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性别认同障碍?可以纠正认同吗?

xinli_9492
#自我完善#人格特质#自我接纳
我有一个很好的男性朋友,但他特别女性化,行为爱好都很像女生 我上网查询,发现这个叫做性别认同障碍,但他自己不承认这个是障碍,也不认为是个心理问题,只是觉得是个人的选择。 我很疑惑这种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符的人群,能不能判定为性别认知障碍呢?如果可以称为障碍的话,应该怎么纠正呢?

我有一个很好的男性朋友,但他特别女性化,行为爱好都很像女生 我上网查询,发现这个叫做性别认同障碍,但他自己不承认这个是障碍,也不认为是个心理问题,只是觉得是个人的选择。 我很疑惑这种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符的人群,能不能判定为性别认知障碍呢?如果可以称为障碍的话,应该怎么纠正呢?

14218阅读
·2回答
收藏
针对楼主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打算采取“搬砖”的态度,也当一回“知识搬运工”来回应~因此打算先试着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纠正”:我想这或许需要看其本人的态度:如果本人为此非常痛苦,且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或许通过“矫正”来减轻痛苦;如果本人不痛苦,通常情况下则难以“矫正”,或者可以说,矫正的“必要性”较轻~这就又让我想起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区别之一了,神经症是本人痛苦,内心强烈冲突;而人格障碍往往其本人不那么痛苦,反倒是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比较痛苦。本人痛苦程度较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矫正”的难度和理由。你说这个人是你的一个“很好的男性朋友”,且又说他觉得这“只是”“个人的选择”,看起来似乎是你的痛苦程度大于他的,那么,你为何而痛苦纠结呢?如果只是单纯的朋友角度,是否我们更可以尝试着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你并没有仅把他当成一个纯粹朋友的话,你的内心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拯救情节”呢?如果有那么一点是如此,可能对于你来说,最主要先“处理”和观察的,可能是自己的这种“情节”来自于何处?以及是否愿意尝试着改变?那么,这就是另外一个独立的问题了。※“能不能判定为性别认知障碍”: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都有关于性别认知障碍的阐述。由于早年我的老师比较喜欢用ICD-10来给我们讲课,因此我也尝试着将ICD-10中的关于此词的阐述搬过来,供你参考吧?【部分抄书】ICD-10认为“性身份障碍”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性别改变症”、“双重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1.性别改变症:“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其中一员,通常伴有对自己的解剖性别的苦恼感及不相称感,希望通过激素治疗和外科手术以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与所偏爱的性别一致。”诊断标准:“转换性别身份至少应该持续存在2年以上,才能确立诊断,且不应是其它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也不伴有雌雄同体、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2.双重异装症:“个体生活中某一时刻穿着异性服装,以暂时享受作为异性成员的体验,但并无永久改变性别的愿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术改变性别。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伴有性兴奋,这一点可与恋物性异装症相鉴别。”3.童年性身份障碍:“通常最早发生于童年早期(一般在青春期前已充分表现),其特征为对本身性别有持续的、强烈的痛苦感,同时渴望成为异性(或坚持本人就是异性)。持续地专注于异性的服装和/或活动,而对本人的性别予以否认。典型情况下,在入学前就首次出现。”通过以上的抄书,不知是否可以解答你心中的困惑?不知道你的朋友属于以上的哪种类型?不过我想,相较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对于楼主来说,第二个问题或许才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祝好~

针对楼主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打算采取“搬砖”的态度,也当一回“知识搬运工”来回应~因此打算先试着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纠正”:我想这或许需要看其本人的态度:如果本人为此非常痛苦,且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或许通过“矫正”来减轻痛苦;如果本人不痛苦,通常情况下则难以“矫正”,或者可以说,矫正的“必要性”较轻~这就又让我想起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区别之一了,神经症是本人痛苦,内心强烈冲突;而人格障碍往往其本人不那么痛苦,反倒是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比较痛苦。本人痛苦程度较轻,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矫正”的难度和理由。你说这个人是你的一个“很好的男性朋友”,且又说他觉得这“只是”“个人的选择”,看起来似乎是你的痛苦程度大于他的,那么,你为何而痛苦纠结呢?如果只是单纯的朋友角度,是否我们更可以尝试着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你并没有仅把他当成一个纯粹朋友的话,你的内心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拯救情节”呢?如果有那么一点是如此,可能对于你来说,最主要先“处理”和观察的,可能是自己的这种“情节”来自于何处?以及是否愿意尝试着改变?那么,这就是另外一个独立的问题了。※“能不能判定为性别认知障碍”: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4)、《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都有关于性别认知障碍的阐述。由于早年我的老师比较喜欢用ICD-10来给我们讲课,因此我也尝试着将ICD-10中的关于此词的阐述搬过来,供你参考吧?【部分抄书】ICD-10认为“性身份障碍”在临床上可以分为“性别改变症”、“双重异装症”和“童年性身份障碍”。1.性别改变症:“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其中一员,通常伴有对自己的解剖性别的苦恼感及不相称感,希望通过激素治疗和外科手术以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的与所偏爱的性别一致。”诊断标准:“转换性别身份至少应该持续存在2年以上,才能确立诊断,且不应是其它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也不伴有雌雄同体、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2.双重异装症:“个体生活中某一时刻穿着异性服装,以暂时享受作为异性成员的体验,但并无永久改变性别的愿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术改变性别。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伴有性兴奋,这一点可与恋物性异装症相鉴别。”3.童年性身份障碍:“通常最早发生于童年早期(一般在青春期前已充分表现),其特征为对本身性别有持续的、强烈的痛苦感,同时渴望成为异性(或坚持本人就是异性)。持续地专注于异性的服装和/或活动,而对本人的性别予以否认。典型情况下,在入学前就首次出现。”通过以上的抄书,不知是否可以解答你心中的困惑?不知道你的朋友属于以上的哪种类型?不过我想,相较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对于楼主来说,第二个问题或许才是我们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祝好~

4
评论
分享
这个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个评估,与调整。

这个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个评估,与调整。

评论
分享
  • 全职妈妈困境,面对工作选择和陪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14回答 · 2025.04.22 08:16:16
  • 一个人敏感内向的性格,是遗传还是家庭氛围下形成的?
    1回答 · 2025.04.22 00:46:08
  • 我一直都有小城市的自卑感,就因為我來自小城
    4回答 · 2025.04.21 17:57:35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871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4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