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心情,但根据“课题分离”的原则来看,你不想让她再说了是你的课题,而说不说是她的课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遭受压抑是一件很可怕很危险的事,所以妈妈用这种方式来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理解不等于认同,理性来说,这种行为并不能真正弥补过去的伤害,反正会让她陷入一种不断加深和重复“伤痛”的恶性循环中。说实话,我从你对妈妈的表述中感受到的不是厌烦,而是心疼。暂且不去讨论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但妈妈的感受是真实的对吗?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伤心、痛苦、无助甚至绝望对吗?经历了这些,难道她连诉说自己不幸的资格都没有吗?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会整天杜撰出一些“博人同情”的故事到处说吗?应该不会吧。“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是啊,她的确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又有谁真的去理解过她,心疼过她,接纳过她的感受呢?又是谁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个“说话说不到重点,只会自说自话”的“怪人”呢?你不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人,但你有能力去打破这种循环,你可以这么做,也不可以不这么做,你可以觉得她讨厌,觉得她烦,可用你自己的“理性”思维来看的话,不也是无济于事啊。“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看起来她已经进入一种“癔症”的状态了,而这就是始终没有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结果。我想起前几天“大妈和靳东”的那件事了,荒诞背后是悲哀和凄凉,是一个中年妇女在这纷繁世界里踽踽独行的孤独身影,看,那像不像妈妈?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题主你好!能够理解题主的心情,但根据“课题分离”的原则来看,你不想让她再说了是你的课题,而说不说是她的课题。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如果长期遭受压抑是一件很可怕很危险的事,所以妈妈用这种方式来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当然,理解不等于认同,理性来说,这种行为并不能真正弥补过去的伤害,反正会让她陷入一种不断加深和重复“伤痛”的恶性循环中。说实话,我从你对妈妈的表述中感受到的不是厌烦,而是心疼。暂且不去讨论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但妈妈的感受是真实的对吗?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伤心、痛苦、无助甚至绝望对吗?经历了这些,难道她连诉说自己不幸的资格都没有吗?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会整天杜撰出一些“博人同情”的故事到处说吗?应该不会吧。“和不同的人讲。还总是一股受伤的语气。还喜欢把我爷爷奶奶的丑事说出去。喜欢说别人怎么看不起她。”是啊,她的确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又有谁真的去理解过她,心疼过她,接纳过她的感受呢?又是谁让她变成了这样一个“说话说不到重点,只会自说自话”的“怪人”呢?你不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人,但你有能力去打破这种循环,你可以这么做,也不可以不这么做,你可以觉得她讨厌,觉得她烦,可用你自己的“理性”思维来看的话,不也是无济于事啊。“特别喜欢说事情,还特别喜欢具体的说。比如别人如何做的,怎么说的,自己当时怎么样?不说重点,只是说自己遭遇的不幸的事情。”看起来她已经进入一种“癔症”的状态了,而这就是始终没有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结果。我想起前几天“大妈和靳东”的那件事了,荒诞背后是悲哀和凄凉,是一个中年妇女在这纷繁世界里踽踽独行的孤独身影,看,那像不像妈妈?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