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壹新人经验组的Euyil,下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过于在乎他人评价的原因:用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或者尽量去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其实是一种自动化思维模式,这样的认知与个人的早年经历有关,可以说将是与抚养者的互动模式延伸到了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中。当一个人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父母才能生存,所以我们的言行直接关系到父母对我们的态度,通过抚养者的反馈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的行为是能够被喜爱得到更好的照顾,还是被批评、面临被抛弃的恐惧。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抚养者没有做出恰当的反馈,就会让这个孩子形成[只有讨好他人,获得好的评价,我才安全]的认知。二、如何改善?1.将注意力焦距在自己的感受上当一个人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他人的评价上时,就会失去重心,找不到自己的立场,就好比一棵大树只有将自己的根茎植入大地而不是缠绕在其它植物上,才不会被随便一股风吹的东倒西歪。当一个人开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有了自己的根茎。2.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需要意识到,每个人的看法都基于他的个人体验,适用于他个人的生活,我们不是不允许他人发表观点或完全屏蔽他人的观点,而是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并将自动化全盘接纳他人评价的习惯转化为自动而有选择性的采纳。2.重新结连当下我们的恐惧常常来自于想象而非现实,尝试暂停头脑中哪些导向坏结果的想象,比如我拒绝他人就会被讨厌,在现实中做出新的尝试,去拒绝一些小事,比如在手机上与朋友聊天时不想再继续,主动提出结束,看看对方的反应,当发现拒绝并非只会得到惩罚还能获得尊重后,新的经验就能够取代旧有认知,从而在行为上也能够轻松的发生转变了。
我是壹新人经验组的Euyil,下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过于在乎他人评价的原因:用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或者尽量去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其实是一种自动化思维模式,这样的认知与个人的早年经历有关,可以说将是与抚养者的互动模式延伸到了更广泛的人际关系中。当一个人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必须依靠父母才能生存,所以我们的言行直接关系到父母对我们的态度,通过抚养者的反馈我们能够感受到当下的行为是能够被喜爱得到更好的照顾,还是被批评、面临被抛弃的恐惧。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抚养者没有做出恰当的反馈,就会让这个孩子形成[只有讨好他人,获得好的评价,我才安全]的认知。二、如何改善?1.将注意力焦距在自己的感受上当一个人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他人的评价上时,就会失去重心,找不到自己的立场,就好比一棵大树只有将自己的根茎植入大地而不是缠绕在其它植物上,才不会被随便一股风吹的东倒西歪。当一个人开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能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有了自己的根茎。2.客观看待他人的观点需要意识到,每个人的看法都基于他的个人体验,适用于他个人的生活,我们不是不允许他人发表观点或完全屏蔽他人的观点,而是尊重每个人的发言权,并将自动化全盘接纳他人评价的习惯转化为自动而有选择性的采纳。2.重新结连当下我们的恐惧常常来自于想象而非现实,尝试暂停头脑中哪些导向坏结果的想象,比如我拒绝他人就会被讨厌,在现实中做出新的尝试,去拒绝一些小事,比如在手机上与朋友聊天时不想再继续,主动提出结束,看看对方的反应,当发现拒绝并非只会得到惩罚还能获得尊重后,新的经验就能够取代旧有认知,从而在行为上也能够轻松的发生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