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大赏】如何评价武志红著作《身体知道答案》?

匿名用户
#人格类型 #社会心理#书籍
读了《为何家会伤人》,还有必要读这本书吗?总感觉他的书有一丢丢像是说教或者是洗脑的感觉。 这本书真的会反馈身体告诉我们的信号吗?有什么亮点?值得看吗?

读了《为何家会伤人》,还有必要读这本书吗?总感觉他的书有一丢丢像是说教或者是洗脑的感觉。 这本书真的会反馈身体告诉我们的信号吗?有什么亮点?值得看吗?

5254阅读
·4回答
收藏
《身体知道答案》和《为何家会伤人》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本书分四章,收集了很多关于身体感知的小故事。1.关于作者武志红相比于其他心理学书写者,武志红的特点是,简单易读,很适合做某一领域的入门书籍。比如,这本书里面关于身体智慧的概念,他引用了很多流派的观点和故事。包括催眠(大师MiltonErickson和StephenGilligan),NLP(罗伯特·迪尔兹,舒俊琳),人本主义(罗杰斯),家排系统(海灵格,郑立峰),正念(《当下的力量》);以及同类书籍《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和《秘密》。所以通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对这样的领域感兴趣。如果有,那便阅读更多,还可以顺着他引用的脉络去看。如果没有,那就是匹配度不够,或者时候未到,那便放下,然后去寻找自己的领域。要知道,我们很难找到这么通俗好读的入门书籍了。他把很多大师的话嚼碎了,再讲出来,还整合着讲。从这个方面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通过一些很有趣的案例,提升了读者对于身体智慧的认知和体会。当然,更多的身体感觉,是不可言说,要去体察的。武志红在描述的时候,依旧使用了他的优势功能——思维,以至于可以清晰的表达,甚至用说理的方式(第二章的标题直接用了"思维")来讲明白。我近期购买了武志红工作室推广的一堂28天系列课程,关于身体心理学。主讲人王老师,在视频中舞动的时候,身体非常灵动,而讲理论课的时候,声音却如机器人。这恰恰说明了,王老师的优势功能是感知、身体的感知和表达,而不是思维的输出。因此,她带的舞动课,才是真正的身体体验。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感激,武志红只写了书,而没有卖舞动课。我也没有办法想象,武志红老师身体动起来的样子。2.关于身体智慧武志红在采访迪尔兹的时候问,"你现在如何看待身体的疾病?"迪尔兹回答:疾病的英文disease的意思即"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疾病就是"内在的不自在"的一种反应。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关于书中描写的身体反馈给我们的信号,我有两个情节记忆颇深。1)郑立峰老师在课上做了一个小练习:几个人一组,大家轮流讲故事。讲故事者要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和一个快乐的故事,时间各约两分钟,先后不定,只是用心讲,不能出声,而听故事的人则须闭上眼睛或转过身去“听”这无声的故事。故事听完后,听故事的人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刚才的两个故事哪个是悲伤的哪个是快乐的。“我们”小组有6个人,“我”第一个讲故事,先讲的是最近几天最开心的事,后讲的则是这一段日子一件悲伤的事。结果,5个听众中只有一个人听对了我的心声,而其他4个人都猜反了。但接下来,我们差不多全听多了讲故事者的心声,有4次是全对。最后一次中,讲故事者突然改变了练习的原有设置,故事不再是快乐和悲伤,而是安宁和愤怒。并且,她彻底不再“讲”,嘴唇一动都没动,脑子里也没有用语言去组织故事,而只是想想。她先想象宁静的大自然美景,接下来则是想象愤怒。结果,大家一样都感受到了不同,而一个学员则清晰地捕捉到了她的心声,说第一个故事让她感觉很安宁,而第二个故事则让她感受到了愤怒。→这个情节对我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去体验身体的练习。从不相信身体到相信身体,思维型的人需要"证据"。同时,这样的练习也可以开启身体感知的开关。2)讨厌、厌烦和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曾花多年时间专门观察婴幼儿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一样,后来才转成了其他方式。对此,敏感的妈妈都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孩子在召唤妈妈,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与妈妈的链接感。有心理学家还通过录像研究发现,在这个时候,假若妈妈完全接受不到孩子发出的这一信号,而对孩子置之不理,那么,就算她们在其他时候对孩子有较好的照料,孩子还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妈妈亲近,最后甚至会陷入一种彻底不与妈妈沟通的状态。因而,有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可能与此有关。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地有了转变,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腹区、心区、脑区感受的分类和发展,可以结合脉轮,或者九型人格去理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同时,对于母婴观察来说,"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一样",这一点不说明,很难意识到。在婴儿发展出语言功能之前,类似这样的非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母婴交流的全部信息。因此,妈妈,或者咨访关系中的咨询师,如何去敏感体察这样的非语言信息,我们不仅需要练习,还需要理论。以上。

《身体知道答案》和《为何家会伤人》的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本书分四章,收集了很多关于身体感知的小故事。1.关于作者武志红相比于其他心理学书写者,武志红的特点是,简单易读,很适合做某一领域的入门书籍。比如,这本书里面关于身体智慧的概念,他引用了很多流派的观点和故事。包括催眠(大师MiltonErickson和StephenGilligan),NLP(罗伯特·迪尔兹,舒俊琳),人本主义(罗杰斯),家排系统(海灵格,郑立峰),正念(《当下的力量》);以及同类书籍《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和《秘密》。所以通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自己是否对这样的领域感兴趣。如果有,那便阅读更多,还可以顺着他引用的脉络去看。如果没有,那就是匹配度不够,或者时候未到,那便放下,然后去寻找自己的领域。要知道,我们很难找到这么通俗好读的入门书籍了。他把很多大师的话嚼碎了,再讲出来,还整合着讲。从这个方面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这本书通过一些很有趣的案例,提升了读者对于身体智慧的认知和体会。当然,更多的身体感觉,是不可言说,要去体察的。武志红在描述的时候,依旧使用了他的优势功能——思维,以至于可以清晰的表达,甚至用说理的方式(第二章的标题直接用了"思维")来讲明白。我近期购买了武志红工作室推广的一堂28天系列课程,关于身体心理学。主讲人王老师,在视频中舞动的时候,身体非常灵动,而讲理论课的时候,声音却如机器人。这恰恰说明了,王老师的优势功能是感知、身体的感知和表达,而不是思维的输出。因此,她带的舞动课,才是真正的身体体验。在这一点上,我是很感激,武志红只写了书,而没有卖舞动课。我也没有办法想象,武志红老师身体动起来的样子。2.关于身体智慧武志红在采访迪尔兹的时候问,"你现在如何看待身体的疾病?"迪尔兹回答:疾病的英文disease的意思即"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疾病就是"内在的不自在"的一种反应。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关于书中描写的身体反馈给我们的信号,我有两个情节记忆颇深。1)郑立峰老师在课上做了一个小练习:几个人一组,大家轮流讲故事。讲故事者要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和一个快乐的故事,时间各约两分钟,先后不定,只是用心讲,不能出声,而听故事的人则须闭上眼睛或转过身去“听”这无声的故事。故事听完后,听故事的人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刚才的两个故事哪个是悲伤的哪个是快乐的。“我们”小组有6个人,“我”第一个讲故事,先讲的是最近几天最开心的事,后讲的则是这一段日子一件悲伤的事。结果,5个听众中只有一个人听对了我的心声,而其他4个人都猜反了。但接下来,我们差不多全听多了讲故事者的心声,有4次是全对。最后一次中,讲故事者突然改变了练习的原有设置,故事不再是快乐和悲伤,而是安宁和愤怒。并且,她彻底不再“讲”,嘴唇一动都没动,脑子里也没有用语言去组织故事,而只是想想。她先想象宁静的大自然美景,接下来则是想象愤怒。结果,大家一样都感受到了不同,而一个学员则清晰地捕捉到了她的心声,说第一个故事让她感觉很安宁,而第二个故事则让她感受到了愤怒。→这个情节对我的重要性在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去体验身体的练习。从不相信身体到相信身体,思维型的人需要"证据"。同时,这样的练习也可以开启身体感知的开关。2)讨厌、厌烦和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曾花多年时间专门观察婴幼儿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一样,后来才转成了其他方式。对此,敏感的妈妈都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孩子在召唤妈妈,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与妈妈的链接感。有心理学家还通过录像研究发现,在这个时候,假若妈妈完全接受不到孩子发出的这一信号,而对孩子置之不理,那么,就算她们在其他时候对孩子有较好的照料,孩子还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会越来越不愿意与妈妈亲近,最后甚至会陷入一种彻底不与妈妈沟通的状态。因而,有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可能与此有关。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地有了转变,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腹区、心区、脑区感受的分类和发展,可以结合脉轮,或者九型人格去理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同时,对于母婴观察来说,"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一样",这一点不说明,很难意识到。在婴儿发展出语言功能之前,类似这样的非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母婴交流的全部信息。因此,妈妈,或者咨访关系中的咨询师,如何去敏感体察这样的非语言信息,我们不仅需要练习,还需要理论。以上。

12
2
分享
先说说你的感觉:他的书有点说教和洗脑色彩。如果引用《身体知道答案》的话:内心常常会自欺,但身体永远是诚实的。读这本书冷不丁身体会有:「皱眉,抿嘴,胃不适」的感觉。🌹诚如武志红自己说:我的头脑是很厉害的。一个惯用脑的人,对未知身体的探索,一切都感到很新鲜,时常觉得神奇:哇这个太棒了!太有效了!而他试图理解搞清楚这一切发生的机制,也有雄心和热心要把那发生的一切普及大众。于是他在咨询和生活中体验了用身体感知之后,试图用强悍的大脑去梳理总结其中的奥秘,故而我们看到了诸多身体对情绪的反应、它与心理疾病联系,为何会治愈的理论分析。可能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尝试给他带来许多神秘的身心体验,让他以最强的激情写下这一切,每每读完那些成功的案例结束,扑面而来的是武老师的狂喜。在书里有大量来访者或他朋友被治愈的栗子,而读者因为一下子难以在头脑中完全理解内部逻辑,又或者我们身体的共鸣、共振不够时,就会时不时飘出一丝念头:怎么感觉像在读圣经,充满了神迹?💉而这时,我们可能会察觉自己那微皱的眉角,抿住右边的唇。这个微表情是否有:轻蔑,怀疑的色彩?胃的不适,这是食物消化器官,对武志红文字的消化让人有些情绪不良反应。🐯听过武志红现场课的人,可能会觉得武老师身体太僵硬,好一本正经,太严肃了。有些讽刺的是武志红一直在书里推崇:身心灵合一。而他给人的感觉恰恰是:脑身分离。🍢他试图放下大脑,带着最大的诚意去察觉身体感受,给人带来一种类似「全神贯注地放松」冲击感。就像他的那本书《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武志红也不完美,他摸索着走在身心灵合一的路上,他是勇敢的做最大的自我暴露,把他真实的身体感受诉说出来,好让我们理解他,好感同身受。我们对“权威”“专家”容易理想化,甚至幻想他们是完人,他们是健康的人,他们能克服所有的心理困境。但他们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武志红之所以那么出名是他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一切带着激情写下来,褒贬不一,可能还会受到很多业内人的攻击和不屑。然而,他用这种看似极端的例子来给大众普及了心理学,创造了一个全民神话。综上: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用这种写作方式让我们去重视身体的感觉,还有那不安的灵魂。

先说说你的感觉:他的书有点说教和洗脑色彩。如果引用《身体知道答案》的话:内心常常会自欺,但身体永远是诚实的。读这本书冷不丁身体会有:「皱眉,抿嘴,胃不适」的感觉。🌹诚如武志红自己说:我的头脑是很厉害的。一个惯用脑的人,对未知身体的探索,一切都感到很新鲜,时常觉得神奇:哇这个太棒了!太有效了!而他试图理解搞清楚这一切发生的机制,也有雄心和热心要把那发生的一切普及大众。于是他在咨询和生活中体验了用身体感知之后,试图用强悍的大脑去梳理总结其中的奥秘,故而我们看到了诸多身体对情绪的反应、它与心理疾病联系,为何会治愈的理论分析。可能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尝试给他带来许多神秘的身心体验,让他以最强的激情写下这一切,每每读完那些成功的案例结束,扑面而来的是武老师的狂喜。在书里有大量来访者或他朋友被治愈的栗子,而读者因为一下子难以在头脑中完全理解内部逻辑,又或者我们身体的共鸣、共振不够时,就会时不时飘出一丝念头:怎么感觉像在读圣经,充满了神迹?💉而这时,我们可能会察觉自己那微皱的眉角,抿住右边的唇。这个微表情是否有:轻蔑,怀疑的色彩?胃的不适,这是食物消化器官,对武志红文字的消化让人有些情绪不良反应。🐯听过武志红现场课的人,可能会觉得武老师身体太僵硬,好一本正经,太严肃了。有些讽刺的是武志红一直在书里推崇:身心灵合一。而他给人的感觉恰恰是:脑身分离。🍢他试图放下大脑,带着最大的诚意去察觉身体感受,给人带来一种类似「全神贯注地放松」冲击感。就像他的那本书《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武志红也不完美,他摸索着走在身心灵合一的路上,他是勇敢的做最大的自我暴露,把他真实的身体感受诉说出来,好让我们理解他,好感同身受。我们对“权威”“专家”容易理想化,甚至幻想他们是完人,他们是健康的人,他们能克服所有的心理困境。但他们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武志红之所以那么出名是他把自己感受到的这一切带着激情写下来,褒贬不一,可能还会受到很多业内人的攻击和不屑。然而,他用这种看似极端的例子来给大众普及了心理学,创造了一个全民神话。综上: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用这种写作方式让我们去重视身体的感觉,还有那不安的灵魂。

9
评论
分享
武志红老师的书都挺不错的,我个人觉得非常接地气,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过不管我们读什么书,都是需要选择性吸收的,你觉得好就学习,觉得不好就不看,甚至你还会有和作者相反的观点。我自己还是很喜欢武志红老师《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有时候我压力大,就会出现胃痛、腰背痛等身体反应,有时候遇到伤心的事情,我也会胃痛,我个人认为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身体的感受。反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感受,其实有助于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法国哲学家蒙田曾提到:身体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情绪和主张。如果我们脸红、心跳加速、语速加快,则意味着我们此刻内心是比较紧张的;如果我们毛发竖起、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则意味着我们此刻内心是极度恐惧的。我们的身体反应就这样一览无遗的泄露了我们内心的秘密。《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中,武志红老师通过一个个案例分享,系统地告诉我们身体是我们最诚实的伙伴,我们应该回归身体,跟随内在的感觉,获得心灵的答案。我们要做回自己,达到可以跟随身体的感觉,去改变我们内心世界的样子;也可以带着身体的感觉去与外部的世界沟通,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具有较高共情能力的人;如果有了身体疾病,我们也可以带着对身体的觉知,去仔细聆听它想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可以在平时,进行内观训练,以便提升我们的平等心,因为平等心是尊重自己真实存在的基石。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情绪要爆发时,不妨通过深深的呼吸,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事件上转移到自己腹部,因为呼吸能帮助我们快速安静下来。

武志红老师的书都挺不错的,我个人觉得非常接地气,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不过不管我们读什么书,都是需要选择性吸收的,你觉得好就学习,觉得不好就不看,甚至你还会有和作者相反的观点。我自己还是很喜欢武志红老师《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有时候我压力大,就会出现胃痛、腰背痛等身体反应,有时候遇到伤心的事情,我也会胃痛,我个人认为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身体的感受。反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感受,其实有助于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法国哲学家蒙田曾提到:身体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情绪和主张。如果我们脸红、心跳加速、语速加快,则意味着我们此刻内心是比较紧张的;如果我们毛发竖起、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则意味着我们此刻内心是极度恐惧的。我们的身体反应就这样一览无遗的泄露了我们内心的秘密。《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中,武志红老师通过一个个案例分享,系统地告诉我们身体是我们最诚实的伙伴,我们应该回归身体,跟随内在的感觉,获得心灵的答案。我们要做回自己,达到可以跟随身体的感觉,去改变我们内心世界的样子;也可以带着身体的感觉去与外部的世界沟通,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具有较高共情能力的人;如果有了身体疾病,我们也可以带着对身体的觉知,去仔细聆听它想对我们说的话。我们可以在平时,进行内观训练,以便提升我们的平等心,因为平等心是尊重自己真实存在的基石。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情绪要爆发时,不妨通过深深的呼吸,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事件上转移到自己腹部,因为呼吸能帮助我们快速安静下来。

7
评论
分享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惹我原生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注定了会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读一本书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从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和看法,恰恰可以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所谓的【洗脑】的观点,说明这个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本书的观点是错的,更说明看这本书的人的头脑里已经被某些观点【先入为主】了!但是,我想说一句: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无所谓【对】与【错】之分!所谓的【好坏】【对错】,都是我们人为主观地【贴标签】!我们要想【成长】,要想【进步】,必须要学会把这些【标签】撕掉!例如,就像王宝强的《道士下山》开头的场景一样:道观年成不好,养不起那么多人,于是比武决定谁留下!王宝强扮演的小道士武功最好,把所有人都打趴下了!但是,师傅才说出规矩:赢的人下山!表面上看,师傅的这个做法很让人费解,但是现在想想,这个师傅也是在给这个徒弟【洗脑】:没有什么对与错,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一切都是刚刚好!!而且,后来这个徒弟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只有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的磨砺,才能真正地【修成正果】,呆在山上是永远无法【得道】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一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惹我原生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教育背景,注定了会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读一本书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从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和看法,恰恰可以看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所谓的【洗脑】的观点,说明这个人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本书的观点是错的,更说明看这本书的人的头脑里已经被某些观点【先入为主】了!但是,我想说一句: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无所谓【对】与【错】之分!所谓的【好坏】【对错】,都是我们人为主观地【贴标签】!我们要想【成长】,要想【进步】,必须要学会把这些【标签】撕掉!例如,就像王宝强的《道士下山》开头的场景一样:道观年成不好,养不起那么多人,于是比武决定谁留下!王宝强扮演的小道士武功最好,把所有人都打趴下了!但是,师傅才说出规矩:赢的人下山!表面上看,师傅的这个做法很让人费解,但是现在想想,这个师傅也是在给这个徒弟【洗脑】:没有什么对与错,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一切都是刚刚好!!而且,后来这个徒弟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只有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的磨砺,才能真正地【修成正果】,呆在山上是永远无法【得道】的!

1
评论
分享
  • 为什么有的人情绪非常稳定,而有的人就非常情绪化?
    5回答 · 2025.08.22 21:17:54
  • 非常希望和相信宇宙有地外文明外星人,我这是什么心理
    6回答 · 2025.08.18 23:36:33
  • 我好奇,对抗型人格一味索取不付出,不成熟,如何应对
    1回答 · 2025.08.16 09:56:16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