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孩子成长有影响吗?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家庭创伤#父母沟通
我今年二十九岁。出生以后不久妈妈就去外地工作,爸爸也很快去读研究生加忙妈妈调动的事情。在我两岁以前,一直是姥姥姥爷带我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但我现在对那段经历毫无记忆,只记得少年时期姥姥对我说,那时候妈妈放假回来,我根本不认识她。有一次差点摔倒,嘴里喊着妈妈,却向着姥姥跑过去,把我妈伤心得要死。不过,两岁以后就和爸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了。 十岁时姥姥去世了。 现在我二十九岁,十八岁到外地读大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就慢慢变得很客气。我有任何心事都不会跟他们说。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几乎每天都有交流但我从来没有表达过真实的自己。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装。我感觉他们我一直在装。我觉得这个关系好别扭,感觉我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也无法对任何人真正交心。很孤独。 我还很惧怕恋爱和婚姻。谈过两次恋爱,自己都像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爱的感觉。觉得好像自己永远不会爱上任何人,也不可能忍受与另外一个人朝夕相处一辈子。

我今年二十九岁。出生以后不久妈妈就去外地工作,爸爸也很快去读研究生加忙妈妈调动的事情。在我两岁以前,一直是姥姥姥爷带我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但我现在对那段经历毫无记忆,只记得少年时期姥姥对我说,那时候妈妈放假回来,我根本不认识她。有一次差点摔倒,嘴里喊着妈妈,却向着姥姥跑过去,把我妈伤心得要死。不过,两岁以后就和爸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了。 十岁时姥姥去世了。 现在我二十九岁,十八岁到外地读大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就慢慢变得很客气。我有任何心事都不会跟他们说。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几乎每天都有交流但我从来没有表达过真实的自己。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装。我感觉他们我一直在装。我觉得这个关系好别扭,感觉我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也无法对任何人真正交心。很孤独。 我还很惧怕恋爱和婚姻。谈过两次恋爱,自己都像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爱的感觉。觉得好像自己永远不会爱上任何人,也不可能忍受与另外一个人朝夕相处一辈子。

9378阅读
·10回答
收藏
婴幼儿时期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吗?从你的分享看下是否有影响:(肯定有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客气任何心事都不会跟他们说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从未表达过真实的自己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也无法对任何人交心惧怕恋爱和婚姻”你现在与恋人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其实就是你小时候和母亲依恋关系的复制与延续。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的实验,发现了一类为矛盾型依恋。这类依恋关系体现在: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很悲伤。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想寻求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这类孩子在长大后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过度激活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在这一刻亲密是有的,而下一刻亲密关系又会失去,他们有很强的被抛弃感,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显得很焦虑。对感情既渴望又拒人千里之外的矛盾心理并不少见。塞林格也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写道:“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婴幼儿时期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吗?从你的分享看下是否有影响:(肯定有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客气任何心事都不会跟他们说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从未表达过真实的自己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也无法对任何人交心惧怕恋爱和婚姻”你现在与恋人很难建立亲密关系,其实就是你小时候和母亲依恋关系的复制与延续。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的实验,发现了一类为矛盾型依恋。这类依恋关系体现在: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他们会表现出很悲伤。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想寻求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这类孩子在长大后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过度激活的情绪让他们感到在这一刻亲密是有的,而下一刻亲密关系又会失去,他们有很强的被抛弃感,在亲密关系中,常常显得很焦虑。对感情既渴望又拒人千里之外的矛盾心理并不少见。塞林格也在他《破碎故事之心》中写道:“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14
评论
分享
看完了你的叙述,先回答你的标题。婴儿时期,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会对成长造成影响吗?答案是会造成影响。但是我看完了你整个叙述以后,觉得他对你的影响并不算大。你有讲到你两岁以后就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了。有一个转折点就是18岁以后到外地上学,然后你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很客气,这一点是值得深思的。那么小时候爸爸妈妈和你亲密关系建立是怎样的,这个反而会对你成长造成的影响,会大一些。比如说如果你两岁以后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你的爸爸妈妈没事就抱抱你,亲亲你,然后带着你一起去玩,那么你的童年就有了一些很好的回忆,也知道怎么来建立一些亲密关系,这个是重要的,可是这一点你没有提及到一点点。当你成年以后,那种感觉好像就变了,那么这里面有一些可能性,最主要的可能性就是你爸爸妈妈,包括你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了,好像就不能给你一些比较亲密的行为。如果保持一些看起来很和谐很礼节性的,交流的话那么情绪上的变化是不大的。时间长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比较乏味。这个时候要考虑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虽然爸爸妈妈不能像以前一样抱抱亲亲举高高,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家庭的娱乐方式来进行互动,那也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方式是发生了一些改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有一些行为不能再做了,就转化了某一些行为来进行一个延续。在这一方面也没有看到你有所提及,比如说你和你爸爸妈妈有没有一些互动娱乐的模式。最后再来回答一下你最想知道的问题,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一定在你身上的影响很大,最重要的还是两岁之后你没你和你爸爸之间的亲密关系互动是怎么一回事?平时是怎么交往的,怎么沟通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看完了你的叙述,先回答你的标题。婴儿时期,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会对成长造成影响吗?答案是会造成影响。但是我看完了你整个叙述以后,觉得他对你的影响并不算大。你有讲到你两岁以后就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了。有一个转折点就是18岁以后到外地上学,然后你发现你们的关系变得很客气,这一点是值得深思的。那么小时候爸爸妈妈和你亲密关系建立是怎样的,这个反而会对你成长造成的影响,会大一些。比如说如果你两岁以后和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你的爸爸妈妈没事就抱抱你,亲亲你,然后带着你一起去玩,那么你的童年就有了一些很好的回忆,也知道怎么来建立一些亲密关系,这个是重要的,可是这一点你没有提及到一点点。当你成年以后,那种感觉好像就变了,那么这里面有一些可能性,最主要的可能性就是你爸爸妈妈,包括你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了,好像就不能给你一些比较亲密的行为。如果保持一些看起来很和谐很礼节性的,交流的话那么情绪上的变化是不大的。时间长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比较乏味。这个时候要考虑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虽然爸爸妈妈不能像以前一样抱抱亲亲举高高,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家庭的娱乐方式来进行互动,那也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方式是发生了一些改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有一些行为不能再做了,就转化了某一些行为来进行一个延续。在这一方面也没有看到你有所提及,比如说你和你爸爸妈妈有没有一些互动娱乐的模式。最后再来回答一下你最想知道的问题,那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不一定在你身上的影响很大,最重要的还是两岁之后你没你和你爸爸之间的亲密关系互动是怎么一回事?平时是怎么交往的,怎么沟通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11
评论
分享
你好,题主:感觉到因为与爸妈的关系的别捏,人机关系的过度敏感,两次恋爱的挫败,由此开始质疑:早年自己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影响到了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引发了你的焦虑,对吗?你的推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婴儿(0到3岁)早年被爸妈寄养在亲戚家,因为没有与妈妈建立足够的依恋的安全关系,容易造成分离焦虑的创伤,(胎儿被分娩出生构成第一次创伤)在潜意识会对婴儿造成被抛弃的创伤,由此ta的安全系统的安全防御感系统不能健康的建立。由此造成婴儿缺乏对他人的最基本的信任。我们是通过信任亲人,内化成与他人信任的人际关系模式的。你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可能推测是隔离情感的?你不敢过度的投入和付出,就是担心自己付出的爱无法收收获而遭受的心灵伤害。所以你可以在理性层面接纳父母接纳你的恋爱男友,但是你不敢投入的付出,因为你是带着某种防御来应对?就像一个人带着面具生活隔了ta的真实角色一样。可以想象:你的内心是挣扎和纠结的?一方面渴望一种温暖和照顾,另一方面又担心受到(抛弃)伤害!一方面想摆脱孤独,另一方面又举手无措。事实上,你的目前的状况还有一种解释:姥姥的隔代抚养没有教会你爱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接受爱与表达爱的能力!说秋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别人对我们实施爱的时候,潜意识的防御会产生顾虑:别人对我的爱纯不纯?是否会有其他企图?我接受的话会不会中了圈套?当我们对他人实施爱的时候,也会顾虑:万一对方拒绝怎么办?万一对方贪得无厌怎么办?.......如何破局?第一,学会及时的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面具戴的太久的人,会忘了自己是谁?你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是因为自己隔离了自己的情感。当你学会表达爱与恨的时候,相信你的人格会成熟一个档次!第二,尝试着与爸妈沟通,学会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请相信,无论你做些什么,你的爸妈一定会接纳你?(当年他们是迫不得已的把你放在姥姥家寄养)当年有勇气向妈妈表达爱的时候,相信也可以向他人表达爱?第三,在人际关系互动中,如果让你继续感到别捏,尴尬,想逃避,请及时的暗示:我不再是早年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能再用早年的应对模式来应对成年人的生活?!以上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如果想获得更有效的帮助,建议考虑专业的咨询获得心灵的成长?加油,壹心理和我永远爱你!

你好,题主:感觉到因为与爸妈的关系的别捏,人机关系的过度敏感,两次恋爱的挫败,由此开始质疑:早年自己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影响到了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引发了你的焦虑,对吗?你的推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婴儿(0到3岁)早年被爸妈寄养在亲戚家,因为没有与妈妈建立足够的依恋的安全关系,容易造成分离焦虑的创伤,(胎儿被分娩出生构成第一次创伤)在潜意识会对婴儿造成被抛弃的创伤,由此ta的安全系统的安全防御感系统不能健康的建立。由此造成婴儿缺乏对他人的最基本的信任。我们是通过信任亲人,内化成与他人信任的人际关系模式的。你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可能推测是隔离情感的?你不敢过度的投入和付出,就是担心自己付出的爱无法收收获而遭受的心灵伤害。所以你可以在理性层面接纳父母接纳你的恋爱男友,但是你不敢投入的付出,因为你是带着某种防御来应对?就像一个人带着面具生活隔了ta的真实角色一样。可以想象:你的内心是挣扎和纠结的?一方面渴望一种温暖和照顾,另一方面又担心受到(抛弃)伤害!一方面想摆脱孤独,另一方面又举手无措。事实上,你的目前的状况还有一种解释:姥姥的隔代抚养没有教会你爱的能力?具体的讲就是接受爱与表达爱的能力!说秋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别人对我们实施爱的时候,潜意识的防御会产生顾虑:别人对我的爱纯不纯?是否会有其他企图?我接受的话会不会中了圈套?当我们对他人实施爱的时候,也会顾虑:万一对方拒绝怎么办?万一对方贪得无厌怎么办?.......如何破局?第一,学会及时的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面具戴的太久的人,会忘了自己是谁?你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是因为自己隔离了自己的情感。当你学会表达爱与恨的时候,相信你的人格会成熟一个档次!第二,尝试着与爸妈沟通,学会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请相信,无论你做些什么,你的爸妈一定会接纳你?(当年他们是迫不得已的把你放在姥姥家寄养)当年有勇气向妈妈表达爱的时候,相信也可以向他人表达爱?第三,在人际关系互动中,如果让你继续感到别捏,尴尬,想逃避,请及时的暗示:我不再是早年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不能再用早年的应对模式来应对成年人的生活?!以上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如果想获得更有效的帮助,建议考虑专业的咨询获得心灵的成长?加油,壹心理和我永远爱你!

11
评论
分享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在不同的人面前我们可能会是不同的自己。小的时候受了委屈第一时间总是想找爸爸妈妈哭诉一下,长大了之后受了委屈接到父母的电话,哪怕心中有再多的不满,多数时候都会笑着对他们说「放心吧,我没事,一切都挺好的,你和我爸要照顾好自己哦。」其实不单单是楼主报喜不报忧,很多成年人都是如此,因为他们舍不得父母每天再为自己担忧。有的时候,装的太多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面具带的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最初的模样,所以偶尔也要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内心,因为哪怕自己在外面多成功,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其实,和父母的沟通可以从点滴开始。比如:在外打工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把家乡的天气预报也放到桌面上,天气冷了可以提醒父母加点衣服,天气热了可以告诉他们小心中暑,下雨了可以告诉他们出行注意安全,生活里的幸福其实就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闲暇的时候可以和父母分析一下自己的成功,有了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和家人商量一下对策,其实父母很多时候都希望孩子可以对他们网开一面。恋爱和婚姻,其实并不可怕,你会遇到那么一个人,包容你的小脾气,把你当女儿一样宠一辈子,给你一辈子的幸福,或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爱情。学会爱自己,也要学会爱别人,和一个人在一起,免不了会有各种不愉快,但是我们依旧会包容对方,担心对方,想和她一起走下去。认识不同的人,看看别人的人生,其实生活有的时候蛮简单的,学会放下,学会成长,你永远是最好的你。温暖你治愈我,愿你一切安好。(=^¨^=)莫小凡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在不同的人面前我们可能会是不同的自己。小的时候受了委屈第一时间总是想找爸爸妈妈哭诉一下,长大了之后受了委屈接到父母的电话,哪怕心中有再多的不满,多数时候都会笑着对他们说「放心吧,我没事,一切都挺好的,你和我爸要照顾好自己哦。」其实不单单是楼主报喜不报忧,很多成年人都是如此,因为他们舍不得父母每天再为自己担忧。有的时候,装的太多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面具带的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最初的模样,所以偶尔也要和父母分享一下自己的内心,因为哪怕自己在外面多成功,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其实,和父母的沟通可以从点滴开始。比如:在外打工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把家乡的天气预报也放到桌面上,天气冷了可以提醒父母加点衣服,天气热了可以告诉他们小心中暑,下雨了可以告诉他们出行注意安全,生活里的幸福其实就是一件件小事组成的。闲暇的时候可以和父母分析一下自己的成功,有了困难的时候也可以和家人商量一下对策,其实父母很多时候都希望孩子可以对他们网开一面。恋爱和婚姻,其实并不可怕,你会遇到那么一个人,包容你的小脾气,把你当女儿一样宠一辈子,给你一辈子的幸福,或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爱情。学会爱自己,也要学会爱别人,和一个人在一起,免不了会有各种不愉快,但是我们依旧会包容对方,担心对方,想和她一起走下去。认识不同的人,看看别人的人生,其实生活有的时候蛮简单的,学会放下,学会成长,你永远是最好的你。温暖你治愈我,愿你一切安好。(=^¨^=)莫小凡

10
评论
分享
目前来看两岁以前的亲密阶段培养期的确对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你即使之后与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似乎你们的交往模式并没有让你获得任何情感归属?◎有一次差点摔倒,嘴里喊着妈妈◎却姥姥跑去,把你妈伤心得要死◎两岁以后就和爸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了◎十八岁到外地读大学以后,与父母很客气Ⅲ被抛弃感的避免与亲密感信任的建立关键期一般来说我们所谈到的小孩子特别是婴幼儿『0-3岁』的分离过程,正常的分离是一个从依恋到迈向独立个体化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来得太早、太频繁以及太不稳定的话,对于孩子来讲,他的客体恒定感就没有建立起来。所谓的客体恒定感没有建立起来,就是一个稳定的、具有支持性的、帮助性的母亲意象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他内心稳定固化,让他可以带着这种稳定感去闯荡外部世界。对于孩子来讲,在他的客体恒定感建立之前,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被抛弃或者是失落的恐惧。这个恐惧虽然没有前面的迫害焦虑那么大,但也大到一个脆弱的自己,失去了他可以去依赖的整个世界的恐慌。联系到你的当前状态:◎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无法真正交心◎很孤独还很惧怕恋爱和婚姻,谈过两次恋爱◎自己都像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爱的感觉支持性的和表达性的技巧被用于减少个体分离焦虑者内部冲突,同时加强情感和冲动的调节,允许个人发展更适当的焦虑信号。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弥补曾经信任感缺失看到自身的光芒祝好!ZQ

目前来看两岁以前的亲密阶段培养期的确对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你即使之后与父母一直生活在一起,似乎你们的交往模式并没有让你获得任何情感归属?◎有一次差点摔倒,嘴里喊着妈妈◎却姥姥跑去,把你妈伤心得要死◎两岁以后就和爸妈一直生活在一起了◎十八岁到外地读大学以后,与父母很客气Ⅲ被抛弃感的避免与亲密感信任的建立关键期一般来说我们所谈到的小孩子特别是婴幼儿『0-3岁』的分离过程,正常的分离是一个从依恋到迈向独立个体化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来得太早、太频繁以及太不稳定的话,对于孩子来讲,他的客体恒定感就没有建立起来。所谓的客体恒定感没有建立起来,就是一个稳定的、具有支持性的、帮助性的母亲意象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他内心稳定固化,让他可以带着这种稳定感去闯荡外部世界。对于孩子来讲,在他的客体恒定感建立之前,最大的恐惧,就是自己被抛弃或者是失落的恐惧。这个恐惧虽然没有前面的迫害焦虑那么大,但也大到一个脆弱的自己,失去了他可以去依赖的整个世界的恐慌。联系到你的当前状态:◎永远无法对他们真正交心,无法真正交心◎很孤独还很惧怕恋爱和婚姻,谈过两次恋爱◎自己都像完成任务,并没有真正的爱的感觉支持性的和表达性的技巧被用于减少个体分离焦虑者内部冲突,同时加强情感和冲动的调节,允许个人发展更适当的焦虑信号。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弥补曾经信任感缺失看到自身的光芒祝好!ZQ

10
评论
分享
客体关系理论确实为我们理解婴儿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对成人后心理问题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不过,毕竟是无法直接验证的理论。题主现在体验到的与父母关系的疏离感,也可能是各方面因素结合的影响。例如儿童期父母对你的爱的表达程度?你自己的人格特质?等等都有可能。很难单纯归因到婴儿期的经历上。毕竟,从婴儿期到你现在29岁,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就说我吧,我三岁前也不是父母带大的,是被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奶奶带大的,三岁之后才回到家里生活。要不是大人告诉我,我自己对这段记忆也几乎没有印象。感觉我现在的人际关系模式也与那个时期无关。更多受有记忆之后的经历的影响。我深感这种疏离的人际关系让你感到很孤独,但毕竟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只能从当前的认知和行为着手,不如试着勇敢做出改变,对父母、他人交心地交流几次,看看效果?

客体关系理论确实为我们理解婴儿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对成人后心理问题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不过,毕竟是无法直接验证的理论。题主现在体验到的与父母关系的疏离感,也可能是各方面因素结合的影响。例如儿童期父母对你的爱的表达程度?你自己的人格特质?等等都有可能。很难单纯归因到婴儿期的经历上。毕竟,从婴儿期到你现在29岁,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就说我吧,我三岁前也不是父母带大的,是被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奶奶带大的,三岁之后才回到家里生活。要不是大人告诉我,我自己对这段记忆也几乎没有印象。感觉我现在的人际关系模式也与那个时期无关。更多受有记忆之后的经历的影响。我深感这种疏离的人际关系让你感到很孤独,但毕竟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只能从当前的认知和行为着手,不如试着勇敢做出改变,对父母、他人交心地交流几次,看看效果?

2
评论
分享
当然会有影响,一岁之前,宝宝和父母在建立关系,虽然宝宝小,可还是会有影响,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离开他,若实际情况不允许,那就需要在以后得日子里,多关注,多维系亲子关系啦

当然会有影响,一岁之前,宝宝和父母在建立关系,虽然宝宝小,可还是会有影响,如果可以的话尽量不离开他,若实际情况不允许,那就需要在以后得日子里,多关注,多维系亲子关系啦

评论
分享
当然有啦,多陪陪孩子

当然有啦,多陪陪孩子

评论
分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非常的重要。而且小孩从小开始就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培养。孩子是父母双方的共有的结晶,需要双方的共同呵护才能茁壮成长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非常的重要。而且小孩从小开始就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培养。孩子是父母双方的共有的结晶,需要双方的共同呵护才能茁壮成长的。

评论
分享
朋友,先养一只你喜欢的动物,必须是哺乳动物,记得养了以后不能杀,不能遗弃,不能给人。既然你对爱和被爱这件事儿都很措手不及,那就慢慢培养起来吧!把所有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吐槽给你的宠物,过去永远是过去,我们是活在当下的……

朋友,先养一只你喜欢的动物,必须是哺乳动物,记得养了以后不能杀,不能遗弃,不能给人。既然你对爱和被爱这件事儿都很措手不及,那就慢慢培养起来吧!把所有无法表达的情感可以吐槽给你的宠物,过去永远是过去,我们是活在当下的……

评论
分享
  • 我妈处事一塌糊涂,我都被气得肝疼失眠了,怎么办好呢
    2回答 · 2025.05.04 12:54:10
  • 17岁高二,家庭破裂导致思维消极,变得悲观怎么办?
    1回答 · 2025.05.03 23:15:53
  • 和男友快两年了,他原生家庭带给他伤害,该不该继续?
    1回答 · 2025.05.03 19:08:35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