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对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可以看出你接触心理学领域的时间并不短,同时你也通过心理学去寻求一些帮助。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点,让你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困惑,并且把它与宗教进行比较,就像理智与情感的对决那样,一定想把他们分出个高下呢?这一点也许是更值得思考的。事实上,心理咨询与宗教应该是两个平行的领域,或许在某些点上他们之间会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对于人类思想、情感的影响,但它们所采用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心理学这个领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无数实证研究,它更加立足于科学,也更加严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学所工作的对象是人类的心灵,相对来说“人类心灵”又是如此变幻莫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发现许多刚刚被证实的心理学理论会面临马上被质疑的窘境。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笑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心理学流派已经达到250余种之多,并且呈每天产生一些新的流派,同时又消亡一部分旧的流派趋势,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个“二百五”是非常有寓意的。这位大师虽然说的是一个笑话,但同时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感觉,那就是别把心理学流派太当回事,那不过是一种理论建构,它更适用于科学研究,是筑成心理学大厦的一个个台阶。事实上,我对于宗教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去做过相关的学习研究。但回到你所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一些,重点在于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是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困境更有效,还是采取宗教理念来疗愈自己更有效,而在于你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不断鼓吹要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现状,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回顾,却发现我们仅仅是把心理学当成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将自己从现实困境中移置到一个整日忙碌于学习、不断探索内心的牢笼中。如果说到这一点上,就有些类似于你提到的拜佛、招魂、驱鬼术了。所以,也许你对于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与困惑,正是你进入心灵探索之旅的某一个关键节点,潜意识中,也许你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害怕自己变得更好以后无法承受那个改变后有可能会遭遇到惩罚的结局(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确一个人想要允许自己成功的内在力量必须是足够强大的才行。也正因此,我能感觉到你面前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你对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可以看出你接触心理学领域的时间并不短,同时你也通过心理学去寻求一些帮助。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点,让你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困惑,并且把它与宗教进行比较,就像理智与情感的对决那样,一定想把他们分出个高下呢?这一点也许是更值得思考的。事实上,心理咨询与宗教应该是两个平行的领域,或许在某些点上他们之间会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对于人类思想、情感的影响,但它们所采用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心理学这个领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无数实证研究,它更加立足于科学,也更加严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学所工作的对象是人类的心灵,相对来说“人类心灵”又是如此变幻莫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发现许多刚刚被证实的心理学理论会面临马上被质疑的窘境。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笑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心理学流派已经达到250余种之多,并且呈每天产生一些新的流派,同时又消亡一部分旧的流派趋势,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个“二百五”是非常有寓意的。这位大师虽然说的是一个笑话,但同时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感觉,那就是别把心理学流派太当回事,那不过是一种理论建构,它更适用于科学研究,是筑成心理学大厦的一个个台阶。事实上,我对于宗教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去做过相关的学习研究。但回到你所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一些,重点在于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是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困境更有效,还是采取宗教理念来疗愈自己更有效,而在于你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不断鼓吹要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现状,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回顾,却发现我们仅仅是把心理学当成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将自己从现实困境中移置到一个整日忙碌于学习、不断探索内心的牢笼中。如果说到这一点上,就有些类似于你提到的拜佛、招魂、驱鬼术了。所以,也许你对于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与困惑,正是你进入心灵探索之旅的某一个关键节点,潜意识中,也许你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害怕自己变得更好以后无法承受那个改变后有可能会遭遇到惩罚的结局(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确一个人想要允许自己成功的内在力量必须是足够强大的才行。也正因此,我能感觉到你面前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