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洞察】微信取消两分钟内删除功能,怎么看误发?

匿名用户
#互动反馈
微信公布了新功能:直接取消了两分钟内的删除功能,发出的信息在两分钟内只有撤回功能。 每次在聊天框总会不小心发错消息,想要删除/撤回。 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 怎么用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本质的行为呢?

微信公布了新功能:直接取消了两分钟内的删除功能,发出的信息在两分钟内只有撤回功能。 每次在聊天框总会不小心发错消息,想要删除/撤回。 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 怎么用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本质的行为呢?

3377阅读
·9回答
收藏
楼主你好!这个问题还是很有趣的,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的“误发”?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潜意识理论”。一般情况下,人的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呈现。当然“口不对心”的情况也的确存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刻意的,一种是无意的。而口误和误写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种“无意识”其实就是“潜意识”在操控。虽然“潜意识”理论存在争议,且尚不能被证伪,但它的确能够解释很多心理现象,就像过去的中医常说的“上火”是一个非常经不起推敲、不完整的理论但在现代医学中却被用“炎症、感染”等更加细致和准确的理论所代替了一样,所以不能完全否定它存在的价值。潜意识与意识是并存的,潜意识所“存储”的都是一些具有原始性的、且在社会规则中不被允许的以及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想法和冲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潜意识里的自我,才是更加“真实”的自我,而意识层面的自我则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进化出来的自我(超我)。潜意识通常与“压抑”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它是我们隐藏各种“小秘密”的地方,时间久了,我们甚至会把这些“小秘密”彻底忘记,然而它们却还待在“潜意识”的角落里,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遗忘而消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写照,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口误”等行为过度解读,注意避免陷入野蛮分析和过于依赖个人主观经验判断的误区中。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楼主你好!这个问题还是很有趣的,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的“误发”?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学派著名的“潜意识理论”。一般情况下,人的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呈现。当然“口不对心”的情况也的确存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刻意的,一种是无意的。而口误和误写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种“无意识”其实就是“潜意识”在操控。虽然“潜意识”理论存在争议,且尚不能被证伪,但它的确能够解释很多心理现象,就像过去的中医常说的“上火”是一个非常经不起推敲、不完整的理论但在现代医学中却被用“炎症、感染”等更加细致和准确的理论所代替了一样,所以不能完全否定它存在的价值。潜意识与意识是并存的,潜意识所“存储”的都是一些具有原始性的、且在社会规则中不被允许的以及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想法和冲动。从某种角度来说,潜意识里的自我,才是更加“真实”的自我,而意识层面的自我则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而进化出来的自我(超我)。潜意识通常与“压抑”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它是我们隐藏各种“小秘密”的地方,时间久了,我们甚至会把这些“小秘密”彻底忘记,然而它们却还待在“潜意识”的角落里,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遗忘而消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写照,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口误”等行为过度解读,注意避免陷入野蛮分析和过于依赖个人主观经验判断的误区中。我是心理咨询师小東,祝您生活愉快!

13
1
分享
你好呀~非常感谢你提出如此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误发信息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走神了,可能是输入法有问题,可能是按错了……总得来看多半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犯错。可能是因为内部干扰,就是你自身的原因,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分心,在你工作和学习当中,你的意识会不受控制地乱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神。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而逃避有难度的事情。也可能是外部干扰,比如环境很吵,比如有人在催你,比如有人在和你交流,或者在发信息给你。😃用心理学的说法,也许是出现了感知错觉,也许是认知偏见,或者是记忆扭曲。总的来说,其实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对自身思维的审视被心理学家称作“元认知”。学着认清自身,可以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死胡同,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反思下次怎样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那些迷惑我们的方法保持警觉。我们总需要无时无刻对身边的事情做出判断,但却不知道自己在何时做出了误判。导致我们误判的原因,其实五花八门。😁从智力方面考虑——智力因素错误本身无法解决,但我们可以极力避免自己进入一种头脑糊涂,不清醒的状态。建议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不在很困、很难过、特高兴的时候工作,以保持大脑在工作时的准确性。而非智力因素错误则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手段来避免的。人们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心生胆怯而犯这类错误,但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系统化、量化,反过来辅助自己避免犯错。曾经的一位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失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但我们可以把失误的概率降到最低”,这一点也和“墨菲定律”不谋而合。墨菲定律是指——“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祝好~

你好呀~非常感谢你提出如此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误发信息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走神了,可能是输入法有问题,可能是按错了……总得来看多半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犯错。可能是因为内部干扰,就是你自身的原因,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分心,在你工作和学习当中,你的意识会不受控制地乱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神。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做简单的事情,而逃避有难度的事情。也可能是外部干扰,比如环境很吵,比如有人在催你,比如有人在和你交流,或者在发信息给你。😃用心理学的说法,也许是出现了感知错觉,也许是认知偏见,或者是记忆扭曲。总的来说,其实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对自身思维的审视被心理学家称作“元认知”。学着认清自身,可以让我们不至于陷入死胡同,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反思下次怎样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种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那些迷惑我们的方法保持警觉。我们总需要无时无刻对身边的事情做出判断,但却不知道自己在何时做出了误判。导致我们误判的原因,其实五花八门。😁从智力方面考虑——智力因素错误本身无法解决,但我们可以极力避免自己进入一种头脑糊涂,不清醒的状态。建议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不在很困、很难过、特高兴的时候工作,以保持大脑在工作时的准确性。而非智力因素错误则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手段来避免的。人们可能因为经验不足或心生胆怯而犯这类错误,但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系统化、量化,反过来辅助自己避免犯错。曾经的一位物理老师告诉我们,“失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但我们可以把失误的概率降到最低”,这一点也和“墨菲定律”不谋而合。墨菲定律是指——“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或者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小,当重复去做这件事时,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也就是说,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么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祝好~

10
2
分享
楼主你好。关于微信“误发”的情况,我只能从自身角度找到几个原因。1,着急就在不久之前,我的好朋友给我发消息,当时我准备吃饭,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点点着急,然后我就想尽快给她发个:“我在吃饭,待会儿说”的消息,可等我再拿起手机,是一连串的问号,你陪谁吃饭了?原来,我把“我在吃饭”打成了“我陪着在吃饭”,真的一点点察觉都没有,消息打出来就直接发出去了,造成一系列尴尬的情况。2,错误理解有时候别人给我们发消息,可能会因为当时的心情,工作繁忙程度对消息的理解程度会稍稍浅一点,就造成了不一样的理解。还记得之前我大姑给我发了一张满是蘑菇的照片,我想的没想就直接发了一句:“姑姑好厉害。”等了一会儿,没下文。再等了一会儿,还是没下文。我点开了之前没来得及点开的语音,发现是我大姑父的声音,再旁敲侧击一下,才知道这是我大姑父摘的蘑菇,当时真的是大写的尴尬。3,同时和几个人发消息微信有种各个聊天工具都有的功能,就是会把新来的信息排到首位。当你同时和几个人用手机聊天,而且恰巧打字没那么快,消息挺频繁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点错,或者说,本来你点的是对的,但是当时突然来了一个消息,让你继续点错了。4,愤怒的自己不管看小说还是电影,当我们看见主角前期被欺负得很厉害时,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情绪,后期一定要虐死你,就如同最近网上常说的一句话:“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应该算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报复情绪,当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让你不满时,你就很容易产生这种情绪,就想要反击回去。《三国》中的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当你愤怒时,你就很容易发出一些不是那么理智的话,如果不及时撤回来,那可能真的就是“追妻火葬场”了。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楼主你好。关于微信“误发”的情况,我只能从自身角度找到几个原因。1,着急就在不久之前,我的好朋友给我发消息,当时我准备吃饭,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点点着急,然后我就想尽快给她发个:“我在吃饭,待会儿说”的消息,可等我再拿起手机,是一连串的问号,你陪谁吃饭了?原来,我把“我在吃饭”打成了“我陪着在吃饭”,真的一点点察觉都没有,消息打出来就直接发出去了,造成一系列尴尬的情况。2,错误理解有时候别人给我们发消息,可能会因为当时的心情,工作繁忙程度对消息的理解程度会稍稍浅一点,就造成了不一样的理解。还记得之前我大姑给我发了一张满是蘑菇的照片,我想的没想就直接发了一句:“姑姑好厉害。”等了一会儿,没下文。再等了一会儿,还是没下文。我点开了之前没来得及点开的语音,发现是我大姑父的声音,再旁敲侧击一下,才知道这是我大姑父摘的蘑菇,当时真的是大写的尴尬。3,同时和几个人发消息微信有种各个聊天工具都有的功能,就是会把新来的信息排到首位。当你同时和几个人用手机聊天,而且恰巧打字没那么快,消息挺频繁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点错,或者说,本来你点的是对的,但是当时突然来了一个消息,让你继续点错了。4,愤怒的自己不管看小说还是电影,当我们看见主角前期被欺负得很厉害时,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情绪,后期一定要虐死你,就如同最近网上常说的一句话:“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这应该算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报复情绪,当别人的言语和行为让你不满时,你就很容易产生这种情绪,就想要反击回去。《三国》中的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当你愤怒时,你就很容易发出一些不是那么理智的话,如果不及时撤回来,那可能真的就是“追妻火葬场”了。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6
评论
分享
我不认为这和精神分析说的“口误”是一个概念。口误是脱口而出,是潜意识先行于意识的行为。而微信的思维过程比口头语言要缜密得多,思维过程也更复杂和成熟,也不是即时性的,因此不是潜意识的暴露。这种看似“误发”的情况,多半是挣扎踌躇的结果,有一些情绪和话到了嘴边,想说出去,但又有恐惧和内疚,还是忍受不了了,发了出去,立刻内疚或恐惧,又收了回来。对应的格式塔心理治疗中的“折返”(retroflection),在格式塔的极性理论里,折返的相反端是“冲动”(impulsivity),当我们不受限制的时候,会有表达的冲动,而出于内在或外在的某些限制,我们把说出去的、或还在嘴边的冲动话语吞了回来。就像在微信里我们发出去的消息,两分钟之内后悔了,又收了回来。但这个发出去又收回的过程,大概率避免了说出去的后果,但情绪还在那里,或许这样的表达还不够“爽”,不够解气,这是一个成熟的防御,快速地做出了判断,避免了覆水难收的情景。

我不认为这和精神分析说的“口误”是一个概念。口误是脱口而出,是潜意识先行于意识的行为。而微信的思维过程比口头语言要缜密得多,思维过程也更复杂和成熟,也不是即时性的,因此不是潜意识的暴露。这种看似“误发”的情况,多半是挣扎踌躇的结果,有一些情绪和话到了嘴边,想说出去,但又有恐惧和内疚,还是忍受不了了,发了出去,立刻内疚或恐惧,又收了回来。对应的格式塔心理治疗中的“折返”(retroflection),在格式塔的极性理论里,折返的相反端是“冲动”(impulsivity),当我们不受限制的时候,会有表达的冲动,而出于内在或外在的某些限制,我们把说出去的、或还在嘴边的冲动话语吞了回来。就像在微信里我们发出去的消息,两分钟之内后悔了,又收了回来。但这个发出去又收回的过程,大概率避免了说出去的后果,但情绪还在那里,或许这样的表达还不够“爽”,不够解气,这是一个成熟的防御,快速地做出了判断,避免了覆水难收的情景。

6
评论
分享
◆微信发出的信息在两分钟内只有撤回功能◆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这是一种什么本质的行为呢有的时候是我们的口误笔误或者是输入法预设错误,总会自动跳出来某些字句,出错其实很容易,如果不回头去校对自己打出来的字还是有很大几率看到错误的存在,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时候那些错误能够揭示内心的深层想法。有些表情包有些表情符号其实也很容易突然就抛出来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仍然需要注意适用范围,用拼音打字的时候,往往一个拼音对应着非常多的词语,注意力要跟上才能选择恰当词语,有的时候输入法是非常的笨拙不灵活,有些词汇根本都没有被收录所以就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敲出来,这个时候心理层面的情绪又可能会影响我们犯错。我们所了解到的梦和口误也可能是主体潜意识的产物,通过精神分析可以从一个人的口误中去发现对方内心深处的某些秘密,也许有些错误并不是错误,而是某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也许是某种『想说却不能说的话』。●从潜意识的口误与犯错概率来看“误发”●撤回功能的强悍与实用我们打出来的信息都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三观相符,不然的话会有非常多的后果,尤其是成年人说错话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是小孩子别人可以说童言无忌也就不需要撤回,所以这样看来撤回的功能还是非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打出来的信息』可能会引起价值观的自我暴露,别人会通过你发送的在看来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可能是某种刻意的行为,因为完全可以通过讨好的方式来让迎合某些人的价值观取向,也可以通过隐形的价值观移植来潜移默化影响那些看到自己信息的人。我们的那些犯错有的是因为某种目的而故意犯错展现自己的不完美,还有更多情况下是无法控制的就是会犯错,误发非常普遍,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害怕错误,错误意味着失败,让人情绪上羞愧,胃部不适,正确会让人心情愉快到像是吃了不伤牙齿的蜜糖,我们并不能回避所有的错误,我们无法保证不失败,所以如何更有效积极地处理错误才是我们更加需要去了解学习的,祝好哦。ZQ🐬

◆微信发出的信息在两分钟内只有撤回功能◆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这是一种什么本质的行为呢有的时候是我们的口误笔误或者是输入法预设错误,总会自动跳出来某些字句,出错其实很容易,如果不回头去校对自己打出来的字还是有很大几率看到错误的存在,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时候那些错误能够揭示内心的深层想法。有些表情包有些表情符号其实也很容易突然就抛出来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仍然需要注意适用范围,用拼音打字的时候,往往一个拼音对应着非常多的词语,注意力要跟上才能选择恰当词语,有的时候输入法是非常的笨拙不灵活,有些词汇根本都没有被收录所以就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敲出来,这个时候心理层面的情绪又可能会影响我们犯错。我们所了解到的梦和口误也可能是主体潜意识的产物,通过精神分析可以从一个人的口误中去发现对方内心深处的某些秘密,也许有些错误并不是错误,而是某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也许是某种『想说却不能说的话』。●从潜意识的口误与犯错概率来看“误发”●撤回功能的强悍与实用我们打出来的信息都要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三观相符,不然的话会有非常多的后果,尤其是成年人说错话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是小孩子别人可以说童言无忌也就不需要撤回,所以这样看来撤回的功能还是非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打出来的信息』可能会引起价值观的自我暴露,别人会通过你发送的在看来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可能是某种刻意的行为,因为完全可以通过讨好的方式来让迎合某些人的价值观取向,也可以通过隐形的价值观移植来潜移默化影响那些看到自己信息的人。我们的那些犯错有的是因为某种目的而故意犯错展现自己的不完美,还有更多情况下是无法控制的就是会犯错,误发非常普遍,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害怕错误,错误意味着失败,让人情绪上羞愧,胃部不适,正确会让人心情愉快到像是吃了不伤牙齿的蜜糖,我们并不能回避所有的错误,我们无法保证不失败,所以如何更有效积极地处理错误才是我们更加需要去了解学习的,祝好哦。ZQ🐬

6
评论
分享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琼玛。在看到你的提问之前,我都不知道两分钟内删除功能,是怎么样的一种功能。从来没有用过。只有撤回功能偶尔用一下,撤回来也是为了修改错别字。所以,我的回答,只能是帮你打开一下思路。还有另外一种人。都不知道这个即将消逝的功能。❤️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用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潜意识的显现,被压抑的潜意识突破了理智的藩篱,冒出来一点头儿,而且还经过伪装。精神分析认为一切手误、口误、笔误都是有意义的,探索其中的意义,要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场景。❤️每次在聊天框总会不小心发错消息,想要删除/撤回。倒是“删除/撤回”本身,好像是一种防御。想要遮掩什么,害怕暴露什么,或者引起什么。很高兴你对心理学感兴趣,积极思考和探索,从日常行为入手,思考背后的意义。希望我的回答能增加你看问题的角度。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琼玛。在看到你的提问之前,我都不知道两分钟内删除功能,是怎么样的一种功能。从来没有用过。只有撤回功能偶尔用一下,撤回来也是为了修改错别字。所以,我的回答,只能是帮你打开一下思路。还有另外一种人。都不知道这个即将消逝的功能。❤️为什么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误发”?用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潜意识的显现,被压抑的潜意识突破了理智的藩篱,冒出来一点头儿,而且还经过伪装。精神分析认为一切手误、口误、笔误都是有意义的,探索其中的意义,要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场景。❤️每次在聊天框总会不小心发错消息,想要删除/撤回。倒是“删除/撤回”本身,好像是一种防御。想要遮掩什么,害怕暴露什么,或者引起什么。很高兴你对心理学感兴趣,积极思考和探索,从日常行为入手,思考背后的意义。希望我的回答能增加你看问题的角度。

5
评论
分享
看到这个消息,涨了知识。删除功能取消,撤回功能还有,也可以正确使用。如果编辑的内容较多,可以先复制,再撤回,然后粘贴一下呗。

看到这个消息,涨了知识。删除功能取消,撤回功能还有,也可以正确使用。如果编辑的内容较多,可以先复制,再撤回,然后粘贴一下呗。

评论
分享
我没有用过这功能。我只用过撤回。

我没有用过这功能。我只用过撤回。

评论
分享
有一次,我就是手滑了……还有一次是因为我困……

有一次,我就是手滑了……还有一次是因为我困……

评论
分享
  • 学生的外表能与TA本人的实际情况画等号吗?
    2回答 · 2025.09.17 23:14:54
  • AI能替代真实的宠物,成为人类的伴侣吗?
    1回答 · 2025.09.15 20:04:38
  • 为何有些人会喜欢在吵杂的地方休息?甚至睡眠质量更好
    1回答 · 2025.09.12 22:38:07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