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想问心理咨询跟宗教劝人有什么区别呢?

匿名用户
#心理效应#心理咨询#书籍
心理咨询中很多概念、理论都存在很多争议的!有的甚至被证实是错误的,那我们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被一些错误的观念疗愈了,那跟佛教有什么区别呢?我当初就是百分百相信心理咨询,就是因为相信他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治愈内心,就像人生病了,是靠打针吃药来治好,而不是靠拜佛,招魂,驱鬼来治好一样!但是,现在心理咨询行业,有的老师用的都是一些科学证实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来疗愈我们,而这种疗愈是真的疗愈吗?跟佛教劝人又有何区别呢?万一是用伪科学的手法,或是如佛教般的理论来疗愈咨客,那算真正的疗愈吗?

心理咨询中很多概念、理论都存在很多争议的!有的甚至被证实是错误的,那我们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被一些错误的观念疗愈了,那跟佛教有什么区别呢?我当初就是百分百相信心理咨询,就是因为相信他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治愈内心,就像人生病了,是靠打针吃药来治好,而不是靠拜佛,招魂,驱鬼来治好一样!但是,现在心理咨询行业,有的老师用的都是一些科学证实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来疗愈我们,而这种疗愈是真的疗愈吗?跟佛教劝人又有何区别呢?万一是用伪科学的手法,或是如佛教般的理论来疗愈咨客,那算真正的疗愈吗?

7887阅读
·19回答
收藏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所得出来的理论都是通过实验验证过的。很多观点存在争议,是因为人是十分复杂的动物,而且人的心理一直是处于发展之中的。用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人类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是有思想的,值得被尊重的,用人做实验,客观上会有很多困难和阻碍,这也是目前心理学不够发达的原因之一。而宗教的很多东西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你也认为宗教主要在于“劝”,而心理咨询重在“引导”,它会引导来访者自己去实践和领悟。(壹心理鲸鱼社工🐳)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所得出来的理论都是通过实验验证过的。很多观点存在争议,是因为人是十分复杂的动物,而且人的心理一直是处于发展之中的。用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且人类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是有思想的,值得被尊重的,用人做实验,客观上会有很多困难和阻碍,这也是目前心理学不够发达的原因之一。而宗教的很多东西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你也认为宗教主要在于“劝”,而心理咨询重在“引导”,它会引导来访者自己去实践和领悟。(壹心理鲸鱼社工🐳)

16
评论
分享
宗教是理想化一条路走到底。心理咨询是建立理想化,再由理想化回归到现实。

宗教是理想化一条路走到底。心理咨询是建立理想化,再由理想化回归到现实。

15
评论
分享
从你对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可以看出你接触心理学领域的时间并不短,同时你也通过心理学去寻求一些帮助。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点,让你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困惑,并且把它与宗教进行比较,就像理智与情感的对决那样,一定想把他们分出个高下呢?这一点也许是更值得思考的。事实上,心理咨询与宗教应该是两个平行的领域,或许在某些点上他们之间会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对于人类思想、情感的影响,但它们所采用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心理学这个领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无数实证研究,它更加立足于科学,也更加严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学所工作的对象是人类的心灵,相对来说“人类心灵”又是如此变幻莫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发现许多刚刚被证实的心理学理论会面临马上被质疑的窘境。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笑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心理学流派已经达到250余种之多,并且呈每天产生一些新的流派,同时又消亡一部分旧的流派趋势,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个“二百五”是非常有寓意的。这位大师虽然说的是一个笑话,但同时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感觉,那就是别把心理学流派太当回事,那不过是一种理论建构,它更适用于科学研究,是筑成心理学大厦的一个个台阶。事实上,我对于宗教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去做过相关的学习研究。但回到你所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一些,重点在于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是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困境更有效,还是采取宗教理念来疗愈自己更有效,而在于你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不断鼓吹要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现状,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回顾,却发现我们仅仅是把心理学当成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将自己从现实困境中移置到一个整日忙碌于学习、不断探索内心的牢笼中。如果说到这一点上,就有些类似于你提到的拜佛、招魂、驱鬼术了。所以,也许你对于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与困惑,正是你进入心灵探索之旅的某一个关键节点,潜意识中,也许你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害怕自己变得更好以后无法承受那个改变后有可能会遭遇到惩罚的结局(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确一个人想要允许自己成功的内在力量必须是足够强大的才行。也正因此,我能感觉到你面前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你对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可以看出你接触心理学领域的时间并不短,同时你也通过心理学去寻求一些帮助。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点,让你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困惑,并且把它与宗教进行比较,就像理智与情感的对决那样,一定想把他们分出个高下呢?这一点也许是更值得思考的。事实上,心理咨询与宗教应该是两个平行的领域,或许在某些点上他们之间会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对于人类思想、情感的影响,但它们所采用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相比较而言,心理学这个领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经历无数实证研究,它更加立足于科学,也更加严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学所工作的对象是人类的心灵,相对来说“人类心灵”又是如此变幻莫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会发现许多刚刚被证实的心理学理论会面临马上被质疑的窘境。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笑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心理学流派已经达到250余种之多,并且呈每天产生一些新的流派,同时又消亡一部分旧的流派趋势,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个“二百五”是非常有寓意的。这位大师虽然说的是一个笑话,但同时我们可以仔细去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感觉,那就是别把心理学流派太当回事,那不过是一种理论建构,它更适用于科学研究,是筑成心理学大厦的一个个台阶。事实上,我对于宗教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没有去做过相关的学习研究。但回到你所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一些,重点在于我们并不需要去考虑是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改善困境更有效,还是采取宗教理念来疗愈自己更有效,而在于你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在意识层面不断鼓吹要通过心理咨询改善现状,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回顾,却发现我们仅仅是把心理学当成一个逃避现实的避难所,将自己从现实困境中移置到一个整日忙碌于学习、不断探索内心的牢笼中。如果说到这一点上,就有些类似于你提到的拜佛、招魂、驱鬼术了。所以,也许你对于心理咨询与宗教的思考与困惑,正是你进入心灵探索之旅的某一个关键节点,潜意识中,也许你遇到了一些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害怕自己变得更好以后无法承受那个改变后有可能会遭遇到惩罚的结局(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确一个人想要允许自己成功的内在力量必须是足够强大的才行。也正因此,我能感觉到你面前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10
评论
分享
你好。介绍一个概念。实验心理学与现象学与哲学在一个高层面的结合,这个结合叫做人学。实验心理学属于科学——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得到检验现象学是经验论——比如,精神分析是对精神病理现象进行解释或说明哲学是本体论——比如,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是对精神病理现象进行解释或说明情感和动机层面是生物性(本能),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社会的现实性(理智),更高层面是人的本体性(理性)。人对存在和感知的意识,意识到你对存在本身产生的感知和意识的时候,它会指导你在现世的一个行动。这三性共同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社会上的一个表现。心理治疗是专业治疗者用符号(语言)去影响来访者,以促进疾病康复或增进来访者心身健康为目的的一类治疗。这个定义包括四个要素:1实施者——医生或其他专业治疗者,如果没有这个要素,求神拜佛和亲友对来访者的关怀便都成了心理治疗;2对象——来访者;3主要手段——符号(语言),与此相对的是直接作用于机体生物学状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手段;4目的——促进疾病康复或增进来访者心身健康。心理治疗的简单介绍。开始或准备阶段交谈是为下一阶段提出心理学解释扫清道路。为了确立治疗同盟,澄清来访者的心理事实,达到相互理解。来访者交谈后清楚他并没有身体器官的疾病,也不是大脑什么地方坏了,他的痛苦首先而主要地是精神上的痛苦。进一步双方便有可能就来访者的重要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困难进行深入讨论,使来访者有可能面对一系列表面上不同而根本上是相同的生活态度。心理学的解释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的性欲受阴抑,自卑情结和社会情感不足,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等等。不论什么样的解释,只要来访者能接受,就有疗效。心理问题并不是一种谬误,也就用不上真理去纠正它。心理问题是一种精神痛苦,因此,态度的转变完全可以消除它。问题在于态度深深地扎在相对稳定的人格里。态度的根本性改变有赖于来访者对自己不断深入的理解,用持之以恒的各种有效行为去面对生活。祝好。

你好。介绍一个概念。实验心理学与现象学与哲学在一个高层面的结合,这个结合叫做人学。实验心理学属于科学——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得到检验现象学是经验论——比如,精神分析是对精神病理现象进行解释或说明哲学是本体论——比如,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是对精神病理现象进行解释或说明情感和动机层面是生物性(本能),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社会的现实性(理智),更高层面是人的本体性(理性)。人对存在和感知的意识,意识到你对存在本身产生的感知和意识的时候,它会指导你在现世的一个行动。这三性共同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社会上的一个表现。心理治疗是专业治疗者用符号(语言)去影响来访者,以促进疾病康复或增进来访者心身健康为目的的一类治疗。这个定义包括四个要素:1实施者——医生或其他专业治疗者,如果没有这个要素,求神拜佛和亲友对来访者的关怀便都成了心理治疗;2对象——来访者;3主要手段——符号(语言),与此相对的是直接作用于机体生物学状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手段;4目的——促进疾病康复或增进来访者心身健康。心理治疗的简单介绍。开始或准备阶段交谈是为下一阶段提出心理学解释扫清道路。为了确立治疗同盟,澄清来访者的心理事实,达到相互理解。来访者交谈后清楚他并没有身体器官的疾病,也不是大脑什么地方坏了,他的痛苦首先而主要地是精神上的痛苦。进一步双方便有可能就来访者的重要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困难进行深入讨论,使来访者有可能面对一系列表面上不同而根本上是相同的生活态度。心理学的解释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的性欲受阴抑,自卑情结和社会情感不足,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等等。不论什么样的解释,只要来访者能接受,就有疗效。心理问题并不是一种谬误,也就用不上真理去纠正它。心理问题是一种精神痛苦,因此,态度的转变完全可以消除它。问题在于态度深深地扎在相对稳定的人格里。态度的根本性改变有赖于来访者对自己不断深入的理解,用持之以恒的各种有效行为去面对生活。祝好。

9
评论
分享
刚刚请教了一位朋友。感觉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和宗教比起来,更需要自己本身的力量。咨询师给我们一个方向或框架,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和领悟。而宗教相比来说更需要我们“接受”?

刚刚请教了一位朋友。感觉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和宗教比起来,更需要自己本身的力量。咨询师给我们一个方向或框架,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和领悟。而宗教相比来说更需要我们“接受”?

7
评论
分享
心理学与佛教、瑜伽教、老庄哲学在高度上存在同源性,也就是说,对心理学的理解越深,就越趋同于佛教、瑜伽教、老庄哲学当中最高深的思想,是最高深的思想,例如佛教中的大乘佛法对世间万物的精妙解释,瑜伽教中智慧瑜伽对世界的思考与探索,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逍遥游》中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是趋同的。我记得有一些介绍荣格的书中说荣格晚年对东方文化中的《道德经》思想特别推崇,越深入,越发现其中的精妙。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的确是这样。我第一次看《道德经》是在十年前,根本看不懂,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即使对着解释也很难理解,十年后,在我彻底超越心理学理论的束缚后,用一个晚上四五个小时就全部通读完成了,没有遇到理解上的困惑,当然古今词义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扰,不过根据解释,这个困扰也不是问题,很顺利的就理解到了其中思想的精妙。其实你说的问题属于当今心理学自身的发展问题。心理学已经很难继续延伸了,因为心理学的前辈们都已经探索的差不多了,想要延伸就要往整合与融合方向发展,但这个进程很不顺利,所以,大家都开始向花边方向发展,期待有所收获,但实际已经是歧途了。这种歧途就跟宗教差不多了。

心理学与佛教、瑜伽教、老庄哲学在高度上存在同源性,也就是说,对心理学的理解越深,就越趋同于佛教、瑜伽教、老庄哲学当中最高深的思想,是最高深的思想,例如佛教中的大乘佛法对世间万物的精妙解释,瑜伽教中智慧瑜伽对世界的思考与探索,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逍遥游》中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是趋同的。我记得有一些介绍荣格的书中说荣格晚年对东方文化中的《道德经》思想特别推崇,越深入,越发现其中的精妙。以我个人的体验来看,的确是这样。我第一次看《道德经》是在十年前,根本看不懂,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即使对着解释也很难理解,十年后,在我彻底超越心理学理论的束缚后,用一个晚上四五个小时就全部通读完成了,没有遇到理解上的困惑,当然古今词义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扰,不过根据解释,这个困扰也不是问题,很顺利的就理解到了其中思想的精妙。其实你说的问题属于当今心理学自身的发展问题。心理学已经很难继续延伸了,因为心理学的前辈们都已经探索的差不多了,想要延伸就要往整合与融合方向发展,但这个进程很不顺利,所以,大家都开始向花边方向发展,期待有所收获,但实际已经是歧途了。这种歧途就跟宗教差不多了。

6
评论
分享
‘不确定’和‘未知’会让我们纠结,迷茫,甚至恐惧,能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方法,来治愈我们内心的问题,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便被证明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观点或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些人用了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成为一种错误的方法。跟医院看病一样,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重要的是对症,被治愈需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接受外因,外因调动内因,所以两方面都很重要。如何寻找外因和内因呢?首先我们要跳出负面情绪,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不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宗教,或是一句话,一部电影,一个拥抱。。。只要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我们温暖,把我们从负面情绪中带出来,就是好的方法,跳出情绪以后,我们要开始寻找痛苦的根源,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犯错,重要的是不要再次掉入负面情绪的圈套,当情绪再次来临时,也不要紧张,想想当初是如何应对的,继续摆脱它,继续寻找痛苦的根源,也许当我们找到痛苦根源的一瞬间,心灵就已经被治愈了:)但是,同一痛苦可能会反复出现,这时我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它了,但是还不能忘记要跳出情绪,再制定长期对治方案,这时候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多的限制,抛开宗教,心理学。。。这些名词定义,只要不妨碍他人,对自己有益处的,都可以接触、了解并尝试,当我们有所收获的时候,别忘了将经验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你将会获得更多可以治愈内心问题的正能量:)

‘不确定’和‘未知’会让我们纠结,迷茫,甚至恐惧,能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方法,来治愈我们内心的问题,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便被证明是一个正确有效的观点或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些人用了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成为一种错误的方法。跟医院看病一样,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重要的是对症,被治愈需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接受外因,外因调动内因,所以两方面都很重要。如何寻找外因和内因呢?首先我们要跳出负面情绪,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不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宗教,或是一句话,一部电影,一个拥抱。。。只要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我们温暖,把我们从负面情绪中带出来,就是好的方法,跳出情绪以后,我们要开始寻找痛苦的根源,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犯错,重要的是不要再次掉入负面情绪的圈套,当情绪再次来临时,也不要紧张,想想当初是如何应对的,继续摆脱它,继续寻找痛苦的根源,也许当我们找到痛苦根源的一瞬间,心灵就已经被治愈了:)但是,同一痛苦可能会反复出现,这时我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它了,但是还不能忘记要跳出情绪,再制定长期对治方案,这时候不要给自己设定太多的限制,抛开宗教,心理学。。。这些名词定义,只要不妨碍他人,对自己有益处的,都可以接触、了解并尝试,当我们有所收获的时候,别忘了将经验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你将会获得更多可以治愈内心问题的正能量:)

6
评论
分享
在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产生之前,宗教从业人员就在从事着心理咨询工作,而且是更深层的灵魂求助工作,论工作经验,心理咨询远远不如宗教,但是心理咨询有科学依据呀,所以有后发优势,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存在主义治疗大师罗洛·梅,都是纽约联合神学院毕业的,罗洛·梅甚至当过两年牧师。欧洲宗教改革之后,废除了天主教的神父告解制度,但是一千多年的传统所造成的心理惯例,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停止的。从那时起,自科学心理学兴趣之前,几百年间,西方人的心理问题其实一直是宗教界在负责,人家是义务劳动,而且完成得相当不错,至少你没有听说那时候有那么多抑郁症,那么多自杀,那么多变态。所以,说到底,伪科学也好,迷信也好,巫术也好,只要有人信,就有相应的功效。很多心理问题,本来就是无中生有,自寻烦恼,何妨以虚无对虚无,以荒诞对荒诞,胡乱对付过去就完了,而且人家不收钱,有信仰,比不得某些所谓咨询师,为了收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宗教说人生来就有“原罪”,心理咨询说人生来就是完美的,哪一个更科学?宗教说人有灵魂,心理咨询说人有“真我”,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宗教想要给你的人生一个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解脱,就是涅槃,就是成佛,就是永生,就是与神同在,天人合一,长生不死……心理咨询说人生没有意义,随便你说啥意义就是啥意义,哪一种说法更扯蛋。所以,伪心理学可以真实地治愈人,真心理学也可以虚假地治愈人。管它真真假假,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在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产生之前,宗教从业人员就在从事着心理咨询工作,而且是更深层的灵魂求助工作,论工作经验,心理咨询远远不如宗教,但是心理咨询有科学依据呀,所以有后发优势,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存在主义治疗大师罗洛·梅,都是纽约联合神学院毕业的,罗洛·梅甚至当过两年牧师。欧洲宗教改革之后,废除了天主教的神父告解制度,但是一千多年的传统所造成的心理惯例,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停止的。从那时起,自科学心理学兴趣之前,几百年间,西方人的心理问题其实一直是宗教界在负责,人家是义务劳动,而且完成得相当不错,至少你没有听说那时候有那么多抑郁症,那么多自杀,那么多变态。所以,说到底,伪科学也好,迷信也好,巫术也好,只要有人信,就有相应的功效。很多心理问题,本来就是无中生有,自寻烦恼,何妨以虚无对虚无,以荒诞对荒诞,胡乱对付过去就完了,而且人家不收钱,有信仰,比不得某些所谓咨询师,为了收钱,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宗教说人生来就有“原罪”,心理咨询说人生来就是完美的,哪一个更科学?宗教说人有灵魂,心理咨询说人有“真我”,有多少本质的区别?宗教想要给你的人生一个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是解脱,就是涅槃,就是成佛,就是永生,就是与神同在,天人合一,长生不死……心理咨询说人生没有意义,随便你说啥意义就是啥意义,哪一种说法更扯蛋。所以,伪心理学可以真实地治愈人,真心理学也可以虚假地治愈人。管它真真假假,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5
评论
分享
此问题问的忒有深度了,当初心理咨询届的前辈们,有两大探索性任务要完成,来为心理咨询在那什么学术圈中谋得一席之地。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有没有作用?第二个问题:心理咨询如何起作用?显然,这两问题,都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证实,否则也不存在什么当今的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了。其次,切下下楼主的题,有可能被非正统心理咨询的观念所;疗愈;的。而且还有可能是真的疗愈(严谨的备注一下:小概率事件,当然存在)。原因可参见:心理咨询如何起作用中的两大要素:一种互相信赖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不排除其他更多的起作用因素。而更真实的原因,不在于这种宗教劝人的理论,而在于小概率的遇到了那种可以自带帮人疗愈光环的人。另外:基督教是美国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心理咨询中结合什么禅宗道教的思想的,很地

此问题问的忒有深度了,当初心理咨询届的前辈们,有两大探索性任务要完成,来为心理咨询在那什么学术圈中谋得一席之地。第一个问题:心理咨询有没有作用?第二个问题:心理咨询如何起作用?显然,这两问题,都得到了比较科学的证实,否则也不存在什么当今的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了。其次,切下下楼主的题,有可能被非正统心理咨询的观念所;疗愈;的。而且还有可能是真的疗愈(严谨的备注一下:小概率事件,当然存在)。原因可参见:心理咨询如何起作用中的两大要素:一种互相信赖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不排除其他更多的起作用因素。而更真实的原因,不在于这种宗教劝人的理论,而在于小概率的遇到了那种可以自带帮人疗愈光环的人。另外:基督教是美国的一种普世价值观,心理咨询中结合什么禅宗道教的思想的,很地

4
评论
分享
您好,看到您的问题描述,的确是的,心理咨询中还有很多的概念和理论都存在争议。也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疗的方法都适用于所有人,可以治愈所有的问题。但这也是心理学的魅力,代表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还非常大。那什么是科学呢?科学的发展也是近几百年才有了质的飞跃,从小我们都被灌输要有科学的观念,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有一本书叫《没有疆界》,里面有一个图,就说到不同的level看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就可能无法理解超过这一层面的问题,所以心理学还有争议,因为我们不仅研究的是行为,而是背后的心理,灵魂,灵性,也许暂时是没有办法用这个层面的技术和手段完全理解并研究。宗教跟心理学不是一回事儿,你可以从宗教的起源等等来看,心理学是帮助你成为自己,达到自性化的过程,从而改变我们内在和外在

您好,看到您的问题描述,的确是的,心理咨询中还有很多的概念和理论都存在争议。也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疗的方法都适用于所有人,可以治愈所有的问题。但这也是心理学的魅力,代表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还非常大。那什么是科学呢?科学的发展也是近几百年才有了质的飞跃,从小我们都被灌输要有科学的观念,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有一本书叫《没有疆界》,里面有一个图,就说到不同的level看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是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就可能无法理解超过这一层面的问题,所以心理学还有争议,因为我们不仅研究的是行为,而是背后的心理,灵魂,灵性,也许暂时是没有办法用这个层面的技术和手段完全理解并研究。宗教跟心理学不是一回事儿,你可以从宗教的起源等等来看,心理学是帮助你成为自己,达到自性化的过程,从而改变我们内在和外在

3
评论
分享
哈哈,这个问题正好是我最近在看的,荣格《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里通篇叙述的主题,里面提到了西方人集体无意识中的神秘意象(比如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曼陀罗),还提到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无意识中的男女形象),也说到了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在类似于基督教告解的方式上运作的,还说到了瑜伽有可以媲美心灵治疗的功效,后面还提到了禅宗、易经等。当然,我个人还在看,也才第一遍,所以理解并不是很深,但我看下来觉得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千世界,不会只有一个答案的。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或许会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哈哈,这个问题正好是我最近在看的,荣格《精神分析与心灵治疗》里通篇叙述的主题,里面提到了西方人集体无意识中的神秘意象(比如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曼陀罗),还提到了阿尼玛、阿尼姆斯(无意识中的男女形象),也说到了荣格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在类似于基督教告解的方式上运作的,还说到了瑜伽有可以媲美心灵治疗的功效,后面还提到了禅宗、易经等。当然,我个人还在看,也才第一遍,所以理解并不是很深,但我看下来觉得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大千世界,不会只有一个答案的。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或许会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3
评论
分享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心理学与宗教又都与人心相关,两者都在不断发展,所以必然会有交叠之处,只是最初的角度和目的可能不同,但听者有心,可能会有相同的感受和效果,所以说完全割裂心理学与宗教对立来看是不对的,但完全混淆在一起也是不对的。我的建议是不要信要感受,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活得好好的,因为信了别人的说法硬做改变,可能反而迷失自己,变得一塌糊涂,何苦来哉!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心理学与宗教又都与人心相关,两者都在不断发展,所以必然会有交叠之处,只是最初的角度和目的可能不同,但听者有心,可能会有相同的感受和效果,所以说完全割裂心理学与宗教对立来看是不对的,但完全混淆在一起也是不对的。我的建议是不要信要感受,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活得好好的,因为信了别人的说法硬做改变,可能反而迷失自己,变得一塌糊涂,何苦来哉!

3
评论
分享
不管心理咨询还是宗教,都不可能完美到百分百正确,二者虽都有精华所在,但心理咨询有些流派确实是伪科学,而佛教中也确实有\"假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慧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龙混杂是存在的,但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都倒掉了。另外宗教是博大精深的,有很多智慧所在、并不仅限于烧香拜佛、驱鬼、劝人。在中国很多心理咨询大师都有极高的佛学功底,比如徐钧老师、张天布老师、李明老师、曾海波老师……心理咨询和佛学并不冲突,心理咨询可以从佛学中吸收很多智慧,感兴趣可以看看《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不管心理咨询还是宗教,都不可能完美到百分百正确,二者虽都有精华所在,但心理咨询有些流派确实是伪科学,而佛教中也确实有\"假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慧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鱼龙混杂是存在的,但不能把洗澡水和孩子都倒掉了。另外宗教是博大精深的,有很多智慧所在、并不仅限于烧香拜佛、驱鬼、劝人。在中国很多心理咨询大师都有极高的佛学功底,比如徐钧老师、张天布老师、李明老师、曾海波老师……心理咨询和佛学并不冲突,心理咨询可以从佛学中吸收很多智慧,感兴趣可以看看《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2
评论
分享
心理和宗教没区别;都是无用的鬼。

心理和宗教没区别;都是无用的鬼。

1
评论
分享
宗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闭环,心理咨询是试图在形成一条逻辑链,并让事实去检验它不断的打破重组

宗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闭环,心理咨询是试图在形成一条逻辑链,并让事实去检验它不断的打破重组

1
评论
分享
你好,简单来说,宗教更倾向于让人们的思想统一化,而心理咨询会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不同从而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多种可能性。

你好,简单来说,宗教更倾向于让人们的思想统一化,而心理咨询会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不同从而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多种可能性。

1
评论
分享
当你感冒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吃药治病,一种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心理咨询可比治疗,宗教可比锻炼。当人有信仰,有终身的目标,有自身的价值感,生病会少些。

当你感冒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吃药治病,一种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心理咨询可比治疗,宗教可比锻炼。当人有信仰,有终身的目标,有自身的价值感,生病会少些。

评论
分享
咨询与劝人字面就不同。心理学和宗教又同属对人性的探究。他们的核心精神都是对人自身的谦逊和怀疑。宗教理论在几千年前就对人性有所评论。而心理学是近代发展的。既然是发展就一样有地域性区别。观念上的事还是看个人。百分之百相信心理咨询这就是典型的个人观念。所以说还是观念区别。人心似水,唯智汲之。

咨询与劝人字面就不同。心理学和宗教又同属对人性的探究。他们的核心精神都是对人自身的谦逊和怀疑。宗教理论在几千年前就对人性有所评论。而心理学是近代发展的。既然是发展就一样有地域性区别。观念上的事还是看个人。百分之百相信心理咨询这就是典型的个人观念。所以说还是观念区别。人心似水,唯智汲之。

评论
分享
宗教是想要培养一个正面的价值观,然后你接受,吸收了这种价值观,你的行为,心态就会改变,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宗教是有明确的道德观念的,但是心理学好像没有很确定的道德观念?我对心理学不是那么了解。

宗教是想要培养一个正面的价值观,然后你接受,吸收了这种价值观,你的行为,心态就会改变,生活也会随之而改变。宗教是有明确的道德观念的,但是心理学好像没有很确定的道德观念?我对心理学不是那么了解。

评论
分享
  • 为什么低调被嫉妒,而不隐藏压低自己反而不会被嫉妒了
    3回答 · 2025.04.28 06:05:06
  • 男人爱留长指甲是什么心理?
    1回答 · 2025.04.25 14:28:26
  • 如何才能消灭有品质的占有欲?
    6回答 · 2025.04.25 11:59:48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