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你好呀,感谢你的提问。💡看完你的描述,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沮丧,还有想反抗又无助的感觉。抱抱你。🍊1关于控制。关于“以前的我很讨厌妈妈对我的控制,对我的无休止的否定”和“现在的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我在自己家庭中的相处和我妈一样”这部分,我想给题主提供一个视角,关系模式除了是共谋,还可以是后来习得的。也就是说,你在被妈妈的控制式的养育方式之下,耳濡目染地长大后,习得这种互动模式,才是正常的。可你同时又觉察到了这部分,恭喜你,这是进步。而对于这部分的痛苦的觉察,其实是成长开始的时候的必经之路。关于“控制不住的一些做法和说话,我该怎么办,我想要变更好!”这部分,在告诉我们,你内化了你父母逼迫你的方式,所以你也会这么对自己,同时也会把这一部分东西投射给孩子,投射给这个世界。但是须知,改变的前提是,接纳。接纳才会轻轻地放下,放下才能降低原有的家庭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而改不改变原来的模式,你会更有选择权和主动权。🍓2关于否定、打击和伤害。关于“讨厌父母因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不断,让我想逃离这一切”和“现在的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我在自己家庭中的相处和我妈一样,我都开始讨厌自己,”这部分,我看到的是,此时此刻的你一边痛恨这个模式,一边又无法自控地重复这种模式,进一步伤害孩子和自己。这个让你再次感到否定、打击、伤害的痛苦感,最早是什么时候让你感受到的呢?这就是源头,从源头处理问题,就是看见和疗愈的过程。先安慰好当时那个感受到痛苦的自己的内在小孩,你才能在此时此刻更有力量选择你的往后行为模式哦。这太需要力量和勇气了,而你有这部分的觉察,已经踏出了那万事开头难的一步。🍎3关于关注度的投入。心理学有句话: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因此,越是害怕和讨厌,你越是会成为她。因为,你的痛苦会让你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在这里。你需要做的是,直面这份父母的局限性之爱,穿越那些曾经的伤害的痛苦,去感受真实的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变好”,就是不要逼迫自己必须做个完美的父母,允许自己也有局限性的时候。先做到事后觉察,觉察自己是否对孩子造成了否定之类的伤害。如果有伤害,你之后真诚地道歉和抚慰,对于你的孩子和你内在的小孩,是具有疗愈作用的。孩子才是那个无条件地爱着父母的人,无论是你内在的小孩,还是你现在的孩子。看见他们的痛苦,接纳他们的痛苦,原谅他们受过的苦,改变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
亲爱的题主你好呀,感谢你的提问。💡看完你的描述,感受到了你的痛苦、沮丧,还有想反抗又无助的感觉。抱抱你。🍊1关于控制。关于“以前的我很讨厌妈妈对我的控制,对我的无休止的否定”和“现在的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我在自己家庭中的相处和我妈一样”这部分,我想给题主提供一个视角,关系模式除了是共谋,还可以是后来习得的。也就是说,你在被妈妈的控制式的养育方式之下,耳濡目染地长大后,习得这种互动模式,才是正常的。可你同时又觉察到了这部分,恭喜你,这是进步。而对于这部分的痛苦的觉察,其实是成长开始的时候的必经之路。关于“控制不住的一些做法和说话,我该怎么办,我想要变更好!”这部分,在告诉我们,你内化了你父母逼迫你的方式,所以你也会这么对自己,同时也会把这一部分东西投射给孩子,投射给这个世界。但是须知,改变的前提是,接纳。接纳才会轻轻地放下,放下才能降低原有的家庭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而改不改变原来的模式,你会更有选择权和主动权。🍓2关于否定、打击和伤害。关于“讨厌父母因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不断,让我想逃离这一切”和“现在的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我在自己家庭中的相处和我妈一样,我都开始讨厌自己,”这部分,我看到的是,此时此刻的你一边痛恨这个模式,一边又无法自控地重复这种模式,进一步伤害孩子和自己。这个让你再次感到否定、打击、伤害的痛苦感,最早是什么时候让你感受到的呢?这就是源头,从源头处理问题,就是看见和疗愈的过程。先安慰好当时那个感受到痛苦的自己的内在小孩,你才能在此时此刻更有力量选择你的往后行为模式哦。这太需要力量和勇气了,而你有这部分的觉察,已经踏出了那万事开头难的一步。🍎3关于关注度的投入。心理学有句话: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因此,越是害怕和讨厌,你越是会成为她。因为,你的痛苦会让你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在这里。你需要做的是,直面这份父母的局限性之爱,穿越那些曾经的伤害的痛苦,去感受真实的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变好”,就是不要逼迫自己必须做个完美的父母,允许自己也有局限性的时候。先做到事后觉察,觉察自己是否对孩子造成了否定之类的伤害。如果有伤害,你之后真诚地道歉和抚慰,对于你的孩子和你内在的小孩,是具有疗愈作用的。孩子才是那个无条件地爱着父母的人,无论是你内在的小孩,还是你现在的孩子。看见他们的痛苦,接纳他们的痛苦,原谅他们受过的苦,改变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