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看罗振宇和老年人吃权健,本质上是一样的吗?

匿名用户
#热点话题
今年罗胖的跨年演讲后,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 这个说法开始流传。 老年人希望通过吃权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年轻人希望通过罗胖获得阶层跳跃的方法,也就是赚大钱。 以社会精英核心阶层的身份向充满焦虑的年轻人和中产阶层投喂各种经过包装的新名词、新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后者如获至宝,细细品味,奉为圭臬。而且获得了暴富&实现阶层跳跃的期望,进而促成吸粉和消费。 大家怎么看呢? 补充今天看到了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今年罗胖的跨年演讲后,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 这个说法开始流传。 老年人希望通过吃权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年轻人希望通过罗胖获得阶层跳跃的方法,也就是赚大钱。 以社会精英核心阶层的身份向充满焦虑的年轻人和中产阶层投喂各种经过包装的新名词、新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后者如获至宝,细细品味,奉为圭臬。而且获得了暴富&实现阶层跳跃的期望,进而促成吸粉和消费。 大家怎么看呢? 补充今天看到了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 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 知乎果壳关注无数, 36氪每日必读, 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 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 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 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7996阅读
·13回答
收藏
对罗振宇了解的不多,但我想两者确实有相通之处,一个贩卖健康,一个贩卖知识,前者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渴望,后者利用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并且都是捷径,不知道有没有老人一边抽烟喝酒,一边吃权健的?太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想要通过各种保健品,一劳永逸的也大有人在;买知识同理。偶然买买保健品,在罗胖提供的知识平台学习没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把这些当做信仰,就像水上的浮木一样紧抓着不放,仿佛只有它们才能让我们获救,才能获得健康,才能跳跃阶层。条条大陆通罗马,有人卖给你一个浮板,夸浮板怎么怎么好,偶然玩玩可以,真用它游着去罗马,就有点傻了

对罗振宇了解的不多,但我想两者确实有相通之处,一个贩卖健康,一个贩卖知识,前者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渴望,后者利用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并且都是捷径,不知道有没有老人一边抽烟喝酒,一边吃权健的?太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想要通过各种保健品,一劳永逸的也大有人在;买知识同理。偶然买买保健品,在罗胖提供的知识平台学习没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把这些当做信仰,就像水上的浮木一样紧抓着不放,仿佛只有它们才能让我们获救,才能获得健康,才能跳跃阶层。条条大陆通罗马,有人卖给你一个浮板,夸浮板怎么怎么好,偶然玩玩可以,真用它游着去罗马,就有点傻了

9
1
分享
一开始听《罗辑思维》其实就是消遣,直到罗胖说到我曾经研究的领域,轻描淡写的高度概括,使得我当年的努力彷如尽皆徒劳。说得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像细菌培养一样,实验几何级的跃升。我开始怀疑了!最近特别喜欢听另一位知识传播的道长(梁文道)的『八分』。特别喜欢版头否定式的忠告“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说真的,每个知识的分享者都没有义务去办证任何人的成功。因为,从本质而言,大部分的成功同时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尤其是在创业方面!

一开始听《罗辑思维》其实就是消遣,直到罗胖说到我曾经研究的领域,轻描淡写的高度概括,使得我当年的努力彷如尽皆徒劳。说得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像细菌培养一样,实验几何级的跃升。我开始怀疑了!最近特别喜欢听另一位知识传播的道长(梁文道)的『八分』。特别喜欢版头否定式的忠告“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说真的,每个知识的分享者都没有义务去办证任何人的成功。因为,从本质而言,大部分的成功同时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尤其是在创业方面!

7
2
分享
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应该看量和质。质就是,知识或者保健品,都只是工具,只是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是有效的一个,但不是全能的一个。任何工具,都可以被人使用。相反,也可以奴役人类。决定权其实在人类自己手里。觉得知识付费不好的,可以选择不看,没人逼别人去看。权健也是,知道它不是万能的,就不要把主要希望放到上面。为什么人非要信它?是因为我们心中极其容易只有两个概念,对和错。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事情,不是简单的对或者错,在对和错之间,有无限个阶段,比如对一半错一半,对大于错,或错大于对。在别人来骗我们的时候,我们哪能指望骗子好心一点,只能保证自己不被他骗。指责它有什么用,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后果了。不如早点知道世间险恶,多学知识,不会轻易被骗。知识付费也是一种,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最要紧的,是知道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有判断标准去筛选。对于那些不好的骗子,不用废时间和精力去和他吵,忽略是对他最大的伤害,而我们一般意识不到,在同意他和否认他之外,我们其实一直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忽略他。再者说,难道没有知识付费,没有这么量大的知识涌入我们的身边,就好吗?知识只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就好吗?当然,有很多人是骗子,不假,但是决定好东西留下来的,恰恰就是我们。任何东西不可能一出来就是好的,都要经过筛选和完善。而这,正是我们的工作和权利。所以,是我们决定要不要用它们,要怎么用,请牢牢的把这点抓在手里。

不能一概而论,还是应该看量和质。质就是,知识或者保健品,都只是工具,只是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不是唯一一个。是有效的一个,但不是全能的一个。任何工具,都可以被人使用。相反,也可以奴役人类。决定权其实在人类自己手里。觉得知识付费不好的,可以选择不看,没人逼别人去看。权健也是,知道它不是万能的,就不要把主要希望放到上面。为什么人非要信它?是因为我们心中极其容易只有两个概念,对和错。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事情,不是简单的对或者错,在对和错之间,有无限个阶段,比如对一半错一半,对大于错,或错大于对。在别人来骗我们的时候,我们哪能指望骗子好心一点,只能保证自己不被他骗。指责它有什么用,都已经自己承担了后果了。不如早点知道世间险恶,多学知识,不会轻易被骗。知识付费也是一种,有很好的,也有很差的,最要紧的,是知道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有判断标准去筛选。对于那些不好的骗子,不用废时间和精力去和他吵,忽略是对他最大的伤害,而我们一般意识不到,在同意他和否认他之外,我们其实一直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忽略他。再者说,难道没有知识付费,没有这么量大的知识涌入我们的身边,就好吗?知识只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就好吗?当然,有很多人是骗子,不假,但是决定好东西留下来的,恰恰就是我们。任何东西不可能一出来就是好的,都要经过筛选和完善。而这,正是我们的工作和权利。所以,是我们决定要不要用它们,要怎么用,请牢牢的把这点抓在手里。

5
评论
分享
嘿嘿,看了这个问题,忽然想到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年轻人希望通过接受点高大上的观念实现阶层跳跃,和老年人希望通过吃点药实现延年益寿,如果非要找出共同点,那么就是一个字“贪”。因为希求通过小小少少的付出,得到大大多多的回报,所以才会相信那些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才会相信自己能遇到外人不可知的神迹。付费获取知识没毛病,以为付了费就会获得知识甚至智慧,就是错觉了,而之所以会把错觉当真,就是因为心里存在希望得到超过付出的妄念,这个妄念,一字以蔽之,就是贪。

嘿嘿,看了这个问题,忽然想到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年轻人希望通过接受点高大上的观念实现阶层跳跃,和老年人希望通过吃点药实现延年益寿,如果非要找出共同点,那么就是一个字“贪”。因为希求通过小小少少的付出,得到大大多多的回报,所以才会相信那些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才会相信自己能遇到外人不可知的神迹。付费获取知识没毛病,以为付了费就会获得知识甚至智慧,就是错觉了,而之所以会把错觉当真,就是因为心里存在希望得到超过付出的妄念,这个妄念,一字以蔽之,就是贪。

5
2
分享
从若干有气无力或无病呻吟的问题中,看到你的问题,眼前一亮。这个问题有深度,提得很认真,能激发不少思考。先谢谢。交流一下看法:二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年轻人提升的渴求,老年人健康的渴求,像;知识的包装营销,保健品的推广营销,像;知识一包装就引很多年轻人掏腰包;保健品一推广就引很多老年人掏腰包,像;稍有点区别的是知识与提升之间的关系,对比保健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年轻人提升虽然更重要的是实践中解决问题;但知识也是必须的工具,用的对就有实效;老年人健康更重要的身体基础加生活习惯、环境影响,保健品仅算是安慰剂,可能仅对相信者有点效。卖知识的罗振宇如果能在知识营销的道路上,有更多的知识创造就更好了。目前他组织各行业的所谓高手一人说一句,很难成系统。碎片化的金句听着过瘾,可能变成实战技能很难。年轻人还是实践中自己摸索的知识更实用。

从若干有气无力或无病呻吟的问题中,看到你的问题,眼前一亮。这个问题有深度,提得很认真,能激发不少思考。先谢谢。交流一下看法:二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年轻人提升的渴求,老年人健康的渴求,像;知识的包装营销,保健品的推广营销,像;知识一包装就引很多年轻人掏腰包;保健品一推广就引很多老年人掏腰包,像;稍有点区别的是知识与提升之间的关系,对比保健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年轻人提升虽然更重要的是实践中解决问题;但知识也是必须的工具,用的对就有实效;老年人健康更重要的身体基础加生活习惯、环境影响,保健品仅算是安慰剂,可能仅对相信者有点效。卖知识的罗振宇如果能在知识营销的道路上,有更多的知识创造就更好了。目前他组织各行业的所谓高手一人说一句,很难成系统。碎片化的金句听着过瘾,可能变成实战技能很难。年轻人还是实践中自己摸索的知识更实用。

4
3
分享
回到问题的本来面目,老年人为什么要保健品?年轻人为什么渴望知识?因为需要,所以它才会存在,只有它存在时我们才需要讨论它是不是合适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需要的产物,老年人需要维持基本的身体健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每况愈下,想要保持一个基本的状态都很难,当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恢复健康时,无论是否能做到,你总要试一试,因为你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你会害怕身体不受控制的衰弱。年轻需要什么?信息,足够多的且高质量的信息,因为16年的学习生涯让年轻人距离社会太远,一张毕业证从此告别了学校,成了社会里的一颗螺丝钉。年轻人或许并不怕成为一颗螺丝钉,但会担心被时代抛弃,因为一旦沉下去,就很难再跟上来。然而对于任何人来讲,正确的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车床需要的毛胚料,而不是成品,你拿一个成品放在车床上切削,对于车床来讲是在做无用功,既然已经是成品了,成品需要的是拿到下一个工序继续加工或者组装,而不是继续在这做无用功。逻辑思维里的东西对很多已经知道的人来讲,就像这个成品,继续拿到逻辑思维这个“车床”上加工,属于在做无用功,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讲就像是毛胚料,逻辑思维在帮他们成型。保健品跟权健并不划等号,现代医学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保健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你可以说权健的老年保健医学无效,却不能说保健医学是伪科学,老年人相信的是保健医学,而不是权健,或者说因为权健在搞“保健医学”才相信他,权健代表不了全部的保健医学,老年人相信的是保健医学,而权健披了一身“保健医学”的外衣而已。人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人人都有需要救命稻草的时候,人的理智在整个意识当中所占的比例真不多。逻辑思维是不是有效,就跟保健品能否治病一样,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正常人的健康,而不是解决有病人的疾病。这里的前提是你是健康的。既然是健康的,为什么还需要保健品或者知识呢?很简单,即使你吃饱了,过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再吃,即使你现在很健康,未来你依然会得病,保健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当前的健康,但绝不能保证不会得病,因为人的身体是逐步衰减的,只能延缓问题的发生,而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的产生。知识付费也一样,一本入门级的心理学读物对于咨询师来讲,作用不大,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来讲就会是如获至宝。最核心的就是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的即使是对的,也是多余的。

回到问题的本来面目,老年人为什么要保健品?年轻人为什么渴望知识?因为需要,所以它才会存在,只有它存在时我们才需要讨论它是不是合适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是需要的产物,老年人需要维持基本的身体健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每况愈下,想要保持一个基本的状态都很难,当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恢复健康时,无论是否能做到,你总要试一试,因为你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你会害怕身体不受控制的衰弱。年轻需要什么?信息,足够多的且高质量的信息,因为16年的学习生涯让年轻人距离社会太远,一张毕业证从此告别了学校,成了社会里的一颗螺丝钉。年轻人或许并不怕成为一颗螺丝钉,但会担心被时代抛弃,因为一旦沉下去,就很难再跟上来。然而对于任何人来讲,正确的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车床需要的毛胚料,而不是成品,你拿一个成品放在车床上切削,对于车床来讲是在做无用功,既然已经是成品了,成品需要的是拿到下一个工序继续加工或者组装,而不是继续在这做无用功。逻辑思维里的东西对很多已经知道的人来讲,就像这个成品,继续拿到逻辑思维这个“车床”上加工,属于在做无用功,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讲就像是毛胚料,逻辑思维在帮他们成型。保健品跟权健并不划等号,现代医学分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保健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你可以说权健的老年保健医学无效,却不能说保健医学是伪科学,老年人相信的是保健医学,而不是权健,或者说因为权健在搞“保健医学”才相信他,权健代表不了全部的保健医学,老年人相信的是保健医学,而权健披了一身“保健医学”的外衣而已。人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人人都有需要救命稻草的时候,人的理智在整个意识当中所占的比例真不多。逻辑思维是不是有效,就跟保健品能否治病一样,目的都是为了保证正常人的健康,而不是解决有病人的疾病。这里的前提是你是健康的。既然是健康的,为什么还需要保健品或者知识呢?很简单,即使你吃饱了,过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再吃,即使你现在很健康,未来你依然会得病,保健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当前的健康,但绝不能保证不会得病,因为人的身体是逐步衰减的,只能延缓问题的发生,而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的产生。知识付费也一样,一本入门级的心理学读物对于咨询师来讲,作用不大,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来讲就会是如获至宝。最核心的就是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的即使是对的,也是多余的。

3
评论
分享
年轻人渴望知识本身没有错,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人处于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不学习就退步了,所以恰好有人在这个中间做了一个助推剂,把好的知识推到你眼前。而沉迷知识本身也没有错,曾国藩家训“不日进,则日退”,提示着自己每天必须学习,通过学习最后成就自己,同时成就更多人,因为自己本身发光了。把学知识和吃保健品根本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吃是人的天性,保健品是保命,学习是增长知识,了解自己以外的的世界,一个是想获得更多精彩,而另外一个是想保住健康。我不是主观意识,只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自己的想法。

年轻人渴望知识本身没有错,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人处于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不学习就退步了,所以恰好有人在这个中间做了一个助推剂,把好的知识推到你眼前。而沉迷知识本身也没有错,曾国藩家训“不日进,则日退”,提示着自己每天必须学习,通过学习最后成就自己,同时成就更多人,因为自己本身发光了。把学知识和吃保健品根本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吃是人的天性,保健品是保命,学习是增长知识,了解自己以外的的世界,一个是想获得更多精彩,而另外一个是想保住健康。我不是主观意识,只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自己的想法。

3
评论
分享
一直挺喜欢罗辑思维的,到我们没有买很多课。首先,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知识和思维的变化不仅仅来自增量,而是自身的质变。和我一起因为罗辑思维认识的朋友,现在年收入过亿,当然他本来就很优秀。大家去年因为李笑来录音都在讨论“韭菜”,也有人称为认知税。这个男生也是笑来课程的追随者,他做了这么几件事:①稳定且高质量的留言,定专栏的十几万人,但是他愣是被罗辑思维的知识提供编辑记住了,因为这个人留言及时、高质量、有见地。②擅长独立思考。去年国家控制数字时,他当了一个砖农,自己去找懂外语的人做一些事。我曾经觉得买这些东西、股票等的人很多有投机取巧的想法,但是他让我改变了想法,因为他一直研究事情的底层逻辑。简单说,就是第一,无论现在比特币熊多久,只要有买入买出,他就有收益。第二,因为自己的出色,他认识中国顶级的投资人、明星、大老板(不方便透露,但的确大得很)。无论他将来做什么,这些都是他的资源,重于一切可见的收入。当然我们大部分人不像他,回到主题,罗胖与权健不一样,一个根源就是坑,一个是借势,借时代红利,不可否认,他提供的认知和思维的知识很新也真的可以用到实际,当然,如果我们从中选择自卑、恐惧、焦虑,这些就都是负担。总之,没有这个罗胖,还有更多其他罗胖,而我们要做的是独立思考,我做的事可以借他哪些东西实现递增?比如因为罗辑思维自发形成的组织,那就是我们另外的朋友圈。说到焦虑,焦虑一直都在,比如身边好朋友会兴高采烈的说“我买房子了,海边,升值老多了”。我们会焦虑吗?会,甚至还会自惭形秽,但是我们要明白,与其这个厉害的人是陌生人,不如熟人,起码我们还有可能蹭一把火,起码可以知道一些事情。所以,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

一直挺喜欢罗辑思维的,到我们没有买很多课。首先,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知识和思维的变化不仅仅来自增量,而是自身的质变。和我一起因为罗辑思维认识的朋友,现在年收入过亿,当然他本来就很优秀。大家去年因为李笑来录音都在讨论“韭菜”,也有人称为认知税。这个男生也是笑来课程的追随者,他做了这么几件事:①稳定且高质量的留言,定专栏的十几万人,但是他愣是被罗辑思维的知识提供编辑记住了,因为这个人留言及时、高质量、有见地。②擅长独立思考。去年国家控制数字时,他当了一个砖农,自己去找懂外语的人做一些事。我曾经觉得买这些东西、股票等的人很多有投机取巧的想法,但是他让我改变了想法,因为他一直研究事情的底层逻辑。简单说,就是第一,无论现在比特币熊多久,只要有买入买出,他就有收益。第二,因为自己的出色,他认识中国顶级的投资人、明星、大老板(不方便透露,但的确大得很)。无论他将来做什么,这些都是他的资源,重于一切可见的收入。当然我们大部分人不像他,回到主题,罗胖与权健不一样,一个根源就是坑,一个是借势,借时代红利,不可否认,他提供的认知和思维的知识很新也真的可以用到实际,当然,如果我们从中选择自卑、恐惧、焦虑,这些就都是负担。总之,没有这个罗胖,还有更多其他罗胖,而我们要做的是独立思考,我做的事可以借他哪些东西实现递增?比如因为罗辑思维自发形成的组织,那就是我们另外的朋友圈。说到焦虑,焦虑一直都在,比如身边好朋友会兴高采烈的说“我买房子了,海边,升值老多了”。我们会焦虑吗?会,甚至还会自惭形秽,但是我们要明白,与其这个厉害的人是陌生人,不如熟人,起码我们还有可能蹭一把火,起码可以知道一些事情。所以,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

3
评论
分享
如果一个人每天在看耶鲁公开课,没准他是个正在准备课题的学霸;如果一个人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没准他找家里拿了几万块正在筹谋小型创业的出路;一个人知乎果壳关注无数,很可能是他把这个网站用作社交工具;一个人36氪每日必读,也许对他来讲跟“糗百”更新每日必读类似;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可能他是一名成功学讲师,这个经典案例他必须倒背如流;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如果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从业者,该学的当然得学;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没啥不可以,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罗振宇要比乔布斯接地气得多;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没准,他是一名经验丰富、日赚斗金的微商……这些人每天都在挤地铁么?我觉得不一定,干这些事的很多人,都是开着私家车的,有些还是豪车。这个段子只有一个角度比较能站得住脚,那就是针对于某些人“只听光看而毫无行动,被动接受了知识而从未消化吸收”这种情况。段子的制造与生产是构建在用“点”的视角去影射“面”,感受到一点新鲜刺激,对比反思即可,段子背后的讽刺性就没必要夸大了,因为造成一个人现状的原因必定是多元而复杂的。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跟老年人购买权健,心理机制有类似的地方。对未知和未来的焦虑惶恐,会促使他们寻求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知识付费领域必然有坑,年轻人也要奋勇往里跳,权健产品必然有副作用,老年人也要争相踊跃购买。抓住这个痛点是商家开发产品的关键思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两件事情的利弊大有不同。我倾向把知识付费比喻为“办卡游泳健身”,这个时代,读书和运动都非常廉价,想要看一本书,搜个网盘链接就可以下下来尽情阅读了,想要运动,很多小区有免费的配套运动设施,或者在家即可轻松进行,便捷、廉价的代价可能就是下在电脑桌面上的书一年后书签还在第五页,小区漂亮的球场只“路过”从未“耍过”。知识付费为阅读添加了一道筹码,就跟办卡游泳健身一般,让我们用事先的一笔支出花费为我们的行为产生一种自然的“动机”,很多人就真的能开始学习,能开始运动了。所以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能够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最终累积为积极的学习成果,至于用不用,怎么用,好不好用,那就是另一个议题了。而老年人迷信权健,带来希望与失望的恶性循环,还有可能损伤身体,坏处太多,等着看最近的政府进驻调查结果把。题主所言的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是年轻人太过笃信了知识的变现能力,在现实里跌跌跤,就会对知识本身有更多元更深层的理解;老年人买权健可不一样,太多笃信保健品的功效等于在用身体和性命在做赌注,真要跌倒出事了,就不再有反思和内省的机会了。

如果一个人每天在看耶鲁公开课,没准他是个正在准备课题的学霸;如果一个人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没准他找家里拿了几万块正在筹谋小型创业的出路;一个人知乎果壳关注无数,很可能是他把这个网站用作社交工具;一个人36氪每日必读,也许对他来讲跟“糗百”更新每日必读类似;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可能他是一名成功学讲师,这个经典案例他必须倒背如流;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如果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从业者,该学的当然得学;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没啥不可以,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罗振宇要比乔布斯接地气得多;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没准,他是一名经验丰富、日赚斗金的微商……这些人每天都在挤地铁么?我觉得不一定,干这些事的很多人,都是开着私家车的,有些还是豪车。这个段子只有一个角度比较能站得住脚,那就是针对于某些人“只听光看而毫无行动,被动接受了知识而从未消化吸收”这种情况。段子的制造与生产是构建在用“点”的视角去影射“面”,感受到一点新鲜刺激,对比反思即可,段子背后的讽刺性就没必要夸大了,因为造成一个人现状的原因必定是多元而复杂的。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跟老年人购买权健,心理机制有类似的地方。对未知和未来的焦虑惶恐,会促使他们寻求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知识付费领域必然有坑,年轻人也要奋勇往里跳,权健产品必然有副作用,老年人也要争相踊跃购买。抓住这个痛点是商家开发产品的关键思路。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两件事情的利弊大有不同。我倾向把知识付费比喻为“办卡游泳健身”,这个时代,读书和运动都非常廉价,想要看一本书,搜个网盘链接就可以下下来尽情阅读了,想要运动,很多小区有免费的配套运动设施,或者在家即可轻松进行,便捷、廉价的代价可能就是下在电脑桌面上的书一年后书签还在第五页,小区漂亮的球场只“路过”从未“耍过”。知识付费为阅读添加了一道筹码,就跟办卡游泳健身一般,让我们用事先的一笔支出花费为我们的行为产生一种自然的“动机”,很多人就真的能开始学习,能开始运动了。所以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能够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最终累积为积极的学习成果,至于用不用,怎么用,好不好用,那就是另一个议题了。而老年人迷信权健,带来希望与失望的恶性循环,还有可能损伤身体,坏处太多,等着看最近的政府进驻调查结果把。题主所言的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是年轻人太过笃信了知识的变现能力,在现实里跌跌跤,就会对知识本身有更多元更深层的理解;老年人买权健可不一样,太多笃信保健品的功效等于在用身体和性命在做赌注,真要跌倒出事了,就不再有反思和内省的机会了。

2
评论
分享
作为一个得到(罗振宇的知识服务APP)的老用户,我买了很多课,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因为焦虑或者是为了暴富才去订阅的。作为一个本来就喜欢一个人看看书来解闷的人来说,有人帮你把知识凝练之后再用音频的方式传递给我,我觉得是如获至宝。我并不认为在得到上学习就可以让我们暴富或者成为精英,但是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思想,学会做一个自由的人。

作为一个得到(罗振宇的知识服务APP)的老用户,我买了很多课,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因为焦虑或者是为了暴富才去订阅的。作为一个本来就喜欢一个人看看书来解闷的人来说,有人帮你把知识凝练之后再用音频的方式传递给我,我觉得是如获至宝。我并不认为在得到上学习就可以让我们暴富或者成为精英,但是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思想,学会做一个自由的人。

2
评论
分享
权健最近几天在微博上被曝光了。

权健最近几天在微博上被曝光了。

评论
分享
这问题角度刁钻。不过想一想感觉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面对未来的“生存焦虑”吧。

这问题角度刁钻。不过想一想感觉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面对未来的“生存焦虑”吧。

评论
分享
不是

不是

评论
分享
  • 精心打扮自己,能满足我们的哪些心理需求呢?
    1回答 · 2025.08.15 22:48:14
  • 与家人起争执,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事件升级
    4回答 · 2025.08.13 20:28:30
  • 买怀旧零食,能满足人们哪些心理需求?
    3回答 · 2025.08.11 22:13:49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