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人格需要怎么调整?

匿名用户
#性格完善#自我完善#人格特质
我在恋爱中有些回避型依恋;工作中有些回避型人格。比喻遇到打击和冲突就回避,退缩。怎么办?

我在恋爱中有些回避型依恋;工作中有些回避型人格。比喻遇到打击和冲突就回避,退缩。怎么办?

1034阅读
·2回答
收藏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怡名。你有很好的觉察,感觉自己有些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人格,想知道如何调整。很愿意陪你聊聊。1、尝试重新看待回避。回避型的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亲密关系,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他们比其他人更害怕“失去”。有时,就会表现出,遇到打击和冲突就回避,退缩。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方式好像并不是很好。因为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这部剧,你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剧中的故事虽然有些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教会观众许多。如,怎么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遇到冲突时,如何面对和解决。当我们内心能量不足时,暂时回避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越是接纳我们这部分特质,我们更容易发展出自己不回避的那一面。改变不是基于对自己的嫌弃。当我们知道,在回避与积极应对中间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就可以更为轻松地面对。我们可以在没有想好办法时,暂时回避,在自己积蓄起内心能量之后,我们再积极面对。不妨这样尝试一下。2、学习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每当自己在工作中或是恋爱时有些回避,退缩时,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在逃避什么?”“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具体地思考分析这件事,看到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是否怕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够好,有些不自信,或是想获得别人肯定等等。而自己回避,是否更不利于自己期待的结果呢?这时,我们就会慢慢想如何应对,而不是继续回避。尝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书中的做法。如,不带评论地观察,不批评指责他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白自己的需求,提出具体、清晰的请求。当我们遇到打击和冲突时,比如: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尝试着更客观地看待打击与冲突。有时,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不必责备自己。这样,我们可能更容易面对这些不顺利。在恋爱中也是如此。遇到感情中的不顺利,也要尝试看到自己有哪些需求,知道自己渴望被爱,但又害怕。这和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建立新的经验。相信,识别出自己的回避,慢慢用安全型依恋代替回避型依恋。3、自我成长。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是自我成长。我们梳理出自己成长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依恋。看看童年期是否怀疑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是否遭受过情感忽视。现在我们长大了,尝试自己做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尝试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消除自卑感,重塑安全感等。简单分享这些吧。祝好呀!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怡名。你有很好的觉察,感觉自己有些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人格,想知道如何调整。很愿意陪你聊聊。1、尝试重新看待回避。回避型的人无论是对工作还是亲密关系,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他们比其他人更害怕“失去”。有时,就会表现出,遇到打击和冲突就回避,退缩。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虽然在我们看来,这种方式好像并不是很好。因为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逃避虽可耻,但有用》这部剧,你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剧中的故事虽然有些是理想化的,同时,也教会观众许多。如,怎么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遇到冲突时,如何面对和解决。当我们内心能量不足时,暂时回避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越是接纳我们这部分特质,我们更容易发展出自己不回避的那一面。改变不是基于对自己的嫌弃。当我们知道,在回避与积极应对中间是可以转化的,我们就可以更为轻松地面对。我们可以在没有想好办法时,暂时回避,在自己积蓄起内心能量之后,我们再积极面对。不妨这样尝试一下。2、学习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每当自己在工作中或是恋爱时有些回避,退缩时,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在逃避什么?”“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是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们具体地思考分析这件事,看到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是否怕自己在别人眼中不够好,有些不自信,或是想获得别人肯定等等。而自己回避,是否更不利于自己期待的结果呢?这时,我们就会慢慢想如何应对,而不是继续回避。尝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书中的做法。如,不带评论地观察,不批评指责他人。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白自己的需求,提出具体、清晰的请求。当我们遇到打击和冲突时,比如: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尝试着更客观地看待打击与冲突。有时,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不必责备自己。这样,我们可能更容易面对这些不顺利。在恋爱中也是如此。遇到感情中的不顺利,也要尝试看到自己有哪些需求,知道自己渴望被爱,但又害怕。这和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建立新的经验。相信,识别出自己的回避,慢慢用安全型依恋代替回避型依恋。3、自我成长。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是自我成长。我们梳理出自己成长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回避型依恋。看看童年期是否怀疑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是否遭受过情感忽视。现在我们长大了,尝试自己做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尝试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消除自卑感,重塑安全感等。简单分享这些吧。祝好呀!

6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通过你的提问了解到,你觉察到自己在恋爱和工作中都有些逃避心探和行为,你想要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很理解你的困扰。那么,想要改变逃避的心态和行为,我们首先就需要先对逃避做一个深入详细的了解。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在对逃避心理进行分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逃避的往往不只是那些东西看上去的本身,更是在逃避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拥有永远选择的自由,每一次逃避都有我们隐秘的偏好。或者不如说,我们在逃避的,是藏在【逃避】两个字下,我们所不愿意真实面对的内心。我们所不愿真实面对的内心可能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常见的逃避心理形成的原因有那些呢?:在过往处理事情的经验中,用逃避的应对方式获得了好处。对事情发展的走向没有把握,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后果。缺乏自我认知和着手改变的动力。所以直面问题,改善逃避心理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课题,以下是一些应对逃避心理的建议:1.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寻回自我陈海贤老师说过:“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当我们不去与外界接触,仅凭空想象很难发现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合适什么。只有去与世界碰撞,去不停的试错,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创造出自我。并且当人们能够从现实自我的角度去做选择时,就能够对自己的选择以及选择带来的后果负责。2.培养预见性当我们把眼光局限在眼前或近期时,就容易受到临时性好处的影响,而难以觉察这样的短见会长期的让自己陷入困境,比如:有的人从事了一个十分轻松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就是薪水微薄,他也知道想要更多的报酬就需要去提高能力,但是提高能力在他看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也就不想去面对和行动了。然而只有将目光放长远,去提升自己的技能,认识到工作能力与高回报的关系,才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3.从微习惯中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微习惯即:把一个复杂的行为,拆分成最简单的行为。当我们的目标定的太远,就容易丧失信心,从而放弃行动回到逃避状态,那么在生活中培养微习惯便有助于我们轻松的获得满足感和对自己的掌控感,从而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和挑战新的问题。祝好

楼主你好,通过你的提问了解到,你觉察到自己在恋爱和工作中都有些逃避心探和行为,你想要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很理解你的困扰。那么,想要改变逃避的心态和行为,我们首先就需要先对逃避做一个深入详细的了解。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在对逃避心理进行分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逃避的往往不只是那些东西看上去的本身,更是在逃避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拥有永远选择的自由,每一次逃避都有我们隐秘的偏好。或者不如说,我们在逃避的,是藏在【逃避】两个字下,我们所不愿意真实面对的内心。我们所不愿真实面对的内心可能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常见的逃避心理形成的原因有那些呢?:在过往处理事情的经验中,用逃避的应对方式获得了好处。对事情发展的走向没有把握,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后果。缺乏自我认知和着手改变的动力。所以直面问题,改善逃避心理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课题,以下是一些应对逃避心理的建议:1.在与世界的碰撞中寻回自我陈海贤老师说过:“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当我们不去与外界接触,仅凭空想象很难发现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合适什么。只有去与世界碰撞,去不停的试错,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创造出自我。并且当人们能够从现实自我的角度去做选择时,就能够对自己的选择以及选择带来的后果负责。2.培养预见性当我们把眼光局限在眼前或近期时,就容易受到临时性好处的影响,而难以觉察这样的短见会长期的让自己陷入困境,比如:有的人从事了一个十分轻松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不高,就是薪水微薄,他也知道想要更多的报酬就需要去提高能力,但是提高能力在他看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也就不想去面对和行动了。然而只有将目光放长远,去提升自己的技能,认识到工作能力与高回报的关系,才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3.从微习惯中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微习惯即:把一个复杂的行为,拆分成最简单的行为。当我们的目标定的太远,就容易丧失信心,从而放弃行动回到逃避状态,那么在生活中培养微习惯便有助于我们轻松的获得满足感和对自己的掌控感,从而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和挑战新的问题。祝好

5
评论
分享
  • 20岁男,学生,对未来感到很迷茫,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11回答 · 2025.05.02 13:39:08
  • 底层90后女,无人托举的人,能有机会逆袭跨越阶层么
    15回答 · 2025.05.01 12:27:53
  • 24岁,小镇做题家或书呆子,一直内向又自卑,怎么办
    6回答 · 2025.05.01 11:16:45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46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5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