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是没有调节好追求与庸俗的关系,你可能觉得追逐名利就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是庸俗的金钱名利地位又让你觉得是如此不堪,甚至肮脏。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修身与追求的关系,你提到的“出世”与“去世”指的是形式,而不是核心。这个问题偏向于哲学,而心理学可以解释你对庸俗的态度,我尽量分开说明。就个人修身而言,提升内在的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例如为了全人类而努力,是属于个人修身的问题。个人修养存在多个层次,例如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全人类主义,世界主义,宇宙主义,从满足个人需要到遵守宇宙规则,不同的层次提现不同的个人价值,而且这种层次是逐渐提升,当处在两个层次的交接处时,就可能出现你当下的情况,觉得现实需要这样做,然而内心又非常抗拒这样做,旧的主义已经无法满足而新的主义又无法保障,既渴望新的,又不能丢弃旧的。所以,需要你确定自己在哪个层次。我详解。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与泛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会走向独裁与反人类的方向,而泛个人主义就会像一个蝼蚁一样为了一点口粮而不择手段,或者是苦苦挣扎。泛个人主义属于最底层的正常修养,极端个人主义已经迈入心理问题行列。家庭主义,顾名思义,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家人就是个人最大的保障与支撑。这种修养是比个人主义进一步的修养。但有时泛个人主义会用家庭主义掩盖自己的个人主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其家庭成员会感觉家庭比较压抑,例如封建守旧家庭,一句“为你好”就直接把你扼杀在了“襁褓”中。但一般的家庭主义都会为了家庭而劲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辛辛苦苦奋斗终身,就为家人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泛家庭主义属于家庭主义与群体主义的过度,这类修养不单单会为了个人家庭而努力,还会为了他人家庭而努力,或者凡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家庭,他都会才用比较合理的方式照顾到。因为这类修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个人家庭,还扩展到其他家庭,所以是家庭主义的升华。群体主义,从跟自己有关的家庭再次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就属于群体主义,这类人会为了群体的需求而努力奋斗,例如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人,为了地方群体的利益而甘愿奉献等等。这类人就属于高级修养了。群体主义,继续扩展就会向泛群体而发展,泛群体主义在地域狭小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属于国家主义,在地方比较大的地域就属于地方主义,因为地域的庞大使得无法作为国家存在,因此只能算是地方主义,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因为谁也没法保证修养一定就是好的)。泛群体主义就属于国家主义,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终生,就是比较高级的修养了。一般群体主义都会向国家主义发展。全人类主义,例如那些为了全人类而努力奔走的伟人,或者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人,都有一颗从全人类视角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差不多就已经超越了国家主义,尽管还是为了国家,但更多的是为了人,人是可以超越国界的。这种修养的人就比较罕见了。世界主义,这里的世界就不单单只人类世界,而是指整个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万物同生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佛陀。这种修养也更为罕见。宇宙主义,就有点类似于心理问题当中的“上帝论”,但这里并不是指真的相信上帝存在,也并不是指自己渴望成为上帝,而是以蝼蚁身躯看到了整个宇宙,深刻理解自己作业宇宙尘埃的意义。这种修养全是最高的。这种修养实际上跟佛学所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致的,也就是一种深度回归。个人修养在事业上的表现很不确定,极端个人主义可以是希特勒式的独裁者,可以是极端抠门的小财主,就看你手里掌握的能量有多少。泛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都算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而且相互混杂与掩饰,这种混杂情况有时也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困惑与扭曲,因此很多问题也容易出现在这个层面。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在自己国家容易形成好领导,好带头人,在别国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西方很多政客都属于此类。全人类主义、全世界主义、宇宙主义,都属于超越主义,因为超越了地域与个人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视角状态,因此都属于高端修养。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你的问题,你的个人追求是为了什么?个人?家庭?群体?地方?还是国家?当你感觉到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存在时,你所感到的迂腐的、陈旧的、令人堰塞的都会为了你的目标而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我个人猜测,旧的个人修养已经无法适应你当下的感受,而新的修养你还不清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所以提供一套个人修养仅供参考。注意,个人修养切忌跨越,一旦想要跨越,就有可能会面临陷入自我想象的漩涡。当然,有些层次的修养会过度的很快,例如从群体主义过度到国家主义,就相当于不断的扩大自己要服务的群体,而不存在核心变化。有些修养则需要核心修养,例如从个人主义过度到家庭主义,从家庭主义过度到群体主义,从国家主义过度到全人类主义,没有核心层面的变化,就会变成拿着后一个主义为前一个服务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别扭或者不舒服。心里层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当下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到底为了什么,或者外界反馈给你的信息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对所从事行业或者目标的质疑,因此需要你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找到你真正的目标时,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感就会随之消失。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馈,解决现实问题,心里困惑也就会自行消散。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仅做参考。希望另外的老师能给出更符合你情况的回答。
你应该是没有调节好追求与庸俗的关系,你可能觉得追逐名利就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是庸俗的金钱名利地位又让你觉得是如此不堪,甚至肮脏。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修身与追求的关系,你提到的“出世”与“去世”指的是形式,而不是核心。这个问题偏向于哲学,而心理学可以解释你对庸俗的态度,我尽量分开说明。就个人修身而言,提升内在的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例如为了全人类而努力,是属于个人修身的问题。个人修养存在多个层次,例如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全人类主义,世界主义,宇宙主义,从满足个人需要到遵守宇宙规则,不同的层次提现不同的个人价值,而且这种层次是逐渐提升,当处在两个层次的交接处时,就可能出现你当下的情况,觉得现实需要这样做,然而内心又非常抗拒这样做,旧的主义已经无法满足而新的主义又无法保障,既渴望新的,又不能丢弃旧的。所以,需要你确定自己在哪个层次。我详解。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与泛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会走向独裁与反人类的方向,而泛个人主义就会像一个蝼蚁一样为了一点口粮而不择手段,或者是苦苦挣扎。泛个人主义属于最底层的正常修养,极端个人主义已经迈入心理问题行列。家庭主义,顾名思义,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家人就是个人最大的保障与支撑。这种修养是比个人主义进一步的修养。但有时泛个人主义会用家庭主义掩盖自己的个人主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其家庭成员会感觉家庭比较压抑,例如封建守旧家庭,一句“为你好”就直接把你扼杀在了“襁褓”中。但一般的家庭主义都会为了家庭而劲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辛辛苦苦奋斗终身,就为家人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泛家庭主义属于家庭主义与群体主义的过度,这类修养不单单会为了个人家庭而努力,还会为了他人家庭而努力,或者凡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家庭,他都会才用比较合理的方式照顾到。因为这类修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个人家庭,还扩展到其他家庭,所以是家庭主义的升华。群体主义,从跟自己有关的家庭再次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就属于群体主义,这类人会为了群体的需求而努力奋斗,例如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人,为了地方群体的利益而甘愿奉献等等。这类人就属于高级修养了。群体主义,继续扩展就会向泛群体而发展,泛群体主义在地域狭小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属于国家主义,在地方比较大的地域就属于地方主义,因为地域的庞大使得无法作为国家存在,因此只能算是地方主义,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因为谁也没法保证修养一定就是好的)。泛群体主义就属于国家主义,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终生,就是比较高级的修养了。一般群体主义都会向国家主义发展。全人类主义,例如那些为了全人类而努力奔走的伟人,或者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人,都有一颗从全人类视角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差不多就已经超越了国家主义,尽管还是为了国家,但更多的是为了人,人是可以超越国界的。这种修养的人就比较罕见了。世界主义,这里的世界就不单单只人类世界,而是指整个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万物同生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佛陀。这种修养也更为罕见。宇宙主义,就有点类似于心理问题当中的“上帝论”,但这里并不是指真的相信上帝存在,也并不是指自己渴望成为上帝,而是以蝼蚁身躯看到了整个宇宙,深刻理解自己作业宇宙尘埃的意义。这种修养全是最高的。这种修养实际上跟佛学所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致的,也就是一种深度回归。个人修养在事业上的表现很不确定,极端个人主义可以是希特勒式的独裁者,可以是极端抠门的小财主,就看你手里掌握的能量有多少。泛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都算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而且相互混杂与掩饰,这种混杂情况有时也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困惑与扭曲,因此很多问题也容易出现在这个层面。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在自己国家容易形成好领导,好带头人,在别国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西方很多政客都属于此类。全人类主义、全世界主义、宇宙主义,都属于超越主义,因为超越了地域与个人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视角状态,因此都属于高端修养。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你的问题,你的个人追求是为了什么?个人?家庭?群体?地方?还是国家?当你感觉到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存在时,你所感到的迂腐的、陈旧的、令人堰塞的都会为了你的目标而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我个人猜测,旧的个人修养已经无法适应你当下的感受,而新的修养你还不清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所以提供一套个人修养仅供参考。注意,个人修养切忌跨越,一旦想要跨越,就有可能会面临陷入自我想象的漩涡。当然,有些层次的修养会过度的很快,例如从群体主义过度到国家主义,就相当于不断的扩大自己要服务的群体,而不存在核心变化。有些修养则需要核心修养,例如从个人主义过度到家庭主义,从家庭主义过度到群体主义,从国家主义过度到全人类主义,没有核心层面的变化,就会变成拿着后一个主义为前一个服务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别扭或者不舒服。心里层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当下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到底为了什么,或者外界反馈给你的信息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对所从事行业或者目标的质疑,因此需要你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找到你真正的目标时,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感就会随之消失。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馈,解决现实问题,心里困惑也就会自行消散。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仅做参考。希望另外的老师能给出更符合你情况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