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如何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

匿名用户
#互动反馈#经典问题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和老伴在村里相依为命。 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大家怎么看? 这是否也是中老年人潜在的情感需求,该怎么主动去关注、去发现呢?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和老伴在村里相依为命。 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大家怎么看? 这是否也是中老年人潜在的情感需求,该怎么主动去关注、去发现呢?

2683阅读
·9回答
收藏
非常感谢提出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在当代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话题。首先,在我看来,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他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获得关系的需要和能力。因为爱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且爱需要在关系中获得。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追求的一件事那就是爱与被爱。爱与被爱会让人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有归属感的。即使父母在年迈时有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的照顾不能替代伴侣,因为儿女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而且因为年龄的差距,成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这个是儿女无法触达和理解的。所以,如果作为年迈的父母,因为伴侣的离开有续弦的需要,子女应该无条件的尊重并接纳父母的需求。让母女有一个情绪情感上的陪伴者和倾听者。很多孩子之所以反对父母续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进入老年就不会再有爱情了,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属。还有就是害怕父母一辈子辛苦所得的财产被分割,这其实是源于人性的自私。另一个方面可能就是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被拒绝,被抛弃,一直以来疼爱自己的父母突然要与一个外人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这其实是源于孩子内心的嫉妒。作为孩子,我们真正爱父母的表现就是能在任何时候尊重父母有做选择的权利,不论他们年龄多大。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非常感谢提出的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在当代特别具有代表性的话题。首先,在我看来,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他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获得关系的需要和能力。因为爱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且爱需要在关系中获得。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始终追求的一件事那就是爱与被爱。爱与被爱会让人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有归属感的。即使父母在年迈时有儿女的照顾,但是,儿女的照顾不能替代伴侣,因为儿女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而且因为年龄的差距,成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这个是儿女无法触达和理解的。所以,如果作为年迈的父母,因为伴侣的离开有续弦的需要,子女应该无条件的尊重并接纳父母的需求。让母女有一个情绪情感上的陪伴者和倾听者。很多孩子之所以反对父母续弦,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进入老年就不会再有爱情了,爱情是年轻人的专属。还有就是害怕父母一辈子辛苦所得的财产被分割,这其实是源于人性的自私。另一个方面可能就是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被拒绝,被抛弃,一直以来疼爱自己的父母突然要与一个外人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这其实是源于孩子内心的嫉妒。作为孩子,我们真正爱父母的表现就是能在任何时候尊重父母有做选择的权利,不论他们年龄多大。我是答疑馆小耳朵莉莉,世界和我爱着你。

8
评论
分享
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个人认为是应该的,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人都不愿意过将就的婚姻,有不少中年人都选择了放弃之前的婚姻,难道他们没有权利选择重新开始吗?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有的是伴侣离开了,有的是中年离异,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情感需求,只是很多时候他们需要顾及一个字的颜面,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需要顾及彼此的利益纠葛,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很多时候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是情感方面的需求,生活中不少人对于黄昏恋都有着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人老了之后各方面的需求就会减少,青年人恋爱是一种勇敢,而老年人恋爱却有点不合时宜,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到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黄昏恋也是美好的幸福。其次就是利益的纠葛,因为很多老人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对于有资产的老年人来说,是很容易发生纠纷的,尤其是在双方不对等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彼此产生误会,于是乎当孩子听到父母有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思考为什么父母会有这样的情感需求?而是认为对方在图谋不轨?最后就是很多人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和生活,比如孩子选择拒绝赡养父母,因为父母老了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赚钱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确实不由得不依靠孩子,忽然之间多一个人需要自己赡养,内心有点冲突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孩子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的时候,这种问题更容易凸显出来。因此想要帮助老年人,不单单是生活和物质上,还需要兼顾他们的情感需求,不定期的和他们谈谈心,如果真的有合适的伴侣,作为孩子也可以支持。我是小凡,世界和我爱着你。

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个人认为是应该的,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如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人都不愿意过将就的婚姻,有不少中年人都选择了放弃之前的婚姻,难道他们没有权利选择重新开始吗?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有的是伴侣离开了,有的是中年离异,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情感需求,只是很多时候他们需要顾及一个字的颜面,需要考虑孩子的感受,需要顾及彼此的利益纠葛,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很多时候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是情感方面的需求,生活中不少人对于黄昏恋都有着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人老了之后各方面的需求就会减少,青年人恋爱是一种勇敢,而老年人恋爱却有点不合时宜,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到老年人的真实需求,黄昏恋也是美好的幸福。其次就是利益的纠葛,因为很多老人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对于有资产的老年人来说,是很容易发生纠纷的,尤其是在双方不对等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彼此产生误会,于是乎当孩子听到父母有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思考为什么父母会有这样的情感需求?而是认为对方在图谋不轨?最后就是很多人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和生活,比如孩子选择拒绝赡养父母,因为父母老了之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和赚钱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来源,确实不由得不依靠孩子,忽然之间多一个人需要自己赡养,内心有点冲突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孩子没有受到更好的教育的时候,这种问题更容易凸显出来。因此想要帮助老年人,不单单是生活和物质上,还需要兼顾他们的情感需求,不定期的和他们谈谈心,如果真的有合适的伴侣,作为孩子也可以支持。我是小凡,世界和我爱着你。

8
评论
分享
曾经看到过一个宣传语“关爱生命两端,呵护心灵健康”,生命的两端,一端婴儿,一段老年人。对于婴儿的关注我们都无比重视,常常是4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甚至6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小孩转。那对于老年人的关注与婴儿比却显得那么的不足与缺乏,“空巢”往往是他们的常态,更不要提安享幸福晚年了。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老龄化很严重,老年人口的基数非常大,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个庞大的群体,在当下物质条件往往可以满足,但是精神上,心理的需要却又往往会被忽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成了八阶段,老年人属于“成年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面临的是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那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伴侣的陪伴那才是丰足和幸福的,才能更好的渡过这一阶段的冲突,达到自我完整,所以我觉得社会是需要支持鼓励老年人续弦。但是当前老年人续弦却遇到了种种问题,甚至因为续弦不但没有增加幸福感,满足感反正增加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所以要想续弦更幸福,社会、子女、老人自己还需要注意以下事情:1.对于社会而言,需要对老人续弦更包容更开放:当前社会对于老人续弦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很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续弦很容易会被别人“说闲话”,子女会感到丢脸,所以很多子女并不赞同父母续弦。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我们应该更开放,更包容的对待老人续弦。2.对于老人自己而言,要提前处理好财产等事宜: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看到很多续弦的老人都是因为财产和子女闹的不可开交。续弦意味着两个家庭的融合,利益冲突必不免,所以在结婚之前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和自己的子女先解决好家庭财产的问题,两户家庭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平和,长久的维持幸福关系。3.对于子女而言,陪伴理解比金钱更重要:我们当前很多老人都是“空巢”状态,子女工作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见自己的孩子来探望陪伴。对于这些“空巢”老人来说他们是非常孤独和无助的,所以老人续弦,相互陪伴照顾,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子女要理解支持。当然老人续弦了并不意味着子女就不用管了,你们的陪伴和探望比你们给他们打点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多得多。关爱生命两端,关注“空巢”老人,呵护心理健康,安享幸福晚年。

曾经看到过一个宣传语“关爱生命两端,呵护心灵健康”,生命的两端,一端婴儿,一段老年人。对于婴儿的关注我们都无比重视,常常是4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小孩转,甚至6个成年人围着一个小孩转。那对于老年人的关注与婴儿比却显得那么的不足与缺乏,“空巢”往往是他们的常态,更不要提安享幸福晚年了。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老龄化很严重,老年人口的基数非常大,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个庞大的群体,在当下物质条件往往可以满足,但是精神上,心理的需要却又往往会被忽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划分成了八阶段,老年人属于“成年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面临的是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那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伴侣的陪伴那才是丰足和幸福的,才能更好的渡过这一阶段的冲突,达到自我完整,所以我觉得社会是需要支持鼓励老年人续弦。但是当前老年人续弦却遇到了种种问题,甚至因为续弦不但没有增加幸福感,满足感反正增加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所以要想续弦更幸福,社会、子女、老人自己还需要注意以下事情:1.对于社会而言,需要对老人续弦更包容更开放:当前社会对于老人续弦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很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续弦很容易会被别人“说闲话”,子女会感到丢脸,所以很多子女并不赞同父母续弦。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我们应该更开放,更包容的对待老人续弦。2.对于老人自己而言,要提前处理好财产等事宜: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看到很多续弦的老人都是因为财产和子女闹的不可开交。续弦意味着两个家庭的融合,利益冲突必不免,所以在结婚之前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和自己的子女先解决好家庭财产的问题,两户家庭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平和,长久的维持幸福关系。3.对于子女而言,陪伴理解比金钱更重要:我们当前很多老人都是“空巢”状态,子女工作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见自己的孩子来探望陪伴。对于这些“空巢”老人来说他们是非常孤独和无助的,所以老人续弦,相互陪伴照顾,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子女要理解支持。当然老人续弦了并不意味着子女就不用管了,你们的陪伴和探望比你们给他们打点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多得多。关爱生命两端,关注“空巢”老人,呵护心理健康,安享幸福晚年。

8
评论
分享
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疑惑、不解,以及想要知道答案的强烈愿望。你说到你在一个综艺节目中看到,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和老伴在村里相依为命,所以你想知道,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也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是老人潜在的情感需求,作为儿女应该怎样主动去关注和发现。接下来,我试着帮你解答心中的疑惑,仅供参考:首先,如果老人想要续弦,作为儿女应该支持。因为从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这个角度来说,老人续弦与否,是老人自己的事情,儿女不应该干涉。但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也要考虑到儿女的一些顾虑,尽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你在描述中说到,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极有可能是因为老人没有得到儿女的支持,即没有打消儿女的顾虑,这些顾虑很可能是以下方面:经济方面(担心老人续弦把自己的钱给后来的老伴)、儿女的名誉问题(因为有些儿女不支持老人续弦是担心外人说他们不给老人养老),等等。所以,作为老人想要续弦要考虑到儿女的顾虑,而儿女也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其次,作为儿女要多体谅和理解老人。你在描述中说到,“怎样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这个问题,其实,这就需要儿女多体谅和理解老人。其一,老人有情感需求,因为对爱与被爱的需求,不单单是年轻人,老人同样需要,伴侣之间的情感和亲子之间的情感是不同的,这一点很多儿女都没意识到,认为人老了,还讲什么爱,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包括性生活的需求,老人同样需要。其二,老人对陪伴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高,而儿女很难做到像伴侣那样的陪伴。因为儿女也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顾,不会一直陪在老人身边。其三,老人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很多年轻人觉得,如果老人失去妻子,可以和他们一起住,但其实很多老人更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加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分开住有利于和谐相处。综上所述,儿女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这就是“主动关注,主动发现”。再次,双方站在信任和爱的角度,做到真诚沟通。其实,像节目中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真诚沟通。其一,站在信任和爱的角度去沟通。也就是说,双方在沟通的时候,要从信任和爱的角度,这有利于达成“理解”的前提,而互相理解,才能做到真诚沟通。其二,多用“我”开头,不用或少用“你”开头,因为后者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否定和被指责,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其三,直接表达需求,避免猜忌。在我们的文化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善于直接表达需求(或是担心直接表达需求,会被拒绝,或是觉得表达需求,是虚弱的表现,等等),而这会容易让双方误会,也不利于真诚沟通。总之,对于老人续弦这件事,儿女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老人也要照顾到儿女的想法,同时,儿女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尽量做到体谅和理解,再有,双方要做到真诚沟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你好!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疑惑、不解,以及想要知道答案的强烈愿望。你说到你在一个综艺节目中看到,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和老伴在村里相依为命,所以你想知道,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也想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是老人潜在的情感需求,作为儿女应该怎样主动去关注和发现。接下来,我试着帮你解答心中的疑惑,仅供参考:首先,如果老人想要续弦,作为儿女应该支持。因为从阿德勒的“课题分离”这个角度来说,老人续弦与否,是老人自己的事情,儿女不应该干涉。但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也要考虑到儿女的一些顾虑,尽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你在描述中说到,老人因为续弦而被两个儿子拒绝赡养,极有可能是因为老人没有得到儿女的支持,即没有打消儿女的顾虑,这些顾虑很可能是以下方面:经济方面(担心老人续弦把自己的钱给后来的老伴)、儿女的名誉问题(因为有些儿女不支持老人续弦是担心外人说他们不给老人养老),等等。所以,作为老人想要续弦要考虑到儿女的顾虑,而儿女也要尊重老人的选择。其次,作为儿女要多体谅和理解老人。你在描述中说到,“怎样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这个问题,其实,这就需要儿女多体谅和理解老人。其一,老人有情感需求,因为对爱与被爱的需求,不单单是年轻人,老人同样需要,伴侣之间的情感和亲子之间的情感是不同的,这一点很多儿女都没意识到,认为人老了,还讲什么爱,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包括性生活的需求,老人同样需要。其二,老人对陪伴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加会越来越高,而儿女很难做到像伴侣那样的陪伴。因为儿女也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顾,不会一直陪在老人身边。其三,老人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很多年轻人觉得,如果老人失去妻子,可以和他们一起住,但其实很多老人更希望拥有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加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分开住有利于和谐相处。综上所述,儿女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而这就是“主动关注,主动发现”。再次,双方站在信任和爱的角度,做到真诚沟通。其实,像节目中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真诚沟通。其一,站在信任和爱的角度去沟通。也就是说,双方在沟通的时候,要从信任和爱的角度,这有利于达成“理解”的前提,而互相理解,才能做到真诚沟通。其二,多用“我”开头,不用或少用“你”开头,因为后者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否定和被指责,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其三,直接表达需求,避免猜忌。在我们的文化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善于直接表达需求(或是担心直接表达需求,会被拒绝,或是觉得表达需求,是虚弱的表现,等等),而这会容易让双方误会,也不利于真诚沟通。总之,对于老人续弦这件事,儿女应该尊重老人的选择,老人也要照顾到儿女的想法,同时,儿女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尽量做到体谅和理解,再有,双方要做到真诚沟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7
评论
分享
你好吖!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每个人都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老去,但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情感的诉求,所以这个话题,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的问题。即使年岁渐长,人们也依然想要获得他人的陪伴,甚至更需要。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里,无配偶的孤寡老人占比高达25.32%。为什么老年人会这么积极地相亲,如此勇敢寻找另一半呢?因为人生后半场离不开孤独。一、老年人可能面临的“人生境遇”1、离异、丧偶,这是人到老年可能面临的常见境遇,我的大娘就是在50左右去世,大伯一个人年纪越大越孤独,所以哪怕儿女以“不赡养”为要挟,他还是坚定的找了新的老伴,刚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慢慢的大家能感觉到有了新的老伴可以相互照应。也就慢慢接受了。2、儿女远行,儿女长大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有的远嫁,也有的成家立业后就定居城市。尤其是农村,很多子女都会选择在城市买房定居。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儿女没办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父母也有可能不习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距离上就远了。若果再加上离异或丧偶,其实换位想一想,这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那个时候孤独难耐,或许年纪大了甚至担心自己出了意外,连一个及时求助的人都没有。所以从这些角度看。老年人有续弦的诉求,是人之常情。作为儿女来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持支持态度。二、关于如何去发现?给予恰当的反馈1、换位思考,接纳父母的情感诉求,积极支持父母培养兴趣爱好,降低孤独感如果你还是持反对意见,那么把自己反对的理由列出来,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更多换位思考,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情感诉求依然存在。还可以行动支持父母培养兴趣爱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2、主动关怀,消除顾虑如果有遇到父母一方,独身老人的,我们做儿女的可以增加互动频率,隔一两天电话沟通,然后旁敲侧击的消除老人的顾虑,表明儿女希望他们晚年幸福的态度。为什么要表明态度,这很重要,出于传统思想的禁锢,有很多人对于老年人续弦的态度甚至是“可耻”的,所以有些老年人可能会碍于自身或儿女情面,哪怕有诉求也不会提。3、用心观察,帮助把关老年人续弦,很有争议的地方,就在于养老以及钱财问题,我觉得作为子女要用行动支持他们,那就是用心观察,帮助把关,及时给一些建议。以防老人上当受骗。最后,也祝愿所有老年人都能得愿所偿,生活幸福安康。

你好吖!您提的问题非常好,每个人都会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老去,但在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情感的诉求,所以这个话题,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的问题。即使年岁渐长,人们也依然想要获得他人的陪伴,甚至更需要。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里,无配偶的孤寡老人占比高达25.32%。为什么老年人会这么积极地相亲,如此勇敢寻找另一半呢?因为人生后半场离不开孤独。一、老年人可能面临的“人生境遇”1、离异、丧偶,这是人到老年可能面临的常见境遇,我的大娘就是在50左右去世,大伯一个人年纪越大越孤独,所以哪怕儿女以“不赡养”为要挟,他还是坚定的找了新的老伴,刚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慢慢的大家能感觉到有了新的老伴可以相互照应。也就慢慢接受了。2、儿女远行,儿女长大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有的远嫁,也有的成家立业后就定居城市。尤其是农村,很多子女都会选择在城市买房定居。出于各种原因很多时候儿女没办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父母也有可能不习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这就导致距离上就远了。若果再加上离异或丧偶,其实换位想一想,这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那个时候孤独难耐,或许年纪大了甚至担心自己出了意外,连一个及时求助的人都没有。所以从这些角度看。老年人有续弦的诉求,是人之常情。作为儿女来说,我个人认为应该持支持态度。二、关于如何去发现?给予恰当的反馈1、换位思考,接纳父母的情感诉求,积极支持父母培养兴趣爱好,降低孤独感如果你还是持反对意见,那么把自己反对的理由列出来,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更多换位思考,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情感诉求依然存在。还可以行动支持父母培养兴趣爱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2、主动关怀,消除顾虑如果有遇到父母一方,独身老人的,我们做儿女的可以增加互动频率,隔一两天电话沟通,然后旁敲侧击的消除老人的顾虑,表明儿女希望他们晚年幸福的态度。为什么要表明态度,这很重要,出于传统思想的禁锢,有很多人对于老年人续弦的态度甚至是“可耻”的,所以有些老年人可能会碍于自身或儿女情面,哪怕有诉求也不会提。3、用心观察,帮助把关老年人续弦,很有争议的地方,就在于养老以及钱财问题,我觉得作为子女要用行动支持他们,那就是用心观察,帮助把关,及时给一些建议。以防老人上当受骗。最后,也祝愿所有老年人都能得愿所偿,生活幸福安康。

7
评论
分享
当子女阻挠父母再婚时,像不像当年父母阻挠子女的婚姻呢,不过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父母阻挠子女的婚姻,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子女的幸福。你得承认,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很容易陷入爱情脑,觉得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但父母往往看的更远的一些,看人更准一些,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见的多了,经验多了。他们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子女的婚姻把关,希望子女能够有个幸福的婚姻,但这种拉锯战,往往以子女的胜利而告终。毕竟,父母还是不忍心,自己的子女为了父母的反对,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也就无奈的同意了,以父母的妥协而告终。等到父母年龄大了,老伴去世了,想要续弦的时候,情况就倒过来的。子女开始强力干涉父母的选择。为什么呢?据我的观察,很多一部分原因是,第一,多一个人,就多一分负担。要不要给续弦的后爹后娘养老呢?这都是需要真金白银来砸的。第二,如果父母跟对方走了,是不是就没办法帮衬自己了呀?第三,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再婚续弦,丢他们的人。第四,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点,财产问题,会不会影响自己可以分到的财产呢?你看到没有,都是子女从自己的角度去看的。而失去老伴的父母,他们的需求?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关注?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子女是不了解的,也不想去了解,可能是没工夫去了解。这么做,也无所谓对与错。但对于老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老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即使子女再孝顺,也有些需求是亲情无法满足的,比如说说知心话呀,比如,有人陪伴呀。亲情是无法代替亲密关系的。而老人是人,也需要有亲密关系。可能不像年轻人那样浓烈,但依然是有需求的。所以,我的观点,对于老人的生活,以老人的意见为主。子女考虑的,可能也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个,我也无解。但如果本着为老人好,希望老人安度晚年的态度,而不是只盯着老人的钱袋子,我想一切都还是可以商量的。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当子女阻挠父母再婚时,像不像当年父母阻挠子女的婚姻呢,不过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父母阻挠子女的婚姻,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子女的幸福。你得承认,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很容易陷入爱情脑,觉得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但父母往往看的更远的一些,看人更准一些,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见的多了,经验多了。他们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子女的婚姻把关,希望子女能够有个幸福的婚姻,但这种拉锯战,往往以子女的胜利而告终。毕竟,父母还是不忍心,自己的子女为了父母的反对,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也就无奈的同意了,以父母的妥协而告终。等到父母年龄大了,老伴去世了,想要续弦的时候,情况就倒过来的。子女开始强力干涉父母的选择。为什么呢?据我的观察,很多一部分原因是,第一,多一个人,就多一分负担。要不要给续弦的后爹后娘养老呢?这都是需要真金白银来砸的。第二,如果父母跟对方走了,是不是就没办法帮衬自己了呀?第三,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再婚续弦,丢他们的人。第四,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点,财产问题,会不会影响自己可以分到的财产呢?你看到没有,都是子女从自己的角度去看的。而失去老伴的父母,他们的需求?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关注?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子女是不了解的,也不想去了解,可能是没工夫去了解。这么做,也无所谓对与错。但对于老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老人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即使子女再孝顺,也有些需求是亲情无法满足的,比如说说知心话呀,比如,有人陪伴呀。亲情是无法代替亲密关系的。而老人是人,也需要有亲密关系。可能不像年轻人那样浓烈,但依然是有需求的。所以,我的观点,对于老人的生活,以老人的意见为主。子女考虑的,可能也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个,我也无解。但如果本着为老人好,希望老人安度晚年的态度,而不是只盯着老人的钱袋子,我想一切都还是可以商量的。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7
评论
分享
老人再婚,原本这不是个太大的问题,但在遭遇到社会上许多老人被骗婚实则被骗钱,以及因为再婚导致财产分配变化的诸多纠纷事件后,这便变成了一个大问题,不是可以完全由老人自己作主的事情了。哪怕老人现在能生活自理,经济独立。按中国传统,人老了,是需要孩子来养老的。所有一切都应该由孩子来负担。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暗示:人老了,自己不能靠自己活着了,只能靠别人活着了。在这种状况下,一个连自己都要依靠别人活着的人,哪有权力选择再不再婚呢,再婚无疑意味着为自己依靠的人多找个“累赘”。可在当今的时代下,现在的老人已经与以前的老人有了很大的实质意义上的不同,年龄上、经济上、生活能力方面。孩子也与以前的孩子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连接的方式和紧密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来几世同堂,一个老人去世,对健在的老人的生活影响不是太大,因为周围还有别的家人环绕、来往。而现在两代同堂的都很少见。孩子和老人都各自生活。一个老人去世,对健在的老人来说相当于一个家塌了一半,家人之间来往走动的也少,老人情感上的缺失基本得不到弥补和恢复。独自支撑一个家确实有些困难。而现在的人都比以前的人长寿,退休后,还能活个大半个人生。这么长的时间独自一人,日子难熬啊。而现在的人又不存在经济上的问题,更追求精神(感情)上的需要。再婚自然成为老人的首选,如果有机会,有条件的话。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子承父业,子女对父辈财产的继承却没有多少变化。现在的老人有时会比子女拥有更多的财富,基本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让孩子“养老”,依靠孩子过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人认为自己是有权选择再婚的。可是老人还是会一天天变老的,老到可能会有一天,他有经济,但生活却不能自立,到那时可能还是需要孩子出来帮他打点日子的。这样,看似老人现在有权力选择是否在婚,但在孩子那可能会引起后顾之忧,忧虑以后会因此要多照顾一个老人。增加自己的负担。同时,老人的再婚,肯定会某种程度上加大他继承财产的消耗,和再分配的不确定性。两下比较,老人再婚给孩子带来的好像只有弊而无利啊!这可能是双方发生冲突的焦点。孩子担心的不无道理,但也未必会一定发生,觉得双方还是坐下来,把担心拿到桌面上来说比较合适。保持一个“开放合作”的态度,可能双方都会更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周全些了。即使不周全,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老人再婚,原本这不是个太大的问题,但在遭遇到社会上许多老人被骗婚实则被骗钱,以及因为再婚导致财产分配变化的诸多纠纷事件后,这便变成了一个大问题,不是可以完全由老人自己作主的事情了。哪怕老人现在能生活自理,经济独立。按中国传统,人老了,是需要孩子来养老的。所有一切都应该由孩子来负担。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暗示:人老了,自己不能靠自己活着了,只能靠别人活着了。在这种状况下,一个连自己都要依靠别人活着的人,哪有权力选择再不再婚呢,再婚无疑意味着为自己依靠的人多找个“累赘”。可在当今的时代下,现在的老人已经与以前的老人有了很大的实质意义上的不同,年龄上、经济上、生活能力方面。孩子也与以前的孩子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连接的方式和紧密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来几世同堂,一个老人去世,对健在的老人的生活影响不是太大,因为周围还有别的家人环绕、来往。而现在两代同堂的都很少见。孩子和老人都各自生活。一个老人去世,对健在的老人来说相当于一个家塌了一半,家人之间来往走动的也少,老人情感上的缺失基本得不到弥补和恢复。独自支撑一个家确实有些困难。而现在的人都比以前的人长寿,退休后,还能活个大半个人生。这么长的时间独自一人,日子难熬啊。而现在的人又不存在经济上的问题,更追求精神(感情)上的需要。再婚自然成为老人的首选,如果有机会,有条件的话。相对于传统意义上,子承父业,子女对父辈财产的继承却没有多少变化。现在的老人有时会比子女拥有更多的财富,基本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让孩子“养老”,依靠孩子过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人认为自己是有权选择再婚的。可是老人还是会一天天变老的,老到可能会有一天,他有经济,但生活却不能自立,到那时可能还是需要孩子出来帮他打点日子的。这样,看似老人现在有权力选择是否在婚,但在孩子那可能会引起后顾之忧,忧虑以后会因此要多照顾一个老人。增加自己的负担。同时,老人的再婚,肯定会某种程度上加大他继承财产的消耗,和再分配的不确定性。两下比较,老人再婚给孩子带来的好像只有弊而无利啊!这可能是双方发生冲突的焦点。孩子担心的不无道理,但也未必会一定发生,觉得双方还是坐下来,把担心拿到桌面上来说比较合适。保持一个“开放合作”的态度,可能双方都会更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尽量把事情做得更周全些了。即使不周全,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5
评论
分享
🍀问题: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中老年人潜在的情感需求,该怎么主动去关注、去发现?🍀我的观点🍁中老年人跟任何阶段的人一样,都有情感需求。中老年人退休后,单位不需要他们了,在已成年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很容易产生自己没有了价值的思想。很多儿女不愿跟父母住在一起,也造成老人生活上孤单,没依靠。失去伴侣的老人,就更缺乏精神寄托和感情交流。国内某精神卫生中心对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很多老年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俗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有个相互扶持的伴侣,对老年人来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成年离家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多打个电话问问也好,主动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没有身体条件、经济能力、依靠子女赡养的中老年人不宜支持。老年人的再次婚姻,应该以相互扶持为基础,能各取所需,才是合适。曾经我的公公在婆婆去世后提出过续弦,情况是:我公公当时70多岁,退休工资只够养活自己,身体不好,脑溢血,有点偏瘫,需要人照顾;对方是个30多岁的年轻女人,条件是给她3万块钱(20多年前,这还挺多的)帮她开一个裁缝店。公公当时逼着几个子女拿钱,立马就要娶了那女人。如果那个女人开了店,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公公,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最后几个子女没有支持,公公只能作罢。2.身体还好,经济自立的老人如果续弦,应该理解支持。法律上也明确子女不得干涉父母的再婚。很多子女不同意,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有考虑父母的需求。第一是害怕父母财产被骗或被分享,第二是情感上难接受有人取代亲生父母,第三感到或害怕被再婚父母抛弃,独独没考虑到独居老人的痛苦。开明的子女恰恰相反,他们看到的是老人的情感需求,这是自己无法给予的,能有个人来帮助自己照顾,大家各自安好。子女本就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无经济能力时,子女还要出钱去请保姆来照顾呢,父母有财产,能自立,很好。作为子女不能老惦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3.为家庭和谐,续弦父母和子女也可做好婚前财产分割协议,子女不干涉父母,父母也不应损害子女的利益。如母亲去世,父亲要再婚,应该将夫妻共有财产中母亲的部分拿出来进行分割,父亲的财产也可做个婚前财产公证,这样既可以保障将来子女的利益不受损,也可过滤掉不怀好意的感情骗子。🍀感谢题主的问题分享,我是文心,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关注健康,关注中老年人的幸福!

🍀问题: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中老年人潜在的情感需求,该怎么主动去关注、去发现?🍀我的观点🍁中老年人跟任何阶段的人一样,都有情感需求。中老年人退休后,单位不需要他们了,在已成年子女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很容易产生自己没有了价值的思想。很多儿女不愿跟父母住在一起,也造成老人生活上孤单,没依靠。失去伴侣的老人,就更缺乏精神寄托和感情交流。国内某精神卫生中心对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很多老年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俗话说的好:“少年夫妻老来伴”,有个相互扶持的伴侣,对老年人来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成年离家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多打个电话问问也好,主动关心父母的情感需求,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中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没有身体条件、经济能力、依靠子女赡养的中老年人不宜支持。老年人的再次婚姻,应该以相互扶持为基础,能各取所需,才是合适。曾经我的公公在婆婆去世后提出过续弦,情况是:我公公当时70多岁,退休工资只够养活自己,身体不好,脑溢血,有点偏瘫,需要人照顾;对方是个30多岁的年轻女人,条件是给她3万块钱(20多年前,这还挺多的)帮她开一个裁缝店。公公当时逼着几个子女拿钱,立马就要娶了那女人。如果那个女人开了店,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公公,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怎么回事,最后几个子女没有支持,公公只能作罢。2.身体还好,经济自立的老人如果续弦,应该理解支持。法律上也明确子女不得干涉父母的再婚。很多子女不同意,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有考虑父母的需求。第一是害怕父母财产被骗或被分享,第二是情感上难接受有人取代亲生父母,第三感到或害怕被再婚父母抛弃,独独没考虑到独居老人的痛苦。开明的子女恰恰相反,他们看到的是老人的情感需求,这是自己无法给予的,能有个人来帮助自己照顾,大家各自安好。子女本就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无经济能力时,子女还要出钱去请保姆来照顾呢,父母有财产,能自立,很好。作为子女不能老惦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3.为家庭和谐,续弦父母和子女也可做好婚前财产分割协议,子女不干涉父母,父母也不应损害子女的利益。如母亲去世,父亲要再婚,应该将夫妻共有财产中母亲的部分拿出来进行分割,父亲的财产也可做个婚前财产公证,这样既可以保障将来子女的利益不受损,也可过滤掉不怀好意的感情骗子。🍀感谢题主的问题分享,我是文心,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关注健康,关注中老年人的幸福!

2
评论
分享
海韵清心解析:问题一: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这个问题比较的宏大,所以我先从微观上来说,具体到个案,儿女支持或者不支持都是可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为家庭成员应当相互理解。从宏观上来说,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否合法;第二是否合理;第三是否合情。①是否合法:法律上,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民法典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即使老人再婚,子女依旧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②是否合理:续弦也要看双方家庭状况的匹配情况,经济条件,结婚的动机等等这些因素上面是否合理,当然也有老人续弦最后人财两空的,这就属于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提出建议也是合理的,如果子女实在不放心,可以协商约定婚前协议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③是否合情:这就是第二个大问题,老人的情感需求,子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等等都属于老人的情感需求。续弦满足的是老人的夫妻之情,有钱难买老来伴,这种异性的陪伴是其他陪伴无法弥补的。如果老人之间是真感情,那么子女们鼓励老人追求幸福是好事情。如果老人之间不是因为情感因素而结合,那么子女们劝老人慎重对待也是尽孝、负责的表现。问题二:如何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①子女多陪伴老人,鼓励老人交朋友,满足好老人的子女之情、朋友之情,这些都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心理支持,社会支持,能提升老人的幸福感。②老伴不在的老人,在异性的情感需求方面,不一定非得老人续弦,如果老人通过参加活动,有跟异性老人的互动,也可以满足一部分的异性情感需要;如果确实孤独,需要老伴,那么儿女也应该鼓励,不应把对老人情感需求的关注,变成了枷锁,限制了老人自由择偶的权利。

海韵清心解析:问题一: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老人续弦儿女是否应该支持”这个问题比较的宏大,所以我先从微观上来说,具体到个案,儿女支持或者不支持都是可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为家庭成员应当相互理解。从宏观上来说,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三部分,第一是否合法;第二是否合理;第三是否合情。①是否合法:法律上,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条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民法典已经作出明确规定,即使老人再婚,子女依旧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②是否合理:续弦也要看双方家庭状况的匹配情况,经济条件,结婚的动机等等这些因素上面是否合理,当然也有老人续弦最后人财两空的,这就属于不合常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子女提出建议也是合理的,如果子女实在不放心,可以协商约定婚前协议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③是否合情:这就是第二个大问题,老人的情感需求,子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等等都属于老人的情感需求。续弦满足的是老人的夫妻之情,有钱难买老来伴,这种异性的陪伴是其他陪伴无法弥补的。如果老人之间是真感情,那么子女们鼓励老人追求幸福是好事情。如果老人之间不是因为情感因素而结合,那么子女们劝老人慎重对待也是尽孝、负责的表现。问题二:如何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①子女多陪伴老人,鼓励老人交朋友,满足好老人的子女之情、朋友之情,这些都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心理支持,社会支持,能提升老人的幸福感。②老伴不在的老人,在异性的情感需求方面,不一定非得老人续弦,如果老人通过参加活动,有跟异性老人的互动,也可以满足一部分的异性情感需要;如果确实孤独,需要老伴,那么儿女也应该鼓励,不应把对老人情感需求的关注,变成了枷锁,限制了老人自由择偶的权利。

2
评论
分享
  • 做旅游攻略时,能满足我们哪些心理需求?
    1回答 · 2025.04.30 22:03:56
  • 在情绪爆发时,我们如何调节自己以避免做出过激行为?
    1回答 · 2025.04.28 18:12:00
  • 梦见男朋友对我bao力殴da,很恐惧,我在害怕什么
    2回答 · 2025.04.28 00:46:37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