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错是不同立场上的产物,该如何进行对错判断?

玄晶
#人生意义#性格完善#自我完善
世界不是二元的,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也就是说,人做出的任何行为,若是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 那么我就陷入了困惑,对错这个词这样看来,就显得好虚幻且充满偏执。活了这么多年,突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少了很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人人都说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哪怕是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这个认识有问题吗?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感到了害怕,恐惧。害怕自己太单纯被人伤害。但是这就是我,真的有些无奈。求解?

世界不是二元的,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也就是说,人做出的任何行为,若是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 那么我就陷入了困惑,对错这个词这样看来,就显得好虚幻且充满偏执。活了这么多年,突然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少了很重要的东西。我认为人人都说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哪怕是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这个认识有问题吗? 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感到了害怕,恐惧。害怕自己太单纯被人伤害。但是这就是我,真的有些无奈。求解?

8528阅读
·27回答
收藏
题主你好我之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自己也琢磨了挺久,至今有所感悟,分享出来,希望能稍解你疑惑吧首先,我非常赞同“人人都是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的这个观点,而且我现在也正是在这么做的。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越发的平和了,不再轻易的去评论别人,我觉得这是一种让我感觉非常舒适的状态,有时候看到有些新闻里的杀人狂,一些人在喊着“残忍,判死刑”的时候,我也会去想,他为什么会去这么做,他这么做想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呢?我相信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有自己的动机,而且这种需求和动机是我们所有人都渴望的,差别在于每个人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个人选择满足需求的方式往往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而成长环境我们往往无法自主选择。所以,我不再去评判对和错,每个人只会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你说自己很单纯,当我在和你有一样的意识的时候,我是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不再用对错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是思想上的一个大进步。我能感觉到你有些恐惧,也许在你心里,理解了“坏人”意味着原谅了“坏人”,接受了“坏人”,认同了“坏人”的所做作为,而一旦“坏人”能被原谅,接受和认同,那么我们将没有办法去遏制有伤害性的事情发生,会有更多人收到伤害,单纯的我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更大。曾经我也为此迷惑过,我们该怎么去面对那些伤害性的事件和人呢?后来我意识到,理解和原谅不同,和接受不用,更和认同不同。我理解但我不接受,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我不接受你做事的方式,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原因,但我也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伤害性的行为负责任。我理解,但我不接受。这是我最终的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要一起探讨的话,可以私聊我。

题主你好我之前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自己也琢磨了挺久,至今有所感悟,分享出来,希望能稍解你疑惑吧首先,我非常赞同“人人都是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的这个观点,而且我现在也正是在这么做的。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越发的平和了,不再轻易的去评论别人,我觉得这是一种让我感觉非常舒适的状态,有时候看到有些新闻里的杀人狂,一些人在喊着“残忍,判死刑”的时候,我也会去想,他为什么会去这么做,他这么做想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呢?我相信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有自己的动机,而且这种需求和动机是我们所有人都渴望的,差别在于每个人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个人选择满足需求的方式往往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而成长环境我们往往无法自主选择。所以,我不再去评判对和错,每个人只会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你说自己很单纯,当我在和你有一样的意识的时候,我是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不再用对错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是思想上的一个大进步。我能感觉到你有些恐惧,也许在你心里,理解了“坏人”意味着原谅了“坏人”,接受了“坏人”,认同了“坏人”的所做作为,而一旦“坏人”能被原谅,接受和认同,那么我们将没有办法去遏制有伤害性的事情发生,会有更多人收到伤害,单纯的我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更大。曾经我也为此迷惑过,我们该怎么去面对那些伤害性的事件和人呢?后来我意识到,理解和原谅不同,和接受不用,更和认同不同。我理解但我不接受,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我不接受你做事的方式,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原因,但我也认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伤害性的行为负责任。我理解,但我不接受。这是我最终的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要一起探讨的话,可以私聊我。

27
5
分享
这真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大家肯定都想过,但是基本都无解,别恐惧,别害怕,因为大部分人都像你一样没想明白~我们判断对错虽然是不同立场上的产物,但是总得有个评判原则和标准,比如符合法律规范的是对的,违背法律的是错的;符合自然客观发展规律是对的,违背的是错的~人人都有值得爱的一面,但不代表我们必须得去爱他,他错了,那他就是错了啊,我们爱的是他值得爱的,而不是他错的那一面~害怕自己太单纯被人伤害,那也同样自己太单纯也会获得爱,爱和伤害对立面,单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给你不同的回应,别人我们又控制不了,所以只要保持自我,同时适当的保护自己~愿安好~

这真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大家肯定都想过,但是基本都无解,别恐惧,别害怕,因为大部分人都像你一样没想明白~我们判断对错虽然是不同立场上的产物,但是总得有个评判原则和标准,比如符合法律规范的是对的,违背法律的是错的;符合自然客观发展规律是对的,违背的是错的~人人都有值得爱的一面,但不代表我们必须得去爱他,他错了,那他就是错了啊,我们爱的是他值得爱的,而不是他错的那一面~害怕自己太单纯被人伤害,那也同样自己太单纯也会获得爱,爱和伤害对立面,单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给你不同的回应,别人我们又控制不了,所以只要保持自我,同时适当的保护自己~愿安好~

21
1
分享
世界不是二元的,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所谓的“二元意识”是我们意识上的分离,认为一切事物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因而在意识层面上产生了对立和冲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二元意识对于我们毫无用处呢?虽然二元大相径庭,但是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就像南极北极,如果缺失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独立存在,整体也就不复存在。就像楼主思考的那样“杀人犯也有可以被理解的地方,不完全是错的,也有值得爱的地方”这个单单是表面上的去除“二元意识”,因为真正的去“二元意识”是不评判,不纠结,处于真正的平和心态,而楼主很明显陷入自我怀疑状态,我这样是不是不好呢?人不仅仅是独立的生物个体,更是社会化的人,自然有自然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社会也有社会的法律法规,“社会人”更讲究的是责任和担当,“杀人犯”他是社会化的产物,虽然他杀人的原因可以有理解的地方,但是他杀人的结果是不对的,是残忍的,也就要负法律责任!总之,对于“杀人犯”我急看到了他背后理解的东西,我也看到了他这个行为的错误地方,而这两个方面我都不偏向哪一个?我只是处于中间的观察者,把“二元意识”回归“一元意识”!我内心就会平静!

世界不是二元的,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所谓的“二元意识”是我们意识上的分离,认为一切事物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因而在意识层面上产生了对立和冲突。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二元意识对于我们毫无用处呢?虽然二元大相径庭,但是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就像南极北极,如果缺失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无法独立存在,整体也就不复存在。就像楼主思考的那样“杀人犯也有可以被理解的地方,不完全是错的,也有值得爱的地方”这个单单是表面上的去除“二元意识”,因为真正的去“二元意识”是不评判,不纠结,处于真正的平和心态,而楼主很明显陷入自我怀疑状态,我这样是不是不好呢?人不仅仅是独立的生物个体,更是社会化的人,自然有自然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社会也有社会的法律法规,“社会人”更讲究的是责任和担当,“杀人犯”他是社会化的产物,虽然他杀人的原因可以有理解的地方,但是他杀人的结果是不对的,是残忍的,也就要负法律责任!总之,对于“杀人犯”我急看到了他背后理解的东西,我也看到了他这个行为的错误地方,而这两个方面我都不偏向哪一个?我只是处于中间的观察者,把“二元意识”回归“一元意识”!我内心就会平静!

13
评论
分享
你似乎忽略了认识社会的人,而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法律和社会道德。正如你所说的,表态杀人的人在他自己的立场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站在社会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他是不能够被理解和接受的。再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就算他个人能够在自己的立场理解和接受,但并不代表其他的人都能够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和接受,这就受到个人的认知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再一个,你也说了世界并不是二元的。不可否认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可是二者并不是可以抵消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一面,就好像我们正常人工作的时候是一面,生活的时候是一面,休闲娱乐又是一面,而人格是这些不同面的整合。变态杀人魔杀人的时候不是用他值得爱的那一面去杀人的吧,所以我们去定义他的杀人行为的时候就不能去通过他值得爱的那一面去定义呀。可以拿龙哥被反杀案来举例。如果龙哥杀人成功,那么龙哥是要被判刑的,因为他是主动想要去行凶的,这是他凶恶的一面。我们假设龙哥在家庭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这是他值得爱的一面,我们会因为这一面而理解和原谅他想要行凶的那一面吗?相反,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反杀他的那个人。因为大家都在用综合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用二元的角度看问题。最后再说一个,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受到社会背景、文化条件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还有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存在以及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你陷入这样的困惑也并不是说你的认知有问题,而是你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这种困惑则是一种探索形成的阶段,是一个过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你似乎忽略了认识社会的人,而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法律和社会道德。正如你所说的,表态杀人的人在他自己的立场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站在社会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他是不能够被理解和接受的。再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就算他个人能够在自己的立场理解和接受,但并不代表其他的人都能够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和接受,这就受到个人的认知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再一个,你也说了世界并不是二元的。不可否认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可是二者并不是可以抵消的。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一面,就好像我们正常人工作的时候是一面,生活的时候是一面,休闲娱乐又是一面,而人格是这些不同面的整合。变态杀人魔杀人的时候不是用他值得爱的那一面去杀人的吧,所以我们去定义他的杀人行为的时候就不能去通过他值得爱的那一面去定义呀。可以拿龙哥被反杀案来举例。如果龙哥杀人成功,那么龙哥是要被判刑的,因为他是主动想要去行凶的,这是他凶恶的一面。我们假设龙哥在家庭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这是他值得爱的一面,我们会因为这一面而理解和原谅他想要行凶的那一面吗?相反,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接受反杀他的那个人。因为大家都在用综合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用二元的角度看问题。最后再说一个,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受到社会背景、文化条件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还有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存在以及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你陷入这样的困惑也并不是说你的认知有问题,而是你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这种困惑则是一种探索形成的阶段,是一个过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13
评论
分享
对错是不同立场上的产物,该如何进行对错判断?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原则上,良知必须要分对错!单方面的认为没有对错只有利弊那是丛林法则。只有更多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对错的人,社会才能文明进步发展。变态杀人魔他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用对错良知去判断,而用追利避弊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他们产生需求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去追求自己有利一面。弊就是当自己的欲望没有满足时是痛苦的。什么是利弊?“利弊”侧重的是结果造成的客观影响,对自己好,就是“利”,对自己不好,就是“弊”。判断利弊是自然法则,事实上小孩天生就有,幼儿时期就已经能清晰地判断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是“利”还是“弊”,用哭、笑来表达自己的判断。幼儿是无法判断“对错”的;所以对让自己吃饱、穿暖行为判断利,等幼儿长到儿童、青少年直至成年,才逐渐会形成三观从而对“对错”进行判断。人人都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但也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错是不同立场上的产物,该如何进行对错判断?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原则上,良知必须要分对错!单方面的认为没有对错只有利弊那是丛林法则。只有更多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对错的人,社会才能文明进步发展。变态杀人魔他们的行为往往不是用对错良知去判断,而用追利避弊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他们产生需求时,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去追求自己有利一面。弊就是当自己的欲望没有满足时是痛苦的。什么是利弊?“利弊”侧重的是结果造成的客观影响,对自己好,就是“利”,对自己不好,就是“弊”。判断利弊是自然法则,事实上小孩天生就有,幼儿时期就已经能清晰地判断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是“利”还是“弊”,用哭、笑来表达自己的判断。幼儿是无法判断“对错”的;所以对让自己吃饱、穿暖行为判断利,等幼儿长到儿童、青少年直至成年,才逐渐会形成三观从而对“对错”进行判断。人人都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但也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1
1
分享
楼主这个问题好,发人深思;善恶对错这些判断的确要考虑立场、尺码,变化复杂会令人难以琢磨。所以道德学问里有道德哲学,专门研究这些深奥问题的。借你的问题叙述,分享几点看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对错判断。这个时侯若再深思,就要考虑立场的选择问题了;——人们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或叫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也就是说自私,从本性上看出发点没有错;但在共处一个社会中,相互之间发生冲突(资源有限的时候这是必然的)时,就需要有更高一层面的原则来指导才能化解矛盾;所以这个更高层面的原则(多表现为道德原则)就是一个更有力的判定标准;它让“自私”变得不再那么“正确”;——道德原则的层面和人们生活的群体大小相关,原始社会应该是部落;后来有区域、国家、民族、信仰等等群体划分的标准;这些群体里都可能会把群体利益当成最高利益——维护它才是最“正确”;——不顾道德原则冲突而“坚持自我”,造成对群体里他人的伤害,这是遭人唾弃的“自私”;根据自利行为的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词“败类”“叛徒”“X奸”“XX犯”等等——这类违背了道德原则的行为,虽也可以从心理学上进行一番有来有去的解读(或称理解),但在群体当中看,一般就不再值得爱了——不然爱变成了无原则;而无原则的爱会让爱贬值甚至变异。——不过从超历史眼光看,历史上曾有包括现有的群体划分,相比“全人类”这个层面,都还狭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其他;——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对”的标准应该是对全人类有利。而有些行为是反人类的。变态杀人魔的杀人行为在我看就是。——身为人类一员,只要能站在维护人类利益的角度,就应该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而免受额外的伤害。

楼主这个问题好,发人深思;善恶对错这些判断的确要考虑立场、尺码,变化复杂会令人难以琢磨。所以道德学问里有道德哲学,专门研究这些深奥问题的。借你的问题叙述,分享几点看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对错判断。这个时侯若再深思,就要考虑立场的选择问题了;——人们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或叫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也就是说自私,从本性上看出发点没有错;但在共处一个社会中,相互之间发生冲突(资源有限的时候这是必然的)时,就需要有更高一层面的原则来指导才能化解矛盾;所以这个更高层面的原则(多表现为道德原则)就是一个更有力的判定标准;它让“自私”变得不再那么“正确”;——道德原则的层面和人们生活的群体大小相关,原始社会应该是部落;后来有区域、国家、民族、信仰等等群体划分的标准;这些群体里都可能会把群体利益当成最高利益——维护它才是最“正确”;——不顾道德原则冲突而“坚持自我”,造成对群体里他人的伤害,这是遭人唾弃的“自私”;根据自利行为的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词“败类”“叛徒”“X奸”“XX犯”等等——这类违背了道德原则的行为,虽也可以从心理学上进行一番有来有去的解读(或称理解),但在群体当中看,一般就不再值得爱了——不然爱变成了无原则;而无原则的爱会让爱贬值甚至变异。——不过从超历史眼光看,历史上曾有包括现有的群体划分,相比“全人类”这个层面,都还狭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其他;——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对”的标准应该是对全人类有利。而有些行为是反人类的。变态杀人魔的杀人行为在我看就是。——身为人类一员,只要能站在维护人类利益的角度,就应该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而免受额外的伤害。

10
评论
分享
“对”字的本义是“手持大刀临敌抗衡”,由此意引申出“相当,相称”,又引申为“一致”,进而有了“正确”的意思。今日,当我们使用“对”来表示“正确”的时候,其中仍然隐含着“一致”的意义。楼主提到: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这句话成立与否,要看对立场的限定,当依据是否与个体立场一致来判断对错的时候,这个对错,就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对错,而当依据是否与群体立场一致来判断对错的时候,这个对错,就是一种群体的对错。回到楼主的疑问,“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所以他的行为就是对的?他的行为与他的立场一致,从个体的角度他当然可以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当他的行为与群体立场不一致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不对”。所以,当我们说对错的时候,需要首先界定,这个对错,是对谁而言的?杀人狂可以被理解,是从他的立场出发,当这种立场与群体的立场有冲突时,他的“对”就没有意义了。

“对”字的本义是“手持大刀临敌抗衡”,由此意引申出“相当,相称”,又引申为“一致”,进而有了“正确”的意思。今日,当我们使用“对”来表示“正确”的时候,其中仍然隐含着“一致”的意义。楼主提到:对错也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的产物,这句话成立与否,要看对立场的限定,当依据是否与个体立场一致来判断对错的时候,这个对错,就仅仅是一种个体的对错,而当依据是否与群体立场一致来判断对错的时候,这个对错,就是一种群体的对错。回到楼主的疑问,“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所以他的行为就是对的?他的行为与他的立场一致,从个体的角度他当然可以认为自己是对的,但是当他的行为与群体立场不一致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不对”。所以,当我们说对错的时候,需要首先界定,这个对错,是对谁而言的?杀人狂可以被理解,是从他的立场出发,当这种立场与群体的立场有冲突时,他的“对”就没有意义了。

10
评论
分享
看完了你的叙述,这是一个哲学方面的问题。你讲到自己不是一个二元论的支持者,那么在你的叙述中并没有体现出三元论。就好像你思考着如果都是站在自己的这个角度来思考,觉得都是对的,放到对立面都是错的,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中间地带?比如说有一些选择,既不好也不坏。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看来既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化,也不算是最大的损失。所以如果说你跳出了二元论的观点,那么你就学会了辩证法,可以参考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提出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正反合。那么要想跳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种思维就要有第3个视角。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冲突中发现真理。他认为事物由于不完美,迟早会遭遇对立面的挑战,然后包含在正反两方中的部分真理,就会因对抗而体现出来。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现在再给你讲一个哲学家提出边沁主义。他的这个哲学思想就打破了对错的立场。举个例子,现在有一辆火车失控那么火车的正道上面,有4个小孩。在废弃的铁道上面有一个小孩,那么你该选择冲着一个小孩开过去,还是4个小孩开过去?或者再举另一个例子,你答应处决一个无辜村民便能,就另外9个村民碰到这种事情,究竟该不该开枪?要是不愿意的话,只要把能够获救的人数不断往上加,那么你会不会在某一点放弃坚持并接受,不可取人性命,并非绝对的道德标准。给你推荐一本书吧,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你所想的东西,这些大师们都想过了,可以去吸取一些营养。

看完了你的叙述,这是一个哲学方面的问题。你讲到自己不是一个二元论的支持者,那么在你的叙述中并没有体现出三元论。就好像你思考着如果都是站在自己的这个角度来思考,觉得都是对的,放到对立面都是错的,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中间地带?比如说有一些选择,既不好也不坏。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看来既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化,也不算是最大的损失。所以如果说你跳出了二元论的观点,那么你就学会了辩证法,可以参考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提出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正反合。那么要想跳出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种思维就要有第3个视角。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冲突中发现真理。他认为事物由于不完美,迟早会遭遇对立面的挑战,然后包含在正反两方中的部分真理,就会因对抗而体现出来。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句话。现在再给你讲一个哲学家提出边沁主义。他的这个哲学思想就打破了对错的立场。举个例子,现在有一辆火车失控那么火车的正道上面,有4个小孩。在废弃的铁道上面有一个小孩,那么你该选择冲着一个小孩开过去,还是4个小孩开过去?或者再举另一个例子,你答应处决一个无辜村民便能,就另外9个村民碰到这种事情,究竟该不该开枪?要是不愿意的话,只要把能够获救的人数不断往上加,那么你会不会在某一点放弃坚持并接受,不可取人性命,并非绝对的道德标准。给你推荐一本书吧,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你所想的东西,这些大师们都想过了,可以去吸取一些营养。

10
2
分享
Hello,楼主你好~是啊,人人都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哪怕是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所谓坏人也不过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步步沦陷而已。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做一个好人呢。谁又想做错事呢,我们只不过是在当下情况做了迫不得已的选择。举个例子,杀人是不对的,但杀一个贪赃枉法、奸淫掳掠的人就是对的。杀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杀一只受到国家保护、濒危灭绝的鸡就是错的。是对是错是由人自身对身周的事物的感知而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存在正确的是非观,也需要正确的是非观,但是不存在绝对的是非观。对错是没有标准去衡量,如果说有标准,也只是拿人类的标准去衡量它。人类对与错的真理在猪,鸟的眼里还合理吗?所以对与错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决对的对与错。其实你也不必害怕,你的害怕只是因为,你觉得很多人不能理解你,会站在你的对立面?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而你只是看得更加通透而已。不管他人如何,只有我们不触及法律红线,我们就没有错。我们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就好了。对我而言,我也可以理解那些杀人犯,那些做了错事的人。但是这只是理解,不代表我会那样做。我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bestregards

Hello,楼主你好~是啊,人人都可以被理解,都是值得爱的,哪怕是变态杀人魔也会有值得爱的一面。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所谓坏人也不过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步步沦陷而已。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做一个好人呢。谁又想做错事呢,我们只不过是在当下情况做了迫不得已的选择。举个例子,杀人是不对的,但杀一个贪赃枉法、奸淫掳掠的人就是对的。杀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杀一只受到国家保护、濒危灭绝的鸡就是错的。是对是错是由人自身对身周的事物的感知而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存在正确的是非观,也需要正确的是非观,但是不存在绝对的是非观。对错是没有标准去衡量,如果说有标准,也只是拿人类的标准去衡量它。人类对与错的真理在猪,鸟的眼里还合理吗?所以对与错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决对的对与错。其实你也不必害怕,你的害怕只是因为,你觉得很多人不能理解你,会站在你的对立面?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人生观。而你只是看得更加通透而已。不管他人如何,只有我们不触及法律红线,我们就没有错。我们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就好了。对我而言,我也可以理解那些杀人犯,那些做了错事的人。但是这只是理解,不代表我会那样做。我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bestregards

10
评论
分享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多情况下只有真的走进对方的世界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前段时间看了不少有关犯罪的网剧和书籍,其中有不少罪犯的行为真的是人神共愤,但是当我真的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开始有点同情他们的遭遇,如果不是遇见各种变故的话,或许他们的人生也会很幸福吧。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定律的话,早就乱套了,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都没办反说服谁的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行为去做的话,后果不敢想象。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底线绝对不可以触碰。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很多事情其实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极少部分人是要忽略不计的。犯罪有的时候真的是一时冲动,一个人在街上饿的快晕倒了,如果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帮忙,或者在他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之前帮他一把,最后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毕竟别人给予和自己动手抢完全是二个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行为和环境,但是可以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有着自己的底线,当人人都能遵守这些底线的时候,其实很多事情就可以避免了。当我们能把自己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对错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温暖你治愈我,愿你一切安好。(=^¨^=)莫小凡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多情况下只有真的走进对方的世界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前段时间看了不少有关犯罪的网剧和书籍,其中有不少罪犯的行为真的是人神共愤,但是当我真的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开始有点同情他们的遭遇,如果不是遇见各种变故的话,或许他们的人生也会很幸福吧。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定律的话,早就乱套了,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都没办反说服谁的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行为去做的话,后果不敢想象。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底线绝对不可以触碰。人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很多事情其实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极少部分人是要忽略不计的。犯罪有的时候真的是一时冲动,一个人在街上饿的快晕倒了,如果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帮忙,或者在他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之前帮他一把,最后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毕竟别人给予和自己动手抢完全是二个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行为和环境,但是可以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有着自己的底线,当人人都能遵守这些底线的时候,其实很多事情就可以避免了。当我们能把自己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对错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温暖你治愈我,愿你一切安好。(=^¨^=)莫小凡

10
评论
分享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道德量尺,处于不同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对是非善恶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典型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试问,你认为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又为什么不应该?那么,法官该不该判这位丈夫的刑呢?为什么?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并附上自己的理由。如果来一场辩论,那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将自己置身于丈夫的角色,也有人站在医生的角度,或者是旁观者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是非判断截然不同,这大概就是楼主所说的,对错是不同立场的产物吧~这与我们常说的“对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当发现别人表现出不同于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他和我不一样?是我错了吗?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原因,即使是杀人犯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并试着理解。这会让我们对人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但这并代表我们允许或者纵容人性中的“恶行”发生。世界上本来没有对错,因为有了你,才有了对错。就做你心底认为对的事情吧,因为能做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加油,祝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道德量尺,处于不同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对是非善恶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典型的"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试问,你认为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又为什么不应该?那么,法官该不该判这位丈夫的刑呢?为什么?相信不同的人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并附上自己的理由。如果来一场辩论,那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将自己置身于丈夫的角色,也有人站在医生的角度,或者是旁观者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是非判断截然不同,这大概就是楼主所说的,对错是不同立场的产物吧~这与我们常说的“对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其实是一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当发现别人表现出不同于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他和我不一样?是我错了吗?我们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原因,即使是杀人犯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并试着理解。这会让我们对人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但这并代表我们允许或者纵容人性中的“恶行”发生。世界上本来没有对错,因为有了你,才有了对错。就做你心底认为对的事情吧,因为能做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加油,祝好~

8
1
分享
楼主的觉悟很高啊,看得出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从本质发现生活上的对错很多都只是约定成俗,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学里有个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是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俗成的对错标准,人世上99%的事无对错。”可以理解成为除了像法律这样的大是大非规定,把事分了对错,同时大是大非也会常常变动,就拿以前要计划生育,现在都开放二胎。其它绝大部分的事都是没有对错标准的。就像一个小BB随便把东西塞到口里吃,这个行为对于他而言是对的,他在探索这个世界。而在大人看来,他这个行为是错的,因为会给你他带来危险。而纠结谁对谁错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多来源于小时冲突,人们常常为了谁对谁错,吵得天翻地覆。其实都只是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如果大家能学会理解对方,就能明白大家的做法其实都是对的。最后对错之事,仁者见智各不相同。不同的境界,理解不一样,处理的态度和方法也完全不同。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境界,不断修养自己,提升道德水平,才能合适地作为,真正地解决问题,成就自己。

楼主的觉悟很高啊,看得出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从本质发现生活上的对错很多都只是约定成俗,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学里有个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是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俗成的对错标准,人世上99%的事无对错。”可以理解成为除了像法律这样的大是大非规定,把事分了对错,同时大是大非也会常常变动,就拿以前要计划生育,现在都开放二胎。其它绝大部分的事都是没有对错标准的。就像一个小BB随便把东西塞到口里吃,这个行为对于他而言是对的,他在探索这个世界。而在大人看来,他这个行为是错的,因为会给你他带来危险。而纠结谁对谁错又有什么意义。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多来源于小时冲突,人们常常为了谁对谁错,吵得天翻地覆。其实都只是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如果大家能学会理解对方,就能明白大家的做法其实都是对的。最后对错之事,仁者见智各不相同。不同的境界,理解不一样,处理的态度和方法也完全不同。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境界,不断修养自己,提升道德水平,才能合适地作为,真正地解决问题,成就自己。

6
1
分享
针对你的疑惑,我觉得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的世界缺少什么?这些东西是否阻碍你的生活?2.每一层级并非单一的,多元社会也存在二元元素,那么是否应当把精力投入到多元思考当中?3.谈理解:我们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理解?我们用什么方式判断对错?我们对他人的对错判断与理解,是否真的会改变他们的轨迹?比如说,A因B出言侮辱A的母亲而使B死亡,我们理解A的作案动机但不能认可A的行为正确,A也必然受到法律制裁,从这一过程看,我们对A进行了判断与理解,但A并没有因为我们理解其行为而逃脱法律,故社会有客观判断方式,切忌混淆概念毫无疑问,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有价值,相信自己

针对你的疑惑,我觉得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的世界缺少什么?这些东西是否阻碍你的生活?2.每一层级并非单一的,多元社会也存在二元元素,那么是否应当把精力投入到多元思考当中?3.谈理解:我们站在什么角度上进行理解?我们用什么方式判断对错?我们对他人的对错判断与理解,是否真的会改变他们的轨迹?比如说,A因B出言侮辱A的母亲而使B死亡,我们理解A的作案动机但不能认可A的行为正确,A也必然受到法律制裁,从这一过程看,我们对A进行了判断与理解,但A并没有因为我们理解其行为而逃脱法律,故社会有客观判断方式,切忌混淆概念毫无疑问,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有价值,相信自己

6
评论
分享
个人认为楼主的这些想法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这个世界并非是对立的,它就像一个整体的圆把所有的人都包容在内,在这个圆里面,却可以有方的存在,就像古时候的铜钱外圆内方,说它是圆的里面又有方的,说它是方的外面却是圆的。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是有着自己的理由的,也就是自己的需求,比如小偷不愿意进工厂工作,就去别人家偷各种东西去卖然后供自己生活,对于小偷来说,偷东西就是他/她生活的方式,之所以偷东西,是因为他需要生活,但是偷东西的行为却是触犯了社会法律法规,侵犯了别人家的财产,那么相对应的被抓到后就要承担偷东西这种行为的责任,在这个时候,相对于一般大众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小偷的这种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合理不合适的,完全可以做很多合理合适的工作,可以更轻松自然的生活。佛陀曾说过:由灭中见不灭,比如家中常用的电灯泡,关掉了开关灯泡不亮了,那么这个灯还在,只要打开开关它还会再亮,并不是说亮一次就不亮了,在悲伤中见欢喜,一个人听到一个好消息或者是见到自己很久没见到的爱人时因为高兴而嚎啕大哭,那么这个人是高兴还是悲伤呢?在丑陋中见美丽,有的时候会看到一些长相并不是很好看甚至是很丑的女子会主动帮助别人,尽管她的长相没那么好看,可她的心却很美丽,那么可以说她是丑陋还是美丽呢?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相对而言,人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一个杀人犯也会在母亲床头尽孝,为她端饭倒水洗衣盖被,同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大善人也会杀人放火,抢夺他人的财物,侵犯他人的身体。因此,楼主不必顾虑什么,这些想法都是可以被理解接纳的,在网上经常看到一句话:自律,才能自由,也就是只有遵守一定的自然规律,才能够享受到在这个自然界内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了这些自然规律,不管不顾的肆意妄为,那么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个人认为楼主的这些想法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这个世界并非是对立的,它就像一个整体的圆把所有的人都包容在内,在这个圆里面,却可以有方的存在,就像古时候的铜钱外圆内方,说它是圆的里面又有方的,说它是方的外面却是圆的。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是有着自己的理由的,也就是自己的需求,比如小偷不愿意进工厂工作,就去别人家偷各种东西去卖然后供自己生活,对于小偷来说,偷东西就是他/她生活的方式,之所以偷东西,是因为他需要生活,但是偷东西的行为却是触犯了社会法律法规,侵犯了别人家的财产,那么相对应的被抓到后就要承担偷东西这种行为的责任,在这个时候,相对于一般大众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小偷的这种偷东西的行为是不合理不合适的,完全可以做很多合理合适的工作,可以更轻松自然的生活。佛陀曾说过:由灭中见不灭,比如家中常用的电灯泡,关掉了开关灯泡不亮了,那么这个灯还在,只要打开开关它还会再亮,并不是说亮一次就不亮了,在悲伤中见欢喜,一个人听到一个好消息或者是见到自己很久没见到的爱人时因为高兴而嚎啕大哭,那么这个人是高兴还是悲伤呢?在丑陋中见美丽,有的时候会看到一些长相并不是很好看甚至是很丑的女子会主动帮助别人,尽管她的长相没那么好看,可她的心却很美丽,那么可以说她是丑陋还是美丽呢?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相对而言,人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一个杀人犯也会在母亲床头尽孝,为她端饭倒水洗衣盖被,同样一个别人眼中的大善人也会杀人放火,抢夺他人的财物,侵犯他人的身体。因此,楼主不必顾虑什么,这些想法都是可以被理解接纳的,在网上经常看到一句话:自律,才能自由,也就是只有遵守一定的自然规律,才能够享受到在这个自然界内的自由生活,如果没有了这些自然规律,不管不顾的肆意妄为,那么也就离毁灭不远了。

6
2
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从个体角度出发去研究人,每个个体都是值得被尊重、被关爱、被理解,即使是变态杀人狂,他们的形成是有其背后的原因,作为心理咨询师是需要保持他们,关注他们,那样可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但是心理咨询也是有伦理和原则的,当个体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是伤害到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可能就得打破保密原则。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只要涉及到两人及以上,就需要尊重一些群体规则,或是照顾到他人的利益,而不能侵害他人的权益,所以就会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分。更何况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正是因为缺乏社会功能,即适应社会的能力,才需要进行治疗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所以对与错,是与非在社会标准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社会就会乱套。哪怕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司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里,都不能太从个体角度情感角度去处理问题,只是因为人总是情感动物,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情绪情感是需要被关注到的,但最终还是要用理性和规则解决问题,否则即使当下问题解决了,长远来讲就会因失去规则,没有公平而变得无序。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从个体角度出发去研究人,每个个体都是值得被尊重、被关爱、被理解,即使是变态杀人狂,他们的形成是有其背后的原因,作为心理咨询师是需要保持他们,关注他们,那样可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但是心理咨询也是有伦理和原则的,当个体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是伤害到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可能就得打破保密原则。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只要涉及到两人及以上,就需要尊重一些群体规则,或是照顾到他人的利益,而不能侵害他人的权益,所以就会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分。更何况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正是因为缺乏社会功能,即适应社会的能力,才需要进行治疗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所以对与错,是与非在社会标准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社会就会乱套。哪怕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司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里,都不能太从个体角度情感角度去处理问题,只是因为人总是情感动物,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情绪情感是需要被关注到的,但最终还是要用理性和规则解决问题,否则即使当下问题解决了,长远来讲就会因失去规则,没有公平而变得无序。

3
评论
分享
首先,这都是你的认知,你用你的认知,给这些事情名了一个名字而已,而且很模糊。变态杀人魔,这个词,你赋予了一个坏的认知。我说秦始皇是变态杀人魔,但总有人给他找一些理由,解释他那种不能理解的行为。他这种行为,你认为是好,他就是好的,你认为是坏,他就是坏的。但,这都不究竟,因为福祸相依。福就是祸,有就是无,苦就是乐,烦恼即菩提。不是二元对立,是一个整体。没有不正常,哪里来的正常。你总要有个参照吧。这就是太极。还有,你要理解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是某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精力,你也没有经历过任何人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不可能理解任何人,因为你不是任何人。最后一点,你怕被伤害,是因为你把被伤害定义了一个不好的事情。痛苦和快乐也是一体的,痛苦会带来成长,成长后,你才能更自由。当你从痛苦和快乐中修到看空一切,你才能真正的平静,平和,中和,中庸,平静喜乐,才是长久了喜乐。

首先,这都是你的认知,你用你的认知,给这些事情名了一个名字而已,而且很模糊。变态杀人魔,这个词,你赋予了一个坏的认知。我说秦始皇是变态杀人魔,但总有人给他找一些理由,解释他那种不能理解的行为。他这种行为,你认为是好,他就是好的,你认为是坏,他就是坏的。但,这都不究竟,因为福祸相依。福就是祸,有就是无,苦就是乐,烦恼即菩提。不是二元对立,是一个整体。没有不正常,哪里来的正常。你总要有个参照吧。这就是太极。还有,你要理解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是某人,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他的精力,你也没有经历过任何人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不可能理解任何人,因为你不是任何人。最后一点,你怕被伤害,是因为你把被伤害定义了一个不好的事情。痛苦和快乐也是一体的,痛苦会带来成长,成长后,你才能更自由。当你从痛苦和快乐中修到看空一切,你才能真正的平静,平和,中和,中庸,平静喜乐,才是长久了喜乐。

2
评论
分享
你好,理解你的迷惑和心情。如您所说“人做出的任何行为,若是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但我们不是活在真空,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中学时代即已基本定型。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的真诚、善良和美好;传统文化的沉积影响和道德标准、以及现行的法律法规等都是我们判断是非的基本准则。所以,认识问题要全面、客观、公正。不可一目障叶,而忽视最基本的基本准则。

你好,理解你的迷惑和心情。如您所说“人做出的任何行为,若是站在他的立场上都说可以被理解的。”但我们不是活在真空,我们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中学时代即已基本定型。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的真诚、善良和美好;传统文化的沉积影响和道德标准、以及现行的法律法规等都是我们判断是非的基本准则。所以,认识问题要全面、客观、公正。不可一目障叶,而忽视最基本的基本准则。

2
评论
分享
不用太担心,法治社会伤害别人都要付法律责任的,而且要相信人心向善,大家都不愿意伤害别人😀

不用太担心,法治社会伤害别人都要付法律责任的,而且要相信人心向善,大家都不愿意伤害别人😀

2
1
分享
说的太棒了,尤其是人际关系中,好像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同样一件事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无所谓对错,只是观点立场不同而已,能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就是非常了不起,增强心智化水平

说的太棒了,尤其是人际关系中,好像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同样一件事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无所谓对错,只是观点立场不同而已,能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就是非常了不起,增强心智化水平

2
1
分享
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三元的方法对与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及第三元想想蔑霸一个响指可以定向消灭敌人,参见钢铁侠选择定向消灭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蔑吧但他选择了随机显示一半的生命之后选择用即便会伤害自己的方式,毁灭宝石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拿起雷神之斧,因为他的心灵足够纯粹转换是一定存在的上帝就是在掷骰子绝对的随机,绝对的公平

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三元的方法对与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及第三元想想蔑霸一个响指可以定向消灭敌人,参见钢铁侠选择定向消灭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蔑吧但他选择了随机显示一半的生命之后选择用即便会伤害自己的方式,毁灭宝石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拿起雷神之斧,因为他的心灵足够纯粹转换是一定存在的上帝就是在掷骰子绝对的随机,绝对的公平

1
评论
分享
  • 22岁男,为什么我注意很难集中?问了很多人,但无效
    1回答 · 2025.08.18 15:53:44
  • 35男“人工智能”治好了我的“容貌焦虑”,这可能吗
    6回答 · 2025.08.17 16:45:40
  • 39女,害怕被丢下,安全感缺失的人如何找回安全感?
    11回答 · 2025.08.17 09:12:14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722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92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