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怕得罪人,很怕麻烦别人,反而让自己总是担惊受怕?

匿名用户
#自我完善#自我接纳
本人女,今年30岁。从小到大,我都很怕麻烦别人,很怕得罪人。算是讨好型人格吧,平时做任何事都很小心翼翼,很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一直想跟对方道歉,脑海里还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一类的反应。 感觉自己在生活中特别没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我该怎么调试自己?

本人女,今年30岁。从小到大,我都很怕麻烦别人,很怕得罪人。算是讨好型人格吧,平时做任何事都很小心翼翼,很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一直想跟对方道歉,脑海里还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一类的反应。 感觉自己在生活中特别没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我该怎么调试自己?

11380阅读
·14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感受,的确如题主所说,这种情况和内心的安全感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往往是非理性的,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理性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帮助。这种人格的形成往往和童年的教育、生活经历有关,如果长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机体应对外部压力的一种选择。事实上不能说这种选择就一定是错误的,它的确很适用于某一阶段,例如儿童时期,会表现出“很乖巧、很听话”的样子,也会比较受家长、老师的喜爱。但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这种选择的“副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因为这种利好是以“牺牲自我感受”为代价换来的。所以“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有比较强势的父母或者是“高压”的生活环境。“本人女,今年30岁。从小到大,我都很怕麻烦别人,很怕得罪人。算是讨好型人格吧,平时做任何事都很小心翼翼,很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评价一件事的性质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而主观是相对可控的,但客观是相对不可控的。也就是说你会不会得罪别人这件事并不是完全可控的,以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情为例:如果同事跟你借钱,你借不借?借了不还不还你要不要?不借就可能得罪到他,要债也可能得罪到他。所以看起来不得罪他的办法只有借给他,然后也不要。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样的归因模型往往也适用于自己,你很介意他人麻烦你吗?当他人麻烦你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很不耐烦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他人就会很介意这件事呢?所以你对他人的“预设”是没有逻辑支撑的,完全是投射出来的,对吗?“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一直想跟对方道歉,脑海里还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一类的反应。”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反刍思维”也是不良认知的一种。反刍式思考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反刍思维的产生往往是建立在“不合理信念”基础上的。不合理信念的种类非常多,多达270多种,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概括性的不合理信念通常分成3种:(1)绝对化要求:这是一种以个人意愿作为出发点,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信念(认知模式)。(2)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是自动化思维的一种,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这种信念应用于不相似的时间或情境中,单一因素决定论就是比较典型的过分概括化的一种。(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把事物可能的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在逻辑学上也被称为“滑坡谬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糟糕至极的思维就是:一个孩子如果小学成绩很差,有的家长就会认为他中学成绩依然会很差,高中成绩还是会很差,大学也不会好到哪去,进而推论出小学成绩差=人生没出路,这样的结论。一般来说,不合理信念都是由持续、强烈的压力环境造成的。所以整体看下来,压力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压力并非完全都是客观存在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题主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减压和调整认知才是问题的关键。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感受,的确如题主所说,这种情况和内心的安全感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往往是非理性的,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理性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帮助。这种人格的形成往往和童年的教育、生活经历有关,如果长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机体应对外部压力的一种选择。事实上不能说这种选择就一定是错误的,它的确很适用于某一阶段,例如儿童时期,会表现出“很乖巧、很听话”的样子,也会比较受家长、老师的喜爱。但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这种选择的“副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因为这种利好是以“牺牲自我感受”为代价换来的。所以“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有比较强势的父母或者是“高压”的生活环境。“本人女,今年30岁。从小到大,我都很怕麻烦别人,很怕得罪人。算是讨好型人格吧,平时做任何事都很小心翼翼,很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评价一件事的性质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而主观是相对可控的,但客观是相对不可控的。也就是说你会不会得罪别人这件事并不是完全可控的,以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事情为例:如果同事跟你借钱,你借不借?借了不还不还你要不要?不借就可能得罪到他,要债也可能得罪到他。所以看起来不得罪他的办法只有借给他,然后也不要。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样的归因模型往往也适用于自己,你很介意他人麻烦你吗?当他人麻烦你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很不耐烦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他人就会很介意这件事呢?所以你对他人的“预设”是没有逻辑支撑的,完全是投射出来的,对吗?“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一直想跟对方道歉,脑海里还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一类的反应。”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反刍思维”也是不良认知的一种。反刍式思考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反刍思维的产生往往是建立在“不合理信念”基础上的。不合理信念的种类非常多,多达270多种,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概括性的不合理信念通常分成3种:(1)绝对化要求:这是一种以个人意愿作为出发点,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信念(认知模式)。(2)过分概括化:过分概括化是自动化思维的一种,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这种信念应用于不相似的时间或情境中,单一因素决定论就是比较典型的过分概括化的一种。(3)糟糕至极:是指一种把事物可能的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在逻辑学上也被称为“滑坡谬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糟糕至极的思维就是:一个孩子如果小学成绩很差,有的家长就会认为他中学成绩依然会很差,高中成绩还是会很差,大学也不会好到哪去,进而推论出小学成绩差=人生没出路,这样的结论。一般来说,不合理信念都是由持续、强烈的压力环境造成的。所以整体看下来,压力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压力并非完全都是客观存在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题主自己施加给自己的。减压和调整认知才是问题的关键。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14
评论
分享
楼主好!非常理解你在描述中提到的那种在社交中进退两难的处境,同时也从描述中感觉到你有很棒的觉察力,你对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情时外在状态的具体描述,就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开始。来,咱们一点一点梳理一下你的困扰:①怕麻烦别人、怕得罪别人,平时做事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别人,不愿意麻烦别人,其实从这一串的担心和防备中,我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很善良而且很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思考角度的调整来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的,你看:A.怕麻烦别人(转换角度来看就是:对方会因为帮到你而很开心)B.怕得罪别人(转换角度:对方早就忘了这件事了,不要小看时间的力量喔,它真的可以冲淡所有的不愉快!)C.做事小心翼翼(转换角度:亲爱的,做事细心是优点啊!)D.不愿意拒绝别人(转换角度:亲爱的,善良的人都希望听到咱们内心真实的那份需要,如果你觉得直接说“不可以”或者“不行”很难,可以试着先表达歉意,再说出自己的难处,会得到理解的。)E.不愿意麻烦别人(转换角度:偶尔麻烦别人,可以增进关系中的顺滑程度喔!)②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回应你的是:亲爱的,我们控制不了别人会怎么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应对方式,况且幻想是若有若无的呀,把咨询师在给我做咨询时对我说的一句话送给你:就算TA真的生气了,也不是你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的,所以无需过于敏感喔!③在生活中没有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该怎么调适自己?在回应你这个困扰之前,我想先隔着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讨好型人格的出现或多或少是源自于安全感的缺失,而安全感的获得从爱自己开始。所以,在回应的末尾,我想邀请你做做下面的事:抽时间去做做运动吧,出汗是可以缓解焦虑的,不剧烈还有不过量就行;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去享受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吃一顿自己爱吃的美食;多跟关系好的朋友们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咱们烦恼的滋生是因为钻进了一条没有光亮的胡同里,所以咱们需要朋友们提着灯伴着我们走一段,同时也别忘了咱们自己手上提着的那一盏,在你的伙伴需要你的时候,你一样可以为她们照亮前行的路。愿以上的理解和分享对你有助益。向你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楼主好!非常理解你在描述中提到的那种在社交中进退两难的处境,同时也从描述中感觉到你有很棒的觉察力,你对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情时外在状态的具体描述,就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开始。来,咱们一点一点梳理一下你的困扰:①怕麻烦别人、怕得罪别人,平时做事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别人,不愿意麻烦别人,其实从这一串的担心和防备中,我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很善良而且很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思考角度的调整来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的,你看:A.怕麻烦别人(转换角度来看就是:对方会因为帮到你而很开心)B.怕得罪别人(转换角度:对方早就忘了这件事了,不要小看时间的力量喔,它真的可以冲淡所有的不愉快!)C.做事小心翼翼(转换角度:亲爱的,做事细心是优点啊!)D.不愿意拒绝别人(转换角度:亲爱的,善良的人都希望听到咱们内心真实的那份需要,如果你觉得直接说“不可以”或者“不行”很难,可以试着先表达歉意,再说出自己的难处,会得到理解的。)E.不愿意麻烦别人(转换角度:偶尔麻烦别人,可以增进关系中的顺滑程度喔!)②总是幻想别人会不会生气,别人会怎么做对于这一点,我可以回应你的是:亲爱的,我们控制不了别人会怎么做,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应对方式,况且幻想是若有若无的呀,把咨询师在给我做咨询时对我说的一句话送给你:就算TA真的生气了,也不是你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的,所以无需过于敏感喔!③在生活中没有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该怎么调适自己?在回应你这个困扰之前,我想先隔着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讨好型人格的出现或多或少是源自于安全感的缺失,而安全感的获得从爱自己开始。所以,在回应的末尾,我想邀请你做做下面的事:抽时间去做做运动吧,出汗是可以缓解焦虑的,不剧烈还有不过量就行;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去享受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吃一顿自己爱吃的美食;多跟关系好的朋友们倾诉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咱们烦恼的滋生是因为钻进了一条没有光亮的胡同里,所以咱们需要朋友们提着灯伴着我们走一段,同时也别忘了咱们自己手上提着的那一盏,在你的伙伴需要你的时候,你一样可以为她们照亮前行的路。愿以上的理解和分享对你有助益。向你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7
评论
分享
你好啊,我是咨询师岛哥。看到你的担惊受怕了,抱抱怕麻烦别人向别人道歉的感觉真不好看了你的表述,怕得罪人,无法拒绝别人的样子,觉得很心疼。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生怕对方生气。压抑着心里的不爽,那脸上怯生生的表情,讨好的样子,让人不忍卒视,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你的心里肯定是无奈的,悲伤的,然而,这些你都表达不出来。辛苦了,抱抱。童年的模式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许是小时候的你,因为这种小心翼翼的表现,得到了父母的满意。也或许是你这样怯生生的态度,保护了你免受责罚。于是,你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然而,这种压抑的、讨好的模式,必然让你很不舒服。而你的无法拒绝,也使你心累,身累,还无法被人理解,甚至被人欺负。你只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但心里有很多不甘心。于是,在面对类似的场景时,你肯定会有很多的焦虑。也幸好,你勇敢地到这里来求助。为你点赞。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童年我们无法改变,但现在你已经长大,又有了改变的动力,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改变。认知层面,你可以尝试合理情绪疗法,先改变自己的认知,了解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再释放自己的情绪,最后采用暴露疗法等。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疗法,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缺点是暴露疗法的能量比较强,建议在咨询师陪伴下使用。你可以利用正念冥想、书写疗愈等方法,觉察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行为方面,你可以尝试系统脱敏疗法。把自己不舒服的程度,分为几个等级,按难易程度,逐级把自己暴露在类似的环境中,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你还可以看看《控制焦虑》《面对焦虑》等书,尝试进行自助。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啊,我是咨询师岛哥。看到你的担惊受怕了,抱抱怕麻烦别人向别人道歉的感觉真不好看了你的表述,怕得罪人,无法拒绝别人的样子,觉得很心疼。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子,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的脸色,生怕对方生气。压抑着心里的不爽,那脸上怯生生的表情,讨好的样子,让人不忍卒视,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你的心里肯定是无奈的,悲伤的,然而,这些你都表达不出来。辛苦了,抱抱。童年的模式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许是小时候的你,因为这种小心翼翼的表现,得到了父母的满意。也或许是你这样怯生生的态度,保护了你免受责罚。于是,你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然而,这种压抑的、讨好的模式,必然让你很不舒服。而你的无法拒绝,也使你心累,身累,还无法被人理解,甚至被人欺负。你只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但心里有很多不甘心。于是,在面对类似的场景时,你肯定会有很多的焦虑。也幸好,你勇敢地到这里来求助。为你点赞。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童年我们无法改变,但现在你已经长大,又有了改变的动力,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改变。认知层面,你可以尝试合理情绪疗法,先改变自己的认知,了解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再释放自己的情绪,最后采用暴露疗法等。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疗法,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缺点是暴露疗法的能量比较强,建议在咨询师陪伴下使用。你可以利用正念冥想、书写疗愈等方法,觉察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压力。行为方面,你可以尝试系统脱敏疗法。把自己不舒服的程度,分为几个等级,按难易程度,逐级把自己暴露在类似的环境中,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你还可以看看《控制焦虑》《面对焦虑》等书,尝试进行自助。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5
评论
分享
你好,您提到从小到大都害怕得罪别人,做事小心翼翼,您想做调整。长期的这种模式给您也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让您觉得这种做法自己很不舒服,似乎也没有让别人感觉很舒服。🌹您希望做出调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先梳理一下这样做为什么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一定会舒服。再来看一下调整的思路。你怕麻烦别人,怕得罪别人,这可能和原生家庭中家长对你的反馈有关系。可以去考虑一下,小时候周围人有没有人跟你说过,尽量不要给大人添麻烦?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产生误解,觉得自己是别人的麻烦,觉得自己让对方不开心。但是长大了之后重新去回顾,可能会发现大人说这种话的时候,是他自己不太开心,并不是你哪里做的不好。🍀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可能就少了与人产生链接的机会。有研究发现,当你向别人求助的时候,那个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是有最大可能性再次提供帮助的。所以平时如果我们主动请求别人的一点帮助,不仅有助于建立更深厚的关系,在自己真正需要支持的时候,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当你麻烦别人的时候,也给了别人一个机会来麻烦你。所以如果你能够迈出这一步,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别人也会来寻求你的帮助。这又增加了建立起深厚关系的机会。🌸但这里确实有一点就是你也不懂得拒绝,也会给自己添很多的烦恼。所以当我们确定自己跟别人已经建立了牢固关系的时候,就会心中很笃定,哪怕一件事的拒绝并不会彻底摧毁关系。之前小心翼翼,只靠你的付出建立起来的关系会有一些虚假,一旦一次的拒绝就会担心关系的破坏。简单说违背自己本意,不想去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是可以拒绝的。这种拒绝可以减少付出感,对关系也有好处。如果因为一次拒绝关系,就彻底跟他这样的关系本身也不牢固,并不一定值得去珍惜。🍀总结一下,第一步是看到自己这种模式的原因,重新去理解,自己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第二步,在生活中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也给别人请你帮助的机会。第3步适当的拒绝,不用担心破坏关系。拒绝之后对方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他自己要处理的,不是你要负责的。慢慢来,你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勇于尝试新的模式会越来越好。祝好~

你好,您提到从小到大都害怕得罪别人,做事小心翼翼,您想做调整。长期的这种模式给您也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让您觉得这种做法自己很不舒服,似乎也没有让别人感觉很舒服。🌹您希望做出调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先梳理一下这样做为什么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一定会舒服。再来看一下调整的思路。你怕麻烦别人,怕得罪别人,这可能和原生家庭中家长对你的反馈有关系。可以去考虑一下,小时候周围人有没有人跟你说过,尽量不要给大人添麻烦?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听到这样的话可能会产生误解,觉得自己是别人的麻烦,觉得自己让对方不开心。但是长大了之后重新去回顾,可能会发现大人说这种话的时候,是他自己不太开心,并不是你哪里做的不好。🍀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可能就少了与人产生链接的机会。有研究发现,当你向别人求助的时候,那个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是有最大可能性再次提供帮助的。所以平时如果我们主动请求别人的一点帮助,不仅有助于建立更深厚的关系,在自己真正需要支持的时候,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当你麻烦别人的时候,也给了别人一个机会来麻烦你。所以如果你能够迈出这一步,主动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别人也会来寻求你的帮助。这又增加了建立起深厚关系的机会。🌸但这里确实有一点就是你也不懂得拒绝,也会给自己添很多的烦恼。所以当我们确定自己跟别人已经建立了牢固关系的时候,就会心中很笃定,哪怕一件事的拒绝并不会彻底摧毁关系。之前小心翼翼,只靠你的付出建立起来的关系会有一些虚假,一旦一次的拒绝就会担心关系的破坏。简单说违背自己本意,不想去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是可以拒绝的。这种拒绝可以减少付出感,对关系也有好处。如果因为一次拒绝关系,就彻底跟他这样的关系本身也不牢固,并不一定值得去珍惜。🍀总结一下,第一步是看到自己这种模式的原因,重新去理解,自己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第二步,在生活中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也给别人请你帮助的机会。第3步适当的拒绝,不用担心破坏关系。拒绝之后对方产生的负面情绪是他自己要处理的,不是你要负责的。慢慢来,你有很好的觉察能力。勇于尝试新的模式会越来越好。祝好~

5
评论
分享
想明白为什么怕得罪别人,是不是觉得得罪了别人,别人就不会再喜欢你了?太害怕朋友或者其他关系破裂了然后留下孤零零的你?你的“怕“缘由:是人际关系的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你这种性格来源是从小生长的环境和与养育者的关系。从小不受重视,大人缺少对你的关爱。解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交往,哪怕是得罪了结果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太过于在意别人了那样就失去了自我,也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得罪很正常,得罪后处理得当还可以增进感情以及彼此的了解,哪怕得罪某人后他远离你也没关系,世界上人那么多,还有很多交友机会!最极端的想法是哪怕是一个人生活其实也不错,人生下来本身就是一个人!对你自己有信心很重要,加油!犯点错正常!

想明白为什么怕得罪别人,是不是觉得得罪了别人,别人就不会再喜欢你了?太害怕朋友或者其他关系破裂了然后留下孤零零的你?你的“怕“缘由:是人际关系的自卑和没有安全感,你这种性格来源是从小生长的环境和与养育者的关系。从小不受重视,大人缺少对你的关爱。解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交往,哪怕是得罪了结果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糕,你太过于在意别人了那样就失去了自我,也是交不到真正朋友的。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得罪很正常,得罪后处理得当还可以增进感情以及彼此的了解,哪怕得罪某人后他远离你也没关系,世界上人那么多,还有很多交友机会!最极端的想法是哪怕是一个人生活其实也不错,人生下来本身就是一个人!对你自己有信心很重要,加油!犯点错正常!

3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抱抱您!从您的陈述中了解到,现在的您或许有些焦虑,生活中的您处处担惊受怕,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从小到大,您都很害怕别人,害怕得罪人。平时做事情的时候都很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就会过意不去,反复思考。这样做的背后,或许看到的是一个不开心的你,委屈的你。曾经听过一句这样的话,害怕麻烦别人,或许也不想麻烦我。我和您有过类似的经历,以前的我从来不会拒绝别人,哪怕我很不开心也要帮助别人,慢慢的发现,自己的付出被别人看成理所当然。之后我开始学着去拒绝,发现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是开心的,因为并没有强迫自己。只是这一句话说出的时候很难,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挽回的,当我们觉得自己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自己做了错事也是很正常的。当事情发生后,我们可以去总结,找到原因,以免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作为人,我们并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满意,如果不能让他人满意,那么我们就不必去为难自己,做开心的自己。以上希望能给题主带来一定的帮助。祝好!

题主,您好!抱抱您!从您的陈述中了解到,现在的您或许有些焦虑,生活中的您处处担惊受怕,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从小到大,您都很害怕别人,害怕得罪人。平时做事情的时候都很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就会过意不去,反复思考。这样做的背后,或许看到的是一个不开心的你,委屈的你。曾经听过一句这样的话,害怕麻烦别人,或许也不想麻烦我。我和您有过类似的经历,以前的我从来不会拒绝别人,哪怕我很不开心也要帮助别人,慢慢的发现,自己的付出被别人看成理所当然。之后我开始学着去拒绝,发现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是开心的,因为并没有强迫自己。只是这一句话说出的时候很难,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挽回的,当我们觉得自己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自己做了错事也是很正常的。当事情发生后,我们可以去总结,找到原因,以免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作为人,我们并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满意,如果不能让他人满意,那么我们就不必去为难自己,做开心的自己。以上希望能给题主带来一定的帮助。祝好!

3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楼主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不要麻烦别人,不然就会得罪别人,这个信念的形成或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来自于家庭对你的教育,一种是自己对他人提要求后遭到了拒绝的不好的经验。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否是内疚自责,总是幻想他人会不会生气会做出怎样的反映,如果他人生气了对于你来说又会有什么后果呢?是否会觉得别人会批评否定你,让你产生一种挫败感。其实首先,你需要加强自我价值感,稳定你的内在评价系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信心,再者,你可以优先尝试去拒接一些看起来攻击性不那么强的人,看看你的拒绝是否真的会向你预料的那样可怕,是否对方尊重你的选择。很多时候,总是讨好他人,我们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我们需要有原则的去接受或者拒绝他人提出的要求,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承受压力,才不会堆积消极情绪和加重自我否定。祝好

楼主你好楼主有一种信念那就是不要麻烦别人,不然就会得罪别人,这个信念的形成或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来自于家庭对你的教育,一种是自己对他人提要求后遭到了拒绝的不好的经验。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别人,心里会特别过意不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否是内疚自责,总是幻想他人会不会生气会做出怎样的反映,如果他人生气了对于你来说又会有什么后果呢?是否会觉得别人会批评否定你,让你产生一种挫败感。其实首先,你需要加强自我价值感,稳定你的内在评价系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增强信心,再者,你可以优先尝试去拒接一些看起来攻击性不那么强的人,看看你的拒绝是否真的会向你预料的那样可怕,是否对方尊重你的选择。很多时候,总是讨好他人,我们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我们需要有原则的去接受或者拒绝他人提出的要求,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承受压力,才不会堆积消极情绪和加重自我否定。祝好

3
评论
分享
啊,抱抱,简直是同道中人我自己就是被训被否定大的,从小已经习惯性的去满足别人的需要,甚至不用对方说,只要抱着期待看着我,就可以达到目的。当年被批评做的不够好,会给人添麻烦,过往的经历又给你加强了这样的认知,没做好会被人讨厌,没满足人家会让人家生气,你一旦这样做,领导就不重用你了等等的说教,也被当成了真的。我也看了不少“今天你的行为,是过去你的创伤/经历导致的,但现在你是有力量的,可以改变的”这样的理论,说的没错,但当时都没有领悟到。直到这两天,跟患者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发现,过去的经历,只是一个影子,也许今天的事情,只是在表面上跟过去相同。比如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不会像家长老师那样居高临下的批评/压迫你。比如你如果勉强自己去帮助去满足,也许做的结果并不那么让人满意。比如一些涉及原则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对方也给自己造成损失。比如,你有不能满足对方的难处时,讲出来对方也不一定就非要强迫你。我就给你一个小建议吧,多去留意你的想法,也多去留意如果你不满足对方,有没有跟你预期不一样的事发生?(比如你会习惯性预期对方不高兴,生气,说你不好)多积累这样的经历,去更新你对这类事情的认知。就像长大的你终于知道,关了灯的屋子里,其实只有你和家具物体,在微弱的星光下,你能看清它们的轮廓,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看到类似于鬼魅的影子,就立刻缩在被子里,不敢探头。共勉吧!世界和我爱着你。

啊,抱抱,简直是同道中人我自己就是被训被否定大的,从小已经习惯性的去满足别人的需要,甚至不用对方说,只要抱着期待看着我,就可以达到目的。当年被批评做的不够好,会给人添麻烦,过往的经历又给你加强了这样的认知,没做好会被人讨厌,没满足人家会让人家生气,你一旦这样做,领导就不重用你了等等的说教,也被当成了真的。我也看了不少“今天你的行为,是过去你的创伤/经历导致的,但现在你是有力量的,可以改变的”这样的理论,说的没错,但当时都没有领悟到。直到这两天,跟患者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发现,过去的经历,只是一个影子,也许今天的事情,只是在表面上跟过去相同。比如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不会像家长老师那样居高临下的批评/压迫你。比如你如果勉强自己去帮助去满足,也许做的结果并不那么让人满意。比如一些涉及原则的问题,一定要满足对方也给自己造成损失。比如,你有不能满足对方的难处时,讲出来对方也不一定就非要强迫你。我就给你一个小建议吧,多去留意你的想法,也多去留意如果你不满足对方,有没有跟你预期不一样的事发生?(比如你会习惯性预期对方不高兴,生气,说你不好)多积累这样的经历,去更新你对这类事情的认知。就像长大的你终于知道,关了灯的屋子里,其实只有你和家具物体,在微弱的星光下,你能看清它们的轮廓,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看到类似于鬼魅的影子,就立刻缩在被子里,不敢探头。共勉吧!世界和我爱着你。

2
1
分享
你好题主面对生活的困扰,总让人情绪起起伏伏,每个人都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每个人是有选择的。有人耽溺,无法自拔,有人想办法提升,赢回自己的选择能力,你的选择是什么,要问问自己。如果真的想从模式中走出来,先接受当下的状态,即使一味讨好,即使不够勇敢,即使对自己充满各种不确定,也接受当下的样子。不去抗拒,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无论是因为原生家庭影响,从小在一个评判,不被认可的环境中长大,还是因为别人的评判,让自己也同样评判自己,都看到,这是自己要经历的命运模式。是自己要突破的命运功课,需要通过牺牲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外在抓取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突破限制,赢回自己的力量。这是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个蜕变过程,从自己的痛苦中看到,自己想活出自我的渴望,看到自己对回归内在价值的呼唤,这是份对生命的呼唤平时可以多读书,开脱自己认知,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情绪来时,勇于去体验感受,不进入评判和抗拒中。成长是个过程,需要自己耐心的陪伴,用心的感受,点滴的成长中,积累自己的勇气和力量。会在不断提升中,走出命运模式,拥有生命的美好。祝好

你好题主面对生活的困扰,总让人情绪起起伏伏,每个人都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每个人是有选择的。有人耽溺,无法自拔,有人想办法提升,赢回自己的选择能力,你的选择是什么,要问问自己。如果真的想从模式中走出来,先接受当下的状态,即使一味讨好,即使不够勇敢,即使对自己充满各种不确定,也接受当下的样子。不去抗拒,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无论是因为原生家庭影响,从小在一个评判,不被认可的环境中长大,还是因为别人的评判,让自己也同样评判自己,都看到,这是自己要经历的命运模式。是自己要突破的命运功课,需要通过牺牲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外在抓取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突破限制,赢回自己的力量。这是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个蜕变过程,从自己的痛苦中看到,自己想活出自我的渴望,看到自己对回归内在价值的呼唤,这是份对生命的呼唤平时可以多读书,开脱自己认知,对自己的状态有所觉察,情绪来时,勇于去体验感受,不进入评判和抗拒中。成长是个过程,需要自己耐心的陪伴,用心的感受,点滴的成长中,积累自己的勇气和力量。会在不断提升中,走出命运模式,拥有生命的美好。祝好

2
评论
分享
你好!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生怕别人拒绝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请别人帮忙,也会想尽办法去补偿、感谢对方。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总是不断去满足他人,想要周围的人都高兴,想要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生怕身边的人生气不高兴。不知道你原生家庭如何,但我给你类似,我是因为原生家庭,导致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这是正常的。能够觉察到并寻找答案。就是改变的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他们在很多时候因为害怕得罪别人,所以有的时候一旦和别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会压抑自己的这种想法而去顺从别人,这其实是让自己很不开心的。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迎合型人格障碍”。具备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为了讨好别人,累得半死,却谁也没讨好。试想,具备“讨好型人格”的职场人,他们只愿意讨好别人,哪里还会做麻烦别人这种不讨好的事情。万一我这趟麻烦了别人,别人从此对我有偏见怎么办?因此,具备“讨好型人格”的人,喜欢把自己困在一个孤岛里,不愿意付出,也不愿索取;他们爱面子,他们喜欢一团和气,以和为贵。怕麻烦别人说明你是个善良的人,也不用特别纠结与这个问题上。没关系的。然后,职场中,不同的人各有所长。你在执行项目的时候,如果遇到电脑问题,不得找IT吗,如果你需要进行图片的处理,你不得找设计吗。每个人的生命能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啥啥都会。所以不要怕麻烦别人。

你好!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生怕别人拒绝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请别人帮忙,也会想尽办法去补偿、感谢对方。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总是不断去满足他人,想要周围的人都高兴,想要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生怕身边的人生气不高兴。不知道你原生家庭如何,但我给你类似,我是因为原生家庭,导致自卑,敏感,没有安全感。这是正常的。能够觉察到并寻找答案。就是改变的开始。尝试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于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他们在很多时候因为害怕得罪别人,所以有的时候一旦和别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会压抑自己的这种想法而去顺从别人,这其实是让自己很不开心的。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迎合型人格障碍”。具备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为了讨好别人,累得半死,却谁也没讨好。试想,具备“讨好型人格”的职场人,他们只愿意讨好别人,哪里还会做麻烦别人这种不讨好的事情。万一我这趟麻烦了别人,别人从此对我有偏见怎么办?因此,具备“讨好型人格”的人,喜欢把自己困在一个孤岛里,不愿意付出,也不愿索取;他们爱面子,他们喜欢一团和气,以和为贵。怕麻烦别人说明你是个善良的人,也不用特别纠结与这个问题上。没关系的。然后,职场中,不同的人各有所长。你在执行项目的时候,如果遇到电脑问题,不得找IT吗,如果你需要进行图片的处理,你不得找设计吗。每个人的生命能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啥啥都会。所以不要怕麻烦别人。

2
评论
分享
很怕得罪人,很怕麻烦别人,反而让自己总是担惊受怕?楼主你好首先这个情况表示理解,并且心疼,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楼主也清楚自己的问题,从小到大很怕麻烦别人,他得罪人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做事情小心翼翼,也不愿意去学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其实这真的很令人心疼我能够明白楼主这种感受,因为我曾经也有过,就觉得什么都是自己来承担,是自己的过错,然后总是关注着别人,会不会生气?会不会难过这种感觉?如果得罪别人就会心里过意不去,一直想着别人会不会还在生气?会不会针对自己?会不会各种的幻想?各种的想象让自己活得很难受,很憋屈也是特别没有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所以楼主这条是自己呢,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足够自信,别人也会相信你,克服掉自己的自卑,或许你就是因为太敏感了,然后不自信第一你需要做到的是正确评价自我,提高自信勇气,积极与人交往第二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如果你是被得罪,那个人你也会以善良的善意的行为去解读别人,也不是故意的,这种感觉,那么你就好受很多最后祝福楼主幸福快乐❤️

很怕得罪人,很怕麻烦别人,反而让自己总是担惊受怕?楼主你好首先这个情况表示理解,并且心疼,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楼主也清楚自己的问题,从小到大很怕麻烦别人,他得罪人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做事情小心翼翼,也不愿意去学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其实这真的很令人心疼我能够明白楼主这种感受,因为我曾经也有过,就觉得什么都是自己来承担,是自己的过错,然后总是关注着别人,会不会生气?会不会难过这种感觉?如果得罪别人就会心里过意不去,一直想着别人会不会还在生气?会不会针对自己?会不会各种的幻想?各种的想象让自己活得很难受,很憋屈也是特别没有安全感,处处担惊受怕所以楼主这条是自己呢,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足够自信,别人也会相信你,克服掉自己的自卑,或许你就是因为太敏感了,然后不自信第一你需要做到的是正确评价自我,提高自信勇气,积极与人交往第二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如果你是被得罪,那个人你也会以善良的善意的行为去解读别人,也不是故意的,这种感觉,那么你就好受很多最后祝福楼主幸福快乐❤️

2
评论
分享
题主您好,很能理解您当下的状态。一方面,总是处处小心,怕别人不开心,另一方面由于压抑自己,自己也总是不开心,并且怕别人不开心的想法已经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担。首先说的是,您先接受自己的状态,您已经很棒了,经常想到别人就说明您共情能力很强,很能对别人有同理心。至于他们是不是开心,只要您尽力了,就没问题了,不用太介意。如果始终还是放不下,有几个办法可以缓解。🍀第一每次自己我又担心,又回想,又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试试看到这种念头,其实都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您担心的事情,在之前基本没发生过,概率很小,所以您需要不断从认知暗示自己,放下这种担心。🍀第二行动上每次您又担心时,可以转移注意力,起身走走,或者甩甩头,总之不要让自己持续陷入这种想法中。🍀第三您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梳理一下过往经历中是否曾有被别人严重否定或者贬低的创伤性事件,或者是否成长的经历中父母总是高要求,不接纳,做一些处理。🍀第四日常生活中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慢慢就会好起来,加油💪

题主您好,很能理解您当下的状态。一方面,总是处处小心,怕别人不开心,另一方面由于压抑自己,自己也总是不开心,并且怕别人不开心的想法已经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担。首先说的是,您先接受自己的状态,您已经很棒了,经常想到别人就说明您共情能力很强,很能对别人有同理心。至于他们是不是开心,只要您尽力了,就没问题了,不用太介意。如果始终还是放不下,有几个办法可以缓解。🍀第一每次自己我又担心,又回想,又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试试看到这种念头,其实都不是真相本身,而是您担心的事情,在之前基本没发生过,概率很小,所以您需要不断从认知暗示自己,放下这种担心。🍀第二行动上每次您又担心时,可以转移注意力,起身走走,或者甩甩头,总之不要让自己持续陷入这种想法中。🍀第三您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梳理一下过往经历中是否曾有被别人严重否定或者贬低的创伤性事件,或者是否成长的经历中父母总是高要求,不接纳,做一些处理。🍀第四日常生活中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慢慢就会好起来,加油💪

2
评论
分享
◆很怕得罪人很怕麻烦别人让自己担惊受怕◆本人女三十岁很怕麻烦别人且很怕得罪人◆讨好型人格做任何事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拒绝是非常有效和方便的技能,学会了拒绝就可以拒绝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生活轻松起来,拒绝不必要的推销,拒绝不应该有的加班,拒绝其他人的甩锅。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拒绝,你可以看见自己的不愿意拒绝不愿意麻烦别人,这就是在『拒绝』和『提要求』上面出现了困难,如果可以的话这两方面都可以进行训练。得罪别人其实有时候还可能成为某种人情往来的良好理由,正好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沟通,生气也是别人表达自身立场的方式,你的不安还有不适都可能让你出现害怕拒绝的情景,拒绝之后为了弥补内心的焦虑通常我们都可以通过抵消的方法来降低其中的林林总总负面情绪,这种『抵消』可以是下次你『时间不冲突并且有兴致的时候』主动邀请对方做一件彼此共同喜欢的事情。可以是双方都认可的活动,如果抵消机制不足以完全消除拒绝后的焦虑,或许可以尝试更多的焦虑情绪梳理。★★★★★抵消拒绝的压力担忧还有不安感¶¶体谅自身的拒绝行为¶¶明白拒绝的合理性质有很多仪式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焦虑对方的心情,包括真诚的解释拒绝的理由,比如做出①自我关怀的身体姿势来体谅自己,②让你能够去静下心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进行正念练习,这种自我关怀可以配合自我同情和扫描来进行。如果你感觉现在这种不愿意拒绝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许就需要考虑引起重视,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维护良好的关系有些事情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拒绝也可以变得很轻松还能深化彼此的友谊,让对方知道你是有自己原则的人,同时你也不会委屈自己造成更多痛苦呢。蒂姆德斯蒙德在其书籍《与真实的自己和解》中谈到自我同情的训练技巧:“每一个批判和索取都源自未满足的需求或者情感的痛苦,你能否在自己身上找出加剧批判和索取的痛苦,你可能会为过去的损失感到悲伤,请试着用同情来拥抱出现的问题,身体正念将你的注意力从呼吸慢慢扩展至你的整个身体,随着每次呼吸的起伏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紧张与放松..........”你可能会在拒绝后会开始评判自己的拒绝行为,我们的批判往往是从外界习得,有的人会认为拒绝引起失望或者拒绝是不礼貌的,事实上我们需要拒绝,硬撑着不去拒绝反而不利于关系长期稳定,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与拒绝之评判和解。让人们有时间了解你并且寻求后备计划,适应接受适应拒绝我这就会慢慢熟络起来,彼此都要有所准备,总的来说拒绝是非常强悍的技能呢。ZQ🐬

◆很怕得罪人很怕麻烦别人让自己担惊受怕◆本人女三十岁很怕麻烦别人且很怕得罪人◆讨好型人格做任何事小心翼翼不愿意拒绝拒绝是非常有效和方便的技能,学会了拒绝就可以拒绝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让生活轻松起来,拒绝不必要的推销,拒绝不应该有的加班,拒绝其他人的甩锅。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拒绝,你可以看见自己的不愿意拒绝不愿意麻烦别人,这就是在『拒绝』和『提要求』上面出现了困难,如果可以的话这两方面都可以进行训练。得罪别人其实有时候还可能成为某种人情往来的良好理由,正好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沟通,生气也是别人表达自身立场的方式,你的不安还有不适都可能让你出现害怕拒绝的情景,拒绝之后为了弥补内心的焦虑通常我们都可以通过抵消的方法来降低其中的林林总总负面情绪,这种『抵消』可以是下次你『时间不冲突并且有兴致的时候』主动邀请对方做一件彼此共同喜欢的事情。可以是双方都认可的活动,如果抵消机制不足以完全消除拒绝后的焦虑,或许可以尝试更多的焦虑情绪梳理。★★★★★抵消拒绝的压力担忧还有不安感¶¶体谅自身的拒绝行为¶¶明白拒绝的合理性质有很多仪式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焦虑对方的心情,包括真诚的解释拒绝的理由,比如做出①自我关怀的身体姿势来体谅自己,②让你能够去静下心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进行正念练习,这种自我关怀可以配合自我同情和扫描来进行。如果你感觉现在这种不愿意拒绝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许就需要考虑引起重视,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状况并且维护良好的关系有些事情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拒绝也可以变得很轻松还能深化彼此的友谊,让对方知道你是有自己原则的人,同时你也不会委屈自己造成更多痛苦呢。蒂姆德斯蒙德在其书籍《与真实的自己和解》中谈到自我同情的训练技巧:“每一个批判和索取都源自未满足的需求或者情感的痛苦,你能否在自己身上找出加剧批判和索取的痛苦,你可能会为过去的损失感到悲伤,请试着用同情来拥抱出现的问题,身体正念将你的注意力从呼吸慢慢扩展至你的整个身体,随着每次呼吸的起伏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紧张与放松..........”你可能会在拒绝后会开始评判自己的拒绝行为,我们的批判往往是从外界习得,有的人会认为拒绝引起失望或者拒绝是不礼貌的,事实上我们需要拒绝,硬撑着不去拒绝反而不利于关系长期稳定,我们需要与自己和解,与拒绝之评判和解。让人们有时间了解你并且寻求后备计划,适应接受适应拒绝我这就会慢慢熟络起来,彼此都要有所准备,总的来说拒绝是非常强悍的技能呢。ZQ🐬

2
评论
分享
这是长期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模式和心理状况,要打破改变,需要心理训练和自我了解,就像健身一样。从弱小的自己变强大。要么自己练,要么请专业咨询师。一件件建立信心。祝你好运!

这是长期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模式和心理状况,要打破改变,需要心理训练和自我了解,就像健身一样。从弱小的自己变强大。要么自己练,要么请专业咨询师。一件件建立信心。祝你好运!

评论
分享
  • 我感觉有点难以接受事实,我为什么还没从大学里毕业?
    2回答 · 2025.05.04 02:58:21
  • 我在工作中很少或几乎不会有愤怒的体验,是为什么?
    4回答 · 2025.05.04 00:29:10
  • 我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如何学会头脑灵活?
    3回答 · 2025.05.03 22:32:47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50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5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