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倒置效应”是什么意思?

匿名用户
#名词解释
“面孔倒置效应”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

“面孔倒置效应”是什么实验?结论是什么?

4981阅读
·1回答
收藏
面孔倒置效应(faceinversioneffect),人面对倒置脸孔时辨认能力下降。也叫撒切尔效应,或撒切尔错觉。是这样一种现象:在倒着的脸上的一些局部特征的变化很难被人发现,而这样的变化如果发生在正立的脸上则非常明显。名字来源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她的脸据称最具有这样的特征。这是由彼得·汤普森首先提出的。这样的错觉是由人类天生的面部识别机制决定的。我们常听说某某人在哪里“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一眼”可能不到一秒钟。我们在观察别人面部时。是一张脸作为整体来看待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每个器官的具体特征。当然,如果某个人面部某个构造很特殊,譬如长长的鹰钩鼻,也容易单独处理。面部识别的“整体观”必然导致对倒立图像的不敏感,因为脸的整体结构完全颠倒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面部倒置效应,在研究其他灵长类动物面部识别机制时经常用到。面部倒置能难倒普通人,而人面失认症患者就不存在多大困难。人面失认症由脑部特定区域的损伤导致,也有人说普通的人群中有超过2%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症。他们看人时不存在整体概念,而是把若干具体特征结合起来“分析”。面孔倒置效应的行为实验研究Yin,R.K.(1969).Lookingatupside-downfaces最早对面孔倒置效应进行了研究,他比较了被试者对普通物体(如房子)和面孔的再认成绩,发现正立面孔时面孔的再认成绩较好,倒置时,所有的刺激的再认成绩均有所下降,但是,正立面孔和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差异最大,反映出了记忆面孔的特殊生。在(华东师大)的研究中,也发现只有面孔呈现出了正立与反转的差异,而且正立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倒置面孔识另的正确率。在该篇文章中,比较由中国本土特色的是与汉字结合了起来,运用双关图。发现只有当把汉字看成面孔时会出现反转效应。除此而外,作者通过实验1发现当被试者同时面对侄置的物体和倒置的面孔时,人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对面孔注意的偏向性。反映出了对于面孔的识别,我们有一种特别的注意机制。结论:经研究发现,事件相关脑电位(ERP),相较于住宅,面部的刺激引起了颞枕部的负波N170和frontocentral积极性(英语N170)。而在倒置面孔中,这一现象更为显著。与正立面孔相比,在枕叶颞叶皮层倒置面孔能够引起一个波幅更大的N170波,并且潜伏期更长。;Rossion200。(华东师大)但是,也有研究认为,N170波并不能很好的证明面孔识别的特殊性。Bentin等(1996)向被试呈现正立倒置面孔、正立/倒置汽车和蝴蝶图片,让被试报告目标图片(蝴蝶)岀现的次数,结果发现,正立/倒置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但是这个研究只是研究了正向的物体与面孔。实验者让16名被试者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记录其脑电。结果仅半数被试者出现N170,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70波幅,而余下的半数则没有显著的一个效应。证明N170不能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至于它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题主问的是概念,以上来自网上资料

面孔倒置效应(faceinversioneffect),人面对倒置脸孔时辨认能力下降。也叫撒切尔效应,或撒切尔错觉。是这样一种现象:在倒着的脸上的一些局部特征的变化很难被人发现,而这样的变化如果发生在正立的脸上则非常明显。名字来源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她的脸据称最具有这样的特征。这是由彼得·汤普森首先提出的。这样的错觉是由人类天生的面部识别机制决定的。我们常听说某某人在哪里“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一眼”可能不到一秒钟。我们在观察别人面部时。是一张脸作为整体来看待的,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每个器官的具体特征。当然,如果某个人面部某个构造很特殊,譬如长长的鹰钩鼻,也容易单独处理。面部识别的“整体观”必然导致对倒立图像的不敏感,因为脸的整体结构完全颠倒了,这种现象也被称为面部倒置效应,在研究其他灵长类动物面部识别机制时经常用到。面部倒置能难倒普通人,而人面失认症患者就不存在多大困难。人面失认症由脑部特定区域的损伤导致,也有人说普通的人群中有超过2%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此症。他们看人时不存在整体概念,而是把若干具体特征结合起来“分析”。面孔倒置效应的行为实验研究Yin,R.K.(1969).Lookingatupside-downfaces最早对面孔倒置效应进行了研究,他比较了被试者对普通物体(如房子)和面孔的再认成绩,发现正立面孔时面孔的再认成绩较好,倒置时,所有的刺激的再认成绩均有所下降,但是,正立面孔和倒置面孔的再认成绩差异最大,反映出了记忆面孔的特殊生。在(华东师大)的研究中,也发现只有面孔呈现出了正立与反转的差异,而且正立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倒置面孔识另的正确率。在该篇文章中,比较由中国本土特色的是与汉字结合了起来,运用双关图。发现只有当把汉字看成面孔时会出现反转效应。除此而外,作者通过实验1发现当被试者同时面对侄置的物体和倒置的面孔时,人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对面孔注意的偏向性。反映出了对于面孔的识别,我们有一种特别的注意机制。结论:经研究发现,事件相关脑电位(ERP),相较于住宅,面部的刺激引起了颞枕部的负波N170和frontocentral积极性(英语N170)。而在倒置面孔中,这一现象更为显著。与正立面孔相比,在枕叶颞叶皮层倒置面孔能够引起一个波幅更大的N170波,并且潜伏期更长。;Rossion200。(华东师大)但是,也有研究认为,N170波并不能很好的证明面孔识别的特殊性。Bentin等(1996)向被试呈现正立倒置面孔、正立/倒置汽车和蝴蝶图片,让被试报告目标图片(蝴蝶)岀现的次数,结果发现,正立/倒置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但是这个研究只是研究了正向的物体与面孔。实验者让16名被试者学习和再认面孔照片,记录其脑电。结果仅半数被试者出现N170,认知任务显著影响N170波幅,而余下的半数则没有显著的一个效应。证明N170不能反映面孔的结构编码,至于它是否反映面孔加工特异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题主问的是概念,以上来自网上资料

2
评论
分享
  • 1回答 · 2025.03.20 10:29:59
  • 不知道为什么,离开家坐车前,会吃凉的食物?
    4回答 · 2025.03.19 12:04:45
  • 曾经怕别人讨厌我,担心别人的看法,为何别人不满意?
    5回答 · 2025.03.16 17:47:08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