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想去,现在也想去,不过目的不一样了。过去想去那里生活读书,现在想去那里参观一下就好了。听说有拍摄基地可以游玩的,如果我有机会能去看一下就足够开心了。我现在想到一个场景就会觉得很温馨,就是他们在公共休息室里,坐在火炉旁边,靠在单人沙发里,聊天,写作业,吵架,看火弩箭,读信,吃好吃的。电影里怎么还原的记不清了,这个画面是我靠文字想象的,在我的脑海中很美好。罗恩和波特会发愁作业写不完怎么办,赫敏拿着作业给他们抄还一脸的不情愿,以及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的无奈与不屑。罗恩的两个哥哥会在旁边跑着玩,恶作剧,卖自己的小玩具。罗恩的妹妹在和同学旁边聊天,可能还有哈利的前女友,姓张的那位华裔同学。想象中她应该是很漂亮的,我是把她想成电影《尖峰时刻》里的一位女演员那个样子,或者典型的东方美人那个样子,章子怡那个样子。电影里的女演员和我想象的差别蛮大的,给我一种东南亚华裔的感觉。还有马尔福和自己的死党呆呆的傻笑着,和波特一直不搭,互相敌视。墙上挂着很多画,可能壁炉的火光不足以照清楚画了什么。画里的大家都吵吵闹闹八卦着,忙着自己的事。他们的宿管一直在外面走廊上巡视着,邓布利多在思考着深奥的问题,教师们有的休息,有的在忙碌着查看学生有没有乱跑和按时休息。门的两边都有穿着铠甲的战士雕塑或者怪兽的石像。马尔福作为一直的反派,在最后一部并没有被消灭,在结尾处,波特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九又四分之一车站,“小心学校里面的小马尔福哦,他很坏的”。罗琳在她描绘的魔法世界里,除了极致的恶,对于很多的人都持了包容的态度。马尔福家族,伏地魔追随者,在最后接着存在。我觉得给读者们传达出来的,生活中学着接纳更多的人,不去单纯的追求一味的正义。是很棒的一种想法。这让我想起了《封神演义》这本书。开始以为电视剧中拍的是,好人把坏人都杀掉,然后好人都成神的故事。后来发现是,不管好人坏人,死掉的人都成神的故事。打仗死人只是过程,结果是要让人们死去,因为死去才可以成神。所以妲己也不是坏人,申公豹也不是坏人。他/她们都在做着帮着更多的人成神,惩罚纣王的故事。所以我想纣王可能死后如果榜上有名也是可以成仙的。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我想起这个是觉得这两本书都表达出了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从第一次读这部小说以来,很多情节还在脑海里印着。这部小说大概7,8年前读的,电影是4,5年前看的。唐克斯是我一直想成为的角色,因为她可以随意变自己的外貌。哈利的白色猫头鹰也很喜欢。还喜欢赫敏用来穿越时空用的那个项链。然后我也被艾玛沃特森圈粉。哈利的姨妈是前期的反派形象,一直在欺负他。还有他的那个姑妈。在后来她们都知道哈利是魔法师,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挺身而出帮助他。外表很凶,说话难听,行为粗鲁的很多人,在需要她/他们的时候,都用自己善良的行为对哈利波特施以援手。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我相信那个魔法世界是这样的,我也相信现实世界是这样的。伏地魔在自己还是汤姆里德尔的时候,努力让自己优秀,否定自己的麻瓜血统。想建立属于单纯魔法师的世界。他即使最后力量强大到可以打败任何人,内心依然渴望被人认可,也还是会孤独,会希望得到爱。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也是那么柔软,有点同情他的内心“幼稚”。如果他从小可以健康长大,应该会更好的获得别人的喜欢,会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内心。那个魔法世界很庞大,能想起来的,写出来的很有限,在那个魔法世界里希望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守护神。希望我和你都会早日遇到属于自己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
小时候特别想去,现在也想去,不过目的不一样了。过去想去那里生活读书,现在想去那里参观一下就好了。听说有拍摄基地可以游玩的,如果我有机会能去看一下就足够开心了。我现在想到一个场景就会觉得很温馨,就是他们在公共休息室里,坐在火炉旁边,靠在单人沙发里,聊天,写作业,吵架,看火弩箭,读信,吃好吃的。电影里怎么还原的记不清了,这个画面是我靠文字想象的,在我的脑海中很美好。罗恩和波特会发愁作业写不完怎么办,赫敏拿着作业给他们抄还一脸的不情愿,以及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的无奈与不屑。罗恩的两个哥哥会在旁边跑着玩,恶作剧,卖自己的小玩具。罗恩的妹妹在和同学旁边聊天,可能还有哈利的前女友,姓张的那位华裔同学。想象中她应该是很漂亮的,我是把她想成电影《尖峰时刻》里的一位女演员那个样子,或者典型的东方美人那个样子,章子怡那个样子。电影里的女演员和我想象的差别蛮大的,给我一种东南亚华裔的感觉。还有马尔福和自己的死党呆呆的傻笑着,和波特一直不搭,互相敌视。墙上挂着很多画,可能壁炉的火光不足以照清楚画了什么。画里的大家都吵吵闹闹八卦着,忙着自己的事。他们的宿管一直在外面走廊上巡视着,邓布利多在思考着深奥的问题,教师们有的休息,有的在忙碌着查看学生有没有乱跑和按时休息。门的两边都有穿着铠甲的战士雕塑或者怪兽的石像。马尔福作为一直的反派,在最后一部并没有被消灭,在结尾处,波特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九又四分之一车站,“小心学校里面的小马尔福哦,他很坏的”。罗琳在她描绘的魔法世界里,除了极致的恶,对于很多的人都持了包容的态度。马尔福家族,伏地魔追随者,在最后接着存在。我觉得给读者们传达出来的,生活中学着接纳更多的人,不去单纯的追求一味的正义。是很棒的一种想法。这让我想起了《封神演义》这本书。开始以为电视剧中拍的是,好人把坏人都杀掉,然后好人都成神的故事。后来发现是,不管好人坏人,死掉的人都成神的故事。打仗死人只是过程,结果是要让人们死去,因为死去才可以成神。所以妲己也不是坏人,申公豹也不是坏人。他/她们都在做着帮着更多的人成神,惩罚纣王的故事。所以我想纣王可能死后如果榜上有名也是可以成仙的。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我想起这个是觉得这两本书都表达出了对众生平等的世界观。从第一次读这部小说以来,很多情节还在脑海里印着。这部小说大概7,8年前读的,电影是4,5年前看的。唐克斯是我一直想成为的角色,因为她可以随意变自己的外貌。哈利的白色猫头鹰也很喜欢。还喜欢赫敏用来穿越时空用的那个项链。然后我也被艾玛沃特森圈粉。哈利的姨妈是前期的反派形象,一直在欺负他。还有他的那个姑妈。在后来她们都知道哈利是魔法师,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挺身而出帮助他。外表很凶,说话难听,行为粗鲁的很多人,在需要她/他们的时候,都用自己善良的行为对哈利波特施以援手。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我相信那个魔法世界是这样的,我也相信现实世界是这样的。伏地魔在自己还是汤姆里德尔的时候,努力让自己优秀,否定自己的麻瓜血统。想建立属于单纯魔法师的世界。他即使最后力量强大到可以打败任何人,内心依然渴望被人认可,也还是会孤独,会希望得到爱。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也是那么柔软,有点同情他的内心“幼稚”。如果他从小可以健康长大,应该会更好的获得别人的喜欢,会用更好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内心。那个魔法世界很庞大,能想起来的,写出来的很有限,在那个魔法世界里希望我们都可以有自己的守护神。希望我和你都会早日遇到属于自己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