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关心会让我感到压力很大?

匿名用户
#困惑
好像无论是父母还是同学间,他们对我的关心我在潜意识里似乎会把这种关心当做是一种命令或是一种要求。使我很难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那种。

好像无论是父母还是同学间,他们对我的关心我在潜意识里似乎会把这种关心当做是一种命令或是一种要求。使我很难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那种。

10237阅读
·4回答
收藏
我想告诉你的是:真正的爱,是用你的方式来爱你。对一个人好,如果用了对方所需要的方式,那将是一件让人舒服且幸福的事情,反之,则会让人感到不满或者压力。有时候,同样的关心,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比如,有些人喜欢理性思考,有些人喜欢感性体会,和情感型的人讲道理,或者和一个理智的人聊感受,都是在用一厢情愿的方式“对对方好”,这种关心就像是一份没有温度的礼物,收到并不暖心,反而会让人感受到情感的负累。还有些时候,他人的关心背后,隐含着评价和期待的意味。表面上看,对方是善意的,但是这份善意是你不想要的,如果对方一再执着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关心,就会让我们有一种心理领域被侵犯的感觉,让你产生被命令或者被要求的压力感。如果对方给予你的关心让你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尊重自己的感受,想想这种不舒服的爱,是不是因为彼此表达和接受关心的方式不匹配。对于爱你的人,假如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跟对方聊一聊你所希望的关心方式,或许这会是一个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假如对方是一个执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的人,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感谢对方的好意,但并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满足对方的期待。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着,我们想要自在的爱与被爱,想要自由的表达真实的自己,但这一切都必然发生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感恩别人的善意,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不用去承担别人的期望,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想走的路、想达成的目标,你的人生你说了算~

我想告诉你的是:真正的爱,是用你的方式来爱你。对一个人好,如果用了对方所需要的方式,那将是一件让人舒服且幸福的事情,反之,则会让人感到不满或者压力。有时候,同样的关心,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比如,有些人喜欢理性思考,有些人喜欢感性体会,和情感型的人讲道理,或者和一个理智的人聊感受,都是在用一厢情愿的方式“对对方好”,这种关心就像是一份没有温度的礼物,收到并不暖心,反而会让人感受到情感的负累。还有些时候,他人的关心背后,隐含着评价和期待的意味。表面上看,对方是善意的,但是这份善意是你不想要的,如果对方一再执着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关心,就会让我们有一种心理领域被侵犯的感觉,让你产生被命令或者被要求的压力感。如果对方给予你的关心让你感到不舒服,我建议你尊重自己的感受,想想这种不舒服的爱,是不是因为彼此表达和接受关心的方式不匹配。对于爱你的人,假如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跟对方聊一聊你所希望的关心方式,或许这会是一个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假如对方是一个执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关心的人,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感谢对方的好意,但并不需要勉强自己去满足对方的期待。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矛盾着,我们想要自在的爱与被爱,想要自由的表达真实的自己,但这一切都必然发生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感恩别人的善意,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不用去承担别人的期望,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想走的路、想达成的目标,你的人生你说了算~

10
评论
分享
简单的分析一下(有点野蛮喔自行斟酌):首先区分一下父母的关心和他人的关心,“母亲”是最早跟你产生人际关系的人(这里的母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妈妈,而是提供你母亲功能的客体,也就是说爸爸也可以充当“母亲”的角色),其次是“父亲”。他们跟你的相处模式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并成为以后你跟别人相处的模板也就是“移情”。而同学或者其他朋友,通常会直接把从前最早的行为模式移情到现在去跟他们相处。因此放眼看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讨论你从前与“父母亲”相处的模式。⭕“我在潜意识里似乎会把这种关心当做是一种命令或是一种要求。”不得不说楼主的觉察能力很强,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你父亲或母亲以关心你的名义不断的给你施加压力并控制你。以至于在后来与同学的相处模式里把对父亲或母亲的敌意投射给同学不断的强迫性重复“以关心的名义控制你”这个行为模式以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忠诚。从你的描述里面我觉得楼主你有研究一些心理学的东西,相信也能大概明白我的意思,我对此提供建议是:尝试区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关心是压力是控制这是过去母亲(父亲)对你干的事。同学们当然不认识你的母亲(父亲)也不一定受过这般待遇,因此他们不会以关心的名义控制你,除非你潜意识诱导别人控制你。⭕“很难感受到自己是被爱”,我的理解是也许父母没有让楼主你感觉到被关爱(或者是控制大于关爱),但与你没有太多亲密关系的周遭同学多少会给予你温暖。只是你无法区分也无法认同。最重要的是分清楚过去与现在。祝好!

简单的分析一下(有点野蛮喔自行斟酌):首先区分一下父母的关心和他人的关心,“母亲”是最早跟你产生人际关系的人(这里的母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妈妈,而是提供你母亲功能的客体,也就是说爸爸也可以充当“母亲”的角色),其次是“父亲”。他们跟你的相处模式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并成为以后你跟别人相处的模板也就是“移情”。而同学或者其他朋友,通常会直接把从前最早的行为模式移情到现在去跟他们相处。因此放眼看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讨论你从前与“父母亲”相处的模式。⭕“我在潜意识里似乎会把这种关心当做是一种命令或是一种要求。”不得不说楼主的觉察能力很强,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你父亲或母亲以关心你的名义不断的给你施加压力并控制你。以至于在后来与同学的相处模式里把对父亲或母亲的敌意投射给同学不断的强迫性重复“以关心的名义控制你”这个行为模式以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忠诚。从你的描述里面我觉得楼主你有研究一些心理学的东西,相信也能大概明白我的意思,我对此提供建议是:尝试区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关心是压力是控制这是过去母亲(父亲)对你干的事。同学们当然不认识你的母亲(父亲)也不一定受过这般待遇,因此他们不会以关心的名义控制你,除非你潜意识诱导别人控制你。⭕“很难感受到自己是被爱”,我的理解是也许父母没有让楼主你感觉到被关爱(或者是控制大于关爱),但与你没有太多亲密关系的周遭同学多少会给予你温暖。只是你无法区分也无法认同。最重要的是分清楚过去与现在。祝好!

10
1
分享
他人的关心,可能会让我们的产生微妙的心理反应,不过这种情况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之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就是天气转凉,我让我的女朋友多穿点衣服。与自己期待所不同的是,她并没有表示感谢,而是觉得我在干涉她的自由,是把她当成了小孩子。像这种情况,我觉得您可以试试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用记叙的方法把整件事情记录下来,分析当时的情绪、思维、想法和产生的行为。然后,用求证的方式,去了解他人关心您的真实意图,可能就会让你更舒服一些。如果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可以寻找专业的咨询老师进行咨询。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他人的关心,可能会让我们的产生微妙的心理反应,不过这种情况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之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就是天气转凉,我让我的女朋友多穿点衣服。与自己期待所不同的是,她并没有表示感谢,而是觉得我在干涉她的自由,是把她当成了小孩子。像这种情况,我觉得您可以试试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用记叙的方法把整件事情记录下来,分析当时的情绪、思维、想法和产生的行为。然后,用求证的方式,去了解他人关心您的真实意图,可能就会让你更舒服一些。如果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可以寻找专业的咨询老师进行咨询。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1
评论
分享
人情债逻辑,或者根子不自信。有时礼尚往来也会成为接下来的压力。

人情债逻辑,或者根子不自信。有时礼尚往来也会成为接下来的压力。

评论
分享
  • 您好!请问自己异性朋友关系很好,怎么去平衡和把控?
    1回答 · 2025.05.19 20:49:47
  • 不敢去人多的地方,睡觉也不敢关灯,我这是怎么了?
    1回答 · 2025.05.19 20:23:39
  • 如何获取心的各种好的感觉?比如温暖、放松、平静……
    1回答 · 2025.05.19 18:06:41

心理学研究会

官方
1585人
#行为问题
欢迎热爱心理学的到来,相信你一定对心理学充满着好奇,一起用专业知识来分享未知吧 1、日常分享专业知识解读 2、日常困扰互帮互助 3、专业交流与答疑 4、更多希望你来补充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