学读书,比如,《为何家会伤人》,《超越原生家庭》,《了不起的我》,《终身成长》等等,学习自我救赎也可以勇敢尝试吧。❤以上,是结合题主问题的回答,可谓一己之见,希望抛砖引玉,旨在带来更多思考,也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和帮助,欢迎更加深入地交流。祈愿同学早日心理成长,进而活出不一样的自我!~~~~~~~~我是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7
评论
分享
  • 【打开心结】那些听众不让我提及一件事情,是什么心理
    1回答 · 2025.10.28 17:44:27
  • 感觉感知不到情绪,有时就直接流眼泪了,不知道为什么
    2回答 · 2025.10.28 01:02:30
  • 19女,别人抖腿会让我焦躁痛苦,无法专注做自己的事
    3回答 · 2025.10.27 21:57:23

日常困惑交流中心

官方
1710人
#迷茫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困惑,相聚是缘,愿在这里我们可以温暖,一起成长

抑郁焦虑互助馆

官方
1284人
#抑郁
一个接纳所有情绪的团体,一个相互接纳抱持的温暖小组。本群分享任何小情绪,感到苦闷的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无论是人际中的情绪,还是独自的落寞。

正念训练,改善情绪&睡眠

官方
2496人
#压力大
🧘每天10分钟=1个正念练习,本群专为学习正念课程的同学组建。 群内长期组织“正念共练”的打卡活动📝,还有每日心理学分享,每周聊天室供大家连麦交流📲 👇向下滑动了解《8天正念训练,摆脱情绪困扰》课程安排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