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实现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整合?

匿名用户
#人格类型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曾经提高过一个“三我”及自我、本我、超我。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本身本能的感受而趋向,于是眷恋于拖延、情绪失控。而现实的各种要求又让我们感觉到压力重重,自己的目标离自己似乎很遥远,我们渴望成为的自己和现状差异很大,非常苦恼。 想和大家一起讨论: 1、如何理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 2、如果自我、本我、超我之间有矛盾,我们无法协调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3、对于自身内在的整合性,有什么可行性建议,如何实现自洽? 感谢回答。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曾经提高过一个“三我”及自我、本我、超我。我们总是会因为自己本身本能的感受而趋向,于是眷恋于拖延、情绪失控。而现实的各种要求又让我们感觉到压力重重,自己的目标离自己似乎很遥远,我们渴望成为的自己和现状差异很大,非常苦恼。 想和大家一起讨论: 1、如何理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 2、如果自我、本我、超我之间有矛盾,我们无法协调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3、对于自身内在的整合性,有什么可行性建议,如何实现自洽? 感谢回答。

3955阅读
·4回答
收藏
💕楼主你好呀🌟本我,超我,自我的概念💫先插一个比喻,《西游记》相信楼主应该了解,记得读书时老师曾把这三个概念对应了这本书的里的三个角色。本我,对应猪八戒,信奉快乐原则。看见美食就吃,看见美女就走不动路。自我,对应沙僧,能用规则约束自己,不做过界的事情。超我,对应唐僧,菩萨心肠,道德高尚。不仅遵守规则法制,还能由内而外的想帮助别人。而孙悟空,则是本我,自我,超我的混合体。既可以大闹天宫顺心而为,又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在这其中,靠的就是孙悟空自我的调节。偏向快乐,就不计后果。偏见道德,就合理安排。👉本我(快乐原则)本我是感性、是本能欲望,奉行享乐原则。本我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说的直白一些,本我的目标就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如饥饿,生气这些都是本我的表现。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现实原则)自我是理性,是逻辑思维,根据外在环境来调节呈现出来的人格,奉行现实原则。自我是在后天的学习以及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例如,你非常想吃在商场橱窗里的一个面包,但是你身上没有带钱。在本我的驱使下你会觉得饥饿,会不去思考其他的直接拿起面包来吃。但是,你经过后天的学习知道需要克制一下冲动。👉超我(道德原则)超我是内心的道德底线,源自人类集体认同的规范,奉行道德原则。超我属于心理的最外一层,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时会约束本我,是因为有超我的监督和可能的惩罚。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超我是心理的外部环境。社会制度、法律、规则、道德、习俗等是超我的组成部分。💫举个例子,同样是在商场里看见想吃的面包,本我和自我的表现在上面已经说过了,而这时超我会对自己说,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这样违反法律,会受到惩罚。🌟三者的关系是怎么调和的?“超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这时需要“自我”在其中进行调和。“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通俗而言就是,“本我”想干什么干什么,“自我”能干什么干什么,“超我”想管着“本我”和“自我”。至于三者之间输赢如何,就取决于“自我”的调节能力。

💕楼主你好呀🌟本我,超我,自我的概念💫先插一个比喻,《西游记》相信楼主应该了解,记得读书时老师曾把这三个概念对应了这本书的里的三个角色。本我,对应猪八戒,信奉快乐原则。看见美食就吃,看见美女就走不动路。自我,对应沙僧,能用规则约束自己,不做过界的事情。超我,对应唐僧,菩萨心肠,道德高尚。不仅遵守规则法制,还能由内而外的想帮助别人。而孙悟空,则是本我,自我,超我的混合体。既可以大闹天宫顺心而为,又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在这其中,靠的就是孙悟空自我的调节。偏向快乐,就不计后果。偏见道德,就合理安排。👉本我(快乐原则)本我是感性、是本能欲望,奉行享乐原则。本我是心理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说的直白一些,本我的目标就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如饥饿,生气这些都是本我的表现。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现实原则)自我是理性,是逻辑思维,根据外在环境来调节呈现出来的人格,奉行现实原则。自我是在后天的学习以及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从“本我”中分化出来,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自我”是个体最常意识到的部分。💫例如,你非常想吃在商场橱窗里的一个面包,但是你身上没有带钱。在本我的驱使下你会觉得饥饿,会不去思考其他的直接拿起面包来吃。但是,你经过后天的学习知道需要克制一下冲动。👉超我(道德原则)超我是内心的道德底线,源自人类集体认同的规范,奉行道德原则。超我属于心理的最外一层,人的自我之所以有时会约束本我,是因为有超我的监督和可能的惩罚。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超我是心理的外部环境。社会制度、法律、规则、道德、习俗等是超我的组成部分。💫举个例子,同样是在商场里看见想吃的面包,本我和自我的表现在上面已经说过了,而这时超我会对自己说,绝对不可以这样做,这样违反法律,会受到惩罚。🌟三者的关系是怎么调和的?“超我”与“本我”相对立,并对“本我”产生抑制。这时需要“自我”在其中进行调和。“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通俗而言就是,“本我”想干什么干什么,“自我”能干什么干什么,“超我”想管着“本我”和“自我”。至于三者之间输赢如何,就取决于“自我”的调节能力。

9
评论
分享
您好,我是壹心理首批心探教练糖糖老师,从你的提问中描述中看到了你的疑问,关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的解释,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大家能从楼上答主的解释中看到,在这里,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其实,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这也是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自身个体想让自己以本我的状态生活,但是国家社会又要求我们以超我的状态生活。如果我们想要活着,我们需要本我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活着,就需要超我给我们的约束。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有一句名言“失去爱,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谓的爱其实就是人性的一面,是超我约束下的我们,它让我们有了团结协作,有了爱,有了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但是失去它,我们并不会因此而灭亡,只是会生活的更加糟糕,而“兽性”就是我们作为动物性的一面,它是我们自私、贪婪等欲望的一面,但是奇怪的是,如果没有了这些特质,我们却可能因此而灭亡,这种认知似乎有些反常识,因为我们一直试图想要消灭这些所谓的坏品质,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似乎就是让自己摆脱这种兽性的束缚。这也成为了我们难以打开的一个死结。因为我们的超我在无意之间给我们设置了一种处理本我的关系状态,那就是将其视为敌人,于是我们始终陷入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始终与自己的本我作斗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斗争之中产生了两类人,一类是“失败者”,他们似乎被本我俘获,成为了欲望的支配者,他们崇尚金钱、权利、物质,;另一类是所谓的“成功者”,他们极度克制自我,崇尚理性,压抑自己的欲望,试图想要将整个社会都禁锢起来,让世界只有白昼,没有黑夜。很显然,这两种状态下的我们都是存在“病态”的,当然我们也无法评说谁好谁坏,只能说这种结局的背后都是另外一个问题的开始。那么,既然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始终存在,那是不是没有办法呢?其实正如上面所说,我们试图找到的自我接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我想应该是意识到我们将“本我”与“超我”刻意割裂的观念,我们试图站在超我的制高点去否定本我存在的合理性,否认那些我们认为肮脏、丑陋的品质,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但是这也让我们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因为我们作为人首先是一种动物,而压抑欲望的结果可能是受到更大的报复与反噬。其次,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整合方法,比如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整合表达方式,包括冥想、禅修等宗教式的方法。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自我觉察觉知,从最基本的感官体验开始进行自我探索,试图找到本我与超我存在的一个平衡点,不刻意压抑,也不擅自放纵,在一种恰好的满足状态中去接受社会的洗礼,如此,我想这像是一种平衡,并没有像整合式的融合。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期待你的回复与反馈,我是糖糖老师,如果对此有疑问,你可以通过心探预约与我进行深入沟通。

您好,我是壹心理首批心探教练糖糖老师,从你的提问中描述中看到了你的疑问,关于“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的解释,在这里我不再赘述,大家能从楼上答主的解释中看到,在这里,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其实,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这也是自我存在的价值,我们自身个体想让自己以本我的状态生活,但是国家社会又要求我们以超我的状态生活。如果我们想要活着,我们需要本我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活着,就需要超我给我们的约束。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有一句名言“失去爱,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谓的爱其实就是人性的一面,是超我约束下的我们,它让我们有了团结协作,有了爱,有了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但是失去它,我们并不会因此而灭亡,只是会生活的更加糟糕,而“兽性”就是我们作为动物性的一面,它是我们自私、贪婪等欲望的一面,但是奇怪的是,如果没有了这些特质,我们却可能因此而灭亡,这种认知似乎有些反常识,因为我们一直试图想要消灭这些所谓的坏品质,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似乎就是让自己摆脱这种兽性的束缚。这也成为了我们难以打开的一个死结。因为我们的超我在无意之间给我们设置了一种处理本我的关系状态,那就是将其视为敌人,于是我们始终陷入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始终与自己的本我作斗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斗争之中产生了两类人,一类是“失败者”,他们似乎被本我俘获,成为了欲望的支配者,他们崇尚金钱、权利、物质,;另一类是所谓的“成功者”,他们极度克制自我,崇尚理性,压抑自己的欲望,试图想要将整个社会都禁锢起来,让世界只有白昼,没有黑夜。很显然,这两种状态下的我们都是存在“病态”的,当然我们也无法评说谁好谁坏,只能说这种结局的背后都是另外一个问题的开始。那么,既然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始终存在,那是不是没有办法呢?其实正如上面所说,我们试图找到的自我接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我想应该是意识到我们将“本我”与“超我”刻意割裂的观念,我们试图站在超我的制高点去否定本我存在的合理性,否认那些我们认为肮脏、丑陋的品质,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但是这也让我们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因为我们作为人首先是一种动物,而压抑欲望的结果可能是受到更大的报复与反噬。其次,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整合方法,比如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整合表达方式,包括冥想、禅修等宗教式的方法。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保持良好的自我觉察觉知,从最基本的感官体验开始进行自我探索,试图找到本我与超我存在的一个平衡点,不刻意压抑,也不擅自放纵,在一种恰好的满足状态中去接受社会的洗礼,如此,我想这像是一种平衡,并没有像整合式的融合。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期待你的回复与反馈,我是糖糖老师,如果对此有疑问,你可以通过心探预约与我进行深入沟通。

8
评论
分享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小北~接来下我将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分别来简单聊一下这三个话题。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模型,包括三个方面:自我、本我、超我。本我,即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当中,包括原始本能的欲望,比如:饥饿、渴、性等等,遵循“快乐原则”,人一出生时便存在。自我,即平时表现出来的我,是人格上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平衡本我与超我的关系,两到三岁时出现。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受道德观念的影响,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在五六岁时出现。自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协调和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果无法很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果本我的能力过强,可能会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略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能成为一个自私的人,甚至还会触碰到法律底线。但如果超我太过强大,那自身道德要求会更高,会经常处于一种自责、自我否定的状态,本身的一些能量无法释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三者的协调和内在,其实这个度还是不太好把握的,我们一生可能都在不断调整三者的状态,因为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其实只要我们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本我和超我的强弱稍微变化并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希望以上看法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亲爱的题主你好~我是小北~接来下我将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分别来简单聊一下这三个话题。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模型,包括三个方面:自我、本我、超我。本我,即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当中,包括原始本能的欲望,比如:饥饿、渴、性等等,遵循“快乐原则”,人一出生时便存在。自我,即平时表现出来的我,是人格上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平衡本我与超我的关系,两到三岁时出现。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受道德观念的影响,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在五六岁时出现。自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协调和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如果无法很好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果本我的能力过强,可能会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略了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能成为一个自私的人,甚至还会触碰到法律底线。但如果超我太过强大,那自身道德要求会更高,会经常处于一种自责、自我否定的状态,本身的一些能量无法释放,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三者的协调和内在,其实这个度还是不太好把握的,我们一生可能都在不断调整三者的状态,因为这三者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其实只要我们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本我和超我的强弱稍微变化并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希望以上看法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7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现在我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展开说一说我的一些想法:🌴曾经有一位题主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人际关系中一些小冲突,当时忍让,后来心里又放不下?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矛盾,比如被别人踩了一下,被插队,被别人果汁撒在身上等等。一般我都会选择当时忍让,不出声或者说没事。但是事情过后很长时间都放不下,心里还是充满了怒火,一直在自己应该怎么做之间反复纠结,还会想象和别人冲突之后发生的争吵,弄得焦虑不安又告诉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别人争吵,反复思量,痛苦不堪。对于这个问题,我看到的其实就是题主的超我和本我在打架,而自我却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处理。也许,除了题主之外,还有很多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有这样的冲突,那么,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对本我、自我、超我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并且,要培养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让他有能力驾驭本我,满足超我,又可以应对现实。🍎本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包含着人本能的原始欲望,这些与生俱来的欲望要寻求即刻的满足,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本我只管自己开心就好,不讲逻辑,自己觉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本我也没有时间、空间概念,很多时候,个体的本我都是沉浸在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刻。本我更喜欢用行动来表示需求及情绪情感,而不用言语表达出来。比如有时候你很想吃某个东西,吃完了你就很满足,但是你说不出为什么,也许,这就是本我在表达一种你内心的原始欲望,可能是对某个人的想念,也可能是对某个地方的怀念或者就是真的饿了……有的时候,本我过于强大,就会用一些极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欲望,比如抢劫、暴力等等。这是因为他们不会用言语去表达本我的需求,而长时间的压抑,最终还是以极端的行为作为欲望的发泄出口。💡因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引导来访者学会用言语表达出内心的需求很重要,当他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之后,就不会用行为来发泄了。🍊超我,代表良知、社会准则,是对自我的理想化。它是在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我们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道德权威,内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最终就形成了这个理想人格。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也称为理想原则和完美原则,是人格的高层领导,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如果违背了它,就会受到批评。健康的超我,会帮助我们遵守社会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不健康的超我,会有两种形式:超我太弱——忽视规则,比如结婚了,却不承担养孩子的责任等;超我太过严苛——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背负很多的内疚,让自己内心充满自责。🤔而对于这位题主的问题,本我是希望他当时就表达出不满,表达出他心里的愤怒的,但是他的超我很强大,每次都会压制住本我,让他没有当场就表现出愤怒。可是,愤怒还在那,所以事后由于当时没有把情绪表达出来,就会放不下,感觉到内心里充满了怒火。而本我的欲望一直在那里蠢蠢欲动,等待机会找到发泄的出口。🌈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来帮忙了。🏡自我,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自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有理性,会正视社会现实,重视常识和规则。它能够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但自我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考量,有选择地去满足那些欲望。而不会向超我那么“高尚”,完全不顾本我的存在。自我负责与现实对接,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中,真正在意识层面存在的一个我。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得好,则社会适应就会很好,也会使本我、超我和现实达到一个平衡,让自己健康生活、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找到三者的平衡,具体怎么做呢?🌴以这位题主的问题为例:由于本我的欲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发泄的出口。而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我们是没有办法再回到以前,去改变它的。如果可以做到改变自己的认知,那么可以试着放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如果实在放不下,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把内心中的愤怒,对着椅子上想象的人说出来,或者写一下情绪日记,把这部分愤怒排解掉,就是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照顾到本我的需求。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试着当场就表达出自己的不愉快,但是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宽容,比如被人踩了一脚,可以表达说:“被你踩的这一下,真的挺痛的,确实有些生气,但我想你也不是故意的,所以,算了,没事的。”然后,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就不要再想咯,因为,再想的话除了给自己带来焦虑,引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没有什么其他作用,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你更喜欢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当然,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的事情。因为要想自我变得强大,我们首先需要足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现实中找到欲望和理想的平衡点。🍬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欲望和不同的理想自我,你该如何平衡,都需要你自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以上,供参考,祝好💐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现在我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展开说一说我的一些想法:🌴曾经有一位题主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人际关系中一些小冲突,当时忍让,后来心里又放不下?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矛盾,比如被别人踩了一下,被插队,被别人果汁撒在身上等等。一般我都会选择当时忍让,不出声或者说没事。但是事情过后很长时间都放不下,心里还是充满了怒火,一直在自己应该怎么做之间反复纠结,还会想象和别人冲突之后发生的争吵,弄得焦虑不安又告诉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别人争吵,反复思量,痛苦不堪。对于这个问题,我看到的其实就是题主的超我和本我在打架,而自我却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处理。也许,除了题主之外,还有很多人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者说,我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有这样的冲突,那么,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对本我、自我、超我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并且,要培养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让他有能力驾驭本我,满足超我,又可以应对现实。🍎本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包含着人本能的原始欲望,这些与生俱来的欲望要寻求即刻的满足,遵循快乐至上的原则。本我只管自己开心就好,不讲逻辑,自己觉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本我也没有时间、空间概念,很多时候,个体的本我都是沉浸在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刻。本我更喜欢用行动来表示需求及情绪情感,而不用言语表达出来。比如有时候你很想吃某个东西,吃完了你就很满足,但是你说不出为什么,也许,这就是本我在表达一种你内心的原始欲望,可能是对某个人的想念,也可能是对某个地方的怀念或者就是真的饿了……有的时候,本我过于强大,就会用一些极端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欲望,比如抢劫、暴力等等。这是因为他们不会用言语去表达本我的需求,而长时间的压抑,最终还是以极端的行为作为欲望的发泄出口。💡因此,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引导来访者学会用言语表达出内心的需求很重要,当他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之后,就不会用行为来发泄了。🍊超我,代表良知、社会准则,是对自我的理想化。它是在人与“道德”的接触和理解中形成的,我们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道德权威,内化成心灵的一部分,最终就形成了这个理想人格。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也称为理想原则和完美原则,是人格的高层领导,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如果违背了它,就会受到批评。健康的超我,会帮助我们遵守社会规则,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不健康的超我,会有两种形式:超我太弱——忽视规则,比如结婚了,却不承担养孩子的责任等;超我太过严苛——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背负很多的内疚,让自己内心充满自责。🤔而对于这位题主的问题,本我是希望他当时就表达出不满,表达出他心里的愤怒的,但是他的超我很强大,每次都会压制住本我,让他没有当场就表现出愤怒。可是,愤怒还在那,所以事后由于当时没有把情绪表达出来,就会放不下,感觉到内心里充满了怒火。而本我的欲望一直在那里蠢蠢欲动,等待机会找到发泄的出口。🌈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来帮忙了。🏡自我,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那个自己。自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有理性,会正视社会现实,重视常识和规则。它能够感受到本我的欲望,但自我会用理性来甄别本我的要求,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考量,有选择地去满足那些欲望。而不会向超我那么“高尚”,完全不顾本我的存在。自我负责与现实对接,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中,真正在意识层面存在的一个我。一个人的自我发展得好,则社会适应就会很好,也会使本我、超我和现实达到一个平衡,让自己健康生活、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找到三者的平衡,具体怎么做呢?🌴以这位题主的问题为例:由于本我的欲望一直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给自己创造一个发泄的出口。而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我们是没有办法再回到以前,去改变它的。如果可以做到改变自己的认知,那么可以试着放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如果实在放不下,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把内心中的愤怒,对着椅子上想象的人说出来,或者写一下情绪日记,把这部分愤怒排解掉,就是通过一些合适的方式,照顾到本我的需求。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试着当场就表达出自己的不愉快,但是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宽容,比如被人踩了一脚,可以表达说:“被你踩的这一下,真的挺痛的,确实有些生气,但我想你也不是故意的,所以,算了,没事的。”然后,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就不要再想咯,因为,再想的话除了给自己带来焦虑,引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没有什么其他作用,不如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你更喜欢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当然,培养一个强大的自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的事情。因为要想自我变得强大,我们首先需要足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现实中找到欲望和理想的平衡点。🍬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欲望和不同的理想自我,你该如何平衡,都需要你自己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以上,供参考,祝好💐

6
评论
分享
  • 为什么低调被嫉妒,而不隐藏压低自己反而不会被嫉妒了
    3回答 · 2025.04.28 06:05:06
  • 男人爱留长指甲是什么心理?
    1回答 · 2025.04.25 14:28:26
  • 如何才能消灭有品质的占有欲?
    6回答 · 2025.04.25 11:59:48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