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互动】文字咨询能帮到用户吗?该注意哪些细节呢

鲸厂问答君
#网络心理#实验研究#学科讨论
『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比较标准的流程。 与『来访者』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而文字咨询却很特殊。“来访者”不仅仅是提问者,也包含访客(相似经历的静默围观用户)。 多数时候不太能知道用户的【真实信息】,【后续发展】。 也会发生提问者无法描述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有一个执念。 甚至不知道用户表达的情绪中所含的焦虑、防御、想象……的成分占有多少。 但又可以摆脱很多枷锁,尝试从某个问题开始【梳理一些想法和策略】。 开放式回答,答主之间相互融合、借鉴、怀疑、修正……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吗? 大家觉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注意什么?

『心理咨询』和辅导有比较标准的流程。 与『来访者』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而文字咨询却很特殊。“来访者”不仅仅是提问者,也包含访客(相似经历的静默围观用户)。 多数时候不太能知道用户的【真实信息】,【后续发展】。 也会发生提问者无法描述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有一个执念。 甚至不知道用户表达的情绪中所含的焦虑、防御、想象……的成分占有多少。 但又可以摆脱很多枷锁,尝试从某个问题开始【梳理一些想法和策略】。 开放式回答,答主之间相互融合、借鉴、怀疑、修正……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吗? 大家觉得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注意什么?

7062阅读
·12回答
收藏
在我的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文字咨询是替代不了心理咨询的。为什么心理咨询不等同于聊天?因为在咨询的过程当中真的要达到深层而完整的疗愈作用,是需要一定的体验性的,而这个体验性需要一个互动的过程。但是在文字问答这样的一个环节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对于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案主,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告知,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为在咨询关系当中,深层的帮助是很必要的。但是在来访者完全很迷茫,困惑,完全没有方向的情况下,文字咨询是可以给予他一定方向性的,包括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状况的一个评估,让他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而且一般问答的栏目是开放的,所以很多有相似情况的小伙伴,都对自己的困惑会有一定的收获。对于心理学知识的科普、传播、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有一部分人,在生活当中非常的迷茫、受挫,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资源,才在平台上面求助。文字咨询,也是能够给予他们一个希望一个方向的地方。所以也需要更多给他们温暖,给予他们力量。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一条路是可行的。文字、语言,本身就是咨询师的手术刀。通过精准的语言,是可以很深的触及到一个人内在的心灵,给予滋养和支持,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动力。所以文字咨询,是能够给予来访者一定的帮助。同时回答问题也很考验一个咨询师本身的水平。因为要在相对信息模糊,并且无法互动的情况下,要清晰读准这个来访者内在的状况和他内在的需求,然后给予指导。这也是咨询师在提高自己技能的过程。对于求助者,在文字咨询这个部分也比较容易陷入到一种依赖而不改变的恶性循环当中。很多人以为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对方能给你的答案,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但实际上,最多是依葫芦画瓢,很多的情绪模式信念都是来自内在,其实当内在不改变,即使手上有方向和方案,问题依然在。就像很多人一直在问,那我该怎么办?即使咨询师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其实是做不到。因为真正的改变是内在的改变,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所以对于心理学的普及还需要大众的力量。

在我的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谈谈我的看法。首先文字咨询是替代不了心理咨询的。为什么心理咨询不等同于聊天?因为在咨询的过程当中真的要达到深层而完整的疗愈作用,是需要一定的体验性的,而这个体验性需要一个互动的过程。但是在文字问答这样的一个环节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对于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案主,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告知,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为在咨询关系当中,深层的帮助是很必要的。但是在来访者完全很迷茫,困惑,完全没有方向的情况下,文字咨询是可以给予他一定方向性的,包括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状况的一个评估,让他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而且一般问答的栏目是开放的,所以很多有相似情况的小伙伴,都对自己的困惑会有一定的收获。对于心理学知识的科普、传播、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有一部分人,在生活当中非常的迷茫、受挫,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资源,才在平台上面求助。文字咨询,也是能够给予他们一个希望一个方向的地方。所以也需要更多给他们温暖,给予他们力量。至少让他们知道,有一条路是可行的。文字、语言,本身就是咨询师的手术刀。通过精准的语言,是可以很深的触及到一个人内在的心灵,给予滋养和支持,成为一个人内在的动力。所以文字咨询,是能够给予来访者一定的帮助。同时回答问题也很考验一个咨询师本身的水平。因为要在相对信息模糊,并且无法互动的情况下,要清晰读准这个来访者内在的状况和他内在的需求,然后给予指导。这也是咨询师在提高自己技能的过程。对于求助者,在文字咨询这个部分也比较容易陷入到一种依赖而不改变的恶性循环当中。很多人以为生活出了什么问题,对方能给你的答案,问题就能够解决了。但实际上,最多是依葫芦画瓢,很多的情绪模式信念都是来自内在,其实当内在不改变,即使手上有方向和方案,问题依然在。就像很多人一直在问,那我该怎么办?即使咨询师告诉你该怎么做,但是其实是做不到。因为真正的改变是内在的改变,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所以对于心理学的普及还需要大众的力量。

14
2
分享
感觉大概有两种提问吧~一种是倾诉型的,比如叙述很多,表达自己的情绪,“真是太生气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太可怜了”……大部分是求安慰,求支持。这时候我们试着去感受提问者感受的,想想这种情况下我是什么感觉,然后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就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提问者在得到支持以后会感觉得到了更多地力量,于是就能满血复活面对生活。还有一种是寻求答案的,经典问句“我该怎么办”就像上面描述中说的,我们并不是完全知晓提问者的情况。而他们给我们展现的可能只是他们想展现的,我们回答的也只是我们主观上以为的。所以相比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去引导来访者,我们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去提供角度。当提问者被困住的时候,他可以看到更多地观点,发现“原来还能这样”,再去尝试总结思考和解决。所以我觉得心理问答能不能帮到提问者,有一部分也需要看提问者自己。首先要抱着“我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的心态,其次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被自己一直困住绕圈圈。(壹心理鲸鱼社工)

感觉大概有两种提问吧~一种是倾诉型的,比如叙述很多,表达自己的情绪,“真是太生气了”“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我太可怜了”……大部分是求安慰,求支持。这时候我们试着去感受提问者感受的,想想这种情况下我是什么感觉,然后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就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提问者在得到支持以后会感觉得到了更多地力量,于是就能满血复活面对生活。还有一种是寻求答案的,经典问句“我该怎么办”就像上面描述中说的,我们并不是完全知晓提问者的情况。而他们给我们展现的可能只是他们想展现的,我们回答的也只是我们主观上以为的。所以相比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去引导来访者,我们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去提供角度。当提问者被困住的时候,他可以看到更多地观点,发现“原来还能这样”,再去尝试总结思考和解决。所以我觉得心理问答能不能帮到提问者,有一部分也需要看提问者自己。首先要抱着“我是解决问题的主体”的心态,其次要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这样才能不被自己一直困住绕圈圈。(壹心理鲸鱼社工)

12
2
分享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动作(包含表情)、口语、文字,作为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交流双方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强。技能难度大,距离感强,这在某些时候是文字表达的劣势,但有些时候,恰恰是它的优势。当题主要用文字表述这种较为复杂的内容把自己的问题表述出来时,必须进行思考,而在此之前,问题在他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从感觉到思考,本身就向解决问题靠近了一步。而距离,是缓冲的空间,比如当一个人意欲寻求帮助,但仅希望将问题暴露,而不希望将自己暴露的时候,文字咨询,尤其是公开问答,就是非常好的方式。同时,在平台上进行文字咨询的步骤非常简单,只要联网,登陆,发表就可以了,只要有需求基本就能完成,而面对面的咨询,需要预约、前往、从面对一个陌生的咨询师开始,要有足够的决心才能完成。很多题主的问题确实不是一个回复能够解决,文字咨询也有其局限性,但因为它是容易迈出的一步,完全可以作为漫漫长路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一步,对很多人而言,直接跨出去还是颇有难度的。

文字咨询(心理问答)可以帮助到用户。动作(包含表情)、口语、文字,作为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交流双方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强。技能难度大,距离感强,这在某些时候是文字表达的劣势,但有些时候,恰恰是它的优势。当题主要用文字表述这种较为复杂的内容把自己的问题表述出来时,必须进行思考,而在此之前,问题在他心中,可能只是一种感觉,从感觉到思考,本身就向解决问题靠近了一步。而距离,是缓冲的空间,比如当一个人意欲寻求帮助,但仅希望将问题暴露,而不希望将自己暴露的时候,文字咨询,尤其是公开问答,就是非常好的方式。同时,在平台上进行文字咨询的步骤非常简单,只要联网,登陆,发表就可以了,只要有需求基本就能完成,而面对面的咨询,需要预约、前往、从面对一个陌生的咨询师开始,要有足够的决心才能完成。很多题主的问题确实不是一个回复能够解决,文字咨询也有其局限性,但因为它是容易迈出的一步,完全可以作为漫漫长路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一步,对很多人而言,直接跨出去还是颇有难度的。

11
1
分享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不管问题是不是和自己相关的,有的人带着“心情”来到壹心理,看到这一幕,便可转身大步离去,拥抱明天。在这一瞬间中,他虽没“被看见”,但也可以很好的预见,他的未来是能够被证明的。因此,这一步,一转,就已足够。文字咨询能帮到用户吗?用户如果将自身情感代入,形成共鸣,想得到理解,便会得到理解。想得到安慰,就会被安慰,想被看见,就会被看见,就像是“情感万能箱”。如果是想要获得一些大致可行的解决方向,可能要自己进行提问了,但这也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即便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一定会得到一些裨益。再复杂一些可能需要一些人为干预,几个疗程这些,就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对于用户中特殊一点的回答者来说,我比较倾向【输入】【输出】这方面。开阔眼界,提升思路,不同思维碰撞,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无疑是很吸引人的,在获得“赞”的时候也会“被接纳”。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输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梳理,知识、表达、思维、情绪等等。总的来说是能帮到用户的。前提是让用户意识到“文字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区别。至于注意的地方,在不完善的规则情况下,把想说的说清楚了,不管是对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是最重要的。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不管问题是不是和自己相关的,有的人带着“心情”来到壹心理,看到这一幕,便可转身大步离去,拥抱明天。在这一瞬间中,他虽没“被看见”,但也可以很好的预见,他的未来是能够被证明的。因此,这一步,一转,就已足够。文字咨询能帮到用户吗?用户如果将自身情感代入,形成共鸣,想得到理解,便会得到理解。想得到安慰,就会被安慰,想被看见,就会被看见,就像是“情感万能箱”。如果是想要获得一些大致可行的解决方向,可能要自己进行提问了,但这也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即便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也一定会得到一些裨益。再复杂一些可能需要一些人为干预,几个疗程这些,就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对于用户中特殊一点的回答者来说,我比较倾向【输入】【输出】这方面。开阔眼界,提升思路,不同思维碰撞,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无疑是很吸引人的,在获得“赞”的时候也会“被接纳”。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输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梳理,知识、表达、思维、情绪等等。总的来说是能帮到用户的。前提是让用户意识到“文字咨询”和“心理咨询”的区别。至于注意的地方,在不完善的规则情况下,把想说的说清楚了,不管是对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是最重要的。

9
2
分享
以我五个月的回答经历,以及提问者的直接反馈来看,能帮到提问者,但这种成功率非常低。我前后回答了差不多回答了接近200个问题,包括用其他账号做的回答,真正反馈给我信息,说对自己有帮助,帮自己梳理了思绪,或者有一定启发,能给自己带来改善的,直接反馈,不超过十个,如果算上点赞的,或者因为看到我的回答而刻意关注我的,能让人感受到支持的力量的,可能有几十人。当然,我也有不能帮助的,甚至给他人造成误解的,甚至发生言语攻击并被客服警告的问答(这个主要发生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曾因为具有攻击性语言而被警告),也有十几个。这个问题是我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经验的不足与状态不佳,而且还在刻意回答问题造成的。有些做了道歉,有些就不了了之了。我采用过的解答手段,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早期回答问题时使用的,直接将提问者的问题对提问者指出来,因为有一些提问者的问题非常明显,不过这种方式带有攻击性,控制不好就会引发提问者的反感与二次伤害,再有就是有些问题并不明显,甚至提问者自己都要极力隐藏自己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就很容易跑偏。不过我有一套方案,就是提问者的情绪表达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问题,提问者对当下问题的描述才是反映核心问题的关键,这一点就有点类似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只不过是简化的版本。第二类手段是前段时间使用的,就是强化对个体的共情能力,通过共情让提问者表达出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这种方式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坑蒙拐骗”的味道,我个人有时非常抵制这种方式,但对于“看客”而言,能满足他们渴望被看见的需求,而引发共鸣。不过对于提问者而言,这种方式比上一种手段的解决效率更低。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将两种手段结合使用,但是却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主观判断上的偏执与偏见,因为这种结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与应对策略,而我两者都缺乏。很多从业八年以上的咨询师,或者专业机构的咨询师,对这种方式应用的非常得心应手,对提问者往往能直击要害,切中问题的核心,能给提问者带来非常好的效果。第三类手段是目前还在尝试使用的,就是以推理与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这个是我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个人的经验、思想成熟度、思维的敏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因为无法达到而转向心理学求助),通过分析提问者当前面临的客观问题,采用反推演、一步步追溯问题源头的方式,带着提问者走入自己的问题,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个手段还在试用,所以对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无法判断。不过采用这个手段带来的视觉效应还是不错的,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个手段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唯物辩证能力,不掌握唯物辩证能力,就会走入个人偏见与偏执中,不到帮不了别人,自己也会有问题。以上就是我自己目前正在采用的三种手段,至于效果,也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算数。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才是助人助己的好办法。

以我五个月的回答经历,以及提问者的直接反馈来看,能帮到提问者,但这种成功率非常低。我前后回答了差不多回答了接近200个问题,包括用其他账号做的回答,真正反馈给我信息,说对自己有帮助,帮自己梳理了思绪,或者有一定启发,能给自己带来改善的,直接反馈,不超过十个,如果算上点赞的,或者因为看到我的回答而刻意关注我的,能让人感受到支持的力量的,可能有几十人。当然,我也有不能帮助的,甚至给他人造成误解的,甚至发生言语攻击并被客服警告的问答(这个主要发生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曾因为具有攻击性语言而被警告),也有十几个。这个问题是我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经验的不足与状态不佳,而且还在刻意回答问题造成的。有些做了道歉,有些就不了了之了。我采用过的解答手段,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早期回答问题时使用的,直接将提问者的问题对提问者指出来,因为有一些提问者的问题非常明显,不过这种方式带有攻击性,控制不好就会引发提问者的反感与二次伤害,再有就是有些问题并不明显,甚至提问者自己都要极力隐藏自己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往往就很容易跑偏。不过我有一套方案,就是提问者的情绪表达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问题,提问者对当下问题的描述才是反映核心问题的关键,这一点就有点类似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的判断,只不过是简化的版本。第二类手段是前段时间使用的,就是强化对个体的共情能力,通过共情让提问者表达出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这种方式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坑蒙拐骗”的味道,我个人有时非常抵制这种方式,但对于“看客”而言,能满足他们渴望被看见的需求,而引发共鸣。不过对于提问者而言,这种方式比上一种手段的解决效率更低。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将两种手段结合使用,但是却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主观判断上的偏执与偏见,因为这种结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与应对策略,而我两者都缺乏。很多从业八年以上的咨询师,或者专业机构的咨询师,对这种方式应用的非常得心应手,对提问者往往能直击要害,切中问题的核心,能给提问者带来非常好的效果。第三类手段是目前还在尝试使用的,就是以推理与逻辑分析为主要方法(这个是我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个人的经验、思想成熟度、思维的敏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我因为无法达到而转向心理学求助),通过分析提问者当前面临的客观问题,采用反推演、一步步追溯问题源头的方式,带着提问者走入自己的问题,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个手段还在试用,所以对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无法判断。不过采用这个手段带来的视觉效应还是不错的,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个手段的使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唯物辩证能力,不掌握唯物辩证能力,就会走入个人偏见与偏执中,不到帮不了别人,自己也会有问题。以上就是我自己目前正在采用的三种手段,至于效果,也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算数。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才是助人助己的好办法。

8
4
分享
我来抛个砖。有帮助!不仅可能帮助到提问的人,还可能帮助到旁观的人,还一定会帮助到用心回答的人。第一、可能帮助到提问的人,之所以用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的局限,会缺失部分信息,同时提问者的内在意愿也会影响到效果,其实正式咨询也有类似的问题,主动要求的人与被押来咨询的人相比效果要好很多。而文字论坛式的交流比正式咨询的门槛要低很多,丢失的信息也更多,这意味着对于提问个体的平均效率要低很多。第二、可能帮助到旁观的人,是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于一个内心有需求的人来说,只要TA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TA就会不断追寻,当TA来到这里就可能被这里的某一段话所点燃。我自己就是不断追寻,最终被武志红心理学课中对于孤独成圣的探讨所击中,后来又对到《爱的艺术》中孤寂那段深有感触,被击中是因为内容,如果我先在壹心理看到类似的内容,我知道我也会被击中。所以传播越广越会提升帮助到其他人的概率。第三、一定会帮助到用心回答的人,用心回答不看多少,要看回答者的内心是否处于打开的状态,如果是这样那就会感受到提问者的情绪,以及引发一些联想。我自己还处于引发联想多于感受到提问者情绪的阶段,自认为得比给的多,所以我也非常感谢每位提问者的反馈,无论是什么,包括恶语相向。说到注意事项我觉得至少要中正平和,开放发展。我相信不同角度不同观点,都包含了TA感受到的世界,透过这些可以领略世界不同的风景,我在努力。晕,写完发现砖头飞得太慢了......

我来抛个砖。有帮助!不仅可能帮助到提问的人,还可能帮助到旁观的人,还一定会帮助到用心回答的人。第一、可能帮助到提问的人,之所以用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的局限,会缺失部分信息,同时提问者的内在意愿也会影响到效果,其实正式咨询也有类似的问题,主动要求的人与被押来咨询的人相比效果要好很多。而文字论坛式的交流比正式咨询的门槛要低很多,丢失的信息也更多,这意味着对于提问个体的平均效率要低很多。第二、可能帮助到旁观的人,是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于一个内心有需求的人来说,只要TA的内心需求没有被满足,TA就会不断追寻,当TA来到这里就可能被这里的某一段话所点燃。我自己就是不断追寻,最终被武志红心理学课中对于孤独成圣的探讨所击中,后来又对到《爱的艺术》中孤寂那段深有感触,被击中是因为内容,如果我先在壹心理看到类似的内容,我知道我也会被击中。所以传播越广越会提升帮助到其他人的概率。第三、一定会帮助到用心回答的人,用心回答不看多少,要看回答者的内心是否处于打开的状态,如果是这样那就会感受到提问者的情绪,以及引发一些联想。我自己还处于引发联想多于感受到提问者情绪的阶段,自认为得比给的多,所以我也非常感谢每位提问者的反馈,无论是什么,包括恶语相向。说到注意事项我觉得至少要中正平和,开放发展。我相信不同角度不同观点,都包含了TA感受到的世界,透过这些可以领略世界不同的风景,我在努力。晕,写完发现砖头飞得太慢了......

8
3
分享
文字咨询是可以帮助来访者的,这里的咨询主要指问答,虽然作用很有限,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能通过文字,了解回答者的状态。在壹心理的平台,会有许多心理学的爱好者,也会有咨询师,还有其他心理学的从业者。大家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文字来了解对方,这是前期建立关系的主要途径,也能让一些需要咨询的来访者,找到合适的渠道。二是扩展知识面。问答有专业的性质在里面,通过问答,大家可以认识许多自己不懂的知识,对于信息的掌握会更加精确。三是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通过问答产生互动,促进关系的发展。因此,问答平台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社交的形式,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对于有心理问题需要寻求帮助的人来说,会有很大好处。作为管理方来讲,就是需要在其里面做好认真筛选,建立良好的评级机制及管理方案,审核一堆优秀的问答人才,做好维护社区的工作,大家一起配合,让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

文字咨询是可以帮助来访者的,这里的咨询主要指问答,虽然作用很有限,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能通过文字,了解回答者的状态。在壹心理的平台,会有许多心理学的爱好者,也会有咨询师,还有其他心理学的从业者。大家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文字来了解对方,这是前期建立关系的主要途径,也能让一些需要咨询的来访者,找到合适的渠道。二是扩展知识面。问答有专业的性质在里面,通过问答,大家可以认识许多自己不懂的知识,对于信息的掌握会更加精确。三是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通过问答产生互动,促进关系的发展。因此,问答平台的开展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社交的形式,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对于有心理问题需要寻求帮助的人来说,会有很大好处。作为管理方来讲,就是需要在其里面做好认真筛选,建立良好的评级机制及管理方案,审核一堆优秀的问答人才,做好维护社区的工作,大家一起配合,让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

7
评论
分享
对于刚刚在壹心理平台注册半月“答主”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来得迟了一些,但仍然很想发出一点声音出来~我觉得:在这个问答平台上,不分“答主”还是“问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用户”;在回答或者互动的过程中,用户都可以借此获得帮助。但作为答主,有时我们不必“太用力”,学会区分“优质问题”,或许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之一。1.先说帮助:(1)对于答者:文字咨询可以起到“分拣”和“归类整理”的作用。对于自身回答的问题,可以反观自己,自己对哪类问题最感兴趣?哪类问题回答的貌似“文不对题”?哪类问题会引起自己的哪类情绪?哪类问题又会引起楼主的进一步关注和互动?从而可以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未来选择的方向。(2)对于问者:成本低,性价比高,风险投入只是有限的且可以在自我控制范围内的“隐私暴露”,但收获的或许是满满的倾诉、共情、思考或者是帮助。就算当时没有感觉,甚至会有厌恶、反感、迷茫或者更痛苦,但回头再看时,又可以从文字中获得自己想摘取的部分,因为这种文字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可以随时反观,随时反思,随时回望。(3)对于访客:默默围观者,更不必说,没有任何风险投入,但却可以通过问答互动,找到自己许久未曾找到的答案。(4)对于偶尔路过的专业人士兼答主:可以通过这种文字互动,“捡到”一些愿意进一步面咨的“来访者”,进行更长程的咨询。同时也可以看到,哪类问题是比较集中的,进而启动自己的思考,或许对正在进行的一些面咨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方面的推动。但是~文字咨询并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个环节,我认为是在正式开启心理咨询“之前”的一个环节。因为,我来面咨,至少可以说明“我想改变”;但我来“提问”,可能多数想知道“我该怎么办”。2.再说作为答主,要学会“保护自己”:(1)咨询要想有效,需要咨访双方面对面的表达,通过表情、动作、移情、反移情来互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心互动的感受,哪怕是沉默,也可以看做一种表达,每种表达都有意义。只有在当面的这种“碰撞”中,来访者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踏入现实咨询室的那一刻,至少证明自己是有极强的意愿想“改变”的,而不仅仅只是想倾诉或者获得认同、获得方法。部分原因之一可能是咨询费用毕竟不菲。我付出这么多,我是想获得“渔”,而不是“鱼”,毕竟没那么多钱总买鱼,自己得学会产鱼。(2)但文字咨询成本较低,提问者的“付出”相对较小,可能更多的是想尽快拿到可以立刻实施的有效“方法”,而不是自我改变的“意愿”。换句话说,无成本的疑惑,是否可以证明本身就没有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呢?从这个角度看,答主其实可以有“选择”的回答,选择答得多,或者答得少;极度用心,或者略用心;用道理,还是用情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身的“消耗”,因为毕竟我们也不晓得对方是出于何种目的做出提问的姿势,过于投入或许会伤人伤己。

对于刚刚在壹心理平台注册半月“答主”的我,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来得迟了一些,但仍然很想发出一点声音出来~我觉得:在这个问答平台上,不分“答主”还是“问主”,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用户”;在回答或者互动的过程中,用户都可以借此获得帮助。但作为答主,有时我们不必“太用力”,学会区分“优质问题”,或许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之一。1.先说帮助:(1)对于答者:文字咨询可以起到“分拣”和“归类整理”的作用。对于自身回答的问题,可以反观自己,自己对哪类问题最感兴趣?哪类问题回答的貌似“文不对题”?哪类问题会引起自己的哪类情绪?哪类问题又会引起楼主的进一步关注和互动?从而可以更全面、深刻的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未来选择的方向。(2)对于问者:成本低,性价比高,风险投入只是有限的且可以在自我控制范围内的“隐私暴露”,但收获的或许是满满的倾诉、共情、思考或者是帮助。就算当时没有感觉,甚至会有厌恶、反感、迷茫或者更痛苦,但回头再看时,又可以从文字中获得自己想摘取的部分,因为这种文字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可以随时反观,随时反思,随时回望。(3)对于访客:默默围观者,更不必说,没有任何风险投入,但却可以通过问答互动,找到自己许久未曾找到的答案。(4)对于偶尔路过的专业人士兼答主:可以通过这种文字互动,“捡到”一些愿意进一步面咨的“来访者”,进行更长程的咨询。同时也可以看到,哪类问题是比较集中的,进而启动自己的思考,或许对正在进行的一些面咨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方面的推动。但是~文字咨询并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个环节,我认为是在正式开启心理咨询“之前”的一个环节。因为,我来面咨,至少可以说明“我想改变”;但我来“提问”,可能多数想知道“我该怎么办”。2.再说作为答主,要学会“保护自己”:(1)咨询要想有效,需要咨访双方面对面的表达,通过表情、动作、移情、反移情来互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心互动的感受,哪怕是沉默,也可以看做一种表达,每种表达都有意义。只有在当面的这种“碰撞”中,来访者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踏入现实咨询室的那一刻,至少证明自己是有极强的意愿想“改变”的,而不仅仅只是想倾诉或者获得认同、获得方法。部分原因之一可能是咨询费用毕竟不菲。我付出这么多,我是想获得“渔”,而不是“鱼”,毕竟没那么多钱总买鱼,自己得学会产鱼。(2)但文字咨询成本较低,提问者的“付出”相对较小,可能更多的是想尽快拿到可以立刻实施的有效“方法”,而不是自我改变的“意愿”。换句话说,无成本的疑惑,是否可以证明本身就没有认为自己需要改变呢?从这个角度看,答主其实可以有“选择”的回答,选择答得多,或者答得少;极度用心,或者略用心;用道理,还是用情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身的“消耗”,因为毕竟我们也不晓得对方是出于何种目的做出提问的姿势,过于投入或许会伤人伤己。

7
评论
分享
肯定是有帮助的。不管答题者从什么角度去解答。再多个回答中,提问者会自己找寻想要的答案。任何的回答都只是一个文字或者语言或者其他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问者的答案,其实只是在这些信息当中筛选出对自身有用的加以接收。这些信息是多样化的,举个例子:同样一句话,对不同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对于答题者来说,去回答问题,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肯定是有帮助的。不管答题者从什么角度去解答。再多个回答中,提问者会自己找寻想要的答案。任何的回答都只是一个文字或者语言或者其他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问者的答案,其实只是在这些信息当中筛选出对自身有用的加以接收。这些信息是多样化的,举个例子:同样一句话,对不同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而对于答题者来说,去回答问题,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6
1
分享
每一个提问,都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被不同的人解读,形成一个共同的场,大家都借用这个场来体会和感受,会得到不同的启发。这是文字带来的效用。这里,专职从业者很多,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希望读到更多言简意赅的专业且用心的回复,而不仅仅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每一个提问,都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信息被不同的人解读,形成一个共同的场,大家都借用这个场来体会和感受,会得到不同的启发。这是文字带来的效用。这里,专职从业者很多,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希望读到更多言简意赅的专业且用心的回复,而不仅仅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

5
2
分享
尊重提问者,提问者将自身情况透露,也是对大家的信任,有些提问者会像向神父坦白自己内心的罪恶祈求宽恕一样,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提问者,对事不对人,不恶意揣度冠以定位

尊重提问者,提问者将自身情况透露,也是对大家的信任,有些提问者会像向神父坦白自己内心的罪恶祈求宽恕一样,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提问者,对事不对人,不恶意揣度冠以定位

5
2
分享
文字代替不了正常咨询。沟通的效果7%是文字意义。以我小白的咨询能力,只接面询。因为身体语言占55%.

文字代替不了正常咨询。沟通的效果7%是文字意义。以我小白的咨询能力,只接面询。因为身体语言占55%.

评论
分享
  • 我接触心理学是因为《红书》,你们是如何接触心理学的
    1回答 · 2025.04.07 00:55:07
  • 女儿18周岁,女儿问:心理学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2回答 · 2025.04.04 05:54:39
  • 高中生,通过观察做出的总结,我对于心理学算入门吗?
    1回答 · 2025.04.01 05:27:25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