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对于你的家庭现状深表理解,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与成长环境,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在某些比较劣势的成长环境下(如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等),我们的心理发展成长往往会受到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不能生活的很好。相反,在很多时候,这种环境反而会激发和促进另外一些品质的形成,从而使我们更易于适应环境和生存。比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生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在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上存在很多缺陷,但是他对于苹果产品的完美追求才终究造就了一代传奇。当然,我们绝大部分人并不是要做到像乔布斯一样,但是我们的性格特点仍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觉察提升来不断改善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几乎绝大部分人在成长环境中都经历过各种类型的创伤。这些创伤有大有小,但是始终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特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征等等。【问题不可逆,但是我们可以成长】既然绝大部分人都在原生家庭中遭遇了各种创伤,为什么有的人生活仍然是多姿多彩,甚至有了自己的突出成就,而有的人自甘堕落,放弃自我成长,最终生活一团糟糕。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何经历这些创伤,如何在创伤中成长。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影响就像是一个模具,将我们生产出一个雏形,但是我们这个“问题产品”并没有“真正出厂”。事实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是我们这个人的“生产完成”,人生始终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因此,当我们在原生家庭的问题环境影响下,“生产出”略有瑕疵的自己,这并不要紧,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来不断美化与装饰,让自己不断成长完善。甚至有的时候,这种过程是一种真正的人生经历,是最美的经历。记得艺术家在街头的作画吗?他们可以利用墙壁延伸的一条自然的裂纹作为画画的一部分,也可以利用大树树干上的疤痕作为画作的一部分。这些就是在“瑕疵”上作画,这就是将生命的不完美重新闪耀光芒。因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尽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可逆,但是我们大可不必自怨自艾,真正的命运仍然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画出怎样的“人生画卷”,全由你如何利用手中的画笔。【理解当前的自己正在重复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延伸,也就是说你与母亲的关系影响着未来你与女性的关系,你与父亲的关系模式影响着未来你与男性的关系模式。当然,你从小与母亲关系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与女性之间就没有关系模式可以参考。实际上,在你的内心,仍然会内化一个母亲的形象,在与其他女性进行交流时,就像是与内心中那位“母亲”进行交流,当然,你在提问中没有描述这些情况,具体的情况需要自己去分析理解。可以从以下来思考:你对于母亲的整体情感是怎样的呢?这种情绪感受可能是对女性的感受的延伸。在你仅有的与母亲交流的关系状态中,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进行的呢?六岁以前与母亲的交流也会成为未来影响自己关系模式的重要因素。【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是转变的开端】不知道当前的你,在人际关系中,整体是怎样的状态呢?我想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生家庭对于你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不过,只是学习理解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在任何关系场景中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着清晰的觉察。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处于问题关系模式,又开始用一种过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时,你可以迅速让自己有所觉察,这就像从问题中跳出来,让自己看到当下的自己正在做什么。尽管你可能仍然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改善,但是这种觉察的出现却是与以往不一样的,这意味着你已经开始踏上了改变的道路。这个过程也许很缓慢,也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但是每当你这么坚持做时,你对自己的关系模式就会越来越清晰。你会发现自己的觉察从“事发后”逐渐到“事发中”,最后再到“事发前”,也就是在问题关系模式发生以前,你就已经觉察到,然后采取更好的方法来应对人际关系,这就是觉察的力量。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完全抛掉这个“问题模式”,但是你却可以很正常自然的生活,并且由于长时间的觉察发现,你会有更多看问题的视角。这就是自我的成长。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帮助。愿你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对于你的家庭现状深表理解,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与成长环境,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在某些比较劣势的成长环境下(如单亲、孤儿、留守儿童等),我们的心理发展成长往往会受到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不能生活的很好。相反,在很多时候,这种环境反而会激发和促进另外一些品质的形成,从而使我们更易于适应环境和生存。比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是生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在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上存在很多缺陷,但是他对于苹果产品的完美追求才终究造就了一代传奇。当然,我们绝大部分人并不是要做到像乔布斯一样,但是我们的性格特点仍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觉察提升来不断改善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几乎绝大部分人在成长环境中都经历过各种类型的创伤。这些创伤有大有小,但是始终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特质,影响我们的行为特征等等。【问题不可逆,但是我们可以成长】既然绝大部分人都在原生家庭中遭遇了各种创伤,为什么有的人生活仍然是多姿多彩,甚至有了自己的突出成就,而有的人自甘堕落,放弃自我成长,最终生活一团糟糕。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何经历这些创伤,如何在创伤中成长。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影响就像是一个模具,将我们生产出一个雏形,但是我们这个“问题产品”并没有“真正出厂”。事实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是我们这个人的“生产完成”,人生始终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因此,当我们在原生家庭的问题环境影响下,“生产出”略有瑕疵的自己,这并不要紧,因为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来不断美化与装饰,让自己不断成长完善。甚至有的时候,这种过程是一种真正的人生经历,是最美的经历。记得艺术家在街头的作画吗?他们可以利用墙壁延伸的一条自然的裂纹作为画画的一部分,也可以利用大树树干上的疤痕作为画作的一部分。这些就是在“瑕疵”上作画,这就是将生命的不完美重新闪耀光芒。因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尽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可逆,但是我们大可不必自怨自艾,真正的命运仍然掌握在你的手中,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画出怎样的“人生画卷”,全由你如何利用手中的画笔。【理解当前的自己正在重复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延伸,也就是说你与母亲的关系影响着未来你与女性的关系,你与父亲的关系模式影响着未来你与男性的关系模式。当然,你从小与母亲关系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与女性之间就没有关系模式可以参考。实际上,在你的内心,仍然会内化一个母亲的形象,在与其他女性进行交流时,就像是与内心中那位“母亲”进行交流,当然,你在提问中没有描述这些情况,具体的情况需要自己去分析理解。可以从以下来思考:你对于母亲的整体情感是怎样的呢?这种情绪感受可能是对女性的感受的延伸。在你仅有的与母亲交流的关系状态中,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进行的呢?六岁以前与母亲的交流也会成为未来影响自己关系模式的重要因素。【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是转变的开端】不知道当前的你,在人际关系中,整体是怎样的状态呢?我想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生家庭对于你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不过,只是学习理解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在任何关系场景中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着清晰的觉察。也就是说,当你开始处于问题关系模式,又开始用一种过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时,你可以迅速让自己有所觉察,这就像从问题中跳出来,让自己看到当下的自己正在做什么。尽管你可能仍然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改善,但是这种觉察的出现却是与以往不一样的,这意味着你已经开始踏上了改变的道路。这个过程也许很缓慢,也许需要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但是每当你这么坚持做时,你对自己的关系模式就会越来越清晰。你会发现自己的觉察从“事发后”逐渐到“事发中”,最后再到“事发前”,也就是在问题关系模式发生以前,你就已经觉察到,然后采取更好的方法来应对人际关系,这就是觉察的力量。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完全抛掉这个“问题模式”,但是你却可以很正常自然的生活,并且由于长时间的觉察发现,你会有更多看问题的视角。这就是自我的成长。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帮助。愿你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