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答主的回答都很棒,首先想要跟题主说的是:心理咨询师是无权帮别人做决策的,尤其是重大决策。题主需要明白,不管做什么样的决定,将来需要面对的都是自己,需要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仔细看了题主的问答之后,我感觉题主的内在冲突主要有以下因素:与丈夫缺乏感情基础,本来没有打算结婚,但是怀孕后并不反对结婚。对孩子有天然的感情,打掉孩子会有很强的不舍。承受了丈夫家暴的痛苦,丈夫除了家暴其他方面还好。父亲支持自己离婚,但也有人劝和。❤️从描述中大致可以推断,题主与丈夫交往时间不短,怀孕前未考虑结婚,怀孕后领证准备结婚。题主对丈夫的感情不深,可能诱发了丈夫的暴力,但并非决定因素。丈夫实施暴力,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亲密恐怖主义(Intimateterrorism)】这种暴力是控制的一种策略,动机是想对伴侣施加全面的控制。这种类型的暴力程度会随着时间升级,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亲密恐怖主义涉及身体虐待、情感虐待等多种暴力形式。“他贬低我周围朋友、瞧不起我的家人亲戚、不屑我的工作和努力、我想出去学习进修就会用尽一切方法使我丧失意志力,删除我QQ所有异性,手机号码一个一个查过来,美其名曰:在乎、吃醋。”我们也调查了家暴者的特征,其中“控制欲强”、“喜怒无常”、“自恋”和“不容易沟通”成为突出的特点;而有些令人惊讶的是,“有时候是温柔的”同样是施暴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控制还体现在家暴行为的连续性上,有六成施暴者承诺“不会有下一次”,但其中只有不到15%的人遵守了“承诺”。——《家暴白皮书:每5个人里,就有1个遭受过暴力》❤️家庭暴力,尤其是对孕妇实施暴力,明显是非常恶劣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丈夫出于任何原因,题主都应该非常注意家暴的危害。家暴不仅可能导致特殊健康问题,如记忆丧失、头晕等;还会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遭遇过家暴的人的自尊水平也会下降(Ellsbergetal.,2008)。WHO的报告也证实,与从未遭受过虐待的女性相比,经历过伴侣身体或性暴力,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女性更有可能考虑自杀、更有可能报告最近出现的精神痛苦症状。即使是过去的暴力行为也可能与最近的负面心理健康结果有关。在家暴环境里待着的时间越长,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尤其是自尊感、社交状态和自我认同三项受到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当你在家暴环境里待久了,即使内心麻木了,甚至对痛苦都适应了,但你的心理健康程度一定会越来越差。❤️如果题主决定不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担心没有经济来源;担心离开会遭到更加严重的报复,甚至危及子女和其他家人;被粗暴、冷漠对待成为幸存者形成、改变自我认知的主要环境,扭曲的关系模式会被认为是“正常的”、“熟悉的”,他们无意识地会选择回到熟悉的关系模式和环境中去,这样即使是痛苦的,但也是“安全的”;当严重的家暴受害者反复经历“试图离开亲密关系,但是失败”的体验后,会导致其缺乏“幸存感”而体验到“无望感”。这些复杂的无望感,一方面会导致家暴受害方对于自己和生活的逐渐失控,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强烈的攻击性,即“无望者的暴怒”(hopelessrage)——很多遭受家暴多年没有离婚,最终杀害或重伤对方的女性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题主决定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题主会获得解脱感,同时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影响很可能还会存在,导致自尊感下降、对人不信任、脆弱无助,还有可能有难以摆脱的耻辱感。届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依恋心理,有爱的心理学
❤️很多答主的回答都很棒,首先想要跟题主说的是:心理咨询师是无权帮别人做决策的,尤其是重大决策。题主需要明白,不管做什么样的决定,将来需要面对的都是自己,需要自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仔细看了题主的问答之后,我感觉题主的内在冲突主要有以下因素:与丈夫缺乏感情基础,本来没有打算结婚,但是怀孕后并不反对结婚。对孩子有天然的感情,打掉孩子会有很强的不舍。承受了丈夫家暴的痛苦,丈夫除了家暴其他方面还好。父亲支持自己离婚,但也有人劝和。❤️从描述中大致可以推断,题主与丈夫交往时间不短,怀孕前未考虑结婚,怀孕后领证准备结婚。题主对丈夫的感情不深,可能诱发了丈夫的暴力,但并非决定因素。丈夫实施暴力,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亲密恐怖主义(Intimateterrorism)】这种暴力是控制的一种策略,动机是想对伴侣施加全面的控制。这种类型的暴力程度会随着时间升级,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亲密恐怖主义涉及身体虐待、情感虐待等多种暴力形式。“他贬低我周围朋友、瞧不起我的家人亲戚、不屑我的工作和努力、我想出去学习进修就会用尽一切方法使我丧失意志力,删除我QQ所有异性,手机号码一个一个查过来,美其名曰:在乎、吃醋。”我们也调查了家暴者的特征,其中“控制欲强”、“喜怒无常”、“自恋”和“不容易沟通”成为突出的特点;而有些令人惊讶的是,“有时候是温柔的”同样是施暴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控制还体现在家暴行为的连续性上,有六成施暴者承诺“不会有下一次”,但其中只有不到15%的人遵守了“承诺”。——《家暴白皮书:每5个人里,就有1个遭受过暴力》❤️家庭暴力,尤其是对孕妇实施暴力,明显是非常恶劣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丈夫出于任何原因,题主都应该非常注意家暴的危害。家暴不仅可能导致特殊健康问题,如记忆丧失、头晕等;还会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遭遇过家暴的人的自尊水平也会下降(Ellsbergetal.,2008)。WHO的报告也证实,与从未遭受过虐待的女性相比,经历过伴侣身体或性暴力,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女性更有可能考虑自杀、更有可能报告最近出现的精神痛苦症状。即使是过去的暴力行为也可能与最近的负面心理健康结果有关。在家暴环境里待着的时间越长,受到的负面影响越大,尤其是自尊感、社交状态和自我认同三项受到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当你在家暴环境里待久了,即使内心麻木了,甚至对痛苦都适应了,但你的心理健康程度一定会越来越差。❤️如果题主决定不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担心没有经济来源;担心离开会遭到更加严重的报复,甚至危及子女和其他家人;被粗暴、冷漠对待成为幸存者形成、改变自我认知的主要环境,扭曲的关系模式会被认为是“正常的”、“熟悉的”,他们无意识地会选择回到熟悉的关系模式和环境中去,这样即使是痛苦的,但也是“安全的”;当严重的家暴受害者反复经历“试图离开亲密关系,但是失败”的体验后,会导致其缺乏“幸存感”而体验到“无望感”。这些复杂的无望感,一方面会导致家暴受害方对于自己和生活的逐渐失控,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强烈的攻击性,即“无望者的暴怒”(hopelessrage)——很多遭受家暴多年没有离婚,最终杀害或重伤对方的女性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题主决定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题主会获得解脱感,同时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影响很可能还会存在,导致自尊感下降、对人不信任、脆弱无助,还有可能有难以摆脱的耻辱感。届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依恋心理,有爱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