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够判断『真实感』,生活中的真实感从哪里来?

匿名用户
#表达情绪#情绪调节
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 对外界的感受也很模糊,好像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 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 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

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 对外界的感受也很模糊,好像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 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 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

4012阅读
·8回答
收藏
楼主你好,我是白描医心💕。不知道这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还是一个背负着很多悲伤故事而产生的疑问。总之,先为你勇于求助勇于提问的勇气点个赞👍!1、DSM-V中的分离障碍这是一种精神障碍的类型,先来了解一下以下3个名词:1)现实解体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事物的不真实感。2)人格解体对思维、情感、感觉、躯体或行动的不真实、分离的体验:身体与思想失去联系感,旁观者的体验。3)现实检验完整个体能够区分在自己脑子里发生的事,以及外部世界发生的事。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遭受重大创伤、虐待(躯体虐待或性虐待)的人身上。但和分离障碍有关的主要是前2条。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亚型,但统称为分离障碍。和妄想不同,患者一般具有现实检验能力,并没有幻听幻视等表现。当然,有时候普通人也可能会有“现实解体”的体验,比如被催眠的时候,发呆走神的时候,处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下或遭受重大的打击,亲人离世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不真实感,感觉自己像个行尸走肉,不知道在干嘛,或许也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另外吸食毒品的人、脑部受伤的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如果是严重到不能自行缓解或恢复的,最好尽快就医,向专业人士求助。2、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人类是无法窥见世界真实的全貌的,我们看见的以为的都是我们相信的真实罢了。例如自然界的电磁波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只占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被称为可见光。但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故而也许人类以为西红柿是红色的,但其实在别的生物眼中并不是,或者从宇宙这样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以为西红柿是红色的是由于人类视力的局限造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是宇宙的真实面貌。而人类相信的国家的概念,血缘关系的概念以及道德或法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一种抽象的集体意识,这对宇宙本身来说是不真实的,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有意义,我们相信有国家,所以才会为了祖国去战斗,为了家人而坚强或奋斗。为了融入社会,被别人接纳,获得尊重和归属感,所以才会遵循法律和道德的约束。3、怎么建立真实的链接?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在当下,接纳自我。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不会因为总在为过去难过而忘记现在自己手脚冰冷,不会因为担忧未来而食不知味。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特别喜欢的人或事的时候,我们愿意和他们建立链接,链接越多我们就越相信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是有意义的。就像我们如果远离家乡,去一个举目无亲城市,熙熙攘攘的街头,每个人都和你擦身而过却对你视而不见,你很容易觉得自己好像是个虚幻的存在,根本不被看见。但是,如果我们在这里继续生活,认识了许多朋友,还拥有了恋人,他们不是一个个名字简单的符号和脸谱,你能回忆起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共同经历的故事,他们在你眼里就成了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同样的,你也是,因为你做过的事,拥有的价值观和思想,你会真实的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是真实又独立的存在。当然,这些前提都需要你是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而不是讨厌自己否认自己的。因为人们总是对喜欢的人和事恋恋不舍,对自己讨厌的痛苦的东西选择不相信、不承认现实或忘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快乐的人越能感受到真实。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我的知乎和微信公众号都叫“白描医心”哦!)http://t.cn/A6t8Q7QM

楼主你好,我是白描医心💕。不知道这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还是一个背负着很多悲伤故事而产生的疑问。总之,先为你勇于求助勇于提问的勇气点个赞👍!1、DSM-V中的分离障碍这是一种精神障碍的类型,先来了解一下以下3个名词:1)现实解体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事物的不真实感。2)人格解体对思维、情感、感觉、躯体或行动的不真实、分离的体验:身体与思想失去联系感,旁观者的体验。3)现实检验完整个体能够区分在自己脑子里发生的事,以及外部世界发生的事。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遭受重大创伤、虐待(躯体虐待或性虐待)的人身上。但和分离障碍有关的主要是前2条。根据症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亚型,但统称为分离障碍。和妄想不同,患者一般具有现实检验能力,并没有幻听幻视等表现。当然,有时候普通人也可能会有“现实解体”的体验,比如被催眠的时候,发呆走神的时候,处在极度紧张的状况下或遭受重大的打击,亲人离世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有不真实感,感觉自己像个行尸走肉,不知道在干嘛,或许也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另外吸食毒品的人、脑部受伤的人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如果是严重到不能自行缓解或恢复的,最好尽快就医,向专业人士求助。2、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人类是无法窥见世界真实的全貌的,我们看见的以为的都是我们相信的真实罢了。例如自然界的电磁波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只占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被称为可见光。但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可见光也有可能“透视”肉身。故而也许人类以为西红柿是红色的,但其实在别的生物眼中并不是,或者从宇宙这样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以为西红柿是红色的是由于人类视力的局限造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未必是宇宙的真实面貌。而人类相信的国家的概念,血缘关系的概念以及道德或法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都是一种抽象的集体意识,这对宇宙本身来说是不真实的,是没有意义的。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有意义,我们相信有国家,所以才会为了祖国去战斗,为了家人而坚强或奋斗。为了融入社会,被别人接纳,获得尊重和归属感,所以才会遵循法律和道德的约束。3、怎么建立真实的链接?最好的办法就是活在当下,接纳自我。在放松的状态下,我们不会因为总在为过去难过而忘记现在自己手脚冰冷,不会因为担忧未来而食不知味。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特别喜欢的人或事的时候,我们愿意和他们建立链接,链接越多我们就越相信自己是真实存在的,是有意义的。就像我们如果远离家乡,去一个举目无亲城市,熙熙攘攘的街头,每个人都和你擦身而过却对你视而不见,你很容易觉得自己好像是个虚幻的存在,根本不被看见。但是,如果我们在这里继续生活,认识了许多朋友,还拥有了恋人,他们不是一个个名字简单的符号和脸谱,你能回忆起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共同经历的故事,他们在你眼里就成了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同样的,你也是,因为你做过的事,拥有的价值观和思想,你会真实的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是真实又独立的存在。当然,这些前提都需要你是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而不是讨厌自己否认自己的。因为人们总是对喜欢的人和事恋恋不舍,对自己讨厌的痛苦的东西选择不相信、不承认现实或忘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快乐的人越能感受到真实。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我的知乎和微信公众号都叫“白描医心”哦!)http://t.cn/A6t8Q7QM

22
评论
分享
您好,我是壹心理的WeiZhiPeng很高兴能在这里相遇。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周围的人对于“我”的回应。“楚门的世界”里男主角就是在一个周围的人“构建”的真实世界里。在他还没有发现那是一个“骗局”时,他肯定相信他所生活的“周围的人”和与这些人的“关系”是真实的。而他的表现也会给观看的人呈现“真实感”,因为他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同时给观看的人营造了一种“真实感”的氛围。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了,当一个人相信一件事是“真”的时候,并不能引起“真实感”的感受。比如以下情景:1、一个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成功;2、一个人认为“读四书五经”可以获得好工作;3、一个人去上班“留辫子”可以让工作效率提升;很明显这在当下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觉得上述情况“搞笑”“愚昧”“哗众取宠”;那么如果换一下呢?1、一个人有钱,他可以获得“尊重”;2、一个人有清华北大的文凭,他的未来的仕途会更好;3、一个人通过医美获得漂亮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些在当下的社会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对的合情合理的时候,一个人相信连带他周围的人也都相信时,那么这样的链接在一起时可以创造出“真实感”,让每个相信它的人无法拒绝这份真实感。我们的文化、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话剧舞台;只要“构建的事实“可以获得社会许诺的回报时,那么“真正感”就会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关注人,关注与人建立的“健康的关系”,真实的联系就存在于健康的关系之中。你是你,是由周围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回应”你而确定的。比如你喜欢打球,如果没有人与你打球,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是否喜欢打球,并且打的好呢?比如你喜欢画画,你的画是否是艺术品,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认可”并愿意收藏。人与人的联合行动,构建了“真实”。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足够多人参与并认可,那么这个行为本身如何确认它是“存在”的?既然都不存在又何来“真实”直说呢?可以留言反馈,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我。

您好,我是壹心理的WeiZhiPeng很高兴能在这里相遇。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周围的人对于“我”的回应。“楚门的世界”里男主角就是在一个周围的人“构建”的真实世界里。在他还没有发现那是一个“骗局”时,他肯定相信他所生活的“周围的人”和与这些人的“关系”是真实的。而他的表现也会给观看的人呈现“真实感”,因为他相信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同时给观看的人营造了一种“真实感”的氛围。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了,当一个人相信一件事是“真”的时候,并不能引起“真实感”的感受。比如以下情景:1、一个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成功;2、一个人认为“读四书五经”可以获得好工作;3、一个人去上班“留辫子”可以让工作效率提升;很明显这在当下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觉得上述情况“搞笑”“愚昧”“哗众取宠”;那么如果换一下呢?1、一个人有钱,他可以获得“尊重”;2、一个人有清华北大的文凭,他的未来的仕途会更好;3、一个人通过医美获得漂亮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些在当下的社会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对的合情合理的时候,一个人相信连带他周围的人也都相信时,那么这样的链接在一起时可以创造出“真实感”,让每个相信它的人无法拒绝这份真实感。我们的文化、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话剧舞台;只要“构建的事实“可以获得社会许诺的回报时,那么“真正感”就会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关注人,关注与人建立的“健康的关系”,真实的联系就存在于健康的关系之中。你是你,是由周围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来“回应”你而确定的。比如你喜欢打球,如果没有人与你打球,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是否喜欢打球,并且打的好呢?比如你喜欢画画,你的画是否是艺术品,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认可”并愿意收藏。人与人的联合行动,构建了“真实”。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足够多人参与并认可,那么这个行为本身如何确认它是“存在”的?既然都不存在又何来“真实”直说呢?可以留言反馈,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我。

9
评论
分享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要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感知的规定性谈起,什么是感知的规定性呢,人类的感知只能感知到一个规定的范畴,耳朵听到的声音,也是被规定在一个声波范围内。从感到知,是两个逻辑体系,感性逻辑,知性逻辑,先有感,才有知,这两个逻辑是有先后秩序的,无感是和事物没有发生深刻的感受连接,但并不能说你无感,只是对这些事物没有深刻的产生深度连接,有隔离感,例如你对某件物品非常喜欢,这就是你有深刻的连接,深刻的感知到你所喜欢的,从感到知,最后升级为理,理是显意识,用于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思想。举例两种动物:鹰的眼睛所感知到的光波,远远大于人类所感知到的范畴,因此人眼不如鹰眼视觉敏锐。狗的鼻子所感知到的气味比人类所感知到的高千倍,因此人的鼻子也不如狗鼻子敏瑞。感知是物理化学生物电等一系列的感应心理活动,人类的感知所感知到的并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只是主观感官系统所感知所整顿出来的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五种感官系统信息的输入,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是心理精神思想的活动,汇集了5种感官的信息整顿,整顿成有声有色的世界。有了以上简单的铺垫,回到你上面所提的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其实是思想世界和外界有了一些隔离,这种隔离感带给你的是和外界的连接感觉是虚幻,基于你的情况,建议你多练习五感练习,例如触觉,你去触摸树木,摸到的是粗造感,触摸有温度的热水,有暖的感受,触摸冷水,有冰冷的感受,你吃到的东西有不同的质感,有的比较软,有的比较硬,有的味道比较淡,有的比较香,等等,都是你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真实。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要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感知的规定性谈起,什么是感知的规定性呢,人类的感知只能感知到一个规定的范畴,耳朵听到的声音,也是被规定在一个声波范围内。从感到知,是两个逻辑体系,感性逻辑,知性逻辑,先有感,才有知,这两个逻辑是有先后秩序的,无感是和事物没有发生深刻的感受连接,但并不能说你无感,只是对这些事物没有深刻的产生深度连接,有隔离感,例如你对某件物品非常喜欢,这就是你有深刻的连接,深刻的感知到你所喜欢的,从感到知,最后升级为理,理是显意识,用于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思想。举例两种动物:鹰的眼睛所感知到的光波,远远大于人类所感知到的范畴,因此人眼不如鹰眼视觉敏锐。狗的鼻子所感知到的气味比人类所感知到的高千倍,因此人的鼻子也不如狗鼻子敏瑞。感知是物理化学生物电等一系列的感应心理活动,人类的感知所感知到的并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只是主观感官系统所感知所整顿出来的世界,这句话怎么理解呢,五种感官系统信息的输入,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是心理精神思想的活动,汇集了5种感官的信息整顿,整顿成有声有色的世界。有了以上简单的铺垫,回到你上面所提的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其实是思想世界和外界有了一些隔离,这种隔离感带给你的是和外界的连接感觉是虚幻,基于你的情况,建议你多练习五感练习,例如触觉,你去触摸树木,摸到的是粗造感,触摸有温度的热水,有暖的感受,触摸冷水,有冰冷的感受,你吃到的东西有不同的质感,有的比较软,有的比较硬,有的味道比较淡,有的比较香,等等,都是你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真实。

9
评论
分享
您好,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咪咪。看到你关于真实感的困惑,很想过来跟你谈一下。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生活当中的真实感来自于我们的知觉。也就是说,真实感来源于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带着觉察去生活即可。比如说,受到了别人的夸奖,但是感觉到好像挺不真实的。那么,原因可能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夸奖建立在怎样的客观事实之上。如果带着觉知去思考,可能会发现这个夸奖的事实基础,内在因而变得踏实起来。祝好❤

您好,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咪咪。看到你关于真实感的困惑,很想过来跟你谈一下。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生活当中的真实感来自于我们的知觉。也就是说,真实感来源于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带着觉察去生活即可。比如说,受到了别人的夸奖,但是感觉到好像挺不真实的。那么,原因可能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夸奖建立在怎样的客观事实之上。如果带着觉知去思考,可能会发现这个夸奖的事实基础,内在因而变得踏实起来。祝好❤

7
评论
分享
亲爱的楼主,有关生活的真实感,这真是个庞大而有趣的话题呢。让我不禁想起了《骇客帝国》中的状况,我们现在是否都在脑后插着管,在母体中沉睡而不自知呢?有趣,尝试回答一下哈~首先,分享一下在庞德斯通《推理的迷宫》中提到过的现实检验方法。在床头放一本从来没有读过的诗集,目的是保持对这本书的陌生感,用以验证现实感。当怀疑自己是否身处现实时,走进卧室,拿起这本书,随机翻看到一页开始读。能够顺利读下来,证明我们处在现实中。因为在非现实环境中,我们的大脑是无法快速创造出全新的诗歌的,我们创造出的一切都是基于曾经见到、听到的。反之,如果无法读下来,则证明自己处在非现实世界(比如:梦境)中。然后,再来探讨一下我们自己的“非真实感”。楼主写到“对外界的感受很模糊”,我想这也许是我们远离自身的信号。每个人对同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有的强烈一些,有的平和一些,楼主说的“模糊”,我想既不算强烈,也称不上平和,更像是一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么,对自己的感觉不确定,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部分。可以肯定的是,这往往是身体保护我们而启用的一种策略,就像“难得糊涂”这个成语似的,模糊点让我们更容易接受。那这也意味着真正的现实可能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比如:会让我们恐惧,会让我们焦虑,会让我们崩溃……虽然,这样的策略可以暂时保护我们的身体,但是长时间的身体心灵分离,对我们来说是无益的。它会削弱我们应对现实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可能让我们麻木,增加无意义感。那么,要如何建立现实连接呢?楼主的文字信息有限,我描述一下大概,这里面会有我猜测的部分哈~我们要试图追溯到自己最初有这种不真实感的时候,那个时候经历了什么事件?觉察和明确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真实感受,不管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试着去看到它,接纳它。进而觉察自己想要回避的是什么?愿不愿意给个机会去了解一下这部分呢?信息收集的有限,简单回应一下,希望有所启发~~祝好~~

亲爱的楼主,有关生活的真实感,这真是个庞大而有趣的话题呢。让我不禁想起了《骇客帝国》中的状况,我们现在是否都在脑后插着管,在母体中沉睡而不自知呢?有趣,尝试回答一下哈~首先,分享一下在庞德斯通《推理的迷宫》中提到过的现实检验方法。在床头放一本从来没有读过的诗集,目的是保持对这本书的陌生感,用以验证现实感。当怀疑自己是否身处现实时,走进卧室,拿起这本书,随机翻看到一页开始读。能够顺利读下来,证明我们处在现实中。因为在非现实环境中,我们的大脑是无法快速创造出全新的诗歌的,我们创造出的一切都是基于曾经见到、听到的。反之,如果无法读下来,则证明自己处在非现实世界(比如:梦境)中。然后,再来探讨一下我们自己的“非真实感”。楼主写到“对外界的感受很模糊”,我想这也许是我们远离自身的信号。每个人对同一个事件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有的强烈一些,有的平和一些,楼主说的“模糊”,我想既不算强烈,也称不上平和,更像是一种不确定的感觉,那么,对自己的感觉不确定,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部分。可以肯定的是,这往往是身体保护我们而启用的一种策略,就像“难得糊涂”这个成语似的,模糊点让我们更容易接受。那这也意味着真正的现实可能会引起我们的不适,比如:会让我们恐惧,会让我们焦虑,会让我们崩溃……虽然,这样的策略可以暂时保护我们的身体,但是长时间的身体心灵分离,对我们来说是无益的。它会削弱我们应对现实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也可能让我们麻木,增加无意义感。那么,要如何建立现实连接呢?楼主的文字信息有限,我描述一下大概,这里面会有我猜测的部分哈~我们要试图追溯到自己最初有这种不真实感的时候,那个时候经历了什么事件?觉察和明确自己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真实感受,不管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试着去看到它,接纳它。进而觉察自己想要回避的是什么?愿不愿意给个机会去了解一下这部分呢?信息收集的有限,简单回应一下,希望有所启发~~祝好~~

7
评论
分享
题主多大年龄了?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题主问生活中的真实感从哪来?真是让人有些好奇,在题主那里发生了什么。“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这个“偶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没有真实感”,是题主真的没有真实感,还是因为“真实”和题主熟悉的“真实”不一样,让题主反而有些感觉不真实了呢?“对外界的感受也很模糊,好像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对整个外界感受很模糊,还是对外界的某个东西、事件什么的感受很模糊?“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说明题主虽然心理上没太适应和接受,但题主理性上还是知道这是“真实的现实”,“我”必须要适应下来。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也许题主是想问,怎么知道自己感觉的是真实的吧?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感知外界的工具啊。比如我们的感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我们人就是通过这些来接触外界,了解外界的。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也许题主是想问如何确保自己的感觉是真实的,确实是对客观外界的真实反映吧?这让我想到了郭念锋老师的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其中前两条可以用来借鉴。一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比如你听到别人在叫你,回头一看,确实张三在叫你,这就是主客观世界统一,这就是真实的;二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即人的内心体验与外在环境一致,知情意行协调,比如你觉得今天高兴,今天为什么高兴呀,因为涨工资了、发奖金了,这就是真实啊。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对题主解惑有没有帮助。祝好!

题主多大年龄了?题主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题主问生活中的真实感从哪来?真是让人有些好奇,在题主那里发生了什么。“偶尔会感觉一段时间很虚幻,没有真实感”。这个“偶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没有真实感”,是题主真的没有真实感,还是因为“真实”和题主熟悉的“真实”不一样,让题主反而有些感觉不真实了呢?“对外界的感受也很模糊,好像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对整个外界感受很模糊,还是对外界的某个东西、事件什么的感受很模糊?“不属于我,但又必须适应下来”,说明题主虽然心理上没太适应和接受,但题主理性上还是知道这是“真实的现实”,“我”必须要适应下来。1、生活中的真实感来源于哪些?也许题主是想问,怎么知道自己感觉的是真实的吧?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感知外界的工具啊。比如我们的感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我们人就是通过这些来接触外界,了解外界的。2、如何建立这些真实的联系?也许题主是想问如何确保自己的感觉是真实的,确实是对客观外界的真实反映吧?这让我想到了郭念锋老师的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其中前两条可以用来借鉴。一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的原则,比如你听到别人在叫你,回头一看,确实张三在叫你,这就是主客观世界统一,这就是真实的;二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即人的内心体验与外在环境一致,知情意行协调,比如你觉得今天高兴,今天为什么高兴呀,因为涨工资了、发奖金了,这就是真实啊。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对题主解惑有没有帮助。祝好!

4
评论
分享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或许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通过五感感知到的信息都是非常真实的,这些其实就是我们非常真实的世界,而当你已经发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真实感的时候就可能考虑潜在家庭伤痛。很多人可能因为创伤太沉重所以让自己的人格遭受了溶解,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真真假假,可能个人的三观已经炸裂,可能操守也不知道如何去坚持,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什么能够判断这种真实感♣生活中的真实感从哪里来♣偶尔会觉一段时间很虚幻㊙︎㊙︎㊙︎㊙︎虚幻㊙︎㊙︎㊙︎㊙︎真实因为世界上本身也没有太多的非黑即白,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生活没有真实感。或许需要去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考虑自己的内在是否已经有了很多的汹涌的情绪被压抑。㊙️㊙️㊙️㊙️㊙️被压榨的情绪与被遗忘的溶解人格㊪㊪㊪㊪㊪你的人格仍然需要重新拼凑起来㊪㊪㊪㊪㊪溶解的记忆也需要重新统合真实通常来说经历了太多的家庭创伤还有现实创伤的人容易出现这种失真的现象,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体验还有接触到的信息产生了隔离的防御机制,这就可能会让个体非常不愉快。这种很模糊的感觉也会让你的个人生活出现太多的不稳定,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存在很多不舒适,这或许也是需要去进行处理的层面,你有自己的生活同时你也要看到自己是否已经收到了很多委屈。我们的真实可以来自于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当你产生了虚假与脱离的感觉,就可能意味着你的人际关系也收到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状态下实在是非常让人不愉快。你必须适应下来因为有些事情你必须去做,有的人会怒吼,有的人会埋怨,真实的世界可能存在大量的创伤与负能量,这也是需要去清楚知道的,推荐你能够阅读更多心理学书籍,比如说《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请停止道歉》《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这类关于灵魂疗愈的书籍。如果想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运转方向,看看是否自己能够去做出平衡,能够让自己更加稳定做出必然的抉择,建议进行原生家庭伤痛心理测试,弥补自己曾经收到的各种让自己三缄其口的事情呢。ZQ🐬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或许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通过五感感知到的信息都是非常真实的,这些其实就是我们非常真实的世界,而当你已经发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真实感的时候就可能考虑潜在家庭伤痛。很多人可能因为创伤太沉重所以让自己的人格遭受了溶解,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真真假假,可能个人的三观已经炸裂,可能操守也不知道如何去坚持,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什么能够判断这种真实感♣生活中的真实感从哪里来♣偶尔会觉一段时间很虚幻㊙︎㊙︎㊙︎㊙︎虚幻㊙︎㊙︎㊙︎㊙︎真实因为世界上本身也没有太多的非黑即白,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生活没有真实感。或许需要去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考虑自己的内在是否已经有了很多的汹涌的情绪被压抑。㊙️㊙️㊙️㊙️㊙️被压榨的情绪与被遗忘的溶解人格㊪㊪㊪㊪㊪你的人格仍然需要重新拼凑起来㊪㊪㊪㊪㊪溶解的记忆也需要重新统合真实通常来说经历了太多的家庭创伤还有现实创伤的人容易出现这种失真的现象,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体验还有接触到的信息产生了隔离的防御机制,这就可能会让个体非常不愉快。这种很模糊的感觉也会让你的个人生活出现太多的不稳定,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存在很多不舒适,这或许也是需要去进行处理的层面,你有自己的生活同时你也要看到自己是否已经收到了很多委屈。我们的真实可以来自于接受到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当你产生了虚假与脱离的感觉,就可能意味着你的人际关系也收到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状态下实在是非常让人不愉快。你必须适应下来因为有些事情你必须去做,有的人会怒吼,有的人会埋怨,真实的世界可能存在大量的创伤与负能量,这也是需要去清楚知道的,推荐你能够阅读更多心理学书籍,比如说《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请停止道歉》《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这类关于灵魂疗愈的书籍。如果想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运转方向,看看是否自己能够去做出平衡,能够让自己更加稳定做出必然的抉择,建议进行原生家庭伤痛心理测试,弥补自己曾经收到的各种让自己三缄其口的事情呢。ZQ🐬

3
评论
分享
咱们能够判断生活的真实感,其实有时候一句俗话说得好就知道活在当下,你的心在哪里,你说话的时间,你的那个金钱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所以呢,要能够活在当下,能够通过你的知觉,嗅觉触觉,多到大自然去走走,感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让这些生命跟万物万事事物相连接*无一事可做是便一事不做,有时候抚摸一下自己的双翼双脸,有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让自己好好的活在当下,感受自己的生活中的那种呼吸。*然后呢,没事多挣钱早点睡,让自己生活规律能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尊重他人换位思考。

咱们能够判断生活的真实感,其实有时候一句俗话说得好就知道活在当下,你的心在哪里,你说话的时间,你的那个金钱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所以呢,要能够活在当下,能够通过你的知觉,嗅觉触觉,多到大自然去走走,感召,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让这些生命跟万物万事事物相连接*无一事可做是便一事不做,有时候抚摸一下自己的双翼双脸,有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让自己好好的活在当下,感受自己的生活中的那种呼吸。*然后呢,没事多挣钱早点睡,让自己生活规律能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尊重他人换位思考。

评论
分享
  • 13岁女,很绝望,无法用语言表达,救我拜托请拯救我
    1回答 · 2025.06.28 19:19:00
  • 我提前回家了,没有占到便宜,我觉得特别可惜,好难受
    6回答 · 2025.06.28 15:11:34
  • 发现自己好像没办法和父母很好地沟通,现在心里很崩溃
    2回答 · 2025.06.28 11:35:26

日常困惑交流中心

官方
1636人
#迷茫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困惑,相聚是缘,愿在这里我们可以温暖,一起成长

抑郁焦虑互助馆

官方
1244人
#抑郁
一个接纳所有情绪的团体,一个相互接纳抱持的温暖小组。本群分享任何小情绪,感到苦闷的时候,都可以来这里,无论是人际中的情绪,还是独自的落寞。

正念训练,改善情绪&睡眠

官方
2250人
#压力大
🧘每天10分钟=1个正念练习,本群专为学习正念课程的同学组建。 群内长期组织“正念共练”的打卡活动📝,还有每日心理学分享,每周聊天室供大家连麦交流📲 👇向下滑动了解《8天正念训练,摆脱情绪困扰》课程安排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