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会随着咨询结束而结束么?

匿名用户
#心理咨询
进行过3次咨询,对咨询师有一些移情。我总感觉即使咨询结束后,移情的部分也无法改变。 和咨询师的关系、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师本人都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那部分。 我很想知道当我们的咨询关系结束后,对咨询师的感情何处安放?咨询结束时,移情也会跟着结束么?倘若没有呢?还是一定会没有呢?

进行过3次咨询,对咨询师有一些移情。我总感觉即使咨询结束后,移情的部分也无法改变。 和咨询师的关系、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师本人都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那部分。 我很想知道当我们的咨询关系结束后,对咨询师的感情何处安放?咨询结束时,移情也会跟着结束么?倘若没有呢?还是一定会没有呢?

4346阅读
·3回答
收藏
咨询关系结束,但两个人之间的内在情感连接并不会结束。如果担心结束后对咨询师的感情无处安放,恐怕说明那个阶段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结束时机,或者说咨访双方暂时还没有完成好结束的工作。移情结不结束跟咨询没啥关系,本身移情就不是一个只出现在咨询里的特定现象。生活中移情照样无处不在,只是在咨询中移情来得更强烈也拥有一个被分析和修通的机会。通常成功的咨询意味着可以修通来访者的移情,但我个人并不认为“修通”代表“移情结束”。因为即便咨询师不再是让你生气和害怕的那个坏妈妈,也从完美母亲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你虽然可以视咨询师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事实上你依然不了解生活中的咨询师。否则为啥伦理规定咨访双方在咨询结束后几年(各国不一样,欧洲部分是永久)内不得发展双重关系呢,就是因为移情的影响不可能随着咨询结束戛然而止烟消云散啊。我觉得题主在短短三次咨询就产生了这么强烈的担心,有点像是渴望依赖又害怕依赖害怕分离的感觉,蛮适合跟你家咨询师深入讨论的。祝好。

咨询关系结束,但两个人之间的内在情感连接并不会结束。如果担心结束后对咨询师的感情无处安放,恐怕说明那个阶段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结束时机,或者说咨访双方暂时还没有完成好结束的工作。移情结不结束跟咨询没啥关系,本身移情就不是一个只出现在咨询里的特定现象。生活中移情照样无处不在,只是在咨询中移情来得更强烈也拥有一个被分析和修通的机会。通常成功的咨询意味着可以修通来访者的移情,但我个人并不认为“修通”代表“移情结束”。因为即便咨询师不再是让你生气和害怕的那个坏妈妈,也从完美母亲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你虽然可以视咨询师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事实上你依然不了解生活中的咨询师。否则为啥伦理规定咨访双方在咨询结束后几年(各国不一样,欧洲部分是永久)内不得发展双重关系呢,就是因为移情的影响不可能随着咨询结束戛然而止烟消云散啊。我觉得题主在短短三次咨询就产生了这么强烈的担心,有点像是渴望依赖又害怕依赖害怕分离的感觉,蛮适合跟你家咨询师深入讨论的。祝好。

11
评论
分享
这才三次咨询,就开始担心咨询结束的问题了。或许你的“移情”会比看到的要更丰富。我们在心理咨询里产生的感觉多数和我们内在的需求有关,所以问题的本质不在你们的咨询关系,而在于我们自己是怎么和自己内心的需求相处的。很显然,如果那些感觉不会随着咨询结束而奇迹般的消失。既然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那么在没有被满足之前总是会不断重复。移情不是针对咨询师的特定感情,它们也会以别的形式影响着我们和周围人以及和自己的关系。移情会反映很多我们内心被压抑的需求,它们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却能在咨询关系里被看到、被体会到。如果能足够了解它们背后的内容,移情就会有修通的可能——而不是单纯在头脑里知道。我们平时虽然被自己内心的需求所影响,却没办法分得清楚哪些部分是由自己决定的,哪些是由别人决定的。另外,这个概念本来是来自精神分析,所以,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会比较在意处理移情的问题。别的取向的咨询师不是说拿“移情”毫无办法,但是的确有忽视来访者移情的咨询师,如果咨询师完全没有处理这个问题的意识,那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在那里解决。因为精神分析历史上的第一个个案就是以: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处理失败而告终的。当事人化名“安娜O”,因为无法面对父亲的去世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父亲的替代品(布洛伊尔医生)身上找到了出路。她的各种复杂症状在布洛伊尔的催眠治疗下都奇迹般地好起来了——但是,布洛伊尔不在的时候又会往坏的方向发展。那时候布洛伊尔当然不知道“移情”为何物,在面对病人一天天加剧的情感需求时,布洛伊尔只好选择放弃。安娜的病一夜之间回到了最开始的样子,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你最好回顾下自己之前的感受,以及接下来和咨询师的互动,看看ta能否“接得住”你的“移情”,是否看得到你这方面的需求,以及你们有关的交流是否能顺利。我们在咨询里产生的重要感觉,是不可能被排除到咨询之外的。

这才三次咨询,就开始担心咨询结束的问题了。或许你的“移情”会比看到的要更丰富。我们在心理咨询里产生的感觉多数和我们内在的需求有关,所以问题的本质不在你们的咨询关系,而在于我们自己是怎么和自己内心的需求相处的。很显然,如果那些感觉不会随着咨询结束而奇迹般的消失。既然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那么在没有被满足之前总是会不断重复。移情不是针对咨询师的特定感情,它们也会以别的形式影响着我们和周围人以及和自己的关系。移情会反映很多我们内心被压抑的需求,它们很难通过语言表达,却能在咨询关系里被看到、被体会到。如果能足够了解它们背后的内容,移情就会有修通的可能——而不是单纯在头脑里知道。我们平时虽然被自己内心的需求所影响,却没办法分得清楚哪些部分是由自己决定的,哪些是由别人决定的。另外,这个概念本来是来自精神分析,所以,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会比较在意处理移情的问题。别的取向的咨询师不是说拿“移情”毫无办法,但是的确有忽视来访者移情的咨询师,如果咨询师完全没有处理这个问题的意识,那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在那里解决。因为精神分析历史上的第一个个案就是以: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处理失败而告终的。当事人化名“安娜O”,因为无法面对父亲的去世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父亲的替代品(布洛伊尔医生)身上找到了出路。她的各种复杂症状在布洛伊尔的催眠治疗下都奇迹般地好起来了——但是,布洛伊尔不在的时候又会往坏的方向发展。那时候布洛伊尔当然不知道“移情”为何物,在面对病人一天天加剧的情感需求时,布洛伊尔只好选择放弃。安娜的病一夜之间回到了最开始的样子,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你最好回顾下自己之前的感受,以及接下来和咨询师的互动,看看ta能否“接得住”你的“移情”,是否看得到你这方面的需求,以及你们有关的交流是否能顺利。我们在咨询里产生的重要感觉,是不可能被排除到咨询之外的。

10
评论
分享
其实移情就类似于投射了父亲和母亲一般的情感,对他产生了依恋,就像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可能投射的是理想化的父母,也就是正向的移情,建立起了关系,觉得他对你很重要,就如同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样,会影响一辈子的感觉。这种良好的信任关系,安全的依恋,也是心理咨询起作用的一个要素,甚至他比咨询技术本身要重要,在关系中疗愈,照见自己,而他能抱持住你。稍微说一下,在咨询中间,你对他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那也是一种自己模式,还有关系的呈现,这时候就需要觉察,咨询师也会和你探讨。可能有好的客体投射,也可能有坏的客体投射,它是随着工作的进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当然你知道是移情和投射,有这个意识也是很好的,保持这种觉知。咨询关系其实总要结束,你总是要面对这种分离的,也许有些难过和焦虑,面对分离也是自己的成长。就像孩子总要离开家,自己去独立,脱离原生家庭的依恋。你最后总要独立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放下这个拐棍,你可以记住这段关系,把它放在心底,这个人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他对你的影响会默默地延续下去,其实即使分开了,他在你的心中和你同在。

其实移情就类似于投射了父亲和母亲一般的情感,对他产生了依恋,就像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可能投射的是理想化的父母,也就是正向的移情,建立起了关系,觉得他对你很重要,就如同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样,会影响一辈子的感觉。这种良好的信任关系,安全的依恋,也是心理咨询起作用的一个要素,甚至他比咨询技术本身要重要,在关系中疗愈,照见自己,而他能抱持住你。稍微说一下,在咨询中间,你对他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那也是一种自己模式,还有关系的呈现,这时候就需要觉察,咨询师也会和你探讨。可能有好的客体投射,也可能有坏的客体投射,它是随着工作的进行变化的,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当然你知道是移情和投射,有这个意识也是很好的,保持这种觉知。咨询关系其实总要结束,你总是要面对这种分离的,也许有些难过和焦虑,面对分离也是自己的成长。就像孩子总要离开家,自己去独立,脱离原生家庭的依恋。你最后总要独立去面对自己的生活,放下这个拐棍,你可以记住这段关系,把它放在心底,这个人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他对你的影响会默默地延续下去,其实即使分开了,他在你的心中和你同在。

8
1
分享
  • 抑郁症太久了,七年一直躺家里没上班,自我厌弃,咋办
    3回答 · 2025.04.03 15:03:51
  • 2回答 · 2025.04.02 20:28:07
  • 1回答 · 2025.04.02 15:34:57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2570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