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合理化效应:如何正确回应对方对你的好?

匿名用户
#名词解释#心理效应#学科讨论
过度合理化效应,是过度对一个人太好,把他的行为都认为是正确的? 如何解释过度合理化效应? 又该如何正确回应对方对你的好?这个度在哪里?

过度合理化效应,是过度对一个人太好,把他的行为都认为是正确的? 如何解释过度合理化效应? 又该如何正确回应对方对你的好?这个度在哪里?

1810阅读
·3回答
收藏
我是壹心人萌新组的Gfm,下面是关于过度合理化的回答。按照这个问题的问法,我可能会对“过度合理化”分成两种名词解释进行阐述。第一种:精神分析/防御机制角度的“过度合理化”精神分析领域对防御机制的定义通俗上来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会下意识地采取或生成某些行为和认知,使得自己能够对外界的刺激更好地接受。防御机制比如,影视剧里演绎的母亲被告知自己孩子的死亡信息,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是呆滞,不相信,否认。这就是一种防御机制——“否认”,否认孩子的死讯,保护自己。因为这种丧子之痛是非常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合理化、升华、幽默等。其中升华和幽默是为数不多的有利的成熟的防御机制。如果对防御机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合理化”合理化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也有着防御机制的功能。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讲解一下合理化。事件:我发现男朋友在和微信上和一个女孩子聊天,还问对方口红色号哪一种对方最喜欢。我的合理化(过度合理化)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去和其他女孩子聊天,应该是为了想要了解女孩子的喜好,然后给我准备节日礼物,想给我个惊喜。以上的例子,大家也应该看出了诡异的逻辑吧,但对于采用合理化的这个人来说,她想要保护的是自己,因为如果真的像她所想的那样,自己的男朋友就是爱自己的。所以,过度合理化就是把一些事情给予自己更愿意接受的好的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并不一定是对的。但这样的解释从短期来看可以避免伤害,保护自己。众所周知,当我们对一段关系卷入度过高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采用合理化,甚至是过度合理化。合理化有的时候可以当作一种安慰,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此时,也许我们还是能够知道葡萄其实是甜的,我们的合理化,是一种自我安慰。但过度的合理化,就会有种逻辑爆炸的感觉。举个真实的例子:朋友小红男朋友小蓝与她分手了,原因是,小蓝的前女友小粉回国了。在我们都痛骂渣男的时候,小红说:”我以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男人了,你看小蓝是个多钟情专一的人!“这就是过度合理化,甚至为对方的渣男行为找到了一个专一钟情的解释。我们在恋爱生活种需要警惕这种情况,很多“恋爱脑”/恋爱时智商下降,都是指的这种在害怕失去亲密关系,哪怕是危险的亲密关系时,不断地为对方找理由,不断洗白的行为。第二种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领域过度合理化指的是引入对某人的行为结果引入某种外部动机,从而使得这个人对该行为的内部动机逐渐削弱,最终带来行为的减少。是属于归因领域的一种心理学效应。举个例子:事件:一个小孩子喜欢玩王者荣耀,这时候他是自己享受整个游戏过程,如果家长阻止,就会发现,越阻止,小孩越是渴望玩。即使是累了也想要玩。对王者荣耀的渴望,来自自己的内部动机。策略改变:家长开始付钱给他让他玩王者荣耀,连续玩一个小时,给5元,连续玩2小时,10元,连续5小时,给50元。结果: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小孩对打王者荣耀的理解就是“我为了挣我的零花钱,所以玩王者荣耀”,所以一旦零花钱够了,或者自己累了就不玩了。此时,就是外部动机。因此,外部动机的加入削弱了内部动机的强度。

我是壹心人萌新组的Gfm,下面是关于过度合理化的回答。按照这个问题的问法,我可能会对“过度合理化”分成两种名词解释进行阐述。第一种:精神分析/防御机制角度的“过度合理化”精神分析领域对防御机制的定义通俗上来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会下意识地采取或生成某些行为和认知,使得自己能够对外界的刺激更好地接受。防御机制比如,影视剧里演绎的母亲被告知自己孩子的死亡信息,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是呆滞,不相信,否认。这就是一种防御机制——“否认”,否认孩子的死讯,保护自己。因为这种丧子之痛是非常巨大的,难以承受的。此外,常见的防御机制还有合理化、升华、幽默等。其中升华和幽默是为数不多的有利的成熟的防御机制。如果对防御机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101种防御机制》这本书。“合理化”合理化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也有着防御机制的功能。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讲解一下合理化。事件:我发现男朋友在和微信上和一个女孩子聊天,还问对方口红色号哪一种对方最喜欢。我的合理化(过度合理化)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去和其他女孩子聊天,应该是为了想要了解女孩子的喜好,然后给我准备节日礼物,想给我个惊喜。以上的例子,大家也应该看出了诡异的逻辑吧,但对于采用合理化的这个人来说,她想要保护的是自己,因为如果真的像她所想的那样,自己的男朋友就是爱自己的。所以,过度合理化就是把一些事情给予自己更愿意接受的好的解释,尽管这种解释并不一定是对的。但这样的解释从短期来看可以避免伤害,保护自己。众所周知,当我们对一段关系卷入度过高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采用合理化,甚至是过度合理化。合理化有的时候可以当作一种安慰,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此时,也许我们还是能够知道葡萄其实是甜的,我们的合理化,是一种自我安慰。但过度的合理化,就会有种逻辑爆炸的感觉。举个真实的例子:朋友小红男朋友小蓝与她分手了,原因是,小蓝的前女友小粉回国了。在我们都痛骂渣男的时候,小红说:”我以后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男人了,你看小蓝是个多钟情专一的人!“这就是过度合理化,甚至为对方的渣男行为找到了一个专一钟情的解释。我们在恋爱生活种需要警惕这种情况,很多“恋爱脑”/恋爱时智商下降,都是指的这种在害怕失去亲密关系,哪怕是危险的亲密关系时,不断地为对方找理由,不断洗白的行为。第二种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领域过度合理化指的是引入对某人的行为结果引入某种外部动机,从而使得这个人对该行为的内部动机逐渐削弱,最终带来行为的减少。是属于归因领域的一种心理学效应。举个例子:事件:一个小孩子喜欢玩王者荣耀,这时候他是自己享受整个游戏过程,如果家长阻止,就会发现,越阻止,小孩越是渴望玩。即使是累了也想要玩。对王者荣耀的渴望,来自自己的内部动机。策略改变:家长开始付钱给他让他玩王者荣耀,连续玩一个小时,给5元,连续玩2小时,10元,连续5小时,给50元。结果: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小孩对打王者荣耀的理解就是“我为了挣我的零花钱,所以玩王者荣耀”,所以一旦零花钱够了,或者自己累了就不玩了。此时,就是外部动机。因此,外部动机的加入削弱了内部动机的强度。

7
评论
分享
我是壹心人萌新组的木子心,下面是关于过度合理化的回答。概念:过度合理化是人类的一种态度,它是指个体对他人的付出。付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他人,付出的报酬与他人的言行是不相称的。作用:过度合理化会削弱人们的内在动力。表现在工作中:当人们相信他们是为了报酬而付出或取得成就时,人们会降低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如,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月薪5千,开始很满足。当工作量越来越大时,月薪还是5千,他的工作热情就会减弱。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便是有时会抱怨,有时会拖延待工等。他们会认为我干的工作足以值这么多工资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表现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对他人付出爱,付出帮助,当对方同样地待我们时我们会继续维持关系。当我们觉得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表现在减少接触,减少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等。一些朋友由近到远,由亲到疏就是过度合理化的表现。表现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伤害了对方,如出轨,一定是对方忽视了我的感情或付出,没有满足与自己的付出相对应的回报,所以自己才出轨。让自己的行为过度合理化,以推卸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伴侣曾经的承诺。许多第三者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过度合理化。他们认为对方在家庭中不幸福,与他在一起才幸福,就会一直对对方付出。过度合理化可以让第三者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符合道德的,高尚的。仍然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无条件的认为对方怎么对自己都是应该的。为对方对自己的言行找理由。比如,对方爱上了别人,自己则认为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对方才离开自己。影视剧里常见的画面。“你不要离开我,你说我哪里做得不好,我改还不行吗?”过度合理化让人失去了对自我的认知,为了他人失去自我。如何识别过度合理化效应?如果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动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亲密关系中推卸责任或失去自我,你的所作所为就过度合理化。如何走出过度合理化效应?第一,我认为目的很重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中你的言行是友好的,与朋友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中你的言行是为了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的。第二,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第三,正确认识自己。第四,不过度计较得失。

我是壹心人萌新组的木子心,下面是关于过度合理化的回答。概念:过度合理化是人类的一种态度,它是指个体对他人的付出。付出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他人,付出的报酬与他人的言行是不相称的。作用:过度合理化会削弱人们的内在动力。表现在工作中:当人们相信他们是为了报酬而付出或取得成就时,人们会降低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如,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月薪5千,开始很满足。当工作量越来越大时,月薪还是5千,他的工作热情就会减弱。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便是有时会抱怨,有时会拖延待工等。他们会认为我干的工作足以值这么多工资了,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表现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对他人付出爱,付出帮助,当对方同样地待我们时我们会继续维持关系。当我们觉得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表现在减少接触,减少对对方的关心和爱护等。一些朋友由近到远,由亲到疏就是过度合理化的表现。表现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伤害了对方,如出轨,一定是对方忽视了我的感情或付出,没有满足与自己的付出相对应的回报,所以自己才出轨。让自己的行为过度合理化,以推卸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伴侣曾经的承诺。许多第三者也是对自己的行为过度合理化。他们认为对方在家庭中不幸福,与他在一起才幸福,就会一直对对方付出。过度合理化可以让第三者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符合道德的,高尚的。仍然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无条件的认为对方怎么对自己都是应该的。为对方对自己的言行找理由。比如,对方爱上了别人,自己则认为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对方才离开自己。影视剧里常见的画面。“你不要离开我,你说我哪里做得不好,我改还不行吗?”过度合理化让人失去了对自我的认知,为了他人失去自我。如何识别过度合理化效应?如果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动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亲密关系中推卸责任或失去自我,你的所作所为就过度合理化。如何走出过度合理化效应?第一,我认为目的很重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中你的言行是友好的,与朋友和谐相处的。亲密关系中你的言行是为了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的。第二,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第三,正确认识自己。第四,不过度计较得失。

5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我是壹心人活动5的茹翼,下面是我对你问题的回应,期待可以从九型人格分析的角度,为你答疑解惑。在《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里,合理化的定义是:你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九型人格里,有一种性格特质的人,他遇到事情会运用合理化作为他的防御机制。记得当初我在九型地面课堂,就亲身体验了这个具有这个性格特质的人分享他是如何将现实问题合理化的。他说,他小时候,不记得是什么事情惹怒了父亲,刚好父亲在厨房里做饭,父亲就随手拿起菜刀朝他甩过去。菜刀在他眼前一毫米的地方飞了过去,幸好没有伤到他。他丝毫也没有想到害怕,而是自动合理化了,心里万分庆幸的想,好在父亲的飞刀不准,并在内心特别自豪。觉得自己有回避飞刀的天赋。因为,父亲之前也是这样对待他的,只要自己惹恼了父亲,父亲就会随手拿起身边就手的任何物件去投向他。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场景分享,怕是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而他,还可以这么乐呵的把这个事情当做笑话来跟我们分享。这世间就是有这样奇葩的、我们不能理解的人,所以,合理化是好是坏,如何掌握这个度,我想,可能也没有标准答案,而且,也是因人而异的。之所以你会被这个度所困扰,大概是你关注的视角有你的独特性的缘故吧。

楼主你好!我是壹心人活动5的茹翼,下面是我对你问题的回应,期待可以从九型人格分析的角度,为你答疑解惑。在《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里,合理化的定义是:你制造借口来缓解紧张,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九型人格里,有一种性格特质的人,他遇到事情会运用合理化作为他的防御机制。记得当初我在九型地面课堂,就亲身体验了这个具有这个性格特质的人分享他是如何将现实问题合理化的。他说,他小时候,不记得是什么事情惹怒了父亲,刚好父亲在厨房里做饭,父亲就随手拿起菜刀朝他甩过去。菜刀在他眼前一毫米的地方飞了过去,幸好没有伤到他。他丝毫也没有想到害怕,而是自动合理化了,心里万分庆幸的想,好在父亲的飞刀不准,并在内心特别自豪。觉得自己有回避飞刀的天赋。因为,父亲之前也是这样对待他的,只要自己惹恼了父亲,父亲就会随手拿起身边就手的任何物件去投向他。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场景分享,怕是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而他,还可以这么乐呵的把这个事情当做笑话来跟我们分享。这世间就是有这样奇葩的、我们不能理解的人,所以,合理化是好是坏,如何掌握这个度,我想,可能也没有标准答案,而且,也是因人而异的。之所以你会被这个度所困扰,大概是你关注的视角有你的独特性的缘故吧。

2
1
分享
  • 荣格12型人格测试有哪12种?我的类型是“孤儿”?
    2回答 · 2025.05.20 20:40:01
  • 為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別人總以為我知道?
    5回答 · 2025.05.18 21:19:52
  • 青少年臆想症产生的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求解
    1回答 · 2025.05.14 23:10:1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