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拯救者情结,怎么破?

匿名用户
#困惑
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的,情绪倾诉制造者。拉黑,显得我很幼稚(个人感觉,真的要那么绝情么,人家怎样说,也是慕名而来~),不拉黑,就会被表达,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哎,有几秒钟,真心觉得,累,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的,情绪倾诉制造者。拉黑,显得我很幼稚(个人感觉,真的要那么绝情么,人家怎样说,也是慕名而来~),不拉黑,就会被表达,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哎,有几秒钟,真心觉得,累,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2665阅读
·11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见字如面作为同行,仔细阅读着你的困惑,体会到你内心的疲累。因为对于心理咨询需要收费的话题误区,在普通大众中比比皆是。尤其对于可能刚踏入这个行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讲,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内心想要助人的情结和坚守咨询收费的规范就会经常起冲突。【你遇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伦理规范中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心理咨询需要收费,首先证明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付出具有可衡量的价值。另外咨询收费可以达成与来访者的契约关系,咨访双方需要为之履行权利与义务。咨询师为成长自我及提升业务技能投入大量的财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源于“助人自助”的初心。但有时会因为希望助人的强烈意愿而无法坚守咨询的设置。另外,有一些咨询师新手初期实践时,会过度低估自身的职业价值,而不敢去收费,造成咨询关系的不稳定,甚至是来访者脱落的情况经常出现。【面对来访者可能的不满意及心理攻击,需要咨询师厘清边界】心理咨询关系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关系,是在非常私密的环境与设置下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师在工作时间内的角色与生活中的个人角色不同,需要咨询师区分出边界,不把工作关系中可能投射带到生活中来。当然,世间没有完美的个体,咨询师首先也是人,所以这就需要咨询师依靠督导与同辈专业团体的帮助,获得从业的力量感。【邀请与建议】①在咨询工作中产生这样不愉快的感受,在常人是无法去接受的,但咨询师不同,经过自我反思的过程可能恰恰是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契机。所以需要我们调换到专业角度与频道看待这个问题。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规范就像《圣经》一样需要去遵守。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接受过伦理规范的培训,需要补上这一课。目前国内最权威的行业组织“中国心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都在铺开相关的培训,对于你遇到的咨询收费纠纷的困惑有明确的条款解答。③咨询师不是单打独斗的行业,需要我们抱团取暖,所以咨询师在线下或者线上都最好能够寻找到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入驻,这样你在接待咨询时就会由机构为你做此类收费解释的工作,减轻你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一个稳定长期的个体及团体督导环境,非常重要。在督导中,可以解决类似这些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丝启发与帮助,提升职业胜任力是我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加油!

题主,你好!见字如面作为同行,仔细阅读着你的困惑,体会到你内心的疲累。因为对于心理咨询需要收费的话题误区,在普通大众中比比皆是。尤其对于可能刚踏入这个行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讲,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内心想要助人的情结和坚守咨询收费的规范就会经常起冲突。【你遇到的问题是心理咨询伦理规范中一个典型的两难困境】心理咨询需要收费,首先证明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付出具有可衡量的价值。另外咨询收费可以达成与来访者的契约关系,咨访双方需要为之履行权利与义务。咨询师为成长自我及提升业务技能投入大量的财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源于“助人自助”的初心。但有时会因为希望助人的强烈意愿而无法坚守咨询的设置。另外,有一些咨询师新手初期实践时,会过度低估自身的职业价值,而不敢去收费,造成咨询关系的不稳定,甚至是来访者脱落的情况经常出现。【面对来访者可能的不满意及心理攻击,需要咨询师厘清边界】心理咨询关系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关系,是在非常私密的环境与设置下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师在工作时间内的角色与生活中的个人角色不同,需要咨询师区分出边界,不把工作关系中可能投射带到生活中来。当然,世间没有完美的个体,咨询师首先也是人,所以这就需要咨询师依靠督导与同辈专业团体的帮助,获得从业的力量感。【邀请与建议】①在咨询工作中产生这样不愉快的感受,在常人是无法去接受的,但咨询师不同,经过自我反思的过程可能恰恰是促进咨询师个人成长的契机。所以需要我们调换到专业角度与频道看待这个问题。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规范就像《圣经》一样需要去遵守。如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还没有接受过伦理规范的培训,需要补上这一课。目前国内最权威的行业组织“中国心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都在铺开相关的培训,对于你遇到的咨询收费纠纷的困惑有明确的条款解答。③咨询师不是单打独斗的行业,需要我们抱团取暖,所以咨询师在线下或者线上都最好能够寻找到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入驻,这样你在接待咨询时就会由机构为你做此类收费解释的工作,减轻你的心理压力。另外,有一个稳定长期的个体及团体督导环境,非常重要。在督导中,可以解决类似这些在工作实践中的困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丝启发与帮助,提升职业胜任力是我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加油!

11
1
分享
●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拯救者情结怎么破●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情绪倾诉制造者拉黑幼稚不拉黑就被表达作为心理咨询师实在太难了,外界对于咨询师存在太多的期待,各种期待其实都是某种枷锁,是需要重新调试的期望,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种种事情都会让你觉得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或许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要明白咨询师并不是救世主,也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工作时间不是咨访关系以内的合作,不需要过多缠结交涉也是可以的,私下仍然需要有适当界限。双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咨询,如果只是空手套白狼也是可以适当解释并且拒绝的,如果只是我们主观的作为拯救者情结认为对方需要求助,对方是个被害者,那么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这恰恰不是我们希望看见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求不助自助助人』具有非常好的逻辑与原则,能够最大化实现人性的补给喔。当对方能够“出钱请求帮助”,这正是一种主观能动性,一种求生的本能,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信号,如果对方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强行帮助,也会落入贴标签和救世主情结的圈套呢?♠♠♠对方能够给出求助信号是第一步骤ΨΨΨΨ求助信号ΨΨΨΨ改变欲望就像是有人会说有个来访者她不愿意袒露自己,来到咨询室什么都不说,就是双唇禁闭,问她为何如此,来这里的目的,打听才知是她父母强行送她来,但是她本人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咨询,反而她的父母过度控制欲,总是企图控制她的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给她做咨询实际上没有太多意义,对方没有变好的意向,或许对方内心没有任何疑惑,那我们为何还要去“助”呢?还有的人会有极端想法,即使她没有说现在要谁来救自己,那么心理治疗师也能够看到“极端信号”,这是特殊的信号,去试图让她看到生命的希望,这是基于精神卫生法和世卫人道主义的救助。警惕救世主情结,咨询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不会接触心理咨询,还有很多事情很多人,如果把自己当成救世主都想要去拯救,就会拼命的对她们好,充满希望的觉得只有自己能拯救她们,我们发现自己有些奇怪,对方其实也想要摆脱不请自来的拯救。不请自来的帮助可能会伤害对方,“受害者的心态削弱了人类的潜力。我们不承担对我们自身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责任,我们大大降低了改变它们的权力。”-SteveMaraboli,感觉就像风暴前的那一刻,当云层开始越来越暗,越过天空,形成一道厚厚的墙壁,挡住了所有的阳光。作为一个自我认同的“救世主”,我们会很容易感受到受害者所带来的怨恨,消极和痛苦。有些人甚至就像带着公开的邀请函件走来走去,邀请任何人去拯救他们,让他们感觉更好。这些贡献是为了爱还是控制,是为了她,还是谁,思考这些这样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不再依赖奉献拯救别人来感受自身的价值,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自身公允遵循咨询设置,不做无缘无故的拯救者,祝好喔。ZQ

●作为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拯救者情结怎么破●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情绪倾诉制造者拉黑幼稚不拉黑就被表达作为心理咨询师实在太难了,外界对于咨询师存在太多的期待,各种期待其实都是某种枷锁,是需要重新调试的期望,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种种事情都会让你觉得躲无可躲藏无可藏,或许咨询师和来访者都要明白咨询师并不是救世主,也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工作时间不是咨访关系以内的合作,不需要过多缠结交涉也是可以的,私下仍然需要有适当界限。双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咨询,如果只是空手套白狼也是可以适当解释并且拒绝的,如果只是我们主观的作为拯救者情结认为对方需要求助,对方是个被害者,那么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这恰恰不是我们希望看见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求不助自助助人』具有非常好的逻辑与原则,能够最大化实现人性的补给喔。当对方能够“出钱请求帮助”,这正是一种主观能动性,一种求生的本能,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信号,如果对方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强行帮助,也会落入贴标签和救世主情结的圈套呢?♠♠♠对方能够给出求助信号是第一步骤ΨΨΨΨ求助信号ΨΨΨΨ改变欲望就像是有人会说有个来访者她不愿意袒露自己,来到咨询室什么都不说,就是双唇禁闭,问她为何如此,来这里的目的,打听才知是她父母强行送她来,但是她本人并不认为自己需要咨询,反而她的父母过度控制欲,总是企图控制她的一切.......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给她做咨询实际上没有太多意义,对方没有变好的意向,或许对方内心没有任何疑惑,那我们为何还要去“助”呢?还有的人会有极端想法,即使她没有说现在要谁来救自己,那么心理治疗师也能够看到“极端信号”,这是特殊的信号,去试图让她看到生命的希望,这是基于精神卫生法和世卫人道主义的救助。警惕救世主情结,咨询并不是万能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不会接触心理咨询,还有很多事情很多人,如果把自己当成救世主都想要去拯救,就会拼命的对她们好,充满希望的觉得只有自己能拯救她们,我们发现自己有些奇怪,对方其实也想要摆脱不请自来的拯救。不请自来的帮助可能会伤害对方,“受害者的心态削弱了人类的潜力。我们不承担对我们自身情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责任,我们大大降低了改变它们的权力。”-SteveMaraboli,感觉就像风暴前的那一刻,当云层开始越来越暗,越过天空,形成一道厚厚的墙壁,挡住了所有的阳光。作为一个自我认同的“救世主”,我们会很容易感受到受害者所带来的怨恨,消极和痛苦。有些人甚至就像带着公开的邀请函件走来走去,邀请任何人去拯救他们,让他们感觉更好。这些贡献是为了爱还是控制,是为了她,还是谁,思考这些这样做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不再依赖奉献拯救别人来感受自身的价值,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保持自身公允遵循咨询设置,不做无缘无故的拯救者,祝好喔。ZQ

10
1
分享
题主你好,我很想抱抱你,作为新手咨询师,确实会有这样内心冲突的时候。当你进入了这个行业,你自然会以这个行业的标准来看待咨询这个事儿,我觉得你纠结的点主要是咨询碰到想不花钱就找你聊天“倒垃圾”的人该怎么办?显然你是认同咨询是需要收费的,一是咨询师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收入;二是来访者付费了他的动机才更强,也更能为自己负责;三是你收费了就会对来访者更负责。这些显然都是付费咨询的好处,要不然咨询跟聊天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那你也不会为那些来找你白咨的人的行为烦恼了,我觉得你烦恼的来源有这么几个:一是,可能你觉得在这些白咨的人里面会包含你的潜在客户,因为你也说了一句“人家怎么说,也是慕名而来”,就是说你可能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觉得这些找上门的人也许是冲着你的名气来的,跟他们聊天聊开心了也许他们会选择找你付费咨询,所以你就算忍着心里的不适也要陪他们聊,万一能成为新的咨询对象也说不准,对吧,你说你是兼职咨询,那么客户的量是你非常关心的事。二是,你心里的一些道德观点也就是你的超我让你不允许自己对别人有怠慢,你所谓的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这些有一部分是现实中你真的收到的评价,但我相信有一部分是你内心的投射,也许你的超我对你有这样的评价,而你受不了就把这样的评价投射给了别人,觉得对方心里是这么看你的,从这点上来看,实际你内心是很善良和律己的,所以你才会在收费和献爱心之间左右摇摆。所以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在现实中你可以坚定的做收费咨询,然后明确拒绝那些白聊的人;也可以在付费咨询以外,专门做免费咨询,奉献你的爱心。关键是做了决定就要让自己的心意也认同这个决定并接受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又要做又否定自己,这样拉扯的感觉是很消耗能量的,你已经是一个兼职咨询师了,相信你的心理学知识也很丰富,你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方法的。

题主你好,我很想抱抱你,作为新手咨询师,确实会有这样内心冲突的时候。当你进入了这个行业,你自然会以这个行业的标准来看待咨询这个事儿,我觉得你纠结的点主要是咨询碰到想不花钱就找你聊天“倒垃圾”的人该怎么办?显然你是认同咨询是需要收费的,一是咨询师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收入;二是来访者付费了他的动机才更强,也更能为自己负责;三是你收费了就会对来访者更负责。这些显然都是付费咨询的好处,要不然咨询跟聊天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那你也不会为那些来找你白咨的人的行为烦恼了,我觉得你烦恼的来源有这么几个:一是,可能你觉得在这些白咨的人里面会包含你的潜在客户,因为你也说了一句“人家怎么说,也是慕名而来”,就是说你可能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有信心,觉得这些找上门的人也许是冲着你的名气来的,跟他们聊天聊开心了也许他们会选择找你付费咨询,所以你就算忍着心里的不适也要陪他们聊,万一能成为新的咨询对象也说不准,对吧,你说你是兼职咨询,那么客户的量是你非常关心的事。二是,你心里的一些道德观点也就是你的超我让你不允许自己对别人有怠慢,你所谓的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这些有一部分是现实中你真的收到的评价,但我相信有一部分是你内心的投射,也许你的超我对你有这样的评价,而你受不了就把这样的评价投射给了别人,觉得对方心里是这么看你的,从这点上来看,实际你内心是很善良和律己的,所以你才会在收费和献爱心之间左右摇摆。所以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在现实中你可以坚定的做收费咨询,然后明确拒绝那些白聊的人;也可以在付费咨询以外,专门做免费咨询,奉献你的爱心。关键是做了决定就要让自己的心意也认同这个决定并接受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又要做又否定自己,这样拉扯的感觉是很消耗能量的,你已经是一个兼职咨询师了,相信你的心理学知识也很丰富,你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方法的。

7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你的咨询师同行二花~作为同行对你的提问感到很亲切。当我们最开始想用心理学帮助他人的时候,确实容易遇到你所描述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助人动机很强,这也是我们的资源与动力;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是“优秀”的来访者,反之,恰恰是因为他们有情绪和关系的问题,才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境,最终求助于咨询。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种典型来访者:他们有很强的情绪能量。这些负面的情绪能量包裹着他们,找到一位咨询师就开始倾倒,并且没完没了,无法控制。所以咨询师很难找到切入点,与对方站在心智的层面去谈论咨询设置问题,而完全变成了情绪垃圾桶。这样情绪丰沛的来访者往往也是敏感的,所以一旦咨询师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可能就会被对方理解成新的刺激源,进一步引发他的负面情绪。然后他又把这种负情绪以指责你的方式投射到你身上。那么这样的过程对你来说,就变成了:不拒绝对方,自己就会没有边界地被消耗;拒绝对方,就要承受指责与攻击的负能量。这么一看,无论你怎么选,都会很不舒服,就像你说的——“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在我看来,你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与来访者树立【边界】。具体包括:关系边界:怎么找到合适的时机与来访者沟通咨询的基本设置情绪边界:怎么在来访者的负能量中保护好自己以下为我的小建议,仅供参考~🌟如何树立关系边界以制度和流程代替咨询师的个人行为编辑好有关「咨询设置」的回复模版(看你的问题描述,应该是线上咨询吧),一开始就给到来访者。这不仅是对你自己的保护,也是一种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保护,避免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咨询设置而没有想到控制边界,等到咨询师拒绝ta,就会觉得受伤。以共情的方式表达拒绝这其实也是善用制度来表达态度。比如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也知道你很急切,但我们的预约方式是有明确规定的,你需要……去预约,这样我的时间才能更专心地给到你,更好地协助你解决问题。🌟如何树立情绪边界意识到来访者对你的情绪表达是他自身问题的投射当你表达规则与制度时,如果来访者并不接受你的解释,而自顾自地批判你,给你贴标签,你要在当下对这种负情绪进行剥离,【认识到这根本上是来访者不能够接受拒绝的反应,其实是对方的“症状”表现】。因此,ta所说的批判与指责并不是“真相”,你也就不需要认同这些了。觉察自己的真实需要你将自己的问题定义为“拯救者情结”,我想到两种可能性。一是你已经对自己的深层需要有所觉察,对自己为什么会难以拒绝来访者是有一些答案的。二是你也同样陷入了“贴标签”的陷阱,却并未深入觉察自己。无论如何,来访者也是咨询师的镜子。为什么你难以拒绝来访者的需求?为什么来访者的“贴标签”行为会触发你的情绪反应?你对来访者的需求是什么?你成为咨询师的最深动机是什么?这些都是身为咨询师的功课,不光是你的,也是我们所有咨询师的。只有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与来访者的关系也才会越来越自在~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加油!祝好!

题主你好!我是你的咨询师同行二花~作为同行对你的提问感到很亲切。当我们最开始想用心理学帮助他人的时候,确实容易遇到你所描述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助人动机很强,这也是我们的资源与动力;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是“优秀”的来访者,反之,恰恰是因为他们有情绪和关系的问题,才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境,最终求助于咨询。在你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种典型来访者:他们有很强的情绪能量。这些负面的情绪能量包裹着他们,找到一位咨询师就开始倾倒,并且没完没了,无法控制。所以咨询师很难找到切入点,与对方站在心智的层面去谈论咨询设置问题,而完全变成了情绪垃圾桶。这样情绪丰沛的来访者往往也是敏感的,所以一旦咨询师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可能就会被对方理解成新的刺激源,进一步引发他的负面情绪。然后他又把这种负情绪以指责你的方式投射到你身上。那么这样的过程对你来说,就变成了:不拒绝对方,自己就会没有边界地被消耗;拒绝对方,就要承受指责与攻击的负能量。这么一看,无论你怎么选,都会很不舒服,就像你说的——“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在我看来,你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与来访者树立【边界】。具体包括:关系边界:怎么找到合适的时机与来访者沟通咨询的基本设置情绪边界:怎么在来访者的负能量中保护好自己以下为我的小建议,仅供参考~🌟如何树立关系边界以制度和流程代替咨询师的个人行为编辑好有关「咨询设置」的回复模版(看你的问题描述,应该是线上咨询吧),一开始就给到来访者。这不仅是对你自己的保护,也是一种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保护,避免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咨询设置而没有想到控制边界,等到咨询师拒绝ta,就会觉得受伤。以共情的方式表达拒绝这其实也是善用制度来表达态度。比如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也知道你很急切,但我们的预约方式是有明确规定的,你需要……去预约,这样我的时间才能更专心地给到你,更好地协助你解决问题。🌟如何树立情绪边界意识到来访者对你的情绪表达是他自身问题的投射当你表达规则与制度时,如果来访者并不接受你的解释,而自顾自地批判你,给你贴标签,你要在当下对这种负情绪进行剥离,【认识到这根本上是来访者不能够接受拒绝的反应,其实是对方的“症状”表现】。因此,ta所说的批判与指责并不是“真相”,你也就不需要认同这些了。觉察自己的真实需要你将自己的问题定义为“拯救者情结”,我想到两种可能性。一是你已经对自己的深层需要有所觉察,对自己为什么会难以拒绝来访者是有一些答案的。二是你也同样陷入了“贴标签”的陷阱,却并未深入觉察自己。无论如何,来访者也是咨询师的镜子。为什么你难以拒绝来访者的需求?为什么来访者的“贴标签”行为会触发你的情绪反应?你对来访者的需求是什么?你成为咨询师的最深动机是什么?这些都是身为咨询师的功课,不光是你的,也是我们所有咨询师的。只有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与来访者的关系也才会越来越自在~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加油!祝好!

6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来听大头哥说说:谈谈我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非圣贤,咨询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做事做人的高度适度就好,别让自己太累了咨询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面对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总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们本就是普通人,所以就用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好了。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回复咨询者,如果时间精力不允许那么礼貌的说一句抱歉现在在忙就可以了。我们能控制好的是自己,无法控制住别人的评价,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付出肯定会有回报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豁然开朗我有时间的时候也在做咨询,不否认有的人真的人是没有那个闲钱,有的人是不舍得花,总之各种各样的咨询者都会有。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如果时间精力允许,做咨询的时候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以金钱衡量最好,如果不能那么花点时间去积攒点个案经验也是种收获。⭕️我们经常告诉咨询者学会拒绝,放到我们自己身上也同样要尽量做到经常我们也会遇到好脾气受欺负不会说拒绝的咨询者来诉苦,长期性格或习惯形成这样的情形有时候会很痛苦,我们也会告诉他们要适度的学会拒绝。同样我们面对很多的咨询者也要学会拒绝,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拯救每一个人,虽然很想这样做但现实做不到,那么就认真思考下咨询者的问题,给出自己言简意赅的建议和意见,然后适时的停止和拒绝,这样对自己就会很好。

题主您好,来听大头哥说说:谈谈我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非圣贤,咨询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做事做人的高度适度就好,别让自己太累了咨询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面对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总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们本就是普通人,所以就用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就好了。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回复咨询者,如果时间精力不允许那么礼貌的说一句抱歉现在在忙就可以了。我们能控制好的是自己,无法控制住别人的评价,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付出肯定会有回报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经验,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豁然开朗我有时间的时候也在做咨询,不否认有的人真的人是没有那个闲钱,有的人是不舍得花,总之各种各样的咨询者都会有。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如果时间精力允许,做咨询的时候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能以金钱衡量最好,如果不能那么花点时间去积攒点个案经验也是种收获。⭕️我们经常告诉咨询者学会拒绝,放到我们自己身上也同样要尽量做到经常我们也会遇到好脾气受欺负不会说拒绝的咨询者来诉苦,长期性格或习惯形成这样的情形有时候会很痛苦,我们也会告诉他们要适度的学会拒绝。同样我们面对很多的咨询者也要学会拒绝,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拯救每一个人,虽然很想这样做但现实做不到,那么就认真思考下咨询者的问题,给出自己言简意赅的建议和意见,然后适时的停止和拒绝,这样对自己就会很好。

6
2
分享
题主提到的困难是咨询师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的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甚至我们自己有时也只看到咨询“助人”的特点,而忽略了咨询也是一种“工作”。随着专业知识技能的累积和个人的成长,我们将能够自然地表达出不含敌意的拒绝。加油哦。

题主提到的困难是咨询师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的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邻居甚至我们自己有时也只看到咨询“助人”的特点,而忽略了咨询也是一种“工作”。随着专业知识技能的累积和个人的成长,我们将能够自然地表达出不含敌意的拒绝。加油哦。

5
2
分享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和想法,因为我们是同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心理咨询师。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帮助他人!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倾吐了大半天,认为就是聊天,却不知道我们是在用心的听,认真的听,我们需要消耗情感付出能量。面对这样的困惑,本人认为没有必要拉黑,对他的留言做适度回复,引导他做系统付费咨询。如果是朋友,直接转介给其他老师接待。如果是来访者,在正式咨询开始之前,需要有咨询须知和协议,明码标价收费标准,可以坦诚告诉他付费咨询。这样的可以把我们从拯救者行列托出来。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在用知识,用技术帮助他,而不是简单的聊天诉苦。个人见解,请参考!

您好!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和想法,因为我们是同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心理咨询师。我们有共同的责任……帮助他人!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倾吐了大半天,认为就是聊天,却不知道我们是在用心的听,认真的听,我们需要消耗情感付出能量。面对这样的困惑,本人认为没有必要拉黑,对他的留言做适度回复,引导他做系统付费咨询。如果是朋友,直接转介给其他老师接待。如果是来访者,在正式咨询开始之前,需要有咨询须知和协议,明码标价收费标准,可以坦诚告诉他付费咨询。这样的可以把我们从拯救者行列托出来。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在用知识,用技术帮助他,而不是简单的聊天诉苦。个人见解,请参考!

5
2
分享
看完了你的叙述,我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干扰。很简单,对方有意愿,如果我没有意愿,我就会干脆的告诉对方,我没有意愿解决这个事情。我有意愿,对方没有意愿,那么我只说一两句话即可,如果对方有反应我就继续说,如果对方没反应我就到此为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可以听对方讲10分到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后,然后就给对方说正题,你就说你如果你要做咨询的话,我们就要做一个比较正规的咨询程序。如果你只是闲聊或者倾诉,那么就到此为止就好。这没有什么,你有你自己的主控权,他也有他自己的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情况,就是当对方开始和你讲一些他自己的事的时候,提前把一些话撂到前面。如果他愿意就开始,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开始,你自己也落个轻松嘛。

看完了你的叙述,我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干扰。很简单,对方有意愿,如果我没有意愿,我就会干脆的告诉对方,我没有意愿解决这个事情。我有意愿,对方没有意愿,那么我只说一两句话即可,如果对方有反应我就继续说,如果对方没反应我就到此为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可以听对方讲10分到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后,然后就给对方说正题,你就说你如果你要做咨询的话,我们就要做一个比较正规的咨询程序。如果你只是闲聊或者倾诉,那么就到此为止就好。这没有什么,你有你自己的主控权,他也有他自己的选择。比较好的一种情况,就是当对方开始和你讲一些他自己的事的时候,提前把一些话撂到前面。如果他愿意就开始,如果不愿意就不要开始,你自己也落个轻松嘛。

3
1
分享
有拯救者情节是很多咨询师都可能会有的,咨询师的工作也是帮助来访者感觉更好。题主的几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建议:1、“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的,情绪倾诉制造者。”—与来访者规定好咨询时间,可以帮助他提高哪些方面,设定好边界。2、“拉黑,显得我很幼稚(个人感觉,真的要那么绝情么,人家怎样说,也是慕名而来~)”—删除来访者与否也可以在咨询前的规则里规定好,出现某些情况,我们会删除。3、“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回复与否,怎么回复,何时回复其实也可以在流程中约定好。我们尽量在咨询前将这些流程程序化的东西,边界,规则约定好,在咨询过程中,减少可能会影响客观咨访关系的人为因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更持久的咨访关系。

有拯救者情节是很多咨询师都可能会有的,咨询师的工作也是帮助来访者感觉更好。题主的几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建议:1、“总会遇到借口请教白咨的人,东扯西扯,坚定的,情绪倾诉制造者。”—与来访者规定好咨询时间,可以帮助他提高哪些方面,设定好边界。2、“拉黑,显得我很幼稚(个人感觉,真的要那么绝情么,人家怎样说,也是慕名而来~)”—删除来访者与否也可以在咨询前的规则里规定好,出现某些情况,我们会删除。3、“不回复,就会被贴标签,只认钱,没同情心”—回复与否,怎么回复,何时回复其实也可以在流程中约定好。我们尽量在咨询前将这些流程程序化的东西,边界,规则约定好,在咨询过程中,减少可能会影响客观咨访关系的人为因素。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更持久的咨访关系。

2
评论
分享
个人体验加督导哦,会非常有帮助~

个人体验加督导哦,会非常有帮助~

1
1
分享
建立自己的行事原则。你要帮助的不是天下人,而是真心寻求帮助的人。

建立自己的行事原则。你要帮助的不是天下人,而是真心寻求帮助的人。

评论
分享
  • 为什么明明很胖,却老看到自己骨瘦嶙峋?
    1回答 · 2025.05.18 20:06:18
  • 最近我心情不是很好,给大家讲一讲事情吧
    2回答 · 2025.05.18 17:34:37
  • 经常做噩梦,被人追赶,为什么?
    2回答 · 2025.05.18 06:52:11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82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