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抑郁症成年子女相处?

匿名用户
#家庭关系
32岁女孩,出国几年因为许多不顺利的事得了抑郁症,三年来总是和家长吵架。 家长该如何和抑郁的孩子相处?

32岁女孩,出国几年因为许多不顺利的事得了抑郁症,三年来总是和家长吵架。 家长该如何和抑郁的孩子相处?

22639阅读
·22回答
收藏
这个问题叙述特别简单,只有两句话。却引人深思。根据这段时间对网站各类问题的观察与体会,这个提问者很可能是父亲。如果女孩小时候特别听话,乖巧懂事,那现在经常吵架,似乎有点在补偿童年。原本在幼儿时期应该释放的对生命探索中体现的攻击性,现在才爆发出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战时儿童疏散工作,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作为精神顾问,照料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难熬的疏散过程中,他观察到一群孩子呈现出“反社会行为”,比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顺从,似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通常,人们以为轻松适应环境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但事实证明,那些顺从听话的孩子后来表现出长期的、更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反而是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后,心理状态恢复如常。为什么会如此呢?当熟悉安全的环境突然变化,孩子感觉到被剥夺,内心无助,于是发展出反社会倾向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孩子在试图补偿自己被剥夺的、断裂的感觉,是在向养育者发出求救信号,期望被更好地对待。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而对于新环境过度顺从、轻松适应的儿童,则可能遭遇内心的绝望,不再相信环境会变好,觉得自己无法争取得到更好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更严重。你会说:女孩(32岁不该称女孩,是不是?还在心里把她当孩子,是不是?)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时。是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的环境变化,她的生理年龄已经过了而立,但她所体会到的内心绝望与上述那些顺从的孩子无异。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很难想象身陷其中的痛苦,那种遮天蔽日的黑暗象个无底洞,吞噬掉所有的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走出来。这时候,家庭中幼儿时期曾给予孩子细心照料的养育者,就是她心底最后一道保护。她会不会走上绝路,就看这个养育者是否给过足够的关爱。如果这份关爱足够多,抑郁者会在决定生死的最后关头,念及养育者而选择生路。好在女孩会和家长吵架,说明她的症状没有那么严重。要给她一个宽容、接纳的空间,允许她表达自己,将转向自身的攻击性(其实也是生命力)转而向外,释放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这个问题叙述特别简单,只有两句话。却引人深思。根据这段时间对网站各类问题的观察与体会,这个提问者很可能是父亲。如果女孩小时候特别听话,乖巧懂事,那现在经常吵架,似乎有点在补偿童年。原本在幼儿时期应该释放的对生命探索中体现的攻击性,现在才爆发出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战时儿童疏散工作,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作为精神顾问,照料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难熬的疏散过程中,他观察到一群孩子呈现出“反社会行为”,比如偷窃、破坏、撒谎、争斗等;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很顺从,似乎没有什么情绪问题。通常,人们以为轻松适应环境的孩子心理更健康,但事实证明,那些顺从听话的孩子后来表现出长期的、更难以修复的心理问题。反而是攻击性强的孩子,在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后,心理状态恢复如常。为什么会如此呢?当熟悉安全的环境突然变化,孩子感觉到被剥夺,内心无助,于是发展出反社会倾向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孩子在试图补偿自己被剥夺的、断裂的感觉,是在向养育者发出求救信号,期望被更好地对待。有症状的儿童至少还相信环境有变好的可能性。而对于新环境过度顺从、轻松适应的儿童,则可能遭遇内心的绝望,不再相信环境会变好,觉得自己无法争取得到更好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心理问题自然更严重。你会说:女孩(32岁不该称女孩,是不是?还在心里把她当孩子,是不是?)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时。是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的环境变化,她的生理年龄已经过了而立,但她所体会到的内心绝望与上述那些顺从的孩子无异。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很难想象身陷其中的痛苦,那种遮天蔽日的黑暗象个无底洞,吞噬掉所有的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走出来。这时候,家庭中幼儿时期曾给予孩子细心照料的养育者,就是她心底最后一道保护。她会不会走上绝路,就看这个养育者是否给过足够的关爱。如果这份关爱足够多,抑郁者会在决定生死的最后关头,念及养育者而选择生路。好在女孩会和家长吵架,说明她的症状没有那么严重。要给她一个宽容、接纳的空间,允许她表达自己,将转向自身的攻击性(其实也是生命力)转而向外,释放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7
2
分享
她还和家里吵架,说明她对家里还有所求,或许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有些依赖家里的。这为你们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抑郁症”是医院该在乎的时候,父母要在乎的是她经历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我们自己也没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和孩子交流困难的地方。孩子的价值感是来自小时候自己和父母互动,亲子关系质量越高,孩子以后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回顾下从小到大家里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发现自己做错了可以(如果愿意的话)和孩子道歉,不是为了让她原谅,而是告诉她,你们愿意和她面对这些问题。

她还和家里吵架,说明她对家里还有所求,或许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有些依赖家里的。这为你们交流提供了可能性。“抑郁症”是医院该在乎的时候,父母要在乎的是她经历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我们自己也没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和孩子交流困难的地方。孩子的价值感是来自小时候自己和父母互动,亲子关系质量越高,孩子以后面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回顾下从小到大家里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发现自己做错了可以(如果愿意的话)和孩子道歉,不是为了让她原谅,而是告诉她,你们愿意和她面对这些问题。

13
评论
分享
我就拿个人举个例子吧,抑郁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抑郁症的症状,只是严重与不严重的结果。首先,你要明白抑郁的人心里在想什么。1、不想说话,也不想听别人说话。什么也不想去想,但内心却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每天来自现实生活的负能量和内心产生的负能量极大的消耗了自身的正能量,所以不想接触现实生活,因为单单是抵消自身负能量就很累了。2、有时想说话时却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有时候只是想单纯的发泄一下心里的负能量,但得到的回应都是“这是你的错”,“你不应该这么做”,但负能量宣泄不出去的时候,一种是暴力解决,发泄出去,一种是自身再吸收回去负能量,更加负能量。所以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厌恶和人沟通的想法。想说却不会再说。3、发现不了美好的事情。每天的生活中,吸收不了正能量,一切想法都偏向于坏的一面,偶尔有想摆脱这种现状的想法,却发现自身无能为力,无法自救,旁人也掌握不到这种瞬间,所以靠别人救赎的可能性也很小。知道深陷万丈深渊的感觉吗?就是那种自己爬不上来,也没有救命稻草,真的很绝望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心理历程吧,参考一下:对于抑郁症患者,如果想要缓解病情,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就是闭上你的嘴,多听少说,听听他心里的想法,就算很压抑,很极端,也要让他说出来,到后期引导他,但不要反驳他,越是反驳就越是把他推开你身边,也不要怕他说的狠话太狠会做出来狠事,能说出来的,都不会是问题,不说出来的,才是隐患。我也很排斥人,因为人心让我恶心,但你要给他找个朋友,可以是猫,也可以是狗,当初是一只陌生的猫主动趴我身上睡着了,才让我有了原来还有动物相信我不会害他的想法,内心很暖,也是从那之后我更喜欢动物。最后,所有的方法都是外在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患者自身打开心扉,让他去相信,不管什么,哪怕是一支笔,一棵树,一个物件,(不要是人),总之先让他去付出信任,而且被信任的东西不会伤害他,第一步,让他产生可以去信任别人的想法,才有机会找到宣泄口将内心的负能量发泄出来。

我就拿个人举个例子吧,抑郁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抑郁症的症状,只是严重与不严重的结果。首先,你要明白抑郁的人心里在想什么。1、不想说话,也不想听别人说话。什么也不想去想,但内心却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每天来自现实生活的负能量和内心产生的负能量极大的消耗了自身的正能量,所以不想接触现实生活,因为单单是抵消自身负能量就很累了。2、有时想说话时却没有能理解自己的人。有时候只是想单纯的发泄一下心里的负能量,但得到的回应都是“这是你的错”,“你不应该这么做”,但负能量宣泄不出去的时候,一种是暴力解决,发泄出去,一种是自身再吸收回去负能量,更加负能量。所以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厌恶和人沟通的想法。想说却不会再说。3、发现不了美好的事情。每天的生活中,吸收不了正能量,一切想法都偏向于坏的一面,偶尔有想摆脱这种现状的想法,却发现自身无能为力,无法自救,旁人也掌握不到这种瞬间,所以靠别人救赎的可能性也很小。知道深陷万丈深渊的感觉吗?就是那种自己爬不上来,也没有救命稻草,真的很绝望的。总结一下自己的心理历程吧,参考一下:对于抑郁症患者,如果想要缓解病情,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就是闭上你的嘴,多听少说,听听他心里的想法,就算很压抑,很极端,也要让他说出来,到后期引导他,但不要反驳他,越是反驳就越是把他推开你身边,也不要怕他说的狠话太狠会做出来狠事,能说出来的,都不会是问题,不说出来的,才是隐患。我也很排斥人,因为人心让我恶心,但你要给他找个朋友,可以是猫,也可以是狗,当初是一只陌生的猫主动趴我身上睡着了,才让我有了原来还有动物相信我不会害他的想法,内心很暖,也是从那之后我更喜欢动物。最后,所有的方法都是外在的,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还是患者自身打开心扉,让他去相信,不管什么,哪怕是一支笔,一棵树,一个物件,(不要是人),总之先让他去付出信任,而且被信任的东西不会伤害他,第一步,让他产生可以去信任别人的想法,才有机会找到宣泄口将内心的负能量发泄出来。

12
1
分享
告诉孩子:1、我知道你因为出国几年,发生了许多不顺利的事而憋屈,你能够吵出来,并不是针对父母,而是想释放心里太多的痛苦。2、想吵就吵吧,我们会感受你所有的愤怒、痛苦、焦虑、压抑的情绪。等你愿意和我们心平气和地交流,告诉我们所有的事件和感受,我们会更欣慰。3、允许自己失败,原谅自己的失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允许你失败。4、不管怎样,我们都会爱你、陪伴你,在你需要帮助时,记得我们在你身边。

告诉孩子:1、我知道你因为出国几年,发生了许多不顺利的事而憋屈,你能够吵出来,并不是针对父母,而是想释放心里太多的痛苦。2、想吵就吵吧,我们会感受你所有的愤怒、痛苦、焦虑、压抑的情绪。等你愿意和我们心平气和地交流,告诉我们所有的事件和感受,我们会更欣慰。3、允许自己失败,原谅自己的失败,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允许你失败。4、不管怎样,我们都会爱你、陪伴你,在你需要帮助时,记得我们在你身边。

10
评论
分享
首先,如果确实是抑郁症,需要到医院精神科评估确诊,服用抗抑郁药物,然后辅助心理咨询。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明白抑郁症产生的心理原因,一般是因为在人际关系、外在环境中受挫,内心有情绪,特别是愤怒,但由于性格原因,无法将这种情绪向外发泄,渐渐这种情绪,就会转向内攻击自己,然后让自己抑郁。所以某种程度上抑郁证也是逃避面对外在挫折和失败自我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作为家长,女儿还能跟你们吵架,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真正抑郁严重了,她边吵架的兴趣都没有了,就麻烦了。作为父母对待她时,要包容她的这种攻击性,她把情绪能发泄出来对她的状态是有好处的,比压抑到内心攻击自己要好得多。所以你女儿可能症状不太严重,建议可以先进行心理咨询,看看情况。

首先,如果确实是抑郁症,需要到医院精神科评估确诊,服用抗抑郁药物,然后辅助心理咨询。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明白抑郁症产生的心理原因,一般是因为在人际关系、外在环境中受挫,内心有情绪,特别是愤怒,但由于性格原因,无法将这种情绪向外发泄,渐渐这种情绪,就会转向内攻击自己,然后让自己抑郁。所以某种程度上抑郁证也是逃避面对外在挫折和失败自我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作为家长,女儿还能跟你们吵架,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真正抑郁严重了,她边吵架的兴趣都没有了,就麻烦了。作为父母对待她时,要包容她的这种攻击性,她把情绪能发泄出来对她的状态是有好处的,比压抑到内心攻击自己要好得多。所以你女儿可能症状不太严重,建议可以先进行心理咨询,看看情况。

10
评论
分享
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跟成长经历有关,跟人格特质也有关。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可能,所以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动向。对于孩子的情绪家长要从感受的层面去包容和接纳,而不是跟他讲道理。抑郁症跟体内的神经递质有关,如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五羟色胺等,运动可以促进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所以有可能的话要让孩子动起来,跑步、打球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要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去调节情绪。家有抑郁症患者,作为家长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很无力,看见孩子如此难受却又力不从心,家长有时候也会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负性情绪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抑郁症的成因非常复杂,跟成长经历有关,跟人格特质也有关。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可能,所以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动向。对于孩子的情绪家长要从感受的层面去包容和接纳,而不是跟他讲道理。抑郁症跟体内的神经递质有关,如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五羟色胺等,运动可以促进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所以有可能的话要让孩子动起来,跑步、打球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要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去调节情绪。家有抑郁症患者,作为家长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很无力,看见孩子如此难受却又力不从心,家长有时候也会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负性情绪也会油然而生。所以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8
3
分享
看起来,身为32岁的孩子父母,很无奈或许也很无力去面对自己生病的孩子,一方面已经成年许久了孩子,本该成家立业的年龄,父母本该放手轻松的时候,另一方面面对孩子的抑郁,这让父母不知如何与之相处。并不知道你的孩子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在她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她的抑郁是否得到了诊断和治疗?她的情况是这几年出国某些事件造成的,还是积压许久,出国只是一个导火线,这些都不确定。也不清楚她对身边的都是这样,还是只有面对父母才会如此发脾气。我想这些具体信息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她的抑郁,对于理解她和你们的关系,都很必要。如果可以在她的心理咨询中,你通过与心理咨询师沟通,或许会得到更准确和针对性的回复,也许对于这个阶段的父母,会收获一些具体的指导来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看起来,身为32岁的孩子父母,很无奈或许也很无力去面对自己生病的孩子,一方面已经成年许久了孩子,本该成家立业的年龄,父母本该放手轻松的时候,另一方面面对孩子的抑郁,这让父母不知如何与之相处。并不知道你的孩子这些年究竟经历了什么,在她的内在发生了什么,她的抑郁是否得到了诊断和治疗?她的情况是这几年出国某些事件造成的,还是积压许久,出国只是一个导火线,这些都不确定。也不清楚她对身边的都是这样,还是只有面对父母才会如此发脾气。我想这些具体信息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她的抑郁,对于理解她和你们的关系,都很必要。如果可以在她的心理咨询中,你通过与心理咨询师沟通,或许会得到更准确和针对性的回复,也许对于这个阶段的父母,会收获一些具体的指导来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7
评论
分享
女儿在国外是读书还是工作呢?虽然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她能和父母吵架,至少她的愤怒还有一个宣泄的出口,首先父母要接得住她的宣泄,像容器一样容纳她,她的抑郁症医院诊断了吗?是否在接受药物治疗,抑郁症有很大的自杀风险,这一部分家长要清楚,生命第一,如果还在国外,建议接她回国治疗+心理咨询,给她家的温暖和保护,如果还能提供更多信息,再继续沟通

女儿在国外是读书还是工作呢?虽然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她能和父母吵架,至少她的愤怒还有一个宣泄的出口,首先父母要接得住她的宣泄,像容器一样容纳她,她的抑郁症医院诊断了吗?是否在接受药物治疗,抑郁症有很大的自杀风险,这一部分家长要清楚,生命第一,如果还在国外,建议接她回国治疗+心理咨询,给她家的温暖和保护,如果还能提供更多信息,再继续沟通

7
评论
分享
我来回答一下吧,我也31岁了,也在前年得了一次抑郁症,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和我交流,因为别人跟我说什么鼓励我的话,我根本没办法听进去。就算你想听进去,你的身体也不允许你对此做出任何反应。因为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及时去医院就诊住院,医生开药服用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现在过去两年了,状态一直很好,主要还是有心结,心结沉淀太久了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父母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不要多说什么,陪着他就好了,允许她每天什么都不做,带她去看医生吃药,主要还是要帮她找出心结,解决了她一直烦心难过的问题,就会好的

我来回答一下吧,我也31岁了,也在前年得了一次抑郁症,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和我交流,因为别人跟我说什么鼓励我的话,我根本没办法听进去。就算你想听进去,你的身体也不允许你对此做出任何反应。因为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及时去医院就诊住院,医生开药服用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现在过去两年了,状态一直很好,主要还是有心结,心结沉淀太久了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父母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不要多说什么,陪着他就好了,允许她每天什么都不做,带她去看医生吃药,主要还是要帮她找出心结,解决了她一直烦心难过的问题,就会好的

6
评论
分享
和抑郁症患者相处,本身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包容以及智慧。在孩子抑郁之前,她和家人的相处有没有问题?还是抑郁之后问题才出现?非常可能是前种情况。建议可以一起去咨询专业的机构或老师,或者看看萨提亚的家庭系统心理学书籍。日常生活中多理解,包容,忍耐,她是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家人的支撑和包容,才能给她复原的力量。

和抑郁症患者相处,本身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包容以及智慧。在孩子抑郁之前,她和家人的相处有没有问题?还是抑郁之后问题才出现?非常可能是前种情况。建议可以一起去咨询专业的机构或老师,或者看看萨提亚的家庭系统心理学书籍。日常生活中多理解,包容,忍耐,她是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家人的支撑和包容,才能给她复原的力量。

5
评论
分享
32岁女孩有属于自己的判断,也许出国几年受了很多的委屈。理解父母的难处,可以先不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问姑娘需要什么,当她自己觉得合适的时候,便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说出来。强迫和自责只会刺激自尊心使矛盾激化,本来不算矛盾的也会变成矛盾,因为此时,她只想发泄。父母能做的就是告诉她,如果累了,不要独自强撑,可以跟父母说,父母想做你温暖的靠枕和最坚强的后盾。

32岁女孩有属于自己的判断,也许出国几年受了很多的委屈。理解父母的难处,可以先不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问姑娘需要什么,当她自己觉得合适的时候,便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说出来。强迫和自责只会刺激自尊心使矛盾激化,本来不算矛盾的也会变成矛盾,因为此时,她只想发泄。父母能做的就是告诉她,如果累了,不要独自强撑,可以跟父母说,父母想做你温暖的靠枕和最坚强的后盾。

4
评论
分享
没有抑郁症的孩子也是会和家长吵架的。可不可以抛开抑郁症来和孩子相处。不能把她所有的行为都归因成抑郁症。她需要的是爱,不被要求,不被设定规则,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被支持的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他也许会需要什么。然后问问他,是不是你需要爸爸妈妈这样,问问她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没有抑郁症的孩子也是会和家长吵架的。可不可以抛开抑郁症来和孩子相处。不能把她所有的行为都归因成抑郁症。她需要的是爱,不被要求,不被设定规则,无论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被支持的爱。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他也许会需要什么。然后问问他,是不是你需要爸爸妈妈这样,问问她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4
评论
分享
看了好多回答,您简单的几句话,没有更细致地把问题呈现出来。我想说可能孩子特别需要家庭能提供给她一个容器吧,情感容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身也要去修炼成长,自己强大了才能感染到孩子。抑郁症只是心灵上的小感冒,适当的治疗,改变是看得到的,尽量让家庭能成为孩子的强大后盾吧!

看了好多回答,您简单的几句话,没有更细致地把问题呈现出来。我想说可能孩子特别需要家庭能提供给她一个容器吧,情感容器。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身也要去修炼成长,自己强大了才能感染到孩子。抑郁症只是心灵上的小感冒,适当的治疗,改变是看得到的,尽量让家庭能成为孩子的强大后盾吧!

3
评论
分享
抑郁症家属有时候会比抑郁症当事者更累。试着放下抑郁症的头衔,用对正常的子女一样去交流。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理解,关心和爱。有时候一个拥抱可以化解一场争吵。

抑郁症家属有时候会比抑郁症当事者更累。试着放下抑郁症的头衔,用对正常的子女一样去交流。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理解,关心和爱。有时候一个拥抱可以化解一场争吵。

3
评论
分享
孩子的抑郁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应该是夫妻关系。正好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家庭做得不好。很多人其实从小就没有学会怎样去爱。一旦结婚之后,夫妻两个人的关系就变成了共生绞杀。共生绞杀是怎样呢?就是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但是丈夫呢?因为不会爱,又要躲避这种拉扯的关系,所以要找各种借口逃避,例如,我养家不容易啊。。。就要脱离出这个家庭。一旦生了孩子之后,马上就会出现一个更加恶化的局面,就是妻子既然拉不住丈夫,就把全部共生的纽带和孩子绑在一起,把孩子变成自己生命全部的寄托。所以,中国很多家庭一旦生完孩子之后,家庭的重要次序马上就变了。孩子变成这个家庭的核心,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成为家庭的关系核心。而丈夫呢,马上在家庭中就找不到存在感。(巨婴国:中国式亲子关系——共生绞杀)妈妈越是抓不住爸爸,就越是去抓孩子。孩子的抑郁,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家长要去改变,该去学习爱自己了。我们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爱伴侣。(《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推荐一下。)爱伴侣了,家庭氛围才会好起来,孩子才会真正好起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如果还是一味地不顾自己的伴侣,一味地去“救”孩子,殊不知,这正是孩子走不出抑郁的根源!对于抑郁中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去学习对治抑郁的方法,不是为了去指导孩子走出抑郁,而是首先帮助自己面对抑郁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爱自己。在自己不懂得爱自己之前,任何的对孩子的指导,都会适得其反。不把孩子当做病人,就是对抑郁中的孩子最大的、最好的支持!不去建议孩子、指导孩子、鼓励孩子、更不能要求孩子去做我们认为对孩子有益的任何事情!切切!否则,都会事与愿违!因为,去劝,去要求,去介绍所谓的好的方式,都是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担心情绪导致的行为!忍住!忍不住,就出去走一走,观呼吸,自己尽可能多的去看自我成长方面的书!佛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担心是诅咒。例如,现在担心孩子好不了,其实是在诅咒孩子好不了!把担心收回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收回担心,就是去接纳担心的情绪。接纳是一个行动,而非概念或念头,这个行动就是:观呼吸。长跑也是观呼吸,是被动的观呼吸而已。亲爱的各位家长:一定不要劝另一半去学习,而是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只要我们成长了,身边的人就会跟上来的。切切,否则都会事与愿违。劝朋友,最多劝三次;劝孩子,最多劝二次;劝爱人,最多劝一次。多则怨,怨则远。谨记:不去劝他人!劝他人的背后都是我们自己无法接纳我们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去改变,去学习爱自己,就会发光发热的。我们发光发热了,就会照亮身边的人,就会发现爱人在转变,就会发现孩子在转变。

孩子的抑郁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应该是夫妻关系。正好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家庭做得不好。很多人其实从小就没有学会怎样去爱。一旦结婚之后,夫妻两个人的关系就变成了共生绞杀。共生绞杀是怎样呢?就是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但是丈夫呢?因为不会爱,又要躲避这种拉扯的关系,所以要找各种借口逃避,例如,我养家不容易啊。。。就要脱离出这个家庭。一旦生了孩子之后,马上就会出现一个更加恶化的局面,就是妻子既然拉不住丈夫,就把全部共生的纽带和孩子绑在一起,把孩子变成自己生命全部的寄托。所以,中国很多家庭一旦生完孩子之后,家庭的重要次序马上就变了。孩子变成这个家庭的核心,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成为家庭的关系核心。而丈夫呢,马上在家庭中就找不到存在感。(巨婴国:中国式亲子关系——共生绞杀)妈妈越是抓不住爸爸,就越是去抓孩子。孩子的抑郁,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家长要去改变,该去学习爱自己了。我们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爱伴侣。(《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推荐一下。)爱伴侣了,家庭氛围才会好起来,孩子才会真正好起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如果还是一味地不顾自己的伴侣,一味地去“救”孩子,殊不知,这正是孩子走不出抑郁的根源!对于抑郁中的孩子,作为父母的我们去学习对治抑郁的方法,不是为了去指导孩子走出抑郁,而是首先帮助自己面对抑郁情绪、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会爱自己。在自己不懂得爱自己之前,任何的对孩子的指导,都会适得其反。不把孩子当做病人,就是对抑郁中的孩子最大的、最好的支持!不去建议孩子、指导孩子、鼓励孩子、更不能要求孩子去做我们认为对孩子有益的任何事情!切切!否则,都会事与愿违!因为,去劝,去要求,去介绍所谓的好的方式,都是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担心情绪导致的行为!忍住!忍不住,就出去走一走,观呼吸,自己尽可能多的去看自我成长方面的书!佛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担心是诅咒。例如,现在担心孩子好不了,其实是在诅咒孩子好不了!把担心收回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收回担心,就是去接纳担心的情绪。接纳是一个行动,而非概念或念头,这个行动就是:观呼吸。长跑也是观呼吸,是被动的观呼吸而已。亲爱的各位家长:一定不要劝另一半去学习,而是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只要我们成长了,身边的人就会跟上来的。切切,否则都会事与愿违。劝朋友,最多劝三次;劝孩子,最多劝二次;劝爱人,最多劝一次。多则怨,怨则远。谨记:不去劝他人!劝他人的背后都是我们自己无法接纳我们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去改变,去学习爱自己,就会发光发热的。我们发光发热了,就会照亮身边的人,就会发现爱人在转变,就会发现孩子在转变。

2
评论
分享
简简单的说,如果你能知道你孩子内心被压抑的那个动因动机是什么?那么基本上你就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了。

简简单的说,如果你能知道你孩子内心被压抑的那个动因动机是什么?那么基本上你就知道该怎么和他交流了。

2
评论
分享
我们说顺从,或者是叛逆,他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环境条件会呈现个不一样的结果,处于相对不安全状态的时候,人会选择顺从,不抵抗,顺应环境,避免危险,相反当环境中的个人体验安全的状态下的时候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绪。呈现出更多对环境的挑战和情绪的释放。从这点来说,目前,家对于这个女生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样你们的亲子关系是安全的一种亲子关系,能够给到她足够心里的安全感。正如前面的咨询师所说,所有的情绪的释放都有他的疗愈作用,或许他在童年期或者是在他的社会的交往当中积压了很多的情绪,他没有一个通道去释放,正好家人给出一个适合的环境,情绪慢慢的的得以释放。直到有一天她的情绪慢慢的平复下来会恢复到该有的平静状态,可能这个过程对家人来说会很久会很苦,但是请相信,任何状态都不会是永远保持。愤怒和攻击性行为也是,所以都当所有的攻击或者是所有的不平衡,不断的去向外宣泄后。他的内心会逐渐走向一个平衡的状态。当她发出任何对抗的时候,也表明他的内在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需要被释放,要么向内,自我攻击或向外攻击他人的。人自身有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两种同时存在,也就是他既可以毁灭自己,也可以创造新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他取舍引领这股力量的唯有爱。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你们长久要做的功课。希望她有机会在爱的护持下,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我们说顺从,或者是叛逆,他都需要一定的环境,不同环境条件会呈现个不一样的结果,处于相对不安全状态的时候,人会选择顺从,不抵抗,顺应环境,避免危险,相反当环境中的个人体验安全的状态下的时候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绪。呈现出更多对环境的挑战和情绪的释放。从这点来说,目前,家对于这个女生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同样你们的亲子关系是安全的一种亲子关系,能够给到她足够心里的安全感。正如前面的咨询师所说,所有的情绪的释放都有他的疗愈作用,或许他在童年期或者是在他的社会的交往当中积压了很多的情绪,他没有一个通道去释放,正好家人给出一个适合的环境,情绪慢慢的的得以释放。直到有一天她的情绪慢慢的平复下来会恢复到该有的平静状态,可能这个过程对家人来说会很久会很苦,但是请相信,任何状态都不会是永远保持。愤怒和攻击性行为也是,所以都当所有的攻击或者是所有的不平衡,不断的去向外宣泄后。他的内心会逐渐走向一个平衡的状态。当她发出任何对抗的时候,也表明他的内在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需要被释放,要么向内,自我攻击或向外攻击他人的。人自身有生本能和死本能,这两种同时存在,也就是他既可以毁灭自己,也可以创造新生。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他取舍引领这股力量的唯有爱。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你们长久要做的功课。希望她有机会在爱的护持下,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1
评论
分享
32岁的成年女性,她的婚姻状况是什么?抑郁症是否被确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病程持续时间有多长?能够和父母争吵,这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些出入,是否存在其他的病症?

32岁的成年女性,她的婚姻状况是什么?抑郁症是否被确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病程持续时间有多长?能够和父母争吵,这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些出入,是否存在其他的病症?

1
评论
分享
温暖呵护,快乐生活

温暖呵护,快乐生活

评论
分享
持久的爱和陪伴,稳定的支持和肯定

持久的爱和陪伴,稳定的支持和肯定

评论
分享
  • 妈妈总是贬低我,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她是什么心理?
    10回答 · 2025.04.23 18:34:44
  • 大学生,母亲不听我说话,每件事都要反复说
    11回答 · 2025.04.23 16:33:50
  • 父亲抑郁症,前几天自杀了,后悔没有带他住院住院
    2回答 · 2025.04.23 15:42:13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