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匿名用户
#学科讨论
逃避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逃避心理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坏处,要怎样改变?

逃避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逃避心理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坏处,要怎样改变?

12079阅读
·2回答
收藏
★一、逃避型人格的表现有着逃避型人格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甚至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多少有一些逃避心理。有着逃避型人格或逃避心理的人,内心是高度敏感而脆弱的,处于一种低自尊状态,不自信、自卑、淡漠,人际交往和社交空间有限,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其自身有着一种灾难化思维,将许多事情的结果都往消极负面的方向想象,夸大危险和负面情况,认为会出现很坏的后果,自己无法承担,不敢面对,由此有一种畏难心理,面对很多事情会害怕发生不好的后果,因此要早早尽力逃避,或是用拖延、被动的方式去面对。★二、逃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逃避型人格的形成跟基因与成长环境有关。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行为表现对逃避型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要。逃避型人格的人从小就常常会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否认的评价体系中。他的父母或身边人经常对他进行负面评价,否认他的价值所在,主要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来评价他,甚至是进行人身攻击,打击他的信心。在这种负面评价体系中,他不被他人肯定和认可,会抱有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对自己也进行否定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去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常常害怕说错话、做错事而引来父母或别人的批评和攻击。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养育生存下去,为了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他会尽力迎合父母和他人的评价、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去极力压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采取讨好或拖延的方式去面对。在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下,他的自我价值无法得到积极良好的建立,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价值与能力,无法建立自信心。但同时,他内心仍然有一些期望和挣扎,想去做一些事来获得价值感,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承担不了后果,被别人自责。于是,回避成为他所认为的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不是我做不了,而是我不去做;只要我不去做,就不会失败。★三、如何改变逃避心理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改变逃避行人格和心理并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气。可以尝试在认知上进行改变。1、承认自己的逃避心理承认需要勇气,但也是改变的第一步。承认自己存在逃避心理或是逃避型人格这个事实,但是也要承认人的性格特质多样性,会存在许多的弱点和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不要对自己的这种喜欢逃避的个性特点做过多的评判,不要因此而自责愧疚,否则会对自身造成二次情感伤害,再次出现逃避行为。2、回溯心理根源了解自身心理根源产生的情况,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父母的养育过程中是否存在上面所说的那种负面评价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曾经的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伤害,分清外界评价和自身价值的区别和联系。3、重建自我价值体系在回溯心理根源后,对曾经的经历和自我价值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对自身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能力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为自己建立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也就是以怎样的标准、从哪些方面来评价自我、体现价值。并找到能提升自我价值的加分项,重建自信心,提升自尊。4、转变习惯性思维模式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灾难性思维和固化思维,就是会习惯性地将事情往消极负面的方向想象,不愿改变,接受新变化和新机会。学会分清事实与幻想,当想象一件事情的发展时,要认识到,它只是自己的一种想象,并非真实发生,未来有许多的可能性。事情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关键要看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5、加强责任感缺乏责任感是喜欢逃避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有勇气去承担责任,无论事情怎样发展,有什么后果,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有了责任感,就会有勇气。6、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树立自己的目标,设定计划,通过去尝试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一个一个的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我效能感,重新找回自信心,探索和获得内心的力量。7、与他人有效联结找到合适而善意的人群进行社交联结,取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改变外界评价的负面印象,获得外界的支持力量,建立良好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作为自我价值体系的辅助。在进行某些任务时,加入团队或与其他有能力的人组队合作共同进行,能增强直面挑战的动力和信心,起到监督促进作用,逼迫自己不再逃避,增加成功可能性。以上是我对逃避型人格的一些理解和建议,供参考。

★一、逃避型人格的表现有着逃避型人格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甚至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多少有一些逃避心理。有着逃避型人格或逃避心理的人,内心是高度敏感而脆弱的,处于一种低自尊状态,不自信、自卑、淡漠,人际交往和社交空间有限,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其自身有着一种灾难化思维,将许多事情的结果都往消极负面的方向想象,夸大危险和负面情况,认为会出现很坏的后果,自己无法承担,不敢面对,由此有一种畏难心理,面对很多事情会害怕发生不好的后果,因此要早早尽力逃避,或是用拖延、被动的方式去面对。★二、逃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逃避型人格的形成跟基因与成长环境有关。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行为表现对逃避型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要。逃避型人格的人从小就常常会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否认的评价体系中。他的父母或身边人经常对他进行负面评价,否认他的价值所在,主要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来评价他,甚至是进行人身攻击,打击他的信心。在这种负面评价体系中,他不被他人肯定和认可,会抱有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对自己也进行否定和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去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常常害怕说错话、做错事而引来父母或别人的批评和攻击。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养育生存下去,为了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他会尽力迎合父母和他人的评价、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去极力压抑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采取讨好或拖延的方式去面对。在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下,他的自我价值无法得到积极良好的建立,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价值与能力,无法建立自信心。但同时,他内心仍然有一些期望和挣扎,想去做一些事来获得价值感,但又害怕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承担不了后果,被别人自责。于是,回避成为他所认为的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不是我做不了,而是我不去做;只要我不去做,就不会失败。★三、如何改变逃避心理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要改变逃避行人格和心理并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气。可以尝试在认知上进行改变。1、承认自己的逃避心理承认需要勇气,但也是改变的第一步。承认自己存在逃避心理或是逃避型人格这个事实,但是也要承认人的性格特质多样性,会存在许多的弱点和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不要对自己的这种喜欢逃避的个性特点做过多的评判,不要因此而自责愧疚,否则会对自身造成二次情感伤害,再次出现逃避行为。2、回溯心理根源了解自身心理根源产生的情况,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父母的养育过程中是否存在上面所说的那种负面评价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曾经的评价,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伤害,分清外界评价和自身价值的区别和联系。3、重建自我价值体系在回溯心理根源后,对曾经的经历和自我价值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对自身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能力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为自己建立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也就是以怎样的标准、从哪些方面来评价自我、体现价值。并找到能提升自我价值的加分项,重建自信心,提升自尊。4、转变习惯性思维模式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灾难性思维和固化思维,就是会习惯性地将事情往消极负面的方向想象,不愿改变,接受新变化和新机会。学会分清事实与幻想,当想象一件事情的发展时,要认识到,它只是自己的一种想象,并非真实发生,未来有许多的可能性。事情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关键要看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5、加强责任感缺乏责任感是喜欢逃避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有勇气去承担责任,无论事情怎样发展,有什么后果,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有了责任感,就会有勇气。6、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树立自己的目标,设定计划,通过去尝试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一个一个的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我效能感,重新找回自信心,探索和获得内心的力量。7、与他人有效联结找到合适而善意的人群进行社交联结,取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改变外界评价的负面印象,获得外界的支持力量,建立良好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作为自我价值体系的辅助。在进行某些任务时,加入团队或与其他有能力的人组队合作共同进行,能增强直面挑战的动力和信心,起到监督促进作用,逼迫自己不再逃避,增加成功可能性。以上是我对逃避型人格的一些理解和建议,供参考。

8
评论
分享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们很少有亲密朋友和知己。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他们很不愿意出风头,害怕暴露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出羞愧,哭泣或不能回答问题。他们对熟人很亲热,而对生活中习惯常规的任何改变会感到害怕。为了回避引起焦虑的情况,他们常寻找一些借口。有时他们对一些事物表现出恐惧,而且他们经常有抑郁症,焦虑和对自己生气的感觉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很多人都有逃避的时候,也很正常,但过度逃避就有问题了。建议从克服社交障碍开始,慢慢融入周遭群体,消除自卑心理,肯定自己,多交流多接触,发展兴趣爱好,提升自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成年以后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过分敏感,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在家庭之外他们很少有亲密朋友和知己。患者的典型症状是他们很不愿意出风头,害怕暴露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出羞愧,哭泣或不能回答问题。他们对熟人很亲热,而对生活中习惯常规的任何改变会感到害怕。为了回避引起焦虑的情况,他们常寻找一些借口。有时他们对一些事物表现出恐惧,而且他们经常有抑郁症,焦虑和对自己生气的感觉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2)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3)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这种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很多人都有逃避的时候,也很正常,但过度逃避就有问题了。建议从克服社交障碍开始,慢慢融入周遭群体,消除自卑心理,肯定自己,多交流多接触,发展兴趣爱好,提升自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
评论
分享
  • 荣格12型人格测试有哪12种?我的类型是“孤儿”?
    2回答 · 2025.05.20 20:40:01
  • 為什麼我不知道的東西,別人總以為我知道?
    5回答 · 2025.05.18 21:19:52
  • 青少年臆想症产生的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求解
    1回答 · 2025.05.14 23:10:1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