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我需要先说明自己以下的文字,并非源于我对楼主的题问有清晰确定且正确的答案,而是源于楼主题问带给我的触动,因为“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追问,彰显了楼主理性的力量,令我为之动容。💌所以我愿意说,楼主这个题问本身,就是在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吧——我不知道楼主最后的这段文字“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怎么去客观看一件事,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或许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吧?”,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含义?📝我并不清楚楼主与衡水桃城中学事件之间的关系,请允许我假设楼主和我一样,只是一个仅凭网络上呈现出来的信息而被吸引了对此事件注意力的人,在时间上获得信息滞后于信息披露且没有去追踪信息来源,在空间上与事件的人物也毫无关联。换句话说,我假设楼主和我一样都是“吃瓜群众”。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楼主提问“要怎么客观去看一件事”,代表着楼主不会轻易相信任何未经求证的事件陈述,或许还代表着楼主愿意进一步保持关注并对所获信息追根溯源直到自己给出能让自己觉得可信的判断——你会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而且你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你对自己该采取什么态度如何行动才有了有理有据切实可信的依凭——你也就避免了成为乌合之众。我认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我同时对“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比楼主有着更为悲观的态度,因为在我看来,就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而言,尤其是对人类个体之间交互有关的一切,想要做到确定自己判断得是不是“客观”,或者自己认定的是不是“真相”,我们实在是很无力。📝心理治疗有一个后现代取向,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相信真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重视属于当事人的真理而不对相对真理作正确性合理性评判。如果我没理解错,它其实是在说:人类对“客观”的企图其实是难以达成的,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用自己的感知和理性来解读所获信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实。甚至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更大的:世界的客观或真相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我们能回答的只能是:我们能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这就是不少人就衡水桃城中学事件选择站出来化身“正义之士”,去指责去评论的原因——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并相信自己的判断,然后据此行动。而你在“正义之士”上打了引号,我解读为你并不赞同他们,也就是你所选择相信的和不相信的与他们的并不相同。所以,我写到这里,像是把你拽到沟里了:我看起来像一个“不可知论”者——我像是在问,楼主你能百分之百地确认,衡水桃城中学事件的信息里哪些是“真实”的吗?答案会不会也是“不能”?💌坦诚地说,是的,在这个事件上,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选择相信和不相信其中的某些信息,然后再问自己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我们没打算进一步采取行动去了解更多信息和求证信息,这已经是我们能为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所能做的极限了吧?📝楼主是否关注过大约在2018~2019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崔永元就陕北千亿矿权案卷宗丢失发声的事件?我还记得当时我所在的一个微信群群主要求我在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上,为他所写的有关文章点赞评论。文章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大致上我感受到的文章调性是“崔永元不继续战斗就不是好人,我们不转发点赞此文就不是好人”(请注意这就是“属于当事人的真理”,至于作者的本意是什么我不认为我能真正确认),所以我没有照做。我诚恳地向他说明自己为何没有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我说第一我的确不懂这些事情也没有能力求证此事真相,第二我个人很喜欢崔永元的节目,他才跟范冰冰们打完架我希望他能好好休息,把实现正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肩上也是不可取的。没想到我的态度和做法引发了他强烈的愤怒和指责,我于是选择了退群。今天来写此回答前我还特意去百度上翻了翻此事相关信息,其中有一篇显示的是2019年5月13日环球时报名义的贴,有崔永元就卷宗丢失一事自己发布的消息失真向大众道歉的原文。事实上,我也无法判断这个道歉是真是假,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此事以后我再也没在我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看到他在做什么其他事情的消息了。💌所以,我们能做什么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呢?我想,就衡水桃城中学事件里的当事人而言,我其实做不了什么。当然我会假想:假如那个抑郁的孩子想要跟我说说话,我很乐意尽我所能倾听他陪伴他,我愿意试着去理解这个孩子作为当事人内心独有的事件真相,也许这就是我能做的。虽然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也没有定论,但我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相信,一个生命个体如果得到足够好的对待,那么他患上抑郁的概率会降低很多。所以,从这个逻辑出发,我愿意去努力善待自己有缘相遇的每个人,因为我愿意去选择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愿意这么去努力的话,“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就能更少发生,这个世界能给我们的爱意就能更多一些吧。🔖愿我们有力量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以上。世界和我爱着你。💕
楼主你好!我需要先说明自己以下的文字,并非源于我对楼主的题问有清晰确定且正确的答案,而是源于楼主题问带给我的触动,因为“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追问,彰显了楼主理性的力量,令我为之动容。💌所以我愿意说,楼主这个题问本身,就是在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吧——我不知道楼主最后的这段文字“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怎么去客观看一件事,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或许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吧?”,是否也表达了同样的含义?📝我并不清楚楼主与衡水桃城中学事件之间的关系,请允许我假设楼主和我一样,只是一个仅凭网络上呈现出来的信息而被吸引了对此事件注意力的人,在时间上获得信息滞后于信息披露且没有去追踪信息来源,在空间上与事件的人物也毫无关联。换句话说,我假设楼主和我一样都是“吃瓜群众”。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楼主提问“要怎么客观去看一件事”,代表着楼主不会轻易相信任何未经求证的事件陈述,或许还代表着楼主愿意进一步保持关注并对所获信息追根溯源直到自己给出能让自己觉得可信的判断——你会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而且你也知道自己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你对自己该采取什么态度如何行动才有了有理有据切实可信的依凭——你也就避免了成为乌合之众。我认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我同时对“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比楼主有着更为悲观的态度,因为在我看来,就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而言,尤其是对人类个体之间交互有关的一切,想要做到确定自己判断得是不是“客观”,或者自己认定的是不是“真相”,我们实在是很无力。📝心理治疗有一个后现代取向,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相信真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重视属于当事人的真理而不对相对真理作正确性合理性评判。如果我没理解错,它其实是在说:人类对“客观”的企图其实是难以达成的,因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用自己的感知和理性来解读所获信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实。甚至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更大的:世界的客观或真相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我们能回答的只能是:我们能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这就是不少人就衡水桃城中学事件选择站出来化身“正义之士”,去指责去评论的原因——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并相信自己的判断,然后据此行动。而你在“正义之士”上打了引号,我解读为你并不赞同他们,也就是你所选择相信的和不相信的与他们的并不相同。所以,我写到这里,像是把你拽到沟里了:我看起来像一个“不可知论”者——我像是在问,楼主你能百分之百地确认,衡水桃城中学事件的信息里哪些是“真实”的吗?答案会不会也是“不能”?💌坦诚地说,是的,在这个事件上,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选择相信和不相信其中的某些信息,然后再问自己是不是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如果我们没打算进一步采取行动去了解更多信息和求证信息,这已经是我们能为避免成为乌合之众所能做的极限了吧?📝楼主是否关注过大约在2018~2019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崔永元就陕北千亿矿权案卷宗丢失发声的事件?我还记得当时我所在的一个微信群群主要求我在他经营的微信公众号上,为他所写的有关文章点赞评论。文章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大致上我感受到的文章调性是“崔永元不继续战斗就不是好人,我们不转发点赞此文就不是好人”(请注意这就是“属于当事人的真理”,至于作者的本意是什么我不认为我能真正确认),所以我没有照做。我诚恳地向他说明自己为何没有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我说第一我的确不懂这些事情也没有能力求证此事真相,第二我个人很喜欢崔永元的节目,他才跟范冰冰们打完架我希望他能好好休息,把实现正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肩上也是不可取的。没想到我的态度和做法引发了他强烈的愤怒和指责,我于是选择了退群。今天来写此回答前我还特意去百度上翻了翻此事相关信息,其中有一篇显示的是2019年5月13日环球时报名义的贴,有崔永元就卷宗丢失一事自己发布的消息失真向大众道歉的原文。事实上,我也无法判断这个道歉是真是假,我唯一能确定的是,此事以后我再也没在我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看到他在做什么其他事情的消息了。💌所以,我们能做什么才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呢?我想,就衡水桃城中学事件里的当事人而言,我其实做不了什么。当然我会假想:假如那个抑郁的孩子想要跟我说说话,我很乐意尽我所能倾听他陪伴他,我愿意试着去理解这个孩子作为当事人内心独有的事件真相,也许这就是我能做的。虽然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也没有定论,但我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相信,一个生命个体如果得到足够好的对待,那么他患上抑郁的概率会降低很多。所以,从这个逻辑出发,我愿意去努力善待自己有缘相遇的每个人,因为我愿意去选择相信,如果每个人都愿意这么去努力的话,“豫章书院”这样的悲剧就能更少发生,这个世界能给我们的爱意就能更多一些吧。🔖愿我们有力量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以上。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