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还是更远?

萌洋洋同学
#热点话题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涌现出大批网红群体,而随着人们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知识网红”得以兴起。 从奇葩说的群星璀璨,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清华大学博士毕导的走红,知识网红越来越深入人心。 有人沉浸其中,也有人发出担忧,对知识网红的崇拜会不会让我们离真知越来越远? 其实不管是传统的书本,还是新时代的知识网红,本质上都是传递知识的媒介,其重点在作为知识接收方的我们是否能去伪存真、独立思考。 那么究竟如何去厘清真知与对知识网红的崇拜之间的关系呢? 对此,关于“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还是更远”这个话题,你持怎样的观点与态度呢?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涌现出大批网红群体,而随着人们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知识网红”得以兴起。 从奇葩说的群星璀璨,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老师、清华大学博士毕导的走红,知识网红越来越深入人心。 有人沉浸其中,也有人发出担忧,对知识网红的崇拜会不会让我们离真知越来越远? 其实不管是传统的书本,还是新时代的知识网红,本质上都是传递知识的媒介,其重点在作为知识接收方的我们是否能去伪存真、独立思考。 那么究竟如何去厘清真知与对知识网红的崇拜之间的关系呢? 对此,关于“对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还是更远”这个话题,你持怎样的观点与态度呢?

13822阅读
·4回答
收藏
题主您好,很有意思的话题,和您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今天有用,可能明天就没用了。这就促使很多人要多去学习知识,但同时,也就有一些人会焦虑。正是因为有了焦虑,很多知识平台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课以及各种各样的导师。其实也是迎合了这个市场。那究竟是好是坏,其实也是要看使用的人是如何使用的。知识内容,或者知识服务,以及生产这些内容的知识网红,其实都是工具而已,就像用斧子砍柴可以更快一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一个人想转行去做数据,没地方学怎么办,跟一些平台去学习,然后获得基本知识,拿到面试的几率就更高。把内容当成能够帮助自己的工具,学习它,使用它,这是利。但是,很多人,我身边就有朋友,听某平台的课程,用3倍速,甚至5倍速去听,不这么听,他就着急,而且十分强调自己是必须多任务处理才行,浑身透露着焦虑。现在知识内容特别多,花好多好多时间,也不会听完的,就因为如此,不这样听,有些人就受不了。但是,听一遍真的就能记住,就能用了吗?还是只为了听而听,只为了满足自己今天听了的这个目标?如果如此,那么就是不利。所以,课程、老师、知识网红、平台,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到不同人的工具,需要的时候,找来学习,找来听听,不需要的时候,就多陪陪家人、出去散散步,不听也不焦虑。我觉得这样来利用这些工具会更好一些。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的话,那些知识网红也并没有什么高大上了,也就不涉及是远还是近了。因为崇拜也好,质疑也好,我们过多的关注这个人,对我们自己能力的提升,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我们真正有益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这些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好。

题主您好,很有意思的话题,和您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今天有用,可能明天就没用了。这就促使很多人要多去学习知识,但同时,也就有一些人会焦虑。正是因为有了焦虑,很多知识平台就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课以及各种各样的导师。其实也是迎合了这个市场。那究竟是好是坏,其实也是要看使用的人是如何使用的。知识内容,或者知识服务,以及生产这些内容的知识网红,其实都是工具而已,就像用斧子砍柴可以更快一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一个人想转行去做数据,没地方学怎么办,跟一些平台去学习,然后获得基本知识,拿到面试的几率就更高。把内容当成能够帮助自己的工具,学习它,使用它,这是利。但是,很多人,我身边就有朋友,听某平台的课程,用3倍速,甚至5倍速去听,不这么听,他就着急,而且十分强调自己是必须多任务处理才行,浑身透露着焦虑。现在知识内容特别多,花好多好多时间,也不会听完的,就因为如此,不这样听,有些人就受不了。但是,听一遍真的就能记住,就能用了吗?还是只为了听而听,只为了满足自己今天听了的这个目标?如果如此,那么就是不利。所以,课程、老师、知识网红、平台,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到不同人的工具,需要的时候,找来学习,找来听听,不需要的时候,就多陪陪家人、出去散散步,不听也不焦虑。我觉得这样来利用这些工具会更好一些。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的话,那些知识网红也并没有什么高大上了,也就不涉及是远还是近了。因为崇拜也好,质疑也好,我们过多的关注这个人,对我们自己能力的提升,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对我们真正有益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这些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好。

7
评论
分享
你好呀,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事实上,这个问题—“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还是更远?我的回答是中性的,我不能肯定的说,是更远还是更近,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两者都有,但你要看具体情况。给你举个例子,壹心理上面有专业老师也有业余爱好者,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标准型答案,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的答案是带有非理性色彩的,因为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但是即使专业知识不够,我们依旧可以为你提供心理学领域的冰山一角,或许这是错误的一角,也或许这是正确的一角。但正确与错误之分,是取决于你自己的。专业老师的答案会更具有专业性,但业余的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让你明白真理,问题是,你要有足够的判断力。错误的言论也可以促进真理的发展,真理性的认知有时同样会阻碍你的思维。“知识网红”的出现,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媒介,他让我去发现后面的东西,从而离真知更近,但是如果你只是相信他们口中的言论,不去探索背后,那只能说,的确更远。希望能帮到你。

你好呀,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事实上,这个问题—“知识网红”的崇拜让我们离真知更近,还是更远?我的回答是中性的,我不能肯定的说,是更远还是更近,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两者都有,但你要看具体情况。给你举个例子,壹心理上面有专业老师也有业余爱好者,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是标准型答案,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的答案是带有非理性色彩的,因为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但是即使专业知识不够,我们依旧可以为你提供心理学领域的冰山一角,或许这是错误的一角,也或许这是正确的一角。但正确与错误之分,是取决于你自己的。专业老师的答案会更具有专业性,但业余的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让你明白真理,问题是,你要有足够的判断力。错误的言论也可以促进真理的发展,真理性的认知有时同样会阻碍你的思维。“知识网红”的出现,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媒介,他让我去发现后面的东西,从而离真知更近,但是如果你只是相信他们口中的言论,不去探索背后,那只能说,的确更远。希望能帮到你。

5
评论
分享
清醒些,都是为了带货而已,只是形式不同罢了!听他们说不如自己去看去理解,他们的角度是他们的,你的角度是你的。知识从不同方向去理解,误差是很大的。比如我说我喜欢秦始皇,你还可能说他是暴君呢?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是当下人最好的智慧……

清醒些,都是为了带货而已,只是形式不同罢了!听他们说不如自己去看去理解,他们的角度是他们的,你的角度是你的。知识从不同方向去理解,误差是很大的。比如我说我喜欢秦始皇,你还可能说他是暴君呢?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是当下人最好的智慧……

评论
分享
先说结论:更远!打开知识付费App上到经济学下到心理学你看一圈觉得你什么都缺,害怕落入别人的后尘更害怕错过,所谓课程就是贩卖焦虑和概念,制造需求,以太阳底下没新鲜事的原则,其实都是老物新谈。知识的再生产和包装课程的新概念来强行割韭菜,很多质量甚至不如知乎文字。但是你的大脑更喜欢新鲜的,视频化的,有趣的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过是一个不停输入的硬盘,迟早宕机。到头来,学无所用,用无所效,强装努力,感动自己!

先说结论:更远!打开知识付费App上到经济学下到心理学你看一圈觉得你什么都缺,害怕落入别人的后尘更害怕错过,所谓课程就是贩卖焦虑和概念,制造需求,以太阳底下没新鲜事的原则,其实都是老物新谈。知识的再生产和包装课程的新概念来强行割韭菜,很多质量甚至不如知乎文字。但是你的大脑更喜欢新鲜的,视频化的,有趣的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过是一个不停输入的硬盘,迟早宕机。到头来,学无所用,用无所效,强装努力,感动自己!

评论
分享
  • 认干亲养老这么火,为什么有人需要这样的拟亲缘关系?
    2回答 · 2025.05.20 10:55:09
  • 为何每年的5.20都吸引着人们去婚姻登记?
    4回答 · 2025.05.19 22:00:54
  • 当AI参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决策时,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1回答 · 2025.05.16 23:15:56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