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疏离型人格?成长经历如何影响其形成的?

匿名用户
#人格特质
什么是疏离型人格? 成长经历如何影响疏离型人格的形成? 如果自己是疏离型人格,有办法自行完善吗?

什么是疏离型人格? 成长经历如何影响疏离型人格的形成? 如果自己是疏离型人格,有办法自行完善吗?

26431阅读
·4回答
收藏
有一项在女子监狱里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在监狱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孩子在监狱里出生,他们在生命里的头三年都不得不和母亲分开大概三个月(具体情况每个人都不同),他们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基本上是相同的(同一所监狱),只是每个妈妈的特质会有差别。我们观察到每个孩子和母亲分开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反抗期:拒绝接受和母亲分离,不停地打、闹、耍脾气、不合作。如果这时候母亲回来了,孩子多数会像电视里久别重逢一样……绝望期:孩子会变得很沮丧,没有活动的欲望,对很多事情看起来都不感兴趣,这个阶段看起来最让人心疼。如果这时候母亲回来了,他们会非常生气,不少人恶语相向;疏离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和一些人接触、亲近,让人以为他们好起来了或者开始接受和妈妈分开了。但是,他们和每个人的关系都可能比较短暂(我们可以思考下其中的原因),他们也能学会一个人生活。直到母亲出现,他们或许会毫无反应,或许会默默流泪——反正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好”了,多数人会花很长时间才会开始表现得讨厌母亲(大家看像不像前面两个阶段?)。每个人停留在每个阶段的时间都不同,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和母亲关系越好的,前两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和母亲关系很糟糕的反而很快就会到第三个阶段、(我们也可以思考下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作为当事人的孩子感受又如何,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中孩子和母亲关系比较差的那种会表现出比较强的“疏离倾向”(这里的母亲主要指母亲的功能,有时是由别人代替的,其中也包括了“稳定性”):他们可能表现得很独立,也可能表现得很依赖别人,都很难忍受心理上的孤独(虽然不少人看起来能独处)、不确定和被抛弃(主要是相关的、能让人想到被抛弃的状态)。所以和人建立关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原型和前面说的三个阶段有关。一方面人类的心理需求会导致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很依赖自己的抚养人,而且这个阶段还特别长;另一方面,很多问题也是人们适应环境变化的办法。至于解决的办法,我们先需要了解自己是怎么“适应”这种孤独的(“一个人可以适应任何事,但是别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弗兰克尔写在集中营的日记),那种状态又是怎么影响自己的,了解和母亲关系的状态,然后学会一点点面对它、如果有一段稳定的关系自然最好,但最终人们需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我这样的办法估计说了和没说一样,因为具体做起来会非常个人化,我们首先要足够了解自己才行。

有一项在女子监狱里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在监狱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孩子在监狱里出生,他们在生命里的头三年都不得不和母亲分开大概三个月(具体情况每个人都不同),他们每个人成长的环境基本上是相同的(同一所监狱),只是每个妈妈的特质会有差别。我们观察到每个孩子和母亲分开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反抗期:拒绝接受和母亲分离,不停地打、闹、耍脾气、不合作。如果这时候母亲回来了,孩子多数会像电视里久别重逢一样……绝望期:孩子会变得很沮丧,没有活动的欲望,对很多事情看起来都不感兴趣,这个阶段看起来最让人心疼。如果这时候母亲回来了,他们会非常生气,不少人恶语相向;疏离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和一些人接触、亲近,让人以为他们好起来了或者开始接受和妈妈分开了。但是,他们和每个人的关系都可能比较短暂(我们可以思考下其中的原因),他们也能学会一个人生活。直到母亲出现,他们或许会毫无反应,或许会默默流泪——反正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好”了,多数人会花很长时间才会开始表现得讨厌母亲(大家看像不像前面两个阶段?)。每个人停留在每个阶段的时间都不同,其中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和母亲关系越好的,前两个阶段停留的时间就越长,和母亲关系很糟糕的反而很快就会到第三个阶段、(我们也可以思考下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作为当事人的孩子感受又如何,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中孩子和母亲关系比较差的那种会表现出比较强的“疏离倾向”(这里的母亲主要指母亲的功能,有时是由别人代替的,其中也包括了“稳定性”):他们可能表现得很独立,也可能表现得很依赖别人,都很难忍受心理上的孤独(虽然不少人看起来能独处)、不确定和被抛弃(主要是相关的、能让人想到被抛弃的状态)。所以和人建立关系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其原型和前面说的三个阶段有关。一方面人类的心理需求会导致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很依赖自己的抚养人,而且这个阶段还特别长;另一方面,很多问题也是人们适应环境变化的办法。至于解决的办法,我们先需要了解自己是怎么“适应”这种孤独的(“一个人可以适应任何事,但是别问我是怎么做到的”——弗兰克尔写在集中营的日记),那种状态又是怎么影响自己的,了解和母亲关系的状态,然后学会一点点面对它、如果有一段稳定的关系自然最好,但最终人们需要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我这样的办法估计说了和没说一样,因为具体做起来会非常个人化,我们首先要足够了解自己才行。

9
评论
分享
Ⅲ疏离型人格?成长经历?自行完善方法?◎avoidantpersonality这种性格表现为害羞孤独畏惧,不喜欢与外界的接触,无法形成亲密关系的联结,也被称为回避型人格。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在幼年时,在与父母互动中会形成一种情感上、心理上联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决定成年之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它被称为依恋模式。而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得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不回应,不接触孩子,表现得很冷漠,孩子则会形成相应的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表现:疏离型与恐惧型。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终生都会出现极端害羞的情况。他们还感到不适应,并对拒绝反应非常敏感,从而在人际关系和工作中造成严重问题。※回避型人格的症状有哪些?如果有回避型人格,则在社交和工作环境中进行交互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因为他可能会担心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拒绝不赞成困窘批评结识新朋友亲密关系嘲笑他可能也难以相信别人喜欢自己,当他对拒绝和批评敏感时,可能会将中性评论或行为误解为否定性评论或行为。他可能还必须至少显示以下几个特征:避免涉及与他人接触的工作活动。这是由于害怕批评,不赞成或拒绝。除非确定其他人喜欢他,否则他不愿意与其他人互动。他之所以会保持亲密关系,是因为他害怕自己会被嘲笑或羞辱。在社交场合害怕被批评或拒绝的恐惧主宰了他的想法。由于感觉自己不足,会阻止或完全避免社交情况。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吸引力,也无能为力。由于害怕尴尬,他不太可能参加新活动或承担个人风险。※是什么导致疏离型人格?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有这种疏离型人格的人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很害羞,但是,并非每个害羞的孩子都会继续发展成这种人格,同样,并非每个害羞的成年人都有这种情况,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一个人他有疏离型人格,那么他的羞怯很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能已经到了开始避免他人和某些情况的地步。※如何调节疏离型人格?心理疗法是疏离型人格的最有效咨询调节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与安全性依恋模式相处,来让自己习得更好的相处方式。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可能会使用心理动力心理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识别对自己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潜意识,它还旨在帮助他更好地社交和工作。①心理动力心理治疗心理动力疗法是谈话疗法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您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它可以帮助了解过去的经历如何影响他当前的行为。这使他可以检查并解决过去的情感痛苦和冲突。然后可以对自己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拥有更健康的看法。心理动力心理疗法产生持久的效果,并在治疗后继续受益。②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谈话疗法的另一种形式。在疗法中,治疗师可帮助他识别和替代不健康的信念和思维过程。他的治疗师会鼓励检查和检验他的想法和信念,以查看它们是否具有事实依据,还可以帮助您发展其他更健康的想法。祝好!ZQ

Ⅲ疏离型人格?成长经历?自行完善方法?◎avoidantpersonality这种性格表现为害羞孤独畏惧,不喜欢与外界的接触,无法形成亲密关系的联结,也被称为回避型人格。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在幼年时,在与父母互动中会形成一种情感上、心理上联结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决定成年之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的互动,它被称为依恋模式。而如果父母总是表现得离孩子很遥远,不陪伴、不回应,不接触孩子,表现得很冷漠,孩子则会形成相应的回避型的依恋模式。回避型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表现:疏离型与恐惧型。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终生都会出现极端害羞的情况。他们还感到不适应,并对拒绝反应非常敏感,从而在人际关系和工作中造成严重问题。※回避型人格的症状有哪些?如果有回避型人格,则在社交和工作环境中进行交互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因为他可能会担心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拒绝不赞成困窘批评结识新朋友亲密关系嘲笑他可能也难以相信别人喜欢自己,当他对拒绝和批评敏感时,可能会将中性评论或行为误解为否定性评论或行为。他可能还必须至少显示以下几个特征:避免涉及与他人接触的工作活动。这是由于害怕批评,不赞成或拒绝。除非确定其他人喜欢他,否则他不愿意与其他人互动。他之所以会保持亲密关系,是因为他害怕自己会被嘲笑或羞辱。在社交场合害怕被批评或拒绝的恐惧主宰了他的想法。由于感觉自己不足,会阻止或完全避免社交情况。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吸引力,也无能为力。由于害怕尴尬,他不太可能参加新活动或承担个人风险。※是什么导致疏离型人格?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有这种疏离型人格的人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很害羞,但是,并非每个害羞的孩子都会继续发展成这种人格,同样,并非每个害羞的成年人都有这种情况,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一个人他有疏离型人格,那么他的羞怯很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能已经到了开始避免他人和某些情况的地步。※如何调节疏离型人格?心理疗法是疏离型人格的最有效咨询调节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与安全性依恋模式相处,来让自己习得更好的相处方式。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可能会使用心理动力心理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他识别对自己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潜意识,它还旨在帮助他更好地社交和工作。①心理动力心理治疗心理动力疗法是谈话疗法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您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它可以帮助了解过去的经历如何影响他当前的行为。这使他可以检查并解决过去的情感痛苦和冲突。然后可以对自己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拥有更健康的看法。心理动力心理疗法产生持久的效果,并在治疗后继续受益。②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谈话疗法的另一种形式。在疗法中,治疗师可帮助他识别和替代不健康的信念和思维过程。他的治疗师会鼓励检查和检验他的想法和信念,以查看它们是否具有事实依据,还可以帮助您发展其他更健康的想法。祝好!ZQ

4
1
分享
童年跟妈妈是回避式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出现你说的疏离式人格。因为童年跟父母的社交无助感延续到成年,这种无助一般是童年的需求不被看到,也就无从被满足。改善方式可以养宠物或者种植植物,通过关注一个对象来弥补和疗愈曾经的无力感。加油!

童年跟妈妈是回避式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出现你说的疏离式人格。因为童年跟父母的社交无助感延续到成年,这种无助一般是童年的需求不被看到,也就无从被满足。改善方式可以养宠物或者种植植物,通过关注一个对象来弥补和疗愈曾经的无力感。加油!

2
评论
分享
疏離型人格就是,自己百度吧…這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好壞兩面在於你用甚麼角度看世界好的我們学習,壞的我們謹記在心建立正確的三觀才是人格的基礎

疏離型人格就是,自己百度吧…這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好壞兩面在於你用甚麼角度看世界好的我們学習,壞的我們謹記在心建立正確的三觀才是人格的基礎

评论
分享
  • 52女,退休后每天大量学习心理学,弄得很累怎么办?
    5回答 · 2025.05.22 15:01:48
  • 40+女性,人可以不定义职业,自由生长吗?
    5回答 · 2025.05.22 09:36:39
  • 32岁北漂,失眠内耗,大龄女该如何考虑未来婚姻规划
    2回答 · 2025.05.22 03:46:59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63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8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