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我更快乐,还是得到认可更快乐?

匿名用户
#治疗方法#心理咨询
我很喜欢心理咨询师,周小宽的文章,有一篇说,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读完热血沸腾,忽然想放下一切做自己,因为我也是一个呗父母限制,没有勇气做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什么样子的人,我回想我最快乐的时光,却正是那些在学校里面拿到奖状回到家母亲夸我的时刻,老师夸我的时刻,还有我喜欢的人也说我是最漂亮的时刻,被认可就是最快乐的呀,心理学上不也说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嘛,所以那些被所有人反对的人他真的快乐嘛?

我很喜欢心理咨询师,周小宽的文章,有一篇说,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读完热血沸腾,忽然想放下一切做自己,因为我也是一个呗父母限制,没有勇气做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什么样子的人,我回想我最快乐的时光,却正是那些在学校里面拿到奖状回到家母亲夸我的时刻,老师夸我的时刻,还有我喜欢的人也说我是最漂亮的时刻,被认可就是最快乐的呀,心理学上不也说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嘛,所以那些被所有人反对的人他真的快乐嘛?

2289阅读
·8回答
收藏
你好呀楼主,我是倾听者寒筠~这个问题“活出自我更快乐,还是得到认可更快乐?”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问题,简单来说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选,而是一个不定项选择,当然我们可以选择都要~只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需要我们做出一个选择!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活出自我,正如你说“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因为别人的想法只是用别人的认知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哪怕比你的人生用世俗眼光看来的好,但你也不一定喜欢啊。当你有了自己坚定的信念(比如活出真实的自我)后,别人的眼光对你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问问自己你愿意为自己的信念而改变,而付出吗?下定决心了就放手去做吧,过程中可能真的会受到一些人的冷眼,但也会吸引身边真正能欣赏自己的人,这是一种让你感到快乐的体验(被接纳的快乐),得到结果后,你也同样能感到不一样的快乐(活出自我的快乐)除非你变成钱,你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反之亦然,一个人也不可能被所有人反对的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你要乖一点老师同学才会喜欢你的哦”“那是他们喜欢我,不是喜欢我,奶奶说了,我就是本来的样子也喜欢我的人才是真的喜欢”希望你能活出自我也活得快乐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好呀楼主,我是倾听者寒筠~这个问题“活出自我更快乐,还是得到认可更快乐?”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二元对立】的问题,简单来说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选,而是一个不定项选择,当然我们可以选择都要~只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需要我们做出一个选择!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活出自我,正如你说“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因为别人的想法只是用别人的认知去创造属于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哪怕比你的人生用世俗眼光看来的好,但你也不一定喜欢啊。当你有了自己坚定的信念(比如活出真实的自我)后,别人的眼光对你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问问自己你愿意为自己的信念而改变,而付出吗?下定决心了就放手去做吧,过程中可能真的会受到一些人的冷眼,但也会吸引身边真正能欣赏自己的人,这是一种让你感到快乐的体验(被接纳的快乐),得到结果后,你也同样能感到不一样的快乐(活出自我的快乐)除非你变成钱,你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的,反之亦然,一个人也不可能被所有人反对的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你要乖一点老师同学才会喜欢你的哦”“那是他们喜欢我,不是喜欢我,奶奶说了,我就是本来的样子也喜欢我的人才是真的喜欢”希望你能活出自我也活得快乐世界和我爱着你🐳

9
2
分享
真是个好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希望能共同学习,提高。1、首先,我们定义什么是“快乐”。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快乐是一种情绪、一种状态,一种感觉。2、什么能引起“快乐”,快乐的程度可以比较吗?引起快乐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饥饿的时候,我们迟到了美食,我们很快乐;我们考试得了好成绩,我们快乐;我们追求一个心仪的姑娘,顾念答应嫁给自己的时候,我们快乐;我们创业成功时候,我们快乐。凡此种种,真是很多很多。如果抽象一点的概括的话,就是凡是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事情,都能引起我们快乐。当然,这个需求对于当事人来说,在特定情况下是稀缺的。那么我们的需求有哪些呢?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层次具体包含的内容请查询相关的资料)。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处于某种需求的过程之中,甚至会处于某几种需求交杂的复杂的需求之中。我们需求、我们渴望得到某种东西,当我们得到了,我们的需求被满足了,我们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和状态。那么,快乐可以比较吗?哪种快乐更快乐?从我们的体验来讲,对于同一个人来讲,当我们的需求越难满足,当需求满足满足的时候快乐的程度是越高的,也就是说越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越快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很难比较不同的快乐谁更快乐。可能一个乞丐实现了喝豆浆吃一碗到一碗的理想和一个皇帝实现了天下一统的快乐都差不多吧。3、活出自我更快乐,还是得到认可更快乐?这里的“活出自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另外一种理解,可以理解为“可以解释为“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生活,不管他人如何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能快乐,但很有可能,快乐很难持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独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当你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生活的时候,难免会与外界碰撞。婚姻中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个婚姻很难持续;在公司中,一个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同事、公司的人也很难在公司呆下去。当到处都是这种碰撞和冲突的时候,自己还能很快乐吗?我看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是马斯洛需求的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是一种比较高的层次的需要,他包括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得到别人的认可,是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有的需要,只不过每个人由于所处主要的需要层次不同,表现出的强度不同而已。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如果“活出自我”是“自我实现”,那,活出自我比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快乐程度会更强一些。但如果“活出自我”只是一种“我行我素”的利己行为的话,我相信“得到别人认可”的快乐会更持久一些。另外,题主在描述中提到的“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这样的描述,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我没读过这篇文章,很难对此有全面的评价。我仅就这段话,说点自己的看法: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和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两种极端的状态,其实是很难遇见的,我们真实的状况是我们衡量我们人生有哪些资源,有哪些筹码,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得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然后往往是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你的所有决定,会有多少人反对呢?最多是你至亲的家人和朋友,其他人,谁会那么无聊?

真是个好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希望能共同学习,提高。1、首先,我们定义什么是“快乐”。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由内而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快乐是一种情绪、一种状态,一种感觉。2、什么能引起“快乐”,快乐的程度可以比较吗?引起快乐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饥饿的时候,我们迟到了美食,我们很快乐;我们考试得了好成绩,我们快乐;我们追求一个心仪的姑娘,顾念答应嫁给自己的时候,我们快乐;我们创业成功时候,我们快乐。凡此种种,真是很多很多。如果抽象一点的概括的话,就是凡是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事情,都能引起我们快乐。当然,这个需求对于当事人来说,在特定情况下是稀缺的。那么我们的需求有哪些呢?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需求层次具体包含的内容请查询相关的资料)。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处于某种需求的过程之中,甚至会处于某几种需求交杂的复杂的需求之中。我们需求、我们渴望得到某种东西,当我们得到了,我们的需求被满足了,我们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和状态。那么,快乐可以比较吗?哪种快乐更快乐?从我们的体验来讲,对于同一个人来讲,当我们的需求越难满足,当需求满足满足的时候快乐的程度是越高的,也就是说越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越快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很难比较不同的快乐谁更快乐。可能一个乞丐实现了喝豆浆吃一碗到一碗的理想和一个皇帝实现了天下一统的快乐都差不多吧。3、活出自我更快乐,还是得到认可更快乐?这里的“活出自我”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可以理解为“自我实现”。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自我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另外一种理解,可以理解为“可以解释为“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生活,不管他人如何评价”。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能快乐,但很有可能,快乐很难持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孤独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当你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生活的时候,难免会与外界碰撞。婚姻中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个婚姻很难持续;在公司中,一个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同事、公司的人也很难在公司呆下去。当到处都是这种碰撞和冲突的时候,自己还能很快乐吗?我看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是马斯洛需求的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是一种比较高的层次的需要,他包括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得到别人的认可,是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有的需要,只不过每个人由于所处主要的需要层次不同,表现出的强度不同而已。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如果“活出自我”是“自我实现”,那,活出自我比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快乐程度会更强一些。但如果“活出自我”只是一种“我行我素”的利己行为的话,我相信“得到别人认可”的快乐会更持久一些。另外,题主在描述中提到的“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不如不顾一切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快乐”,这样的描述,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我没读过这篇文章,很难对此有全面的评价。我仅就这段话,说点自己的看法: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制定自己的人生和哪怕所有人都反对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两种极端的状态,其实是很难遇见的,我们真实的状况是我们衡量我们人生有哪些资源,有哪些筹码,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得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然后往往是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你的所有决定,会有多少人反对呢?最多是你至亲的家人和朋友,其他人,谁会那么无聊?

7
评论
分享
你好呀,我们认识自己,获得认可和快乐,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体系】习惯通过外部评价体系来认识自己的人,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把外部的评价作为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做事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外界,做事前会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内部评价体系】对于习惯使用内部评价体系来认识自己的人,更多会尊重自己的感觉,对别人的评价并不放在心上。他们听从内心的声音,享受着做事时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带给他巨大的动力。从你的描述中,你的动力、快乐更多来自于外部评价,比如说:你母亲、老师夸奖你,你喜欢的人认可你。但是你内心向往着,可以不管别人的评价,活出自我。建议你可以多安静地想一想,感受自己的内心,你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尝试着按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找到快乐的感觉,然后这个快乐的感觉将会成为你生活的动力。改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议你可以先从一些小事情入手。比如你喜欢吃蛋糕,但是你妈妈不喜欢你吃蛋糕,那么你可以按自己内心去吃,不要管你妈妈会不会批评你。希望你能早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

你好呀,我们认识自己,获得认可和快乐,一般通过两个途径“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体系】习惯通过外部评价体系来认识自己的人,容易忽略自己的感觉,把外部的评价作为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做事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外界,做事前会先考虑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能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内部评价体系】对于习惯使用内部评价体系来认识自己的人,更多会尊重自己的感觉,对别人的评价并不放在心上。他们听从内心的声音,享受着做事时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带给他巨大的动力。从你的描述中,你的动力、快乐更多来自于外部评价,比如说:你母亲、老师夸奖你,你喜欢的人认可你。但是你内心向往着,可以不管别人的评价,活出自我。建议你可以多安静地想一想,感受自己的内心,你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尝试着按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找到快乐的感觉,然后这个快乐的感觉将会成为你生活的动力。改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建议你可以先从一些小事情入手。比如你喜欢吃蛋糕,但是你妈妈不喜欢你吃蛋糕,那么你可以按自己内心去吃,不要管你妈妈会不会批评你。希望你能早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

5
评论
分享
你好,朋友。你在留言中提到:“心理学上不也说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嘛,所以那些被所有人反对的人他真的快乐嘛?”你漏了最重要的那个点,就是一个人首先要做到接纳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你做到自我接纳时,外界的一切肯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不会成为左右你快乐的因素。当你自我接纳时,你内心会丰盈饱满,快乐自然而生。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在《改变,从心开始》一书中写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条件式的快乐是比较客观的快乐,你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满足了你就很快乐。比如今天我想吃一个雪糕,我吃到了这个雪糕,我就会快乐了。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所以,目前的你可能还处在第一层的竞争式的快乐中,这种快乐在你竞争不利或者没人认可肯定时就变成了痛苦。真正的快乐就是自己接纳自我,自己认可自己,不被外界影响,源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悦与快乐,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真正的快乐是要向内修炼和成长的。祝福你快乐幸福。❤️

你好,朋友。你在留言中提到:“心理学上不也说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嘛,所以那些被所有人反对的人他真的快乐嘛?”你漏了最重要的那个点,就是一个人首先要做到接纳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你做到自我接纳时,外界的一切肯定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而不会成为左右你快乐的因素。当你自我接纳时,你内心会丰盈饱满,快乐自然而生。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在《改变,从心开始》一书中写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条件式的快乐是比较客观的快乐,你有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满足了你就很快乐。比如今天我想吃一个雪糕,我吃到了这个雪糕,我就会快乐了。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所以,目前的你可能还处在第一层的竞争式的快乐中,这种快乐在你竞争不利或者没人认可肯定时就变成了痛苦。真正的快乐就是自己接纳自我,自己认可自己,不被外界影响,源于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悦与快乐,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真正的快乐是要向内修炼和成长的。祝福你快乐幸福。❤️

4
评论
分享
1、反对派的“所有人”里面是否包含你自己?如果不包含,那么同意自己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2、当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什么样子”时,又谈何反对、支持?3、当我们内心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时候,外在的反对、支持对我们的影响好像就不那么大了。

1、反对派的“所有人”里面是否包含你自己?如果不包含,那么同意自己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2、当我们还“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什么样子”时,又谈何反对、支持?3、当我们内心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时候,外在的反对、支持对我们的影响好像就不那么大了。

1
评论
分享
题主你好活出自我和得到认可,我觉得都是我们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都有自己的道理。活出自我,没有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有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因为人是为自己而活。但不得不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活,难免会接触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打交道。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你也将会被孤立。所以,活出自我与得到认可,我觉得并不是选择某一个,而是找到他们之间的界限,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活出自我,但不能为所欲为,不能违背道德,也不能违背真理得到认可,但不能完全被他人左右淹没自己的思想,不能为他人而活

题主你好活出自我和得到认可,我觉得都是我们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都有自己的道理。活出自我,没有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有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因为人是为自己而活。但不得不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活,难免会接触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打交道。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你也将会被孤立。所以,活出自我与得到认可,我觉得并不是选择某一个,而是找到他们之间的界限,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活出自我,但不能为所欲为,不能违背道德,也不能违背真理得到认可,但不能完全被他人左右淹没自己的思想,不能为他人而活

1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人都是希望被看见、被认可的,人是群居动物,如果活成孤岛会很痛苦。适宜程度的追求他人认可,可以看成外在的驱动力,或是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过度追求,自己就会很痛苦。比如同学让你每天买早餐,你心里不愿意,但又不好拒绝,因为不想为此被评价为不热心,人不好。这样就没什么意思,对吧?爱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在行动前问问自己的心,这样做,我愿不愿意?不管别人会怎么评价,只要自己不愿意做,那就不做。毕竟我们只是从心,没有犯法,也没有伤害他人,不是吗?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祝好!

楼主,你好!人都是希望被看见、被认可的,人是群居动物,如果活成孤岛会很痛苦。适宜程度的追求他人认可,可以看成外在的驱动力,或是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果过度追求,自己就会很痛苦。比如同学让你每天买早餐,你心里不愿意,但又不好拒绝,因为不想为此被评价为不热心,人不好。这样就没什么意思,对吧?爱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在行动前问问自己的心,这样做,我愿不愿意?不管别人会怎么评价,只要自己不愿意做,那就不做。毕竟我们只是从心,没有犯法,也没有伤害他人,不是吗?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祝好!

1
评论
分享
这个思考挺有意思的。我认为活出自我和得到认可并不矛盾,一个能活出自我的人,只要不违法犯罪、伤害他人,我相信他会得到他喜欢的人的认可。但谁都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而且有句话说,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该有多平庸啊。所以只要得到部分能欣赏你、你欣赏的人的认可就好了。那些希望你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才去欣赏你认可你的人,你也没必要费尽心思失去自我去获得他们那点没什么价值的、自私的认可。

这个思考挺有意思的。我认为活出自我和得到认可并不矛盾,一个能活出自我的人,只要不违法犯罪、伤害他人,我相信他会得到他喜欢的人的认可。但谁都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而且有句话说,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该有多平庸啊。所以只要得到部分能欣赏你、你欣赏的人的认可就好了。那些希望你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才去欣赏你认可你的人,你也没必要费尽心思失去自我去获得他们那点没什么价值的、自私的认可。

评论
分享
  • 40+全职妈妈,如何改善强刺激带来的负面情绪?
    4回答 · 2025.05.21 15:57:15
  • 对咨询师表达真实想法和情绪后不安、担心,怎么处理?
    4回答 · 2025.05.20 20:25:53
  • 青春期咨询
    1回答 · 2025.05.20 12:20:32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90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