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冲突如何平衡?

匿名用户
#人生意义#自我完善
有时候能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野心,看到别人追名逐利会认为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但有时看到他人急功近利又会嗤之以鼻,认为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高调勇进还是低调隐退?如何平衡?

有时候能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野心,看到别人追名逐利会认为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但有时看到他人急功近利又会嗤之以鼻,认为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高调勇进还是低调隐退?如何平衡?

7636阅读
·18回答
收藏
你应该是没有调节好追求与庸俗的关系,你可能觉得追逐名利就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是庸俗的金钱名利地位又让你觉得是如此不堪,甚至肮脏。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修身与追求的关系,你提到的“出世”与“去世”指的是形式,而不是核心。这个问题偏向于哲学,而心理学可以解释你对庸俗的态度,我尽量分开说明。就个人修身而言,提升内在的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例如为了全人类而努力,是属于个人修身的问题。个人修养存在多个层次,例如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全人类主义,世界主义,宇宙主义,从满足个人需要到遵守宇宙规则,不同的层次提现不同的个人价值,而且这种层次是逐渐提升,当处在两个层次的交接处时,就可能出现你当下的情况,觉得现实需要这样做,然而内心又非常抗拒这样做,旧的主义已经无法满足而新的主义又无法保障,既渴望新的,又不能丢弃旧的。所以,需要你确定自己在哪个层次。我详解。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与泛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会走向独裁与反人类的方向,而泛个人主义就会像一个蝼蚁一样为了一点口粮而不择手段,或者是苦苦挣扎。泛个人主义属于最底层的正常修养,极端个人主义已经迈入心理问题行列。家庭主义,顾名思义,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家人就是个人最大的保障与支撑。这种修养是比个人主义进一步的修养。但有时泛个人主义会用家庭主义掩盖自己的个人主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其家庭成员会感觉家庭比较压抑,例如封建守旧家庭,一句“为你好”就直接把你扼杀在了“襁褓”中。但一般的家庭主义都会为了家庭而劲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辛辛苦苦奋斗终身,就为家人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泛家庭主义属于家庭主义与群体主义的过度,这类修养不单单会为了个人家庭而努力,还会为了他人家庭而努力,或者凡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家庭,他都会才用比较合理的方式照顾到。因为这类修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个人家庭,还扩展到其他家庭,所以是家庭主义的升华。群体主义,从跟自己有关的家庭再次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就属于群体主义,这类人会为了群体的需求而努力奋斗,例如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人,为了地方群体的利益而甘愿奉献等等。这类人就属于高级修养了。群体主义,继续扩展就会向泛群体而发展,泛群体主义在地域狭小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属于国家主义,在地方比较大的地域就属于地方主义,因为地域的庞大使得无法作为国家存在,因此只能算是地方主义,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因为谁也没法保证修养一定就是好的)。泛群体主义就属于国家主义,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终生,就是比较高级的修养了。一般群体主义都会向国家主义发展。全人类主义,例如那些为了全人类而努力奔走的伟人,或者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人,都有一颗从全人类视角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差不多就已经超越了国家主义,尽管还是为了国家,但更多的是为了人,人是可以超越国界的。这种修养的人就比较罕见了。世界主义,这里的世界就不单单只人类世界,而是指整个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万物同生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佛陀。这种修养也更为罕见。宇宙主义,就有点类似于心理问题当中的“上帝论”,但这里并不是指真的相信上帝存在,也并不是指自己渴望成为上帝,而是以蝼蚁身躯看到了整个宇宙,深刻理解自己作业宇宙尘埃的意义。这种修养全是最高的。这种修养实际上跟佛学所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致的,也就是一种深度回归。个人修养在事业上的表现很不确定,极端个人主义可以是希特勒式的独裁者,可以是极端抠门的小财主,就看你手里掌握的能量有多少。泛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都算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而且相互混杂与掩饰,这种混杂情况有时也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困惑与扭曲,因此很多问题也容易出现在这个层面。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在自己国家容易形成好领导,好带头人,在别国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西方很多政客都属于此类。全人类主义、全世界主义、宇宙主义,都属于超越主义,因为超越了地域与个人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视角状态,因此都属于高端修养。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你的问题,你的个人追求是为了什么?个人?家庭?群体?地方?还是国家?当你感觉到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存在时,你所感到的迂腐的、陈旧的、令人堰塞的都会为了你的目标而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我个人猜测,旧的个人修养已经无法适应你当下的感受,而新的修养你还不清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所以提供一套个人修养仅供参考。注意,个人修养切忌跨越,一旦想要跨越,就有可能会面临陷入自我想象的漩涡。当然,有些层次的修养会过度的很快,例如从群体主义过度到国家主义,就相当于不断的扩大自己要服务的群体,而不存在核心变化。有些修养则需要核心修养,例如从个人主义过度到家庭主义,从家庭主义过度到群体主义,从国家主义过度到全人类主义,没有核心层面的变化,就会变成拿着后一个主义为前一个服务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别扭或者不舒服。心里层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当下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到底为了什么,或者外界反馈给你的信息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对所从事行业或者目标的质疑,因此需要你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找到你真正的目标时,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感就会随之消失。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馈,解决现实问题,心里困惑也就会自行消散。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仅做参考。希望另外的老师能给出更符合你情况的回答。

你应该是没有调节好追求与庸俗的关系,你可能觉得追逐名利就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是庸俗的金钱名利地位又让你觉得是如此不堪,甚至肮脏。其实这里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修身与追求的关系,你提到的“出世”与“去世”指的是形式,而不是核心。这个问题偏向于哲学,而心理学可以解释你对庸俗的态度,我尽量分开说明。就个人修身而言,提升内在的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的价值感,例如为了全人类而努力,是属于个人修身的问题。个人修养存在多个层次,例如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全人类主义,世界主义,宇宙主义,从满足个人需要到遵守宇宙规则,不同的层次提现不同的个人价值,而且这种层次是逐渐提升,当处在两个层次的交接处时,就可能出现你当下的情况,觉得现实需要这样做,然而内心又非常抗拒这样做,旧的主义已经无法满足而新的主义又无法保障,既渴望新的,又不能丢弃旧的。所以,需要你确定自己在哪个层次。我详解。个人主义,可以理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与泛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者会走向独裁与反人类的方向,而泛个人主义就会像一个蝼蚁一样为了一点口粮而不择手段,或者是苦苦挣扎。泛个人主义属于最底层的正常修养,极端个人主义已经迈入心理问题行列。家庭主义,顾名思义,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家人就是个人最大的保障与支撑。这种修养是比个人主义进一步的修养。但有时泛个人主义会用家庭主义掩盖自己的个人主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其家庭成员会感觉家庭比较压抑,例如封建守旧家庭,一句“为你好”就直接把你扼杀在了“襁褓”中。但一般的家庭主义都会为了家庭而劲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辛辛苦苦奋斗终身,就为家人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泛家庭主义属于家庭主义与群体主义的过度,这类修养不单单会为了个人家庭而努力,还会为了他人家庭而努力,或者凡是跟自己有关系的家庭,他都会才用比较合理的方式照顾到。因为这类修养已经不单单是为了个人家庭,还扩展到其他家庭,所以是家庭主义的升华。群体主义,从跟自己有关的家庭再次扩展到其他人那里,就属于群体主义,这类人会为了群体的需求而努力奋斗,例如地方上比较有名望的人,为了地方群体的利益而甘愿奉献等等。这类人就属于高级修养了。群体主义,继续扩展就会向泛群体而发展,泛群体主义在地域狭小的地方实际上已经属于国家主义,在地方比较大的地域就属于地方主义,因为地域的庞大使得无法作为国家存在,因此只能算是地方主义,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因为谁也没法保证修养一定就是好的)。泛群体主义就属于国家主义,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终生,就是比较高级的修养了。一般群体主义都会向国家主义发展。全人类主义,例如那些为了全人类而努力奔走的伟人,或者为了人类的和平而做出重大牺牲的人,都有一颗从全人类视角看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差不多就已经超越了国家主义,尽管还是为了国家,但更多的是为了人,人是可以超越国界的。这种修养的人就比较罕见了。世界主义,这里的世界就不单单只人类世界,而是指整个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万物同生的视角看待世界,例如佛陀。这种修养也更为罕见。宇宙主义,就有点类似于心理问题当中的“上帝论”,但这里并不是指真的相信上帝存在,也并不是指自己渴望成为上帝,而是以蝼蚁身躯看到了整个宇宙,深刻理解自己作业宇宙尘埃的意义。这种修养全是最高的。这种修养实际上跟佛学所说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三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一致的,也就是一种深度回归。个人修养在事业上的表现很不确定,极端个人主义可以是希特勒式的独裁者,可以是极端抠门的小财主,就看你手里掌握的能量有多少。泛个人主义、家庭主义、群体主义、都算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修养,而且相互混杂与掩饰,这种混杂情况有时也会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困惑与扭曲,因此很多问题也容易出现在这个层面。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在自己国家容易形成好领导,好带头人,在别国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西方很多政客都属于此类。全人类主义、全世界主义、宇宙主义,都属于超越主义,因为超越了地域与个人感官的局限,达到了一种超视角状态,因此都属于高端修养。说了这么多,再回到你的问题,你的个人追求是为了什么?个人?家庭?群体?地方?还是国家?当你感觉到自己所要从事的行业或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这些利益而存在时,你所感到的迂腐的、陈旧的、令人堰塞的都会为了你的目标而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我个人猜测,旧的个人修养已经无法适应你当下的感受,而新的修养你还不清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所以提供一套个人修养仅供参考。注意,个人修养切忌跨越,一旦想要跨越,就有可能会面临陷入自我想象的漩涡。当然,有些层次的修养会过度的很快,例如从群体主义过度到国家主义,就相当于不断的扩大自己要服务的群体,而不存在核心变化。有些修养则需要核心修养,例如从个人主义过度到家庭主义,从家庭主义过度到群体主义,从国家主义过度到全人类主义,没有核心层面的变化,就会变成拿着后一个主义为前一个服务的情况,这种情况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别扭或者不舒服。心里层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当下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不知道自己这么干到底为了什么,或者外界反馈给你的信息并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对所从事行业或者目标的质疑,因此需要你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找到你真正的目标时,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感就会随之消失。心理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反馈,解决现实问题,心里困惑也就会自行消散。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仅做参考。希望另外的老师能给出更符合你情况的回答。

14
2
分享
谢谢邀请“入世”的原因:追名逐利会认为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出世”的原因:急功近利又会嗤之以鼻,认为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怎么平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是每个人的天性,不用任何外力去干涉入世,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自然。但是极端例子:杀妻求将的吴起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他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现在用来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引用历史典故:“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吴起拔剑一挥,把妻子的脑袋割了下来。当即就提着去见了穆公,说:臣有报国的志向,而您却因为我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怀疑我。今天我把妻子的脑袋割下来给您,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为了鲁国而不是为了齐国的..........”懂得适可而止『当你觉得你的追逐名利已经达到目的时停止』,就不会遇见太大危险,在追逐名利的同时,要兼顾“出世”身心。●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何做到“淡泊”?正念首先要使自己内心宁静下来聆听内心的声音不为外界所扰♟平衡两者之后具体的表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些事你越执着,幸福反而离的越远而且还会失去原有的美好。适当的静下来,不要对生活太用力,学会适当放手,就像你没有100万,可是你的品质高尚,该有的都有不愁吃穿不就好了吗,即使最终你成为亿万富翁你住在高楼大厦黄金城堡里,也不要忘记初心,内心的平静需要保留。祝好!ZQ

谢谢邀请“入世”的原因:追名逐利会认为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出世”的原因:急功近利又会嗤之以鼻,认为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怎么平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是每个人的天性,不用任何外力去干涉入世,就像一日三餐一样自然。但是极端例子:杀妻求将的吴起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他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现在用来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引用历史典故:“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吴起拔剑一挥,把妻子的脑袋割了下来。当即就提着去见了穆公,说:臣有报国的志向,而您却因为我的妻子是齐国人而怀疑我。今天我把妻子的脑袋割下来给您,就是为了证明我是为了鲁国而不是为了齐国的..........”懂得适可而止『当你觉得你的追逐名利已经达到目的时停止』,就不会遇见太大危险,在追逐名利的同时,要兼顾“出世”身心。●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何做到“淡泊”?正念首先要使自己内心宁静下来聆听内心的声音不为外界所扰♟平衡两者之后具体的表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些事你越执着,幸福反而离的越远而且还会失去原有的美好。适当的静下来,不要对生活太用力,学会适当放手,就像你没有100万,可是你的品质高尚,该有的都有不愁吃穿不就好了吗,即使最终你成为亿万富翁你住在高楼大厦黄金城堡里,也不要忘记初心,内心的平静需要保留。祝好!ZQ

9
4
分享
楼主,听起来这更像是一个哲思,更谈不上矛盾和对错。但会生出这样的疑惑,可能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到迷茫,面对周围人的影响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在我看来,“追名逐利”和“宁静致远”本没有什么矛盾,名和利是明确的“物化”的目标,追逐它们也可能只是历程,可能为自己换取更大的自由,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另一种追逐的目标,追求一种舒阔的人生态度,深远的生活智慧,这需要保有持续的自察与自省,并追求精神的精进。这两者所要付出的“进取”和“努力”,恐怕不分伯仲。只是有的时候,面对难以追逐的现实困境,我们会躲进所谓的”遗世独立“中;面对无法企及的心灵平静,我们也会生也各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紧盯别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无益,直面自己生活的挑战,可能更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祝好。

楼主,听起来这更像是一个哲思,更谈不上矛盾和对错。但会生出这样的疑惑,可能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到迷茫,面对周围人的影响多少有些不知所措。在我看来,“追名逐利”和“宁静致远”本没有什么矛盾,名和利是明确的“物化”的目标,追逐它们也可能只是历程,可能为自己换取更大的自由,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另一种追逐的目标,追求一种舒阔的人生态度,深远的生活智慧,这需要保有持续的自察与自省,并追求精神的精进。这两者所要付出的“进取”和“努力”,恐怕不分伯仲。只是有的时候,面对难以追逐的现实困境,我们会躲进所谓的”遗世独立“中;面对无法企及的心灵平静,我们也会生也各种”急功近利“的想法。紧盯别人的生活方式可能无益,直面自己生活的挑战,可能更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祝好。

9
评论
分享
觉得自己有野心,想“入世“但是在又接受不了别人身上有自己这部分,所以想“出世”——好像有些事情让你没办法放下心里这种优越感。或许你可以多花点时间了解下自己,写下自己10年(或更长)时间里想要过的生活(物质和精神上的都别忘了),然后再看看那些自己想要的和自己现在做的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传统文化里,很推崇那种“内圣外王”的人,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这也算是一种参考吧

觉得自己有野心,想“入世“但是在又接受不了别人身上有自己这部分,所以想“出世”——好像有些事情让你没办法放下心里这种优越感。或许你可以多花点时间了解下自己,写下自己10年(或更长)时间里想要过的生活(物质和精神上的都别忘了),然后再看看那些自己想要的和自己现在做的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传统文化里,很推崇那种“内圣外王”的人,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这也算是一种参考吧

9
评论
分享
我只说一点,追逐名利,急功近利和淡薄明志之间,也就是你说的“入世”和“出世”之间,最关键的点在哪?就是你是被“入世”,"出世"的标准带着跑的,还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比如有些人,很积极,很进取,但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是被别人的标准,社会的价值观带着跑的,有些人觉得要淡薄,也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可能是被另一种反世俗的价值观带着跑,自己很别扭,有标准答案吗?当然没有,重要的是自己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会用一些手段,方法,其实我觉得只要不是那种伤害他人的,他自己只要知道这只是工具,不会自己陷在其中,那也没什么问题。有人不想和别人争,那也得是自己真的坚定的抱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不是逃避的借口,也不会被别人的获得动摇自己的心态。所以,没有哪一个更好,只是不要和自己蹩着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干什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都只是手段,工具,都不会动摇到自己的那颗心。~~~~~~~~祝好,成长路上陪着你!

我只说一点,追逐名利,急功近利和淡薄明志之间,也就是你说的“入世”和“出世”之间,最关键的点在哪?就是你是被“入世”,"出世"的标准带着跑的,还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比如有些人,很积极,很进取,但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其实并没有想清楚,是被别人的标准,社会的价值观带着跑的,有些人觉得要淡薄,也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可能是被另一种反世俗的价值观带着跑,自己很别扭,有标准答案吗?当然没有,重要的是自己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在做什么。比如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会用一些手段,方法,其实我觉得只要不是那种伤害他人的,他自己只要知道这只是工具,不会自己陷在其中,那也没什么问题。有人不想和别人争,那也得是自己真的坚定的抱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不是逃避的借口,也不会被别人的获得动摇自己的心态。所以,没有哪一个更好,只是不要和自己蹩着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干什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都只是手段,工具,都不会动摇到自己的那颗心。~~~~~~~~祝好,成长路上陪着你!

7
评论
分享
楼主的标题很有吸引力,把我也给吸引到这儿来了,看到楼上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心痒痒,也尝试着把自己理解到的一些看法从兜里拿出来,有不足之处还请包涵指点,谢谢!“入世”和“出世”可以从不同的范围来进行解释,大的范围可以是人的生命,从娘胎出生落地也就意味着进入世间,可以称之为“入世”,百年以后仙游一封棺椁一堆黄土离开之前生活的空间,相对于之前生活的世界,可以称之为“出世”。当然,在这个世界的离开,或许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比如佛家和到家所讲的“极乐世界”,同样对于那个世界而言,也是“入世”。如果没有进入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出这个世界。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有点儿像一个人远离世俗出世寻求解脱之道,在解脱之后再入世用自己领悟到的解脱之道帮助更多的人脱离面对世俗时带来的痛苦,个人觉得有些像佛陀做的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一样。远离世俗,并不意味着就是真的远离,相对于世俗而言,是在某些方面的脱离,比如离开那些豪宅,住简陋的草屋,放弃华服,穿粗糙的衲衣,放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每日托钵乞食等等。而就算是如此,也依然是在这个世间这个自然的空间生活,并没有离开这个自然,依然是和这个自然空间紧密相连的。相对于世俗当中人们过度追求名利用物质比如豪车豪宅名牌衣服珠宝首饰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远离世俗出世更注重通过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用比如禅定,冥想,粗茶淡饭等等生活方式来深入自己的内心,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领悟更简单明了直接的自然规律和道理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心理需求。不管是入世追求名利,还是出世淡泊名利了悟人生,都是要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做的。在入世中努力工作,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赚更多的钱,买自己认为的更好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努力去工作,不去赚更多的钱,也就无法满足自己想要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欲望。同样,在出世追求精神心理满足上,也是要自己更加的身体力行,去做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更多的自然生活,比如佛陀的托钵行乞,禅定,冥想,都是每天坚持不断的,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不去做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出世追求精神心理满足的人不去做那些平常的事情,整天就是坐在那里思考空想,不去融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对自然的了解,无法获得自然的规律和道理。楼主所说的平衡“入世”和“出世”的矛盾,那么“入世”和“出世”又是从哪里来的矛盾呢?都在一个自然的空间里生活,都在积极努力追求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只不过所用的方式不一样,最终目的却都是一样的。一件衣服破了,从外面补会有一个比破的地方更大的补丁,从里面补不仅不会得到一个比破的地方更大的补丁,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让自己平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依赖他人,不把自己的需求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让自己身体力行去体验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惊奇的过程,得到的也自然是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惊喜。

楼主的标题很有吸引力,把我也给吸引到这儿来了,看到楼上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心痒痒,也尝试着把自己理解到的一些看法从兜里拿出来,有不足之处还请包涵指点,谢谢!“入世”和“出世”可以从不同的范围来进行解释,大的范围可以是人的生命,从娘胎出生落地也就意味着进入世间,可以称之为“入世”,百年以后仙游一封棺椁一堆黄土离开之前生活的空间,相对于之前生活的世界,可以称之为“出世”。当然,在这个世界的离开,或许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比如佛家和到家所讲的“极乐世界”,同样对于那个世界而言,也是“入世”。如果没有进入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出这个世界。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有点儿像一个人远离世俗出世寻求解脱之道,在解脱之后再入世用自己领悟到的解脱之道帮助更多的人脱离面对世俗时带来的痛苦,个人觉得有些像佛陀做的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一样。远离世俗,并不意味着就是真的远离,相对于世俗而言,是在某些方面的脱离,比如离开那些豪宅,住简陋的草屋,放弃华服,穿粗糙的衲衣,放弃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每日托钵乞食等等。而就算是如此,也依然是在这个世间这个自然的空间生活,并没有离开这个自然,依然是和这个自然空间紧密相连的。相对于世俗当中人们过度追求名利用物质比如豪车豪宅名牌衣服珠宝首饰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远离世俗出世更注重通过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用比如禅定,冥想,粗茶淡饭等等生活方式来深入自己的内心,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领悟更简单明了直接的自然规律和道理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心理需求。不管是入世追求名利,还是出世淡泊名利了悟人生,都是要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做的。在入世中努力工作,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赚更多的钱,买自己认为的更好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努力去工作,不去赚更多的钱,也就无法满足自己想要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欲望。同样,在出世追求精神心理满足上,也是要自己更加的身体力行,去做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更多的自然生活,比如佛陀的托钵行乞,禅定,冥想,都是每天坚持不断的,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不去做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出世追求精神心理满足的人不去做那些平常的事情,整天就是坐在那里思考空想,不去融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对自然的了解,无法获得自然的规律和道理。楼主所说的平衡“入世”和“出世”的矛盾,那么“入世”和“出世”又是从哪里来的矛盾呢?都在一个自然的空间里生活,都在积极努力追求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只不过所用的方式不一样,最终目的却都是一样的。一件衣服破了,从外面补会有一个比破的地方更大的补丁,从里面补不仅不会得到一个比破的地方更大的补丁,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个美丽的图案。让自己平静下来,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依赖他人,不把自己的需求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让自己身体力行去体验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惊奇的过程,得到的也自然是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惊喜。

5
评论
分享
贪恋清静出世即是入世不逐红尘入世即是出世若无有俗世高名又隐退个什么若居尘退心不去亦可是隐佛家也讲勇猛精进,佛学也讲进取心,良好的进取心是为了更多大众的利益考虑,佛学讲利益众生,不良的进取心可能会有更多的私心、贪念,所以进取心没有问题关键看其目标方向性。是急功近利还是宁静致远,这要看你的个人目标设定。你自己和你眼中看到的别人应该是有差异的,如果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要考虑其适宜性,要看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考虑自己当下的实际状况。这里可以参考中医里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贪恋清静出世即是入世不逐红尘入世即是出世若无有俗世高名又隐退个什么若居尘退心不去亦可是隐佛家也讲勇猛精进,佛学也讲进取心,良好的进取心是为了更多大众的利益考虑,佛学讲利益众生,不良的进取心可能会有更多的私心、贪念,所以进取心没有问题关键看其目标方向性。是急功近利还是宁静致远,这要看你的个人目标设定。你自己和你眼中看到的别人应该是有差异的,如果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要考虑其适宜性,要看这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要考虑自己当下的实际状况。这里可以参考中医里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5
评论
分享
身处卑微,才会越想要靠近太阳,说的是位置。弯腰向地久了,也会偶尔直背望星。说的是束缚。内心的位置越是卑微,越想要建功立业,尽洗前耻。外界的物质条件限制越严重,精神越想要得到流放,重归自由。人会在两个时间点做调整。一是休息远眺,主动调整。一是迷茫望路,被动调整。题主是哪一个?也许两者皆有。如真若如此,那便最是时候,晚了就更难了,程度是成倍增加。人若真是入世,是志存高远,是进取。若不是,是反向补偿,是幻想。人若真能出世,是淡泊,若不能,是酸葡萄心理。所以题主真正的问题不是“入世”“出世”的理念平衡,而是有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区”,让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行为达成一致。

身处卑微,才会越想要靠近太阳,说的是位置。弯腰向地久了,也会偶尔直背望星。说的是束缚。内心的位置越是卑微,越想要建功立业,尽洗前耻。外界的物质条件限制越严重,精神越想要得到流放,重归自由。人会在两个时间点做调整。一是休息远眺,主动调整。一是迷茫望路,被动调整。题主是哪一个?也许两者皆有。如真若如此,那便最是时候,晚了就更难了,程度是成倍增加。人若真是入世,是志存高远,是进取。若不是,是反向补偿,是幻想。人若真能出世,是淡泊,若不能,是酸葡萄心理。所以题主真正的问题不是“入世”“出世”的理念平衡,而是有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区”,让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行为达成一致。

4
1
分享
你在纠结。坦率地说,我也会有这个纠结。所以,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回答的过程促使我保持自我觉察和鼓励。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乔布斯有一回去日本找一个禅宗,请教所谓的修行之事,禅宗一句话点醒了他,说修行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生活,那你自己的修行,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呢?这句话点醒了乔布斯,他决定做一款伟大的产品,这是属于他的修行方式。有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叫马克思韦伯,他从伦理的层面思考了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联系。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使命,即坚守新教的清规戒律,比如不挥霍、不沉迷世俗情欲等等,并通过履行世俗的义务,积聚财富,以此彰显上帝的荣耀。秉持这种精神的资本家,有我们熟悉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巴菲特,以及查理芒格。人可以追求物质财富,但是要保持警惕——你不能离不开它。否则,很难说是你占有豪宅香车名表,还是它们占有你。因此我认为,被伪装和包装起来的欲望并不是事业心。真正的事业心不是我要赚够几个亿,而是保持梦想和初心,比如做事业的出发点是我发现了某个社会痛点并且真诚地去解决它;比如当普通人的出发点是每天努力工作和生活,推动这个世界进步一点点。梦想和情怀一定要有的,当然不能让别人替你负重前行。

你在纠结。坦率地说,我也会有这个纠结。所以,感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回答的过程促使我保持自我觉察和鼓励。怀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乔布斯有一回去日本找一个禅宗,请教所谓的修行之事,禅宗一句话点醒了他,说修行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生活,那你自己的修行,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呢?这句话点醒了乔布斯,他决定做一款伟大的产品,这是属于他的修行方式。有一位西方经济学家叫马克思韦伯,他从伦理的层面思考了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联系。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使命,即坚守新教的清规戒律,比如不挥霍、不沉迷世俗情欲等等,并通过履行世俗的义务,积聚财富,以此彰显上帝的荣耀。秉持这种精神的资本家,有我们熟悉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巴菲特,以及查理芒格。人可以追求物质财富,但是要保持警惕——你不能离不开它。否则,很难说是你占有豪宅香车名表,还是它们占有你。因此我认为,被伪装和包装起来的欲望并不是事业心。真正的事业心不是我要赚够几个亿,而是保持梦想和初心,比如做事业的出发点是我发现了某个社会痛点并且真诚地去解决它;比如当普通人的出发点是每天努力工作和生活,推动这个世界进步一点点。梦想和情怀一定要有的,当然不能让别人替你负重前行。

4
评论
分享
不。能。平。衡。!所谓入世、出世,都是对结果的评价。人生好比一个项目,没有过程,哪来结果?又何谈对结果的评价?入世、出世在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可能是对生活态度的粉饰,是自我内心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不敢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付出、去失败,也自然就没有机会成功,这个人们是明白的,只是不敢承认。但不管承认与否,这都是人生的真相。围观别人的生活,当下看似安全,但永远不会让我成为我想要的自己。内心的激情,是生命的活力让它在火热的生活中得以舒展、生发,生命就能获得精彩的体验。一瓶美酒,要么喝掉,要么卖掉去换更好玩的东西,仅仅珍藏是没有意义的。

不。能。平。衡。!所谓入世、出世,都是对结果的评价。人生好比一个项目,没有过程,哪来结果?又何谈对结果的评价?入世、出世在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可能是对生活态度的粉饰,是自我内心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合理化。不敢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付出、去失败,也自然就没有机会成功,这个人们是明白的,只是不敢承认。但不管承认与否,这都是人生的真相。围观别人的生活,当下看似安全,但永远不会让我成为我想要的自己。内心的激情,是生命的活力让它在火热的生活中得以舒展、生发,生命就能获得精彩的体验。一瓶美酒,要么喝掉,要么卖掉去换更好玩的东西,仅仅珍藏是没有意义的。

3
评论
分享
只有经历了入世,才能选择出世。追逐名利跟进取心真的有很大差别的,追逐名利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成就和快乐,而进取心取得成就的那种喜悦是无法取代的。就好比老师想尽力教好学生,学生想考的好的成绩,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好就是进取心。而追求名利,是带有一定的功利心,成就之后往往更多的是空虚。高调勇进和低调隐退之间并没有冲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用谦和的态度进取,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而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去追求。

只有经历了入世,才能选择出世。追逐名利跟进取心真的有很大差别的,追逐名利带来的只是一时的成就和快乐,而进取心取得成就的那种喜悦是无法取代的。就好比老师想尽力教好学生,学生想考的好的成绩,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好就是进取心。而追求名利,是带有一定的功利心,成就之后往往更多的是空虚。高调勇进和低调隐退之间并没有冲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用谦和的态度进取,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而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去追求。

3
评论
分享
可以学习一下傅佩荣老师讲的先秦儒家哲学,孟子的智慧,还有老庄。其实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完全有老庄的智慧,老子庄子,也完全能做出孔孟的事情,只不过他们选择不同而已。出世和入世,其实是共通的。但我们学习的顺序,是先学入世,再学出世。不是同时学的。就比如,不看论语孟子,看不懂老子庄子。老庄更多的是对孔孟的补充,并非否定。正如出世和入世,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并非非此即彼。我们应该同时把握两面。只不过,得先看一面,再看一面,之后,才能合起来。所以,学会了以后,才能够同时用出来。40岁之前,必须入世,不入,就不能出。40岁以后,开始着手出世的事情。心流里面,作者提到,佛教徒有句告诫,一面耻笑自己痴想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一面认为宇宙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举动,而不得不谨慎行事。是类似的思想。心里同时记着入的目的,出的方法,在矛盾中找到同时满足两者的举动,就是出世和入世的共存。再举个例子。你看锯子锯木头,我们会盯着锯子和木头接触的地方,而不是锯子的开会。再举个例子,佛家经常有大和尚会说,不要修行,也不要不修行。如果能同时看到事物一体两面,并把握住超越一体两面表面现象上的事物本身,就是入世和出世的共存。

可以学习一下傅佩荣老师讲的先秦儒家哲学,孟子的智慧,还有老庄。其实儒家的孔子和孟子,完全有老庄的智慧,老子庄子,也完全能做出孔孟的事情,只不过他们选择不同而已。出世和入世,其实是共通的。但我们学习的顺序,是先学入世,再学出世。不是同时学的。就比如,不看论语孟子,看不懂老子庄子。老庄更多的是对孔孟的补充,并非否定。正如出世和入世,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并非非此即彼。我们应该同时把握两面。只不过,得先看一面,再看一面,之后,才能合起来。所以,学会了以后,才能够同时用出来。40岁之前,必须入世,不入,就不能出。40岁以后,开始着手出世的事情。心流里面,作者提到,佛教徒有句告诫,一面耻笑自己痴想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一面认为宇宙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举动,而不得不谨慎行事。是类似的思想。心里同时记着入的目的,出的方法,在矛盾中找到同时满足两者的举动,就是出世和入世的共存。再举个例子。你看锯子锯木头,我们会盯着锯子和木头接触的地方,而不是锯子的开会。再举个例子,佛家经常有大和尚会说,不要修行,也不要不修行。如果能同时看到事物一体两面,并把握住超越一体两面表面现象上的事物本身,就是入世和出世的共存。

3
评论
分享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交流一下看法。在我看淡泊明了志以后,就该努力去致远了吧?不然很多志会已明但不达。致远和勇进过程中,是宁静还是高调,是方法决定的,合适就好。追名逐利的确是进取心,急功近利者的进取心无可非议,但方法可能不当导致了“急”和“近”。如何平衡呢?怀名利之心努力前行,条件成熟时享受人生得意不忘形;条件不足时体验艰苦奋斗不气馁。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交流一下看法。在我看淡泊明了志以后,就该努力去致远了吧?不然很多志会已明但不达。致远和勇进过程中,是宁静还是高调,是方法决定的,合适就好。追名逐利的确是进取心,急功近利者的进取心无可非议,但方法可能不当导致了“急”和“近”。如何平衡呢?怀名利之心努力前行,条件成熟时享受人生得意不忘形;条件不足时体验艰苦奋斗不气馁。

2
评论
分享
用“出世”之态度,处“入世”之事。

用“出世”之态度,处“入世”之事。

1
评论
分享
尽人事听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

评论
分享
当能力匹配不了欲望才会对别人的所谓的“汲汲营营”嗤之以鼻,想成功却缺乏拼搏的勇气,谈什么出世入世呢!真想出世,根本不会跑来问自己是不是要出世!

当能力匹配不了欲望才会对别人的所谓的“汲汲营营”嗤之以鼻,想成功却缺乏拼搏的勇气,谈什么出世入世呢!真想出世,根本不会跑来问自己是不是要出世!

评论
分享
首先你必须把自己的欲望排序,看哪一个是最重要的。那么追求这个最高欲望,是入世更容易实现还是出世更容易实现,就得你自己去探索了

首先你必须把自己的欲望排序,看哪一个是最重要的。那么追求这个最高欲望,是入世更容易实现还是出世更容易实现,就得你自己去探索了

评论
分享
我的呢?又进审核了?

我的呢?又进审核了?

6
分享
  • 我是初一女生,期中考试没考好被惩罚,关于罚站的问题
    2回答 · 2025.05.18 10:11:48
  • 客户退款我内心很多画面,过分在意他人感受怎么办?
    2回答 · 2025.05.18 08:04:50
  • 高二下,在班里真的特煎熬,有没有缓解的方法?
    3回答 · 2025.05.17 23:01:29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62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7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