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女生,母女吵架打架,该如何处理对母亲的情绪?

浅浅の心事
#家庭关系#家庭创伤#父母沟通
20岁了,总是忍不住地对母亲发火,难以忍受,对其他人都不会这样,对爸爸也不会这样。每次发火都会觉得这样对她是理所当然,因为从小学开始,她总是像管犯人一样对我,又打我,扇耳光是家常便饭,头发就被她拽着四处摇晃,手也被打出过血。我很神经质,有个同学成绩全年级前十,她加了别人微信天天给她点赞,今天还在反问我:你不给她点赞吗? 我当时就怒了,凭什么她点还要我陪着,而且我非常讨厌这种语气和她喜欢别人家孩子的态度。然后她开始摔东西,矛盾加深,她又对我来了一拳。这次我还了她一巴掌,没有一点犹豫。然后她有点被吓到但是更重的还过来,矛盾加深。事后有点愧疚,但是不后悔。总是对她非常容易暴躁,也知道她对我好的时候。

20岁了,总是忍不住地对母亲发火,难以忍受,对其他人都不会这样,对爸爸也不会这样。每次发火都会觉得这样对她是理所当然,因为从小学开始,她总是像管犯人一样对我,又打我,扇耳光是家常便饭,头发就被她拽着四处摇晃,手也被打出过血。我很神经质,有个同学成绩全年级前十,她加了别人微信天天给她点赞,今天还在反问我:你不给她点赞吗? 我当时就怒了,凭什么她点还要我陪着,而且我非常讨厌这种语气和她喜欢别人家孩子的态度。然后她开始摔东西,矛盾加深,她又对我来了一拳。这次我还了她一巴掌,没有一点犹豫。然后她有点被吓到但是更重的还过来,矛盾加深。事后有点愧疚,但是不后悔。总是对她非常容易暴躁,也知道她对我好的时候。

7447阅读
·3回答
收藏
你好!20岁的你对于妈妈有一种莫名的怒火,对别人包括爸爸都没有,这肯定和从小母亲对你的严厉管束,并且经常动手打你有关系,而到现在,你已经长大,和母亲之间居然可以相互动手,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很少见的关系。武志红老师提到过有一个词语叫“共生绞杀”,就是我们在婴儿期的时候,六个月以前,和母亲是共生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母亲来供给,在婴儿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能力在增长,我们逐渐的慢慢脱离和母亲的共生,实现和母亲的分离,发展出独立的自我。而你的母亲在你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和你实现这种分离,这可能是因为他自身没有独立的人格,他自身有着全能自恋,随着你的长大,你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而他却不愿意放弃对你的控制,甚至用非常暴力的手段在对你实施控制。这就是共生绞杀。在你和妈妈的关系中关系中,妈妈通过对你的控制,满足他的全能自恋,他对你的控制是主流,“控制”出场的方式有很多,“我都是为你好”、“你是妈妈的全部”“你必须要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共生+全能自恋=共生绞杀。共生即,我不能独活,我必须和你在一起;全能自恋即,你要听我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你妈妈的内心逻辑:我要和你在一起,否则活不下去,而你必须听我的。我对你好,我尽我所能的对你好,但是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会非常生气,我就会暴怒,就会用暴力表达:你要听我的!我给别人点赞,你也必须和我一起给别人点赞,你不听我的,我就要暴怒,我就要对你实施暴力攻击。尽管从小到大,你生活在母亲这样的管束教养之下,我在这里也欣喜的看到,你的自我还是有比较强的能量的,给你一个大大的赞!在他动手打你的时候你还了她一巴掌,没有一点犹豫,事后有点愧疚,因为毕竟她是妈妈,很多时候妈妈还是爱你的,对你好的,但是你不后悔,因为你已经感受到了自身能量的延展和爆发。你还觉察到自己总是对他很容易暴躁,这无疑是母亲从小的行为模式对你的影响,好在你这种模式还没有泛化到对其他人身上。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觉察,对自己做调整:1.如果你能够理解以上的心理学原理,希望你可以消除自己的愧疚心理,勇敢的释放你的能量。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你和妈妈以武力相对,而是你能理解和把控自己的这种能量,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你可以清醒地看到妈妈的内心逻辑和情绪,在妈妈情绪暴怒的时候和他实行物理隔离,到别的房间去,不要让她的情绪影响到你,更不要让他的武力能加于你的身上。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你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非常强大的能量,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依靠爸爸的帮助。2.尽快有意识的解除和妈妈的共生关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不用依赖任何人,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可以有你自己的思想,这些可以和妈妈没有任何关系,你和他不是一体的,他是他,你是你。3.尽力拓展自己和这个世界其他方面的关系,比如学业上努力让自己有好的成绩,工作上让自己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方面,尽量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有自己聊的来的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爱人。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发展对这个世界的兴趣,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4.走向真正的独立。除了人格上的独立以外,也要在物质上经济上实现自我独立,这是你能和妈妈解除共生关系,发展独立人格的一个物质保障和基础。所以你要好好努力,尽快的完成学业,顺利找到工作,有自己的收入,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不再依赖妈妈,你就可以真正的走向独立,将来你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5.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妈妈。你真正走向独立,你的母亲可能会痛不欲生,他肯定会很不适应,当你自己有足够的能量,真正独立的时候,再回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跟他讲明这些道理,或者帮他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他也能有主动和你实施分离的愿望。祝勇敢的你早日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找到属于你的幸福人生!希望红雨的答复能够帮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你好!20岁的你对于妈妈有一种莫名的怒火,对别人包括爸爸都没有,这肯定和从小母亲对你的严厉管束,并且经常动手打你有关系,而到现在,你已经长大,和母亲之间居然可以相互动手,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很少见的关系。武志红老师提到过有一个词语叫“共生绞杀”,就是我们在婴儿期的时候,六个月以前,和母亲是共生关系,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母亲来供给,在婴儿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能力在增长,我们逐渐的慢慢脱离和母亲的共生,实现和母亲的分离,发展出独立的自我。而你的母亲在你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和你实现这种分离,这可能是因为他自身没有独立的人格,他自身有着全能自恋,随着你的长大,你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而他却不愿意放弃对你的控制,甚至用非常暴力的手段在对你实施控制。这就是共生绞杀。在你和妈妈的关系中关系中,妈妈通过对你的控制,满足他的全能自恋,他对你的控制是主流,“控制”出场的方式有很多,“我都是为你好”、“你是妈妈的全部”“你必须要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共生+全能自恋=共生绞杀。共生即,我不能独活,我必须和你在一起;全能自恋即,你要听我的。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你妈妈的内心逻辑:我要和你在一起,否则活不下去,而你必须听我的。我对你好,我尽我所能的对你好,但是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会非常生气,我就会暴怒,就会用暴力表达:你要听我的!我给别人点赞,你也必须和我一起给别人点赞,你不听我的,我就要暴怒,我就要对你实施暴力攻击。尽管从小到大,你生活在母亲这样的管束教养之下,我在这里也欣喜的看到,你的自我还是有比较强的能量的,给你一个大大的赞!在他动手打你的时候你还了她一巴掌,没有一点犹豫,事后有点愧疚,因为毕竟她是妈妈,很多时候妈妈还是爱你的,对你好的,但是你不后悔,因为你已经感受到了自身能量的延展和爆发。你还觉察到自己总是对他很容易暴躁,这无疑是母亲从小的行为模式对你的影响,好在你这种模式还没有泛化到对其他人身上。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觉察,对自己做调整:1.如果你能够理解以上的心理学原理,希望你可以消除自己的愧疚心理,勇敢的释放你的能量。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你和妈妈以武力相对,而是你能理解和把控自己的这种能量,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你可以清醒地看到妈妈的内心逻辑和情绪,在妈妈情绪暴怒的时候和他实行物理隔离,到别的房间去,不要让她的情绪影响到你,更不要让他的武力能加于你的身上。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你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非常强大的能量,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依靠爸爸的帮助。2.尽快有意识的解除和妈妈的共生关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不用依赖任何人,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可以有你自己的思想,这些可以和妈妈没有任何关系,你和他不是一体的,他是他,你是你。3.尽力拓展自己和这个世界其他方面的关系,比如学业上努力让自己有好的成绩,工作上让自己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方面,尽量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有自己聊的来的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爱人。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发展对这个世界的兴趣,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4.走向真正的独立。除了人格上的独立以外,也要在物质上经济上实现自我独立,这是你能和妈妈解除共生关系,发展独立人格的一个物质保障和基础。所以你要好好努力,尽快的完成学业,顺利找到工作,有自己的收入,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不再依赖妈妈,你就可以真正的走向独立,将来你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人生。5.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妈妈。你真正走向独立,你的母亲可能会痛不欲生,他肯定会很不适应,当你自己有足够的能量,真正独立的时候,再回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跟他讲明这些道理,或者帮他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他也能有主动和你实施分离的愿望。祝勇敢的你早日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找到属于你的幸福人生!希望红雨的答复能够帮到你,谢谢你的提问!

9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晨曦心程,首先给你一个温暖的关爱的理解的抱抱。题主能够觉察出自己在对待母亲和对待他人的感觉和方法是有区别的,对母亲的感受有愤怒,有愧疚,有理所当然。为你的觉察点赞。看见即是改变的开始,在加上方法和可以练习,我们会慢慢改变。看到你的描述,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两个大人,而是两个互不相让的半大的孩子,同时让我想起了,最初对待女儿的方法就是揍她,骂她。再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开始互相吵架,彼此不想让(当时女儿5岁),我也甚是头疼,不知要如何处理才能改善母女关系。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女儿教训弟弟的方式同我如出一辙,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自己,我觉得自己非常讨厌,那些做法都是自己要求孩子们不要做的,而自己却一直在孩子面前示范着,把她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原来面对女儿,我不经意间把自己孩子的状态,投射到了女儿身上,回归到了孩童时代,我们彼此争吵,就像两个孩子在宣誓自己的主权,想要征服对方,让对方向自己臣服。再看题主,题主在孩子时应该受到母亲的爱护,而不是承受母亲的打骂,题主一定觉得很冤枉,很委屈,凭什么自己要被这样对待,既然母亲可以这样对待自己,那自己对待母亲也可以发火,也可以打她。题主在母亲面前何尝不是另一个母亲呢?我们没法改变母亲,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变成母亲的样子,从母亲的角度来讲,就是对母亲的照见,告诉母亲,“看,你就是这一个样子的,我揍你的样子,就是你揍我的样子啊”如果你的母亲能够看见,同时愿意寻求改变的方法,那她也会成长。可惜她没有。那么就需要题主的改变了。1.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一步题主做的很好。面对母亲这么多年的压制,对母亲有愤怒很正常,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了母亲一巴掌违背了道德,产生愧疚,也很正常,接受这些情绪,然后分析题主情绪背后的需求。2.自己的需求。我们从点赞这件事分析。事件:母亲要求我为一个年级前十的同学点赞。题主可能的想法:→母亲凭什么命令我,侵犯了我自由的权利。→母亲命令我给那人点赞,是不尊重我,认为我没有那个孩子成绩好,侵犯了我想获得母亲尊重的权利。→母亲要求我跟他做一样的事情,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我才没那么傻,侵犯了对自己智商的认知。也许还有其他想法,题主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自己,并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对应的感受是愤怒。→对应行为是反驳母亲→对应结果矛盾升级3.识别僵化思维,使用思维转向。面对母亲的反问“你不给她点赞吗?”,题主会自动化条件反射的想到母亲对自己的不尊重、不认可,对他的语气也很反感。而这些僵化的思维习得于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中。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问问自己,这些想法是真的吗?,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比如:→母亲让我点赞其实想让我看看对方是怎么优秀的,想让我学习学习→母亲期望我也能跟那个孩子一样优秀→我对母亲的愤怒,让母亲觉得他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我对母亲的愤怒,让母亲觉得我不理解他的好心当我们看到了其它的可能性,可以降低我们的情绪值。4.找到替代行为题主在面对目前的要求时,在情绪脑的控制下,以愤怒情绪驱动下的行为反击母亲。显然没有得到题主想要的结果。那在愤怒值降低后,理智脑可以让我选择适应的行为。比如,题主可以平静说出母亲的期待。“妈,你想我跟你一起点赞,是因为你很欣赏那个孩子,是希望我也成为那个样子吗?希望我向他想学习吗?”我想题主的母亲应该不会出现摔东西的过激行为。上述我是我改善自己愤怒情绪的方法。当我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期待,以及自己心中的期待时,我们之间增加了更多彼此的交流,也很少再吵了。题主可以学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学习里面的方法。希望也能对题主有些许帮助。

题主你好,我是晨曦心程,首先给你一个温暖的关爱的理解的抱抱。题主能够觉察出自己在对待母亲和对待他人的感觉和方法是有区别的,对母亲的感受有愤怒,有愧疚,有理所当然。为你的觉察点赞。看见即是改变的开始,在加上方法和可以练习,我们会慢慢改变。看到你的描述,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两个大人,而是两个互不相让的半大的孩子,同时让我想起了,最初对待女儿的方法就是揍她,骂她。再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开始互相吵架,彼此不想让(当时女儿5岁),我也甚是头疼,不知要如何处理才能改善母女关系。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女儿教训弟弟的方式同我如出一辙,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自己,我觉得自己非常讨厌,那些做法都是自己要求孩子们不要做的,而自己却一直在孩子面前示范着,把她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原来面对女儿,我不经意间把自己孩子的状态,投射到了女儿身上,回归到了孩童时代,我们彼此争吵,就像两个孩子在宣誓自己的主权,想要征服对方,让对方向自己臣服。再看题主,题主在孩子时应该受到母亲的爱护,而不是承受母亲的打骂,题主一定觉得很冤枉,很委屈,凭什么自己要被这样对待,既然母亲可以这样对待自己,那自己对待母亲也可以发火,也可以打她。题主在母亲面前何尝不是另一个母亲呢?我们没法改变母亲,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变成母亲的样子,从母亲的角度来讲,就是对母亲的照见,告诉母亲,“看,你就是这一个样子的,我揍你的样子,就是你揍我的样子啊”如果你的母亲能够看见,同时愿意寻求改变的方法,那她也会成长。可惜她没有。那么就需要题主的改变了。1.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一步题主做的很好。面对母亲这么多年的压制,对母亲有愤怒很正常,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打了母亲一巴掌违背了道德,产生愧疚,也很正常,接受这些情绪,然后分析题主情绪背后的需求。2.自己的需求。我们从点赞这件事分析。事件:母亲要求我为一个年级前十的同学点赞。题主可能的想法:→母亲凭什么命令我,侵犯了我自由的权利。→母亲命令我给那人点赞,是不尊重我,认为我没有那个孩子成绩好,侵犯了我想获得母亲尊重的权利。→母亲要求我跟他做一样的事情,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我才没那么傻,侵犯了对自己智商的认知。也许还有其他想法,题主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自己,并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对应的感受是愤怒。→对应行为是反驳母亲→对应结果矛盾升级3.识别僵化思维,使用思维转向。面对母亲的反问“你不给她点赞吗?”,题主会自动化条件反射的想到母亲对自己的不尊重、不认可,对他的语气也很反感。而这些僵化的思维习得于与母亲的相处模式中。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问问自己,这些想法是真的吗?,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比如:→母亲让我点赞其实想让我看看对方是怎么优秀的,想让我学习学习→母亲期望我也能跟那个孩子一样优秀→我对母亲的愤怒,让母亲觉得他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我对母亲的愤怒,让母亲觉得我不理解他的好心当我们看到了其它的可能性,可以降低我们的情绪值。4.找到替代行为题主在面对目前的要求时,在情绪脑的控制下,以愤怒情绪驱动下的行为反击母亲。显然没有得到题主想要的结果。那在愤怒值降低后,理智脑可以让我选择适应的行为。比如,题主可以平静说出母亲的期待。“妈,你想我跟你一起点赞,是因为你很欣赏那个孩子,是希望我也成为那个样子吗?希望我向他想学习吗?”我想题主的母亲应该不会出现摔东西的过激行为。上述我是我改善自己愤怒情绪的方法。当我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期待,以及自己心中的期待时,我们之间增加了更多彼此的交流,也很少再吵了。题主可以学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学习里面的方法。希望也能对题主有些许帮助。

5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见字如面,从字里行间里我体会到了你的愤怒,还有妈妈从小对你的严厉管教。我想抱抱你……你的愤怒就如一个弹簧,从一点点的挤压开始,到最后压不住了,而反弹了。那么愤怒是什么,?这种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他是好是坏呢?情绪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具有爆发迅速破坏力强的特点,这种情绪在几个月的婴儿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当你约束婴儿的行为,强制婴儿睡觉时,他便开始反抗开始哭泣。美国心理学家雅克·希拉尔说:“情绪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她室友感到不公或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因外界的原因引发了愤怒这一情绪,人脑中的杏仁核就会释放多巴胺。引起心律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理性思维完全来不及反应,就做出攻击点伤害性行为。但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愤怒也是如此。愤怒的情绪可以伤人,倘若管理得好,还可以助人,成为我们行动的力量。当我们认识到了愤怒的本质,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管理好愤怒这一情绪,使之发挥正向的力量,就可以让愤怒成为改变不公的动力,而非得理不饶人的手段。就你当前的事情来看,你可以找个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好好沟通一下。然后你们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受一下彼此当时的心情。

楼主你好:见字如面,从字里行间里我体会到了你的愤怒,还有妈妈从小对你的严厉管教。我想抱抱你……你的愤怒就如一个弹簧,从一点点的挤压开始,到最后压不住了,而反弹了。那么愤怒是什么,?这种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他是好是坏呢?情绪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具有爆发迅速破坏力强的特点,这种情绪在几个月的婴儿身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当你约束婴儿的行为,强制婴儿睡觉时,他便开始反抗开始哭泣。美国心理学家雅克·希拉尔说:“情绪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她室友感到不公或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因外界的原因引发了愤怒这一情绪,人脑中的杏仁核就会释放多巴胺。引起心律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下,理性思维完全来不及反应,就做出攻击点伤害性行为。但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愤怒也是如此。愤怒的情绪可以伤人,倘若管理得好,还可以助人,成为我们行动的力量。当我们认识到了愤怒的本质,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管理好愤怒这一情绪,使之发挥正向的力量,就可以让愤怒成为改变不公的动力,而非得理不饶人的手段。就你当前的事情来看,你可以找个时间跟自己的父母好好沟通一下。然后你们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受一下彼此当时的心情。

2
评论
分享
  • 我妈处事一塌糊涂,我都被气得肝疼失眠了,怎么办好呢
    1回答 · 2025.05.04 12:54:10
  • 和男友快两年了,他原生家庭带给他伤害,该不该继续?
    1回答 · 2025.05.03 19:08:35
  • 讨厌原生家庭,每天都在接收负面情绪,怎么办?
    3回答 · 2025.05.01 11:57:51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