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太多,控制欲和占有欲太强怎么办?

匿名用户
#性格完善#自我完善#人格特质
总觉得自己的占有欲与控制欲太强了,虽然自己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心里很不好受,比如:1、小时候,有一个堂姐到家里玩,她人特别好,所以自己的弟弟就很喜欢她而讨厌自己,所以自己就很讨厌堂姐,也讨厌弟弟,自己还装作讨厌弟弟,生气了好长一段时间;2、交朋友方面,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其他的好朋友,自己就特别不舒服,很想与好朋友断绝关系,或远离她,同样,自己交除了好朋友以外的朋友,虽然关系很好,但她们都不会超过她的线,自己的好朋友就是一个;3、自己总想关系对等,遇见一个挺好朋友,自己就会把她放心里,但自己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把她当朋友,而自己在别人眼中却是可有可无的,有你没你都一样,当自己发现时,自己就会远离这个人,但自己心里还是很难受,所以自己就像一个怪人,忽冷忽热。我觉得自己的自己心理活动太多了,自己总是伤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想在别人那里找存在感,但是自己往往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个。

总觉得自己的占有欲与控制欲太强了,虽然自己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心里很不好受,比如:1、小时候,有一个堂姐到家里玩,她人特别好,所以自己的弟弟就很喜欢她而讨厌自己,所以自己就很讨厌堂姐,也讨厌弟弟,自己还装作讨厌弟弟,生气了好长一段时间;2、交朋友方面,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其他的好朋友,自己就特别不舒服,很想与好朋友断绝关系,或远离她,同样,自己交除了好朋友以外的朋友,虽然关系很好,但她们都不会超过她的线,自己的好朋友就是一个;3、自己总想关系对等,遇见一个挺好朋友,自己就会把她放心里,但自己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把她当朋友,而自己在别人眼中却是可有可无的,有你没你都一样,当自己发现时,自己就会远离这个人,但自己心里还是很难受,所以自己就像一个怪人,忽冷忽热。我觉得自己的自己心理活动太多了,自己总是伤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想在别人那里找存在感,但是自己往往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一个。

12748阅读
·9回答
收藏
上面的3个例子,都好像有点“关系里的地位的竞争”的味道,好像很希望自己能被看到,很希望自己都被在意,也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重要的,如果这种重要具有唯一性,那就更好了。仿佛在说:我希望你们只在意我,我很重要。——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存在感吧。其实,你真的很重要。我们努力追求的东西,往往就是曾经我们想而不得的东西。曾经未得到,总会有些遗憾,而这样的遗憾,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和维护,甚至谨小慎微,小心翼翼。不管是你说的控制欲还是占有欲,我觉得都挺好,这让你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我想着点对你来说很重要。不用责怪自己,因为自责会让你更不敢去争取和拥有。你把弟弟看得很重要,把朋友看很重要,可是,我想,你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存在感不仅仅来源于跟别人的相处,更来源于,你是否真的看得见自己。

上面的3个例子,都好像有点“关系里的地位的竞争”的味道,好像很希望自己能被看到,很希望自己都被在意,也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重要的,如果这种重要具有唯一性,那就更好了。仿佛在说:我希望你们只在意我,我很重要。——这,或许就是你所说的存在感吧。其实,你真的很重要。我们努力追求的东西,往往就是曾经我们想而不得的东西。曾经未得到,总会有些遗憾,而这样的遗憾,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争取和维护,甚至谨小慎微,小心翼翼。不管是你说的控制欲还是占有欲,我觉得都挺好,这让你知道,自己是重要的,我想着点对你来说很重要。不用责怪自己,因为自责会让你更不敢去争取和拥有。你把弟弟看得很重要,把朋友看很重要,可是,我想,你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存在感不仅仅来源于跟别人的相处,更来源于,你是否真的看得见自己。

9
评论
分享
Ⅲ你对自己的定义是『占有欲』和『控制欲』◎弟控但是装作讨厌他-占有有一个堂姐到家里玩,她人特别好,所以自己的弟弟就很喜欢她而讨厌自己,所以自己就很讨厌堂姐,也讨厌弟弟,自己还装作讨厌弟弟,生气了好长一段时间。这里体现了『占有』,你希望弟弟是你一个人的,但是弟弟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你感到羞耻,不甘心,痛苦,恼羞成怒并且嫉妒,才会做出“假装讨厌”的自骗机制。◎“一友一友制”-控制欲朋友有了其他朋友:交朋友方面,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其他的好朋友,自己就特别不舒服,很想与好朋友断绝关系,或远离她。区别对待:同样,自己交除了好朋友以外的朋友,虽然关系很好,但她们都不会超过她的线,自己的好朋友就是一个。◎“我到底重要吗?”-自卑遇见一个挺好朋友,自己就会把她放心里,但自己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把她当朋友,而自己在别人眼中却是可有可无的。你觉得自己的自己心理活动太多了,自己总是伤自己,可是你的大脑不是经常这样想的,你的思维总是告诉自己要“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你渴望那种平等的关系。一旦平衡打破你就会主动逃离,就像是一种“及时止损”,但是这样的确会更加不稳定,因为友情也是动态变化的,也许当下她没把你当最好的朋友。①或许她以后是你最好的朋友其他人是普通朋友②但是你现在离她而去就是对友情的背离!◎对应“权利型投射认同”◎因为自卑而起的控制占有与不安◎抽刀断水水更流『越控制越失控』认同有四种形式:原发性认同(Primaryidentification),继发性认同(Secondaryidentification),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identific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常见投射性认同有四种类型: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性欲性投射认同权力的投射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自己的控制和统治的内在挣扎,而权力在这种关系中与接纳感和好坏感有关,通过在他人身上诱导出软弱感和无能感。就是这种投射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要争辩,完全照我说的去做。”“你一定要服从我的领导。”“就这样做,不要在提任何异议。”“只要遵从我的指示就对了。”他们使用这种沟通的目的,就是想要产生这样一种关系:接收者被迫扮演服从的角色。在这种投射认同为基础的关系中,面对面的信息沟通通常包括下命令、批评,以及他们会质疑成为投射性幻想的对象的那个人的能力。但同时因为你的不安与自卑还有友情洁癖,又让这种权利投射变得复杂起来,你不但控制,你还会及时逃避!你要知道,越想占有,对方可能越会窒息松紧适度让彼此舒适的反馈是你的行事指标加油!ZQ

Ⅲ你对自己的定义是『占有欲』和『控制欲』◎弟控但是装作讨厌他-占有有一个堂姐到家里玩,她人特别好,所以自己的弟弟就很喜欢她而讨厌自己,所以自己就很讨厌堂姐,也讨厌弟弟,自己还装作讨厌弟弟,生气了好长一段时间。这里体现了『占有』,你希望弟弟是你一个人的,但是弟弟吃里扒外,胳膊肘往外拐,你感到羞耻,不甘心,痛苦,恼羞成怒并且嫉妒,才会做出“假装讨厌”的自骗机制。◎“一友一友制”-控制欲朋友有了其他朋友:交朋友方面,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其他的好朋友,自己就特别不舒服,很想与好朋友断绝关系,或远离她。区别对待:同样,自己交除了好朋友以外的朋友,虽然关系很好,但她们都不会超过她的线,自己的好朋友就是一个。◎“我到底重要吗?”-自卑遇见一个挺好朋友,自己就会把她放心里,但自己不会表现出来,因为害怕,害怕自己把她当朋友,而自己在别人眼中却是可有可无的。你觉得自己的自己心理活动太多了,自己总是伤自己,可是你的大脑不是经常这样想的,你的思维总是告诉自己要“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你渴望那种平等的关系。一旦平衡打破你就会主动逃离,就像是一种“及时止损”,但是这样的确会更加不稳定,因为友情也是动态变化的,也许当下她没把你当最好的朋友。①或许她以后是你最好的朋友其他人是普通朋友②但是你现在离她而去就是对友情的背离!◎对应“权利型投射认同”◎因为自卑而起的控制占有与不安◎抽刀断水水更流『越控制越失控』认同有四种形式:原发性认同(Primaryidentification),继发性认同(Secondaryidentification),内摄性认同(introspectiveidentific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identification):是指个体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离出来,投射到一个幻想或真实的客体身上,然后,再将这个客体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常见投射性认同有四种类型: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性欲性投射认同权力的投射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处理自己的控制和统治的内在挣扎,而权力在这种关系中与接纳感和好坏感有关,通过在他人身上诱导出软弱感和无能感。就是这种投射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不要争辩,完全照我说的去做。”“你一定要服从我的领导。”“就这样做,不要在提任何异议。”“只要遵从我的指示就对了。”他们使用这种沟通的目的,就是想要产生这样一种关系:接收者被迫扮演服从的角色。在这种投射认同为基础的关系中,面对面的信息沟通通常包括下命令、批评,以及他们会质疑成为投射性幻想的对象的那个人的能力。但同时因为你的不安与自卑还有友情洁癖,又让这种权利投射变得复杂起来,你不但控制,你还会及时逃避!你要知道,越想占有,对方可能越会窒息松紧适度让彼此舒适的反馈是你的行事指标加油!ZQ

8
评论
分享
知行合一,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其语义,作为改进自我的工具,相信能做到的不多,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而且改变有时也并非那么着急已影响到生存!如楼主所述,对朋友关系控制欲和占有欲太强,属于意识层面的自我认识,问题的原因定位很清晰;从理论上来说,清楚了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如何去改变就没那么困难了。但为何我们总在改变性格或者心理层面就失灵了呢?首先,一个行为产生受两个因素的控制。意识层、潜意识的情绪层意识层特点:理性;大脑有此意识较晚,未成习惯或者情感体验少;决策权低潜意识层特点:感性;认知来源早,甚至都已忘记,仅留情绪在脑海;决策权高大脑正是基于这样的结构,导致很多我们明明清楚的心理问题,总是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比如:自卑、敏感、虚荣、焦虑、抑郁等等因为比起情绪来说,意识的力量过于弱小,再加上有时方法不科学、或者有方法了又没去坚持,结局往往就是时好时坏。所以,楼主的问题,答案其实也很清晰,改变错误的认知并付诸于行动上第一:改变并去相信,朋友关系不限于两人之间,关系的好与坏与有无新朋友加入没必然联系第二:实践中强化认识,好友有了新朋友后,友谊变了吗?自己有了新朋友后,对原朋友就没感情了吗?刚开始时,可能会很难!但如果一直陷入负面情绪,对改进并无任何意义!只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想要去改变,更多时候还要靠自我祝好,和你一起加油!我也一样有很多问题要去改变~

知行合一,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其语义,作为改进自我的工具,相信能做到的不多,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而且改变有时也并非那么着急已影响到生存!如楼主所述,对朋友关系控制欲和占有欲太强,属于意识层面的自我认识,问题的原因定位很清晰;从理论上来说,清楚了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如何去改变就没那么困难了。但为何我们总在改变性格或者心理层面就失灵了呢?首先,一个行为产生受两个因素的控制。意识层、潜意识的情绪层意识层特点:理性;大脑有此意识较晚,未成习惯或者情感体验少;决策权低潜意识层特点:感性;认知来源早,甚至都已忘记,仅留情绪在脑海;决策权高大脑正是基于这样的结构,导致很多我们明明清楚的心理问题,总是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比如:自卑、敏感、虚荣、焦虑、抑郁等等因为比起情绪来说,意识的力量过于弱小,再加上有时方法不科学、或者有方法了又没去坚持,结局往往就是时好时坏。所以,楼主的问题,答案其实也很清晰,改变错误的认知并付诸于行动上第一:改变并去相信,朋友关系不限于两人之间,关系的好与坏与有无新朋友加入没必然联系第二:实践中强化认识,好友有了新朋友后,友谊变了吗?自己有了新朋友后,对原朋友就没感情了吗?刚开始时,可能会很难!但如果一直陷入负面情绪,对改进并无任何意义!只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想要去改变,更多时候还要靠自我祝好,和你一起加油!我也一样有很多问题要去改变~

7
评论
分享
你好,抱抱。看完你的描述,我最深的感觉,是你害怕失去。害怕再一次,被自己认定,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如果我能作为你的长辈抱一抱你,我会和你说。你是个好孩子,别想那么多,在学校里,就跟同学好好相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毕业以后到了单位,就跟同事好好相处,把工作干好,成家以后,老公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永恒的友情,也没有永恒的父母,会陪在你身边。做好你自己,开开心心就好了。★作为心理从业者,我会大胆的对你进行一些猜测(当然所有的猜测都还需要小心求证,而且我们的接触和了解非常有限)。今天许多蹩脚的行为模式,大多由儿时的创伤体验形成。看你的描述,大概在你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中。被弟弟分走了过多的爱。在男尊女卑的家庭环境下。你十分渴望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哪怕不多过弟弟,最起码能公平,能一样的多。但父母并不理会你的情感,并总让你感觉到你相对于弟弟相对于他们,好像是无足轻重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这种长久的创伤,对你内心的自我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扭曲了你对被关注(及友情)的整个认知,也同时使你极度渴望被关爱。当然整个成长过程,一直到你当下,我都不否认,你对父母的爱,这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现在你交朋友。非常在乎自己的存在感。不需要回报大于付出,只是渴求能够得到公平的一样多的回馈及关注。今天的朋友关系,就像儿时你十分怕失去父母的爱,怕自己被亲近的人再一次认定是无足轻重。以至于你常常对感情的事畏首畏尾,想的多,做得少。●我给的答案,可能过于辛辣,难以让当事人接受。这种较深层次的推理,在咨询室大概需要经过许多次的接触,才有可能得到更具体的答案。况且我猜的,也很难完全正确。希望我没有对你造成二次伤害,希望你能包容我的所有猜测。☆☆如果你想改变,那么要看你有多想。很多事,很多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做到的人,总是那么少。你如果想强大自我的内心,疗愈自己的童年。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多参加一些大的团体活动公益活动。也可以找我要书单。祝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芝麻开花节节高。

你好,抱抱。看完你的描述,我最深的感觉,是你害怕失去。害怕再一次,被自己认定,自己是无足轻重的。★如果我能作为你的长辈抱一抱你,我会和你说。你是个好孩子,别想那么多,在学校里,就跟同学好好相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毕业以后到了单位,就跟同事好好相处,把工作干好,成家以后,老公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永恒的友情,也没有永恒的父母,会陪在你身边。做好你自己,开开心心就好了。★作为心理从业者,我会大胆的对你进行一些猜测(当然所有的猜测都还需要小心求证,而且我们的接触和了解非常有限)。今天许多蹩脚的行为模式,大多由儿时的创伤体验形成。看你的描述,大概在你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中。被弟弟分走了过多的爱。在男尊女卑的家庭环境下。你十分渴望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哪怕不多过弟弟,最起码能公平,能一样的多。但父母并不理会你的情感,并总让你感觉到你相对于弟弟相对于他们,好像是无足轻重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这种长久的创伤,对你内心的自我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扭曲了你对被关注(及友情)的整个认知,也同时使你极度渴望被关爱。当然整个成长过程,一直到你当下,我都不否认,你对父母的爱,这也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现在你交朋友。非常在乎自己的存在感。不需要回报大于付出,只是渴求能够得到公平的一样多的回馈及关注。今天的朋友关系,就像儿时你十分怕失去父母的爱,怕自己被亲近的人再一次认定是无足轻重。以至于你常常对感情的事畏首畏尾,想的多,做得少。●我给的答案,可能过于辛辣,难以让当事人接受。这种较深层次的推理,在咨询室大概需要经过许多次的接触,才有可能得到更具体的答案。况且我猜的,也很难完全正确。希望我没有对你造成二次伤害,希望你能包容我的所有猜测。☆☆如果你想改变,那么要看你有多想。很多事,很多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做到的人,总是那么少。你如果想强大自我的内心,疗愈自己的童年。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多参加一些大的团体活动公益活动。也可以找我要书单。祝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芝麻开花节节高。

7
1
分享
感觉在关系中,你特别想要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但往往都失望而归,导致现在不敢过于主动,出现退缩行为。这里有一个需要思考的内容,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一定要做关系中的唯一。如果你不是唯一,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里会有一个大胆假设,是否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被忽略的经历。我们希望控制对方,往往源于无法承受失控的结果。当你开始预设这个结果时,已经在做推开对方的行为和思考。因为事件往往会随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不能重新看待关系中的占有与控制,极有可能因为过度灾难化的想法而不断的在关系中遭受挫败。你可以尝试了解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真的只有唯一重要才是重要,那些和你可能并非过于亲近的关系,也许也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是唯一,就选择放弃,也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现。似乎自己总是会被抛弃的那个人,但这是真的吗?所有的关系一定是过度紧密的,才是有效的吗?这都是需要思考和矫正的思维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觉在关系中,你特别想要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但往往都失望而归,导致现在不敢过于主动,出现退缩行为。这里有一个需要思考的内容,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一定要做关系中的唯一。如果你不是唯一,那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里会有一个大胆假设,是否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被忽略的经历。我们希望控制对方,往往源于无法承受失控的结果。当你开始预设这个结果时,已经在做推开对方的行为和思考。因为事件往往会随着我们预设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不能重新看待关系中的占有与控制,极有可能因为过度灾难化的想法而不断的在关系中遭受挫败。你可以尝试了解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真的只有唯一重要才是重要,那些和你可能并非过于亲近的关系,也许也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是唯一,就选择放弃,也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现。似乎自己总是会被抛弃的那个人,但这是真的吗?所有的关系一定是过度紧密的,才是有效的吗?这都是需要思考和矫正的思维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6
评论
分享
楼主的前两个描述不是很像翻版吗?只不过第一个使反面的例子,第二个是正面的例子。而第三个则是对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很完整的一种心理活动。我想楼主跟自己弟弟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但弟弟曾经的那个行为,喜欢人特别好的堂姐,讨厌自己的亲姐,令楼主感觉特别受伤。自己的亲弟弟就这样,那别人岂不是更会这样。反映到自己交友上,就变成了楼主的描述。使得楼主不敢轻易的去交友,害怕自己的付出付之东流,毫无意义,甚至是自作多情。后面的第三个问题,作为解释前面问题的原因,是很适合的。因为曾经遇到过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所以也就非常渴望关系对等,希望用对等的关系去弥补曾经的伤害。化解这个问题,最好是回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以第三视角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弟弟为什么更喜欢堂姐,讨厌自己?是一种有意的表达,还是无意的对更美好的向往?这种表达是否代表了弟弟对楼主的否定?等等。通过重新定义与纠正楼主的问题,从而改善楼主的认知问题。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楼主在面对弟弟的时候,存在这个倾向,所以产生了这个问题。祝好。

楼主的前两个描述不是很像翻版吗?只不过第一个使反面的例子,第二个是正面的例子。而第三个则是对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很完整的一种心理活动。我想楼主跟自己弟弟的关系应该是比较好的,但弟弟曾经的那个行为,喜欢人特别好的堂姐,讨厌自己的亲姐,令楼主感觉特别受伤。自己的亲弟弟就这样,那别人岂不是更会这样。反映到自己交友上,就变成了楼主的描述。使得楼主不敢轻易的去交友,害怕自己的付出付之东流,毫无意义,甚至是自作多情。后面的第三个问题,作为解释前面问题的原因,是很适合的。因为曾经遇到过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所以也就非常渴望关系对等,希望用对等的关系去弥补曾经的伤害。化解这个问题,最好是回到事情发生的时候,以第三视角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弟弟为什么更喜欢堂姐,讨厌自己?是一种有意的表达,还是无意的对更美好的向往?这种表达是否代表了弟弟对楼主的否定?等等。通过重新定义与纠正楼主的问题,从而改善楼主的认知问题。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楼主在面对弟弟的时候,存在这个倾向,所以产生了这个问题。祝好。

6
评论
分享
1.猜测楼主小时候得到的爱不够,没有安全感。或是感觉不到被爱。2.自己很容易受伤,很怕失去,就不要因为占有欲而自责了。那是前面所说的,发展的结果。3.那如果解决了原因,那些过多的心理活动自然会消散~怎么解决?4.唯有自爱。只有自己才能陪伴自己最久。A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B在努力之后,给自己一顿美食奖励,或是一件衣服……C劳累的时候,注意休息。D写日记,排解忧愁你要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爱人,最棒的亲人~

1.猜测楼主小时候得到的爱不够,没有安全感。或是感觉不到被爱。2.自己很容易受伤,很怕失去,就不要因为占有欲而自责了。那是前面所说的,发展的结果。3.那如果解决了原因,那些过多的心理活动自然会消散~怎么解决?4.唯有自爱。只有自己才能陪伴自己最久。A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B在努力之后,给自己一顿美食奖励,或是一件衣服……C劳累的时候,注意休息。D写日记,排解忧愁你要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爱人,最棒的亲人~

6
评论
分享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控制和占有欲望,并且不让它们表现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只是心里是这样想的,身体行为并没有反应出来,这样别人怎么能够及时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并且理解接纳呢?在楼主所叙述的几件事情里面,楼主都是在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明明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却做出相反的讨厌的表达,这也会给别人带来误会,不了解是什么地方让楼主这么讨厌,也就会在间接中远离楼主从而让楼主更加被孤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真诚相待,尊重信任理解自己,这样的要求很合情合理,只是前提必须是自己要同样对别人真诚相待,尊重信任理解对方。楼主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极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非常在意害怕失去,就想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么楼主可以想想看,自己在做了这么长的时间里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和自我所认为的一致吗?如果是,那么自己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困扰?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说明自我的认知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调整自我看待对待问题的方式了?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控制和占有欲望,并且不让它们表现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只是心里是这样想的,身体行为并没有反应出来,这样别人怎么能够及时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并且理解接纳呢?在楼主所叙述的几件事情里面,楼主都是在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情绪,明明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却做出相反的讨厌的表达,这也会给别人带来误会,不了解是什么地方让楼主这么讨厌,也就会在间接中远离楼主从而让楼主更加被孤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真诚相待,尊重信任理解自己,这样的要求很合情合理,只是前提必须是自己要同样对别人真诚相待,尊重信任理解对方。楼主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极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非常在意害怕失去,就想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么楼主可以想想看,自己在做了这么长的时间里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我内心的情感,得到的是什么呢?是和自我所认为的一致吗?如果是,那么自己为何还会有这么多的困扰?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说明自我的认知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调整自我看待对待问题的方式了?

5
评论
分享
楼主,你好!看了最后一句话,理解了你目前最困扰的问题:关系中的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有可能是早年不安全依恋关系在成年时期的重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信任的咨询师建立一段咨询关系。在安全的关系里,重新把自己“养育”一遍,当然,这需要勇气和付出。以上,祝好。

楼主,你好!看了最后一句话,理解了你目前最困扰的问题:关系中的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有可能是早年不安全依恋关系在成年时期的重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信任的咨询师建立一段咨询关系。在安全的关系里,重新把自己“养育”一遍,当然,这需要勇气和付出。以上,祝好。

2
评论
分享
  • 我是初一女生,期中考试没考好被惩罚,关于罚站的问题
    1回答 · 2025.05.18 10:11:48
  • 客户退款我内心很多画面,过分在意他人感受怎么办?
    2回答 · 2025.05.18 08:04:50
  • 高二下,在班里真的特煎熬,有没有缓解的方法?
    3回答 · 2025.05.17 23:01:29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63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7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