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权威身份的人打交道就拘谨,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匿名用户
#社交恐惧
只要面对权威型人物比如上司、合作单位的领导级人物等,我就会条件反射地拘谨,言语表达不流畅,几十年想改变却克服不了,这种心理影响了我的工作发展,请问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在这样这里说明一下,我从小惧怕父亲。我虽已四十多岁,但跟父亲单独相处时仍拘谨、不自在,不知讲什么话。我学生时代也怕老师,小学低年级时因数学成绩不好常遭数学老师(男老师)体罚。

只要面对权威型人物比如上司、合作单位的领导级人物等,我就会条件反射地拘谨,言语表达不流畅,几十年想改变却克服不了,这种心理影响了我的工作发展,请问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在这样这里说明一下,我从小惧怕父亲。我虽已四十多岁,但跟父亲单独相处时仍拘谨、不自在,不知讲什么话。我学生时代也怕老师,小学低年级时因数学成绩不好常遭数学老师(男老师)体罚。

1220阅读
·4回答
收藏
楼主你好:针对你说的问题做以下回复,仅供参考!首先对于你的觉察能力给予点赞,其次对于你在跟权威互动过程中你的紧张担心等感觉给你一个拥抱。关于权威是什么,为什么怕权威,以及如何化解多做一些了解或许我们更清楚自己可以做哪些改变。对于权威每个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会认为是行业里大家公认的厉害的人士,有的人认为是社会大众标准的威望人物,而有的人认为就是工作中的上司和领导……百度对于权威的解释是: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则属于认同。反对者可能不得不服从权力做出的安排,但是服从不等于认同。我们来回顾一下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有权威的概念吗?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还没有概念和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初的权威,是他们给了我们最早的教导,紧接着是长辈,上学后是老师,工作后是领导,社会上是专家……那么为何有人会害怕权威?一定是在成长过程中跟这些过往的某个权威接触中有不美好的体验,可能留下了阴影和创伤。(一)最初的安全感的缺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或不小心闯了一个祸被父母劈头盖脸打骂一顿,这个事情的体验可能让这个孩子特别惧怕,如果平时父母对这个孩子也是挑剔多,指责多,这个孩子可能会因为长期缺少肯定,担心被指责、否定,从而做事情就会紧张,带着巨大的压力,犯错的几率因此增大,然后返回来更被批评,如此进入一个循环,这个孩子对于最初来自家庭的权威已经有了负面感受,然后进入学校,因为来自父母家庭这里的安全感不够,跟老师同学相处就更容易紧张有压力,以此类推这样的孩子长大走向社会就会惧怕权威。(二)突发性事件带来的负面体验有的人是小时候由于突发事件留下的阴影,比如有一个四岁的小朋友跟小伙伴一起玩时失手把小伙伴打流鼻血了,事情发生的当下对方家长刚好是个焦虑的家长就痛斥并恐吓了这个孩子,事情最终解决平息了,可这个孩子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并没有驱散,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来自于陌生成人(玩伴的家长)的这种斥责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帮孩子去处理这个情绪,即便这个孩子长大后知道当时对方的家长也是因为焦虑和紧张,可当年那个小孩承受的恐惧却是无法挥去的,那么这样一个事件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可能就隐藏在潜意识层面,这个孩子对于大人会有着莫名的恐惧,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在和老师、领导的关系中,这个人就会莫名的惧怕权威。(三)带着童年时的认知应对成年后的关系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还是惧怕权威?因为我们还带着童年时的认识,我们认为人家对我们严肃、训斥、指责的说话方式是在否定我们是在有意针对我们,我们觉得受伤和难过,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无助害怕的模式里去了。而我们不知道对方是把我们当同等的成人(心理)来对待的,对方只是在就事论事而已。人家把我们当大人看,我们在内心还把自己当孩子(心理)看,我们希望人家柔声细语,而对方是把我们跟他人平等对待的。那么如何来化解对于权威的惧怕心理呢?首先,从认知上我们要明白早年的经历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要带着新的认知来面对关系,对面的那个人只是把我们看成平等的人来对话,觉得我们是个内心强健的成人。其次,童年也许我们迫于需要父母、长辈、老师他们的照顾不得屈服他们的安排和观点,如今我们已长大且独立,我们已无需屈服着去认同我们本不认同的,我们拥有自我捍卫的权利。最后,借用佛家的词“分别心”,权威也是我们的分别心所致,我们分别出个权威和非权威,我们分别出权威人士和普通人,我们分别出我们和他人,是我们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同时还区分出个:上、下、高、低、好、坏、美、丑来……一切的根源都是我们自己划分出一个标准,然后我们用这个标准套住了自己。

楼主你好:针对你说的问题做以下回复,仅供参考!首先对于你的觉察能力给予点赞,其次对于你在跟权威互动过程中你的紧张担心等感觉给你一个拥抱。关于权威是什么,为什么怕权威,以及如何化解多做一些了解或许我们更清楚自己可以做哪些改变。对于权威每个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很多人会认为是行业里大家公认的厉害的人士,有的人认为是社会大众标准的威望人物,而有的人认为就是工作中的上司和领导……百度对于权威的解释是: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则属于认同。反对者可能不得不服从权力做出的安排,但是服从不等于认同。我们来回顾一下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有权威的概念吗?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还没有概念和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的父母是我们人生最初的权威,是他们给了我们最早的教导,紧接着是长辈,上学后是老师,工作后是领导,社会上是专家……那么为何有人会害怕权威?一定是在成长过程中跟这些过往的某个权威接触中有不美好的体验,可能留下了阴影和创伤。(一)最初的安全感的缺乏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或不小心闯了一个祸被父母劈头盖脸打骂一顿,这个事情的体验可能让这个孩子特别惧怕,如果平时父母对这个孩子也是挑剔多,指责多,这个孩子可能会因为长期缺少肯定,担心被指责、否定,从而做事情就会紧张,带着巨大的压力,犯错的几率因此增大,然后返回来更被批评,如此进入一个循环,这个孩子对于最初来自家庭的权威已经有了负面感受,然后进入学校,因为来自父母家庭这里的安全感不够,跟老师同学相处就更容易紧张有压力,以此类推这样的孩子长大走向社会就会惧怕权威。(二)突发性事件带来的负面体验有的人是小时候由于突发事件留下的阴影,比如有一个四岁的小朋友跟小伙伴一起玩时失手把小伙伴打流鼻血了,事情发生的当下对方家长刚好是个焦虑的家长就痛斥并恐吓了这个孩子,事情最终解决平息了,可这个孩子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并没有驱散,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来自于陌生成人(玩伴的家长)的这种斥责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帮孩子去处理这个情绪,即便这个孩子长大后知道当时对方的家长也是因为焦虑和紧张,可当年那个小孩承受的恐惧却是无法挥去的,那么这样一个事件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可能就隐藏在潜意识层面,这个孩子对于大人会有着莫名的恐惧,如果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在和老师、领导的关系中,这个人就会莫名的惧怕权威。(三)带着童年时的认知应对成年后的关系为什么长大后的我们还是惧怕权威?因为我们还带着童年时的认识,我们认为人家对我们严肃、训斥、指责的说话方式是在否定我们是在有意针对我们,我们觉得受伤和难过,我们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无助害怕的模式里去了。而我们不知道对方是把我们当同等的成人(心理)来对待的,对方只是在就事论事而已。人家把我们当大人看,我们在内心还把自己当孩子(心理)看,我们希望人家柔声细语,而对方是把我们跟他人平等对待的。那么如何来化解对于权威的惧怕心理呢?首先,从认知上我们要明白早年的经历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要带着新的认知来面对关系,对面的那个人只是把我们看成平等的人来对话,觉得我们是个内心强健的成人。其次,童年也许我们迫于需要父母、长辈、老师他们的照顾不得屈服他们的安排和观点,如今我们已长大且独立,我们已无需屈服着去认同我们本不认同的,我们拥有自我捍卫的权利。最后,借用佛家的词“分别心”,权威也是我们的分别心所致,我们分别出个权威和非权威,我们分别出权威人士和普通人,我们分别出我们和他人,是我们把自己的力量交出去,同时还区分出个:上、下、高、低、好、坏、美、丑来……一切的根源都是我们自己划分出一个标准,然后我们用这个标准套住了自己。

7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你的自我探索行为,值得肯定和点赞。看来父亲这个角色的权威,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敬畏权威是积极的一面。由此可见,你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男人。但面对权威如老师、上司、合作单位的领导,会拘谨、不自在、语言表达不流畅,这些会影响你的心智发展和职场晋升,这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权威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父亲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是个重要人物,他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评价,肯定或者批评。我们渴望得到来自父亲的鼓励、支持、肯定、赞扬、尊重,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底层需求。老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是一个影响深刻的人物。他直接对我们的成绩、品行、学习习惯等提出指点和教诲,左右着我们在学生时期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发展的走向。走上社会,上司对我们的业绩进行考核,关系到我们的工资福利与晋升。合作单位领导决定我们合作是否顺利,关系到自己的业绩考评及上司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和认可。对权威进行排序,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父亲→老师→上司→合作单位领导,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能对你进行评价和满足你的部分需求。但是,上司和合作单位领导不等同于父亲和老师,把这部分情绪从上司和合作单位领导身上剥离出来,在认知上分清楚界线,在心理上进行脱敏。如果你改变认知,进行心理脱敏练习有缓解,说明你心智发展没有问题。如果你通过认知改变,心理脱敏,还有拘谨、不自在、说话不流畅的情况发生,那你就要多学习,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人格完善和自我成长。我是楚明灯,世界和我爱着你。

题主你好!你的自我探索行为,值得肯定和点赞。看来父亲这个角色的权威,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敬畏权威是积极的一面。由此可见,你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男人。但面对权威如老师、上司、合作单位的领导,会拘谨、不自在、语言表达不流畅,这些会影响你的心智发展和职场晋升,这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权威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父亲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是个重要人物,他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评价,肯定或者批评。我们渴望得到来自父亲的鼓励、支持、肯定、赞扬、尊重,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底层需求。老师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是一个影响深刻的人物。他直接对我们的成绩、品行、学习习惯等提出指点和教诲,左右着我们在学生时期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发展的走向。走上社会,上司对我们的业绩进行考核,关系到我们的工资福利与晋升。合作单位领导决定我们合作是否顺利,关系到自己的业绩考评及上司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和认可。对权威进行排序,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父亲→老师→上司→合作单位领导,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能对你进行评价和满足你的部分需求。但是,上司和合作单位领导不等同于父亲和老师,把这部分情绪从上司和合作单位领导身上剥离出来,在认知上分清楚界线,在心理上进行脱敏。如果你改变认知,进行心理脱敏练习有缓解,说明你心智发展没有问题。如果你通过认知改变,心理脱敏,还有拘谨、不自在、说话不流畅的情况发生,那你就要多学习,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人格完善和自我成长。我是楚明灯,世界和我爱着你。

2
评论
分享
你好,我看到你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扰,这让你觉得很烦恼,你想平等地,自如地跟权威人物对话。你跟权威的关系,就是小时候跟父亲关系的呈现。你从小惧怕父亲,因为你觉得在你心里,父亲代表权力,父亲的地位跟幼小的你是不平等的,他高高在上,你没有自主权利,你对于父权,只能服从,不能对抗父权,不能对抗权威,因为你弱小无力。这种固化思维在成长中植根你内心,导致你在学校,单位,见到代表权威性的人物,会再现你对父亲的恭敬和恐惧感。怎么克服这种心理呢,你可以告诉自己,现在你长大了,你不再幼小,你要认识到,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和权利,你不用再像小时候那样惧怕父亲,你已经有能力,可以跟父亲平等对话了,之所以惧怕,因为你内心还没有独立起来,认为并没有拥有自己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自己没能力平等对话,你要先尊重你自己的意志,让你的意志得以实现,才能慢慢把你内心的不平等关系变为平等的关系。加油

你好,我看到你在人际关系上存在困扰,这让你觉得很烦恼,你想平等地,自如地跟权威人物对话。你跟权威的关系,就是小时候跟父亲关系的呈现。你从小惧怕父亲,因为你觉得在你心里,父亲代表权力,父亲的地位跟幼小的你是不平等的,他高高在上,你没有自主权利,你对于父权,只能服从,不能对抗父权,不能对抗权威,因为你弱小无力。这种固化思维在成长中植根你内心,导致你在学校,单位,见到代表权威性的人物,会再现你对父亲的恭敬和恐惧感。怎么克服这种心理呢,你可以告诉自己,现在你长大了,你不再幼小,你要认识到,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和权利,你不用再像小时候那样惧怕父亲,你已经有能力,可以跟父亲平等对话了,之所以惧怕,因为你内心还没有独立起来,认为并没有拥有自己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自己没能力平等对话,你要先尊重你自己的意志,让你的意志得以实现,才能慢慢把你内心的不平等关系变为平等的关系。加油

2
评论
分享
一个人内心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如果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就会做选择的。不用刻意去改变,就像以前说的卡耐基培训,人性的弱点,成功学,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克服,不是人人必须成功的。自己过得去,就可以了。

一个人内心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如果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就会做选择的。不用刻意去改变,就像以前说的卡耐基培训,人性的弱点,成功学,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克服,不是人人必须成功的。自己过得去,就可以了。

评论
分享
  • 35岁女,如何才能和他人保持长久的亲近的关系?
    1回答 · 2025.05.19 08:59:05
  • 3年前数学课上做题被嘲笑和调侃,为什么我不敢社交?
    5回答 · 2025.05.18 15:42:54
  • 网上被人辱骂,心情抑郁,还举报不了怎么办?
    4回答 · 2025.05.18 12:50:00

人际关系互助会

官方
1588人
#人际关系冲突
这里是人际互助会,一个用心理学知识探讨和解决人际上的困惑,互帮互助的群组。 在这里,有和你一样的小伙伴一起倾述衷肠、和你分享ta们成功的经验、为你出谋划策;等你来~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