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看了第一遍,前天看第二遍,于是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有剧透)这部电影的观感就像加拿大作家门罗的小说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样,并不急于告诉人们面对变故的标准方式,也不制造猎奇的情节,当观众期待着结尾可以发生点什么的时候,最后发现它只是冷静地描绘了生活的某个切面,制造一种由痛楚带来的现实疏离,就像我们身边的生活中一件别人家不幸的事被还原了。忍耐和逃离起初,我们不知道主角李·钱德勒脸上流露的深不见底的忧郁从何而来,直到不断闪回的碎片记忆逐渐拼凑出这个男人的伤心往事——一场大火吞噬了他三个年幼的孩子,也吞噬了他的婚姻,才明白李和兰迪这对夫妻各自揣着支离破碎的心,无法面对自己和对方。电影和自我救赎无关,这个不想和任何人搞好关系的看门人早已心若死灰,选择被动的姿态苟活于世,“有权力选择不和过去和解”是处理伤痛的其中一种方式,逃离并非逃避,只是有些人恰好需要离开此情此地,到别的地方找到继续忍耐的力气,找寻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李知道,自己不可能重新回到从前的地方继续生活,即使在处理哥哥后事的时间里,他也时刻想着要从曼彻斯特逃离,在数个静默的时刻,挫败感油然而生,他充满自责,做噩梦,望着窗外发呆,然后冷不丁用拳头打碎窗玻璃,用肉体的痛感击退内心的痛感应是出于某种无法遏制的本能,他并不想掩饰自己的感受,只是很少有人看到他的内心,当一个人不再敞开心扉,人们总觉得他需要主动寻求帮助,需要一段新感情注入活力,可是,这真的能摆脱痛楚吗?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悄然避开事故发生后夫妻的正面冲突,当生活的秩序重新建立之后,这对感情破裂的夫妻在街头碰面,触及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时,前妻兰迪坦白当初深陷伤痛时自己对丈夫无情的攻击是自私的,如今终于明白对方在当时也和自己一样感到绝望,在面对前妻失控的袒露,他只有匆匆逃离。在那个时候,他仍然需要继续蜷缩在躯壳里保护自己的感受,不得不在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筑起高墙。船和马达的隐喻在昏暗的酒吧吧台上,别人一个不经意打量的眼色,让李压抑的内心瞬间爆发,在那双漫不经心环顾四周的忧郁眼睛里,同时看到不羁和消沉,那件事以后他总是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领地,警惕其他人闯入,这和他青春期的侄子刚好相反,侄子的现在是他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个开放,热情,勇敢的年轻人,热爱社交,对朋友友善。让年轻的侄子来唤醒他的活力应该是死去的哥哥乔有意为之,效果并不如期待中发生,但起码可以看到他在尝试找解决的办法,将侄子托付给值得信赖的老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船在电影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频繁地出现,它贯穿在电影的首尾,是电影里各个主角口中是必不可少的谈资,在妻子兰迪的口中她是一艘破船,在李,乔和侄子眼中,它可以给他们带来乐趣,在船上,他们钓海鱼,喝啤酒,打趣。哥哥乔死去后,船变成了累赘,因为活着的人可能不再使用它,且它的马达坏了,在处理哥哥的后事时,李想把它当做残破品一样廉价卖掉,这遭到了侄子的反对,他觉得只要存钱换一个新的马达,船就可以重新使用。船在电影中是一个暗喻,暗喻生活这条大船需要一个崭新的发动机来获得新生,年轻有活力的侄子立刻表示要修复它的愿望,而李想卖掉它,导演似乎在借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表达积极的选择会带来新转机的观点。生活中的变故带来的伤痛需要慢慢释放,刻意地寻求回到原点的方式并不存在,能够回到相对平静的状态已是最大的期许了。李的妻子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走出,新生命再次降临;乔的前妻也不再酗酒,在现任丈夫的影响下,她变得自律,谨慎。而侄子和女朋友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稳定,重要的是,在钱德勒的帮助下,父亲留给他的船安装了新的马达。当人们遭遇变故后,不再热切地拥抱虚妄的希望,而只期盼着,在自己的努力下,今天的日子都比昨天的日子好一点。
17年看了第一遍,前天看第二遍,于是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有剧透)这部电影的观感就像加拿大作家门罗的小说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样,并不急于告诉人们面对变故的标准方式,也不制造猎奇的情节,当观众期待着结尾可以发生点什么的时候,最后发现它只是冷静地描绘了生活的某个切面,制造一种由痛楚带来的现实疏离,就像我们身边的生活中一件别人家不幸的事被还原了。忍耐和逃离起初,我们不知道主角李·钱德勒脸上流露的深不见底的忧郁从何而来,直到不断闪回的碎片记忆逐渐拼凑出这个男人的伤心往事——一场大火吞噬了他三个年幼的孩子,也吞噬了他的婚姻,才明白李和兰迪这对夫妻各自揣着支离破碎的心,无法面对自己和对方。电影和自我救赎无关,这个不想和任何人搞好关系的看门人早已心若死灰,选择被动的姿态苟活于世,“有权力选择不和过去和解”是处理伤痛的其中一种方式,逃离并非逃避,只是有些人恰好需要离开此情此地,到别的地方找到继续忍耐的力气,找寻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李知道,自己不可能重新回到从前的地方继续生活,即使在处理哥哥后事的时间里,他也时刻想着要从曼彻斯特逃离,在数个静默的时刻,挫败感油然而生,他充满自责,做噩梦,望着窗外发呆,然后冷不丁用拳头打碎窗玻璃,用肉体的痛感击退内心的痛感应是出于某种无法遏制的本能,他并不想掩饰自己的感受,只是很少有人看到他的内心,当一个人不再敞开心扉,人们总觉得他需要主动寻求帮助,需要一段新感情注入活力,可是,这真的能摆脱痛楚吗?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悄然避开事故发生后夫妻的正面冲突,当生活的秩序重新建立之后,这对感情破裂的夫妻在街头碰面,触及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时,前妻兰迪坦白当初深陷伤痛时自己对丈夫无情的攻击是自私的,如今终于明白对方在当时也和自己一样感到绝望,在面对前妻失控的袒露,他只有匆匆逃离。在那个时候,他仍然需要继续蜷缩在躯壳里保护自己的感受,不得不在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筑起高墙。船和马达的隐喻在昏暗的酒吧吧台上,别人一个不经意打量的眼色,让李压抑的内心瞬间爆发,在那双漫不经心环顾四周的忧郁眼睛里,同时看到不羁和消沉,那件事以后他总是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领地,警惕其他人闯入,这和他青春期的侄子刚好相反,侄子的现在是他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个开放,热情,勇敢的年轻人,热爱社交,对朋友友善。让年轻的侄子来唤醒他的活力应该是死去的哥哥乔有意为之,效果并不如期待中发生,但起码可以看到他在尝试找解决的办法,将侄子托付给值得信赖的老朋友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船在电影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频繁地出现,它贯穿在电影的首尾,是电影里各个主角口中是必不可少的谈资,在妻子兰迪的口中她是一艘破船,在李,乔和侄子眼中,它可以给他们带来乐趣,在船上,他们钓海鱼,喝啤酒,打趣。哥哥乔死去后,船变成了累赘,因为活着的人可能不再使用它,且它的马达坏了,在处理哥哥的后事时,李想把它当做残破品一样廉价卖掉,这遭到了侄子的反对,他觉得只要存钱换一个新的马达,船就可以重新使用。船在电影中是一个暗喻,暗喻生活这条大船需要一个崭新的发动机来获得新生,年轻有活力的侄子立刻表示要修复它的愿望,而李想卖掉它,导演似乎在借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表达积极的选择会带来新转机的观点。生活中的变故带来的伤痛需要慢慢释放,刻意地寻求回到原点的方式并不存在,能够回到相对平静的状态已是最大的期许了。李的妻子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走出,新生命再次降临;乔的前妻也不再酗酒,在现任丈夫的影响下,她变得自律,谨慎。而侄子和女朋友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稳定,重要的是,在钱德勒的帮助下,父亲留给他的船安装了新的马达。当人们遭遇变故后,不再热切地拥抱虚妄的希望,而只期盼着,在自己的努力下,今天的日子都比昨天的日子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