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特别喜欢向别人说自己的不幸?

匿名用户
#倾诉倾听#心理咨询
我妈总喜欢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说婆家如何不好的对待他。我也不清楚我妈和我爷爷的事情。然后我妈总说我爷爷奶奶如何侵占我家的钱,如何瞒着我妈吞占扶贫财产。说我爷爷奶奶如何欺骗她,说我父亲如何骂她,而且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然后我听着也觉得特别烦。不想让她再说了。

我妈总喜欢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说婆家如何不好的对待他。我也不清楚我妈和我爷爷的事情。然后我妈总说我爷爷奶奶如何侵占我家的钱,如何瞒着我妈吞占扶贫财产。说我爷爷奶奶如何欺骗她,说我父亲如何骂她,而且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然后我听着也觉得特别烦。不想让她再说了。

11500阅读
·15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心情,但根据“课题分离”的原则来看,你不想让她再说了是你的课题,而说不说是她的课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遭受压抑是一件很可怕很危险的事,所以妈妈用这种方式来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理解不等于认同,理性来说,这种行为并不能真正弥补过去的伤害,反正会让她陷入一种不断加深和重复“伤痛”的恶性循环中。说实话,我从你对妈妈的表述中感受到的不是厌烦,而是心疼。暂且不去讨论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但妈妈的感受是真实的对吗?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伤心、痛苦、无助甚至绝望对吗?经历了这些,难道她连诉说自己不幸的资格都没有吗?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会整天杜撰出一些“博人同情”的故事到处说吗?应该不会吧。“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是啊,她的确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又有谁真的去理解过她,心疼过她,接纳过她的感受呢?又是谁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个“说话说不到重点,只会自说自话”的“怪人”呢?你不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人,但你有能力去打破这种循环,你可以这么做,也不可以不这么做,你可以觉得她讨厌,觉得她烦,可用你自己的“理性”思维来看的话,不也是无济于事啊。“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看起来她已经进入一种“癔症”的状态了,而这就是始终没有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结果。我想起前几天“大妈和靳东”的那件事了,荒诞背后是悲哀和凄凉,是一个中年妇女在这纷繁世界里踽踽独行的孤独身影,看,那像不像妈妈?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心情,但根据“课题分离”的原则来看,你不想让她再说了是你的课题,而说不说是她的课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遭受压抑是一件很可怕很危险的事,所以妈妈用这种方式来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理解不等于认同,理性来说,这种行为并不能真正弥补过去的伤害,反正会让她陷入一种不断加深和重复“伤痛”的恶性循环中。说实话,我从你对妈妈的表述中感受到的不是厌烦,而是心疼。暂且不去讨论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但妈妈的感受是真实的对吗?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伤心、痛苦、无助甚至绝望对吗?经历了这些,难道她连诉说自己不幸的资格都没有吗?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会整天杜撰出一些“博人同情”的故事到处说吗?应该不会吧。“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是啊,她的确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又有谁真的去理解过她,心疼过她,接纳过她的感受呢?又是谁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个“说话说不到重点,只会自说自话”的“怪人”呢?你不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人,但你有能力去打破这种循环,你可以这么做,也不可以不这么做,你可以觉得她讨厌,觉得她烦,可用你自己的“理性”思维来看的话,不也是无济于事啊。“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看起来她已经进入一种“癔症”的状态了,而这就是始终没有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结果。我想起前几天“大妈和靳东”的那件事了,荒诞背后是悲哀和凄凉,是一个中年妇女在这纷繁世界里踽踽独行的孤独身影,看,那像不像妈妈?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15
2
分享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从提问中,可以看到你的困惑是对自己母亲喜欢抱怨和述说自己不幸的行为感到难受,甚至自己有时候想要去回避她。对于母亲的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获得同情”是她的固有关系模式】我们说人的关系模式有很多种,但是一种关系模式往往起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然后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固化。从你母亲的关系模式来看,她习惯于在关系中扮演弱者,以获得周围人对她的关注和同情,在她的认知中,也许认为:“只有获得周围人的同情心,才能维持一段关系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你母亲在过往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曲折的故事,逼不得已让自己扮演一个被人同情的弱者。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看到母亲“表达不幸”背后的内在需求】天天听人抱怨诉苦确实很影响心情,这种负面情绪会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看到她“表达不幸”背后的真正需求,对于她而言,因为渴望被关注,渴望获得周围人的关心,因为害怕会失去一段关系,所以才会不断的诉苦。因此,要学会让自己接纳和感受母亲真正的内心诉求,并给以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对于母亲传递的负面情绪,也应该及时的排解和处理,你也可以帮助她调节这种思维模式,正面引导她放下这种固有的关系模式。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summer糖糖,认真看完了你的提问,从提问中,可以看到你的困惑是对自己母亲喜欢抱怨和述说自己不幸的行为感到难受,甚至自己有时候想要去回避她。对于母亲的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获得同情”是她的固有关系模式】我们说人的关系模式有很多种,但是一种关系模式往往起源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然后在社会关系中不断固化。从你母亲的关系模式来看,她习惯于在关系中扮演弱者,以获得周围人对她的关注和同情,在她的认知中,也许认为:“只有获得周围人的同情心,才能维持一段关系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你母亲在过往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曲折的故事,逼不得已让自己扮演一个被人同情的弱者。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看到母亲“表达不幸”背后的内在需求】天天听人抱怨诉苦确实很影响心情,这种负面情绪会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看到她“表达不幸”背后的真正需求,对于她而言,因为渴望被关注,渴望获得周围人的关心,因为害怕会失去一段关系,所以才会不断的诉苦。因此,要学会让自己接纳和感受母亲真正的内心诉求,并给以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对于母亲传递的负面情绪,也应该及时的排解和处理,你也可以帮助她调节这种思维模式,正面引导她放下这种固有的关系模式。希望以上回复对你有所帮助。

11
评论
分享
亲爱的题主你好呀~认真看完你对妈妈的描述,让我的脑海里浮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形象,都是一位不幸的女性,鲁迅对祥林嫂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知道你对妈妈的态度是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都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默契,可能是觉得让外人知道了会让人看笑话,会觉得丢脸等等,但妈妈【总喜欢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大概是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已经无法自我消化了吧。没有人是不希望被看见的,而妈妈在婆家的遭遇似乎让她蛮压抑的:①自己在婆家似乎很难融入,在这个家她有距离感,似乎自己是个外人;②丈夫对她不够在乎,不够尊重;③没有人理解她。也许你妈妈是一位自我价值感或者说自我认同感比较低的人,所以她需要通过别人的看见来感受自我认同;可能她平时也挺孤独的,在家没有能够说得上话的人,所以只能对别人说,对难得回家一次的你诉说。再好听的故事听多了都会腻的,更何况是不幸的遭遇呢。或者妈妈说的这些在你看来是絮絮叨叨的生活琐碎,但在她看来却是不得了的大事,为什么呢?因为立场不同,格局不同。怎样才能让她不要再说了呢?首先,你要学会看见她。看见她的委屈,理解她的感受,多给她一点认同和关心;其次,试着帮她找到生活的乐趣,让她开阔视野,转移注意力。比如可以带她尝试一些新事物,鼓励她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等。就比如我老爸,自从年前他开始玩抖音,每天刷刷抖音,没事拍个抖音,可开心了。对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记得给他的抖音点赞评论。再比如我妈,自从她开始跳广场舞可以明显感觉到她的精神状态更好了,气色也更好了。本来跳舞也是一项运动,运动后分泌的多巴胺可以适当调节情绪,而且每天和一群年纪相仿的人、有共同爱好的人接触,也有助于缓解情绪。希望以上一些建议能对你有用。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亲爱的题主你好呀~认真看完你对妈妈的描述,让我的脑海里浮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形象,都是一位不幸的女性,鲁迅对祥林嫂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知道你对妈妈的态度是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都有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默契,可能是觉得让外人知道了会让人看笑话,会觉得丢脸等等,但妈妈【总喜欢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大概是积攒了太多的委屈已经无法自我消化了吧。没有人是不希望被看见的,而妈妈在婆家的遭遇似乎让她蛮压抑的:①自己在婆家似乎很难融入,在这个家她有距离感,似乎自己是个外人;②丈夫对她不够在乎,不够尊重;③没有人理解她。也许你妈妈是一位自我价值感或者说自我认同感比较低的人,所以她需要通过别人的看见来感受自我认同;可能她平时也挺孤独的,在家没有能够说得上话的人,所以只能对别人说,对难得回家一次的你诉说。再好听的故事听多了都会腻的,更何况是不幸的遭遇呢。或者妈妈说的这些在你看来是絮絮叨叨的生活琐碎,但在她看来却是不得了的大事,为什么呢?因为立场不同,格局不同。怎样才能让她不要再说了呢?首先,你要学会看见她。看见她的委屈,理解她的感受,多给她一点认同和关心;其次,试着帮她找到生活的乐趣,让她开阔视野,转移注意力。比如可以带她尝试一些新事物,鼓励她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等。就比如我老爸,自从年前他开始玩抖音,每天刷刷抖音,没事拍个抖音,可开心了。对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记得给他的抖音点赞评论。再比如我妈,自从她开始跳广场舞可以明显感觉到她的精神状态更好了,气色也更好了。本来跳舞也是一项运动,运动后分泌的多巴胺可以适当调节情绪,而且每天和一群年纪相仿的人、有共同爱好的人接触,也有助于缓解情绪。希望以上一些建议能对你有用。祝好,世界和我爱着你。

7
评论
分享
你好啊,感谢你的邀请,我是咨询师岛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看起来,“我妈特别喜欢向别人说自己的不幸”让你感到了困扰,尤其“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让你感到不胜烦心,而且由于讲的都是你爸和你爷爷奶奶的事情,更是让你烦上加烦。这可能是你妈妈释放自己不满情绪的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可以会获得暂时的安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可能是口欲期没满足的表现。男子的抽烟喝酒,女子的嗑瓜子、唠叨等都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她自己的意识和感受来看,也可能是想博得别人的同情。你说她“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也可能是受到她原生家庭的伤害,喜欢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因到外部,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不幸找个出口。遇到这样的妈妈,天天有这样不舒服的感受,你辛苦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可以与妈妈沟通,表达你不舒服的感受,可以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们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事实-感受-需求-期待】。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温和而坚定地跟妈妈表达。了解你妈妈的原生家庭。你可以与你的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戚朋友了解一下妈妈童年的故事,有哪些经历遭遇等,尝试理解她,尽量让她的唠叨对你的影响达到最小。寻求父亲的帮助。母亲的很多情绪都可能与父亲有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关系。把你的困惑和需求表达出来,说明父亲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看看父亲有什么反应。当你觉得很烦的时候,可以与妈妈建立界限感,比如暂时避开,戴着耳机等方式与妈妈进行物理隔离。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也可以通过正念疗愈、锻炼身体、到大自然中去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啊,感谢你的邀请,我是咨询师岛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看起来,“我妈特别喜欢向别人说自己的不幸”让你感到了困扰,尤其“一件事情翻来覆去的讲。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让你感到不胜烦心,而且由于讲的都是你爸和你爷爷奶奶的事情,更是让你烦上加烦。这可能是你妈妈释放自己不满情绪的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她可以会获得暂时的安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可能是口欲期没满足的表现。男子的抽烟喝酒,女子的嗑瓜子、唠叨等都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她自己的意识和感受来看,也可能是想博得别人的同情。你说她“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也可能是受到她原生家庭的伤害,喜欢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因到外部,这样可以为自己的不幸找个出口。遇到这样的妈妈,天天有这样不舒服的感受,你辛苦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得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可以与妈妈沟通,表达你不舒服的感受,可以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们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事实-感受-需求-期待】。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温和而坚定地跟妈妈表达。了解你妈妈的原生家庭。你可以与你的外公外婆和其他亲戚朋友了解一下妈妈童年的故事,有哪些经历遭遇等,尝试理解她,尽量让她的唠叨对你的影响达到最小。寻求父亲的帮助。母亲的很多情绪都可能与父亲有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关系。把你的困惑和需求表达出来,说明父亲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看看父亲有什么反应。当你觉得很烦的时候,可以与妈妈建立界限感,比如暂时避开,戴着耳机等方式与妈妈进行物理隔离。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也可以通过正念疗愈、锻炼身体、到大自然中去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我是洗心岛,世界和我爱着你。

7
评论
分享
你好呀,我是咸鱼Rey。看到题主说到:母亲总是反复地把婆家人如何“欺负”她的事情与其他人说,并且在表述的过程中会强化自己的弱势,甚至对他人宣扬“家丑”。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大家都无法证实母亲所说,且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认为没必要再提,甚至不应该告诉外人“家丑”是吗?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夸耀不幸”的心理,即把自己的不幸当成值得“夸耀”的事情,大肆与身边的人进行宣扬,他们正是在利用“弱势”作为武器以达成某种目的。要知道,弱势其实是非常强大且有特权的。正如阿德勒所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过去。或许对于你母亲来讲,把过去的经历看成是“至暗时刻”“悔恨时刻”,是为了达成现在的某种“目的”。可能是为了指责当事人以宣泄情绪,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博得同情和资源,可能是其他。想帮助母亲走出过去,那我们得让她明白当下的重要性,让母亲通过现实的工作、生活、社交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并充分的投入到当下来。另一方面,题主说“我听着也觉得特别烦。不想让她再说了”,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如果他人选择了从夸耀不幸中获益,我们又凭什么阻止呢?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以及客观的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但没办法强制他人因为我们“不想、不喜欢”而为我们改变呀。

你好呀,我是咸鱼Rey。看到题主说到:母亲总是反复地把婆家人如何“欺负”她的事情与其他人说,并且在表述的过程中会强化自己的弱势,甚至对他人宣扬“家丑”。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大家都无法证实母亲所说,且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认为没必要再提,甚至不应该告诉外人“家丑”是吗?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到“夸耀不幸”的心理,即把自己的不幸当成值得“夸耀”的事情,大肆与身边的人进行宣扬,他们正是在利用“弱势”作为武器以达成某种目的。要知道,弱势其实是非常强大且有特权的。正如阿德勒所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过去。或许对于你母亲来讲,把过去的经历看成是“至暗时刻”“悔恨时刻”,是为了达成现在的某种“目的”。可能是为了指责当事人以宣泄情绪,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博得同情和资源,可能是其他。想帮助母亲走出过去,那我们得让她明白当下的重要性,让母亲通过现实的工作、生活、社交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并充分的投入到当下来。另一方面,题主说“我听着也觉得特别烦。不想让她再说了”,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如果他人选择了从夸耀不幸中获益,我们又凭什么阻止呢?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以及客观的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但没办法强制他人因为我们“不想、不喜欢”而为我们改变呀。

5
1
分享
题主你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回答你的问题。喜欢把不满发泄出来,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叫做“发泄型”,他们的抱怨不仅仅是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还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一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对你不好的场面,当时的感觉会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迟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你会纠结,更加在意,没有方法,所以你选择将自己的情绪转移。母亲喜欢把不满说出来,很难听,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她确实是存在过这样的痛苦,需要发泄出来的。过于强调主观色彩,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情绪是控制不住的。渴望关注,更加深层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说出来之后让别人知道,我是受伤的一方,让大家心里都清楚我的付出,希望别人多关注我,希望我的倾诉能够得到回应。你感觉烦是因为重复,一遍又一遍确实很累很辛苦。可是希望你也能够耐心等待,尝试与她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祝福题主一切安好~

题主你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回答你的问题。喜欢把不满发泄出来,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叫做“发泄型”,他们的抱怨不仅仅是发泄心中的不满,同时还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一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对你不好的场面,当时的感觉会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迟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你会纠结,更加在意,没有方法,所以你选择将自己的情绪转移。母亲喜欢把不满说出来,很难听,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她确实是存在过这样的痛苦,需要发泄出来的。过于强调主观色彩,可以看出来她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情绪是控制不住的。渴望关注,更加深层一点,就是缺乏安全感,说出来之后让别人知道,我是受伤的一方,让大家心里都清楚我的付出,希望别人多关注我,希望我的倾诉能够得到回应。你感觉烦是因为重复,一遍又一遍确实很累很辛苦。可是希望你也能够耐心等待,尝试与她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祝福题主一切安好~

5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你的妈妈在你的描述中出现的问题是说婆家对她很不好说爷爷侵占你家的钱说爷爷奶奶如何欺骗她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委屈,被人看不起妈妈说话总不说重点,事无巨细述说让人厌烦#过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是边界不清的表现,人们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必要的分寸,才能让关系得到持续发展,原因在于,人们并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别人如此琐碎又没有意义的述说中。#适可而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疏解忧虑,但是如果将这种方式当做一个习惯频频使用,有可能不是为了倾诉本身,而是需要寻求一种被充分满足的情感寄托。#如果是这样,家人可以主动问问她,关心她的内心活动,让她从负面事情关注上转移到你们聊天这件事,或许源于一些情绪疏导的需要,尽量在陪伴中给予她表达的机会,这需要一些耐心。

题主,你好。你的妈妈在你的描述中出现的问题是说婆家对她很不好说爷爷侵占你家的钱说爷爷奶奶如何欺骗她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委屈,被人看不起妈妈说话总不说重点,事无巨细述说让人厌烦#过多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是边界不清的表现,人们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必要的分寸,才能让关系得到持续发展,原因在于,人们并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别人如此琐碎又没有意义的述说中。#适可而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疏解忧虑,但是如果将这种方式当做一个习惯频频使用,有可能不是为了倾诉本身,而是需要寻求一种被充分满足的情感寄托。#如果是这样,家人可以主动问问她,关心她的内心活动,让她从负面事情关注上转移到你们聊天这件事,或许源于一些情绪疏导的需要,尽量在陪伴中给予她表达的机会,这需要一些耐心。

3
评论
分享
我看到了你对妈妈的抗拒,我也看到了妈妈的无助,给你一个支持的拥抱。🤩怨妇体质谁都有,在求关注、期待别人对自己负责🤩我们第一次对怨妇这个概念有印象是从鲁迅的祥林嫂里面知道的,但是坦诚的说我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多或少地扮演过祥林嫂。其实妈妈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就像那些失恋的女人。比如失恋的女人见人就诉说自己是受害者,只要谈男人一开口是你们男人每一个好东西,都是渣男。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我也是怨妇体质。🤩关系出问题,双方都有错🤩当一段关系出问题那一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并不是一个人的错。例如我以前在关系特别喜欢去改造别人,想当然的以为我为对方好。但是最后还是会发现伴侣会离开,伴侣离开你的时候还会说:谢谢你改变了我的命运和生命。可是人家还是出轨了,还是离开你了呀,我一开始不理解根源,所以会进入抱怨,进入怨妇体质,但是等我真正理解了以后我才发现真正的关系是需要平等、施受平衡、相互尊重,这是关系稳定健康的前提。但是我把对方当成一个需要被教育、需要被修剪改造的对象,本质还是在表达我对他不满意,表达我比他有资源,目前你这样配不上,得调教。🤩去解决问题,不要歇斯底里的发泄情绪🤩妈妈口中的爷爷奶奶没有给她作为女主人和儿媳妇的权益和权利,那一方面可能是妈妈没有去争取,还有一方面妈妈在这个家里没有地位,还有可能爸爸也说不上话,也有可能本来就不属于你们的,只是妈妈期待更多。真正他抱怨的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是一定也有妈妈的原因。—可能在表达对公婆的不满意,希望通过抱怨获得关注获得公平对待。—也在表达对丈夫的不满意,丈夫没有为小家争取利益;—当然更多的是他在表达对自己的不满意,你要是在这个家里面说了算我不会要不回来这些钱的。—还有一种抱怨是推卸责任,那我的家庭过成这个样子,不是我的错,是我的婆婆公公不给我钱啊,我的老公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如果只是停留在抱怨,只是停留在找别人的问题,只是停留期在期待别人上的话,那问题依然还在那里并没有被解决,这个抱怨循环就不能被打破?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

我看到了你对妈妈的抗拒,我也看到了妈妈的无助,给你一个支持的拥抱。🤩怨妇体质谁都有,在求关注、期待别人对自己负责🤩我们第一次对怨妇这个概念有印象是从鲁迅的祥林嫂里面知道的,但是坦诚的说我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多或少地扮演过祥林嫂。其实妈妈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就像那些失恋的女人。比如失恋的女人见人就诉说自己是受害者,只要谈男人一开口是你们男人每一个好东西,都是渣男。这些其实都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我也是怨妇体质。🤩关系出问题,双方都有错🤩当一段关系出问题那一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并不是一个人的错。例如我以前在关系特别喜欢去改造别人,想当然的以为我为对方好。但是最后还是会发现伴侣会离开,伴侣离开你的时候还会说:谢谢你改变了我的命运和生命。可是人家还是出轨了,还是离开你了呀,我一开始不理解根源,所以会进入抱怨,进入怨妇体质,但是等我真正理解了以后我才发现真正的关系是需要平等、施受平衡、相互尊重,这是关系稳定健康的前提。但是我把对方当成一个需要被教育、需要被修剪改造的对象,本质还是在表达我对他不满意,表达我比他有资源,目前你这样配不上,得调教。🤩去解决问题,不要歇斯底里的发泄情绪🤩妈妈口中的爷爷奶奶没有给她作为女主人和儿媳妇的权益和权利,那一方面可能是妈妈没有去争取,还有一方面妈妈在这个家里没有地位,还有可能爸爸也说不上话,也有可能本来就不属于你们的,只是妈妈期待更多。真正他抱怨的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清楚,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是一定也有妈妈的原因。—可能在表达对公婆的不满意,希望通过抱怨获得关注获得公平对待。—也在表达对丈夫的不满意,丈夫没有为小家争取利益;—当然更多的是他在表达对自己的不满意,你要是在这个家里面说了算我不会要不回来这些钱的。—还有一种抱怨是推卸责任,那我的家庭过成这个样子,不是我的错,是我的婆婆公公不给我钱啊,我的老公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如果只是停留在抱怨,只是停留在找别人的问题,只是停留期在期待别人上的话,那问题依然还在那里并没有被解决,这个抱怨循环就不能被打破?推荐书籍《非暴力沟通》

2
评论
分享
这位朋友,你好!看到了你当你妈妈的情况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受害者情结】。即在你妈妈的认知中,她已经给自己贴上了“受害者”的标签,认为你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是【对不起】她的,只有她自己才是对的!而且,相信你也很反感你老妈把你当成了她的【情绪垃圾桶】,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づ●─●)づ🍵🍎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产生某些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它会被我们身体的细胞所吸收,久而久之,我们的细胞就会对某些特定的【胜肽】产生独特的“胃口”或“上瘾”(就像毒瘾一样)。例如,你经常爱生气,如果突然有一天你不生气了,但是由于你细胞对于“生气”这种负面情绪的【瘾头】,就会迫使你“生气”,这就是每个人的“情绪模式”的由来!换言之,你的情绪是受你【潜意识】的控制!你妈妈也是如此,由于她已经认定为自己是【受害者】,因此积压了海量的【负面情绪】,她的“诉说”就是在【宣泄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她固有的【情绪模式】!🍎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这也是一种方式极端的【刷存在感】,想要以此引起你们对她的【关爱】!我相信,你妈妈的这种情绪模式也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你了解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吗?例如,你老妈和你外婆外公之间的亲密关系怎么样呢?方便具体说说吗?🐳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有心无力】的话,个人建议,你可以尝试着建议你老妈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如果你老妈有阻抗的话,那么你可以尝试着【单边行动】,自己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请教如何跟这样的妈妈相处并且尝试着【引导】她走出“受害者情结”!相信我,你改变了,你妈妈自然就变了!希望能帮助你🍵

这位朋友,你好!看到了你当你妈妈的情况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受害者情结】。即在你妈妈的认知中,她已经给自己贴上了“受害者”的标签,认为你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是【对不起】她的,只有她自己才是对的!而且,相信你也很反感你老妈把你当成了她的【情绪垃圾桶】,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づ●─●)づ🍵🍎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产生某些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胜肽】的物质,它会被我们身体的细胞所吸收,久而久之,我们的细胞就会对某些特定的【胜肽】产生独特的“胃口”或“上瘾”(就像毒瘾一样)。例如,你经常爱生气,如果突然有一天你不生气了,但是由于你细胞对于“生气”这种负面情绪的【瘾头】,就会迫使你“生气”,这就是每个人的“情绪模式”的由来!换言之,你的情绪是受你【潜意识】的控制!你妈妈也是如此,由于她已经认定为自己是【受害者】,因此积压了海量的【负面情绪】,她的“诉说”就是在【宣泄情绪】!这已经成为了她固有的【情绪模式】!🍎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这也是一种方式极端的【刷存在感】,想要以此引起你们对她的【关爱】!我相信,你妈妈的这种情绪模式也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你了解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吗?例如,你老妈和你外婆外公之间的亲密关系怎么样呢?方便具体说说吗?🐳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有心无力】的话,个人建议,你可以尝试着建议你老妈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如果你老妈有阻抗的话,那么你可以尝试着【单边行动】,自己找一个心理咨询师,请教如何跟这样的妈妈相处并且尝试着【引导】她走出“受害者情结”!相信我,你改变了,你妈妈自然就变了!希望能帮助你🍵

2
评论
分享
你好呀!我是鲁米壳壳🍀抱抱你!很认真的看完了你的提问,因为妈妈总是喜欢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幸,特别是说爷爷奶奶一些不好的事情,对比次你感到特别的烦恼。==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会表现出一种受伤的语气来给别人倾诉自己不幸的故事且你也感觉到了,只是在说事情,而不是细节。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当你在和别人吐槽的时候会不会感觉莫明的“爽”,因为当你在表达周围的“别人”,“社会”出了问题的时候,其实你的潜意识是在表达“看吧,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不行”你是对的,是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我们的“自恋”。回过头来在看,妈妈为什么要这样不断的说,可能存在两个原因:1、妈妈内心深处的自我,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他想要周围人都认为她是好的,不好的是别人,从而满足自己“自恋”需求,但是周围人没人愿意听,都觉得烦,所以她会一直说。针对这个你需要做的是认认真真的和母亲交谈一次,认认真真的听妈妈在说什么,然后要满怀肯定告诉妈妈你能理解她,能够体会他的不容易,让她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说出来,尽量讲慢一点,你要像一个容器一样承接住妈妈内心的这种能量,这样他才会慢慢的释怀,改变才会发生。2、妈妈仅仅可能需要有一个人陪她关心她,通过表达自己的不幸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

你好呀!我是鲁米壳壳🍀抱抱你!很认真的看完了你的提问,因为妈妈总是喜欢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幸,特别是说爷爷奶奶一些不好的事情,对比次你感到特别的烦恼。==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会表现出一种受伤的语气来给别人倾诉自己不幸的故事且你也感觉到了,只是在说事情,而不是细节。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当你在和别人吐槽的时候会不会感觉莫明的“爽”,因为当你在表达周围的“别人”,“社会”出了问题的时候,其实你的潜意识是在表达“看吧,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他们不行”你是对的,是好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我们的“自恋”。回过头来在看,妈妈为什么要这样不断的说,可能存在两个原因:1、妈妈内心深处的自我,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他想要周围人都认为她是好的,不好的是别人,从而满足自己“自恋”需求,但是周围人没人愿意听,都觉得烦,所以她会一直说。针对这个你需要做的是认认真真的和母亲交谈一次,认认真真的听妈妈在说什么,然后要满怀肯定告诉妈妈你能理解她,能够体会他的不容易,让她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说出来,尽量讲慢一点,你要像一个容器一样承接住妈妈内心的这种能量,这样他才会慢慢的释怀,改变才会发生。2、妈妈仅仅可能需要有一个人陪她关心她,通过表达自己的不幸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

2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我是哼歌儿擦玻璃,心理咨询师。————————————————非常能理解楼主的心情,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我看来,妈妈有这样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几点原因:(1)在家里没人帮她说话,所有的话只能自己说,感觉自己孤立无援。(2)感觉到家里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只能到外边去说,如果外边的人也不能理解她,可能会继续受伤。在所有人的不理解下,她可能无处倾诉,导致自己长期时间处于“压抑”情绪下,从而造成整个家庭的情绪得不到释放。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人认真听她在说什么,大家都太“忙”啦。————————————————所以我的建议是:(1)认真听妈妈讲几次她的故事,讲到她“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你问一下妈妈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爷爷奶奶都欺负你,那么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等妈妈把心理那口恶气出了,兴许会好很多。(2)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一下,是不是全家人没有人跟她“一条心”?妈妈在家里属于弱势群体,爷爷奶奶爸爸原本就是一家人,只有妈妈是嫁过来的,所以要多给妈妈一些关心和爱。————————————————以上,祝早日与妈妈和解,加油,祝生活愉快!

题主你好,我是哼歌儿擦玻璃,心理咨询师。————————————————非常能理解楼主的心情,我也有这样一个妈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我看来,妈妈有这样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几点原因:(1)在家里没人帮她说话,所有的话只能自己说,感觉自己孤立无援。(2)感觉到家里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只能到外边去说,如果外边的人也不能理解她,可能会继续受伤。在所有人的不理解下,她可能无处倾诉,导致自己长期时间处于“压抑”情绪下,从而造成整个家庭的情绪得不到释放。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人认真听她在说什么,大家都太“忙”啦。————————————————所以我的建议是:(1)认真听妈妈讲几次她的故事,讲到她“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你问一下妈妈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爷爷奶奶都欺负你,那么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等妈妈把心理那口恶气出了,兴许会好很多。(2)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一下,是不是全家人没有人跟她“一条心”?妈妈在家里属于弱势群体,爷爷奶奶爸爸原本就是一家人,只有妈妈是嫁过来的,所以要多给妈妈一些关心和爱。————————————————以上,祝早日与妈妈和解,加油,祝生活愉快!

2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你的妈妈总喜欢到处说公婆怎么怎么对待她,丈夫怎么骂她,她有多委屈~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楼主可以给你的妈妈一个拥抱。不知道楼主是否结婚,是否理解过一个女人是如何在婚姻中变成一个泼妇类型的女人,这里我很同情你的妈妈,也想给她一个拥抱。一个女人如果婚前并不是一个爱抱怨,爱到处讲事的人,我们可以考究结婚后她是怎么样的生活,一般家庭婆媳关系都很难相处,那么在婆媳关系相处不畅的时候,丈夫在这种环境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我看的出,你的爸爸总是骂你的妈妈,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好,作为丈夫还要去责骂妻子,不是去陪伴和谅解,积累多了的委屈无法诉说,憋在心里难受,就会见人就说,总想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全部说出来,或许她在等待有那么个人能够帮助她,抚慰她受伤的心灵。作为子女,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你的母亲,倾听她的内心,慢慢引导她,如果她内心不在感到委屈,公婆那点事情可能在她心中都不算什么,谁的人生没有遇到点不公平,就是看在这个过程中她是否化解了内心的委屈,希望你可以去帮帮你的妈妈,也希望你的妈妈越来越好!

楼主,你好~你的妈妈总喜欢到处说公婆怎么怎么对待她,丈夫怎么骂她,她有多委屈~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楼主可以给你的妈妈一个拥抱。不知道楼主是否结婚,是否理解过一个女人是如何在婚姻中变成一个泼妇类型的女人,这里我很同情你的妈妈,也想给她一个拥抱。一个女人如果婚前并不是一个爱抱怨,爱到处讲事的人,我们可以考究结婚后她是怎么样的生活,一般家庭婆媳关系都很难相处,那么在婆媳关系相处不畅的时候,丈夫在这种环境下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我看的出,你的爸爸总是骂你的妈妈,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好,作为丈夫还要去责骂妻子,不是去陪伴和谅解,积累多了的委屈无法诉说,憋在心里难受,就会见人就说,总想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全部说出来,或许她在等待有那么个人能够帮助她,抚慰她受伤的心灵。作为子女,你可以试着去理解你的母亲,倾听她的内心,慢慢引导她,如果她内心不在感到委屈,公婆那点事情可能在她心中都不算什么,谁的人生没有遇到点不公平,就是看在这个过程中她是否化解了内心的委屈,希望你可以去帮帮你的妈妈,也希望你的妈妈越来越好!

2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我是会明心理咨询师助理,看了你对妈妈的情况叙述,让我想到了祥林嫂的故事,在这些事情中,妈妈一定是痛苦的,她的这种叙述或许就是她的一种发泄。又或者,在妈妈的认知中,不幸的经历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心疼,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理解和接纳妈妈,帮助看到妈妈情绪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当妈妈的内心需要得到满足了,一定不会再讲这些痛苦的经历。我是会明咨询师助理,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对您有一点点帮助。最后也送给你一段陈老师的寄语:久居都市,依旧留恋乡村中的宁静与恬然。喜欢看书的安谧时光,也热爱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热血感觉,享受全程40多公里马拉松跑完时的畅快淋漓。然,当自己走遍亚欧大陆几十个国家,体验过各种异地风情,才发现自己的家是自己灵魂深处,最美好,最温暖的归宿。而,品阅古今,阅历人世百态,唯有内心才是人生动力的源泉,归息的港湾。

楼主你好,我是会明心理咨询师助理,看了你对妈妈的情况叙述,让我想到了祥林嫂的故事,在这些事情中,妈妈一定是痛苦的,她的这种叙述或许就是她的一种发泄。又或者,在妈妈的认知中,不幸的经历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心疼,所以这个时候更应该理解和接纳妈妈,帮助看到妈妈情绪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当妈妈的内心需要得到满足了,一定不会再讲这些痛苦的经历。我是会明咨询师助理,个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对您有一点点帮助。最后也送给你一段陈老师的寄语:久居都市,依旧留恋乡村中的宁静与恬然。喜欢看书的安谧时光,也热爱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热血感觉,享受全程40多公里马拉松跑完时的畅快淋漓。然,当自己走遍亚欧大陆几十个国家,体验过各种异地风情,才发现自己的家是自己灵魂深处,最美好,最温暖的归宿。而,品阅古今,阅历人世百态,唯有内心才是人生动力的源泉,归息的港湾。

评论
分享
说出来心里就畅快多了,大概平时有些压抑吧,说不幸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原谅自己

说出来心里就畅快多了,大概平时有些压抑吧,说不幸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原谅自己

评论
分享
🌻也许和你一直说自己的烦恼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也许在于告诉你:我很需要你的关心,你可以关心一下我吗?

🌻也许和你一直说自己的烦恼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也许在于告诉你:我很需要你的关心,你可以关心一下我吗?

评论
分享
  • 自己好像每天都有zs的想法,有时莫名其妙就情绪低落
    1回答 · 2025.05.26 01:28:11
  • 教师子女,独生女,20岁,多年孤独的痛苦怎么摆脱?
    4回答 · 2025.05.25 02:48:07
  • 自己拯救自己有点累啊,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怕的是什么
    8回答 · 2025.05.24 21:52:43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96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