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和依恋的区别是什么??

匿名用户
#依赖依恋
我不知道自己的情感是依赖还是依恋一个人。据说是有区别的。就是常常向亲密的朋友寻求认可,索取爱。需求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好像怎么也满足不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情感是依赖还是依恋一个人。据说是有区别的。就是常常向亲密的朋友寻求认可,索取爱。需求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好像怎么也满足不了。

12605阅读
·5回答
收藏
依赖和依恋的区别可能在于依恋的个体独立程度更高,离开了对方你仍然可以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感是依赖还是依恋一个人,就是常常向亲密的朋友寻求认可,索取爱,渴望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好像怎么也满足不了,那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依赖』,因为没有恋情,自身也无法获得满足感,完全依靠外界的索取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呢。引用心理学家亚伦的三种依赖观点:“①爱的依赖,容易陷入爱的依赖的人,往往将亲密关系视为重要的人生部分,他们喜欢被人喜欢被人支持。②可利用式依赖容易陷入可利用式依赖的人,他们可能将良好的人际关系视为生活的重心③顺从式依赖,容易陷入顺从式依赖的人实际上更愿意做一个追随者........”●依赖与依恋与适度依赖引用罗伯特伯恩斯坦的观点:“适度依赖指的是融合了亲密感和自主感,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但同时,适度依赖的人在需要时,也会很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因为求助觉得自责....”当人们接受自己的全部特质并且按照自己的特定方式行事,而没有任何外界评判上面的不公平,也没有那些刻板印象或任何形式的自我责备时,你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上进心去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别人误会了你或许这是他们需要进行调整的地方,如果你知道事情的真相,或许要肯定你自身的正义性。你可以依赖自己,适当依赖其他人,也可以发展依恋关系。我们可以坚守内心的价值观,你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脚踏实地,你会喜欢做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不断克服劣势,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本质初心不变,热爱自己的生活,要知道24小时过后,我们的情绪会大有改观,想想自己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完成,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哦。ZQ

依赖和依恋的区别可能在于依恋的个体独立程度更高,离开了对方你仍然可以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你不知道自己的情感是依赖还是依恋一个人,就是常常向亲密的朋友寻求认可,索取爱,渴望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好像怎么也满足不了,那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依赖』,因为没有恋情,自身也无法获得满足感,完全依靠外界的索取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呢。引用心理学家亚伦的三种依赖观点:“①爱的依赖,容易陷入爱的依赖的人,往往将亲密关系视为重要的人生部分,他们喜欢被人喜欢被人支持。②可利用式依赖容易陷入可利用式依赖的人,他们可能将良好的人际关系视为生活的重心③顺从式依赖,容易陷入顺从式依赖的人实际上更愿意做一个追随者........”●依赖与依恋与适度依赖引用罗伯特伯恩斯坦的观点:“适度依赖指的是融合了亲密感和自主感,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但同时,适度依赖的人在需要时,也会很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因为求助觉得自责....”当人们接受自己的全部特质并且按照自己的特定方式行事,而没有任何外界评判上面的不公平,也没有那些刻板印象或任何形式的自我责备时,你可以发挥出更多的上进心去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别人误会了你或许这是他们需要进行调整的地方,如果你知道事情的真相,或许要肯定你自身的正义性。你可以依赖自己,适当依赖其他人,也可以发展依恋关系。我们可以坚守内心的价值观,你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脚踏实地,你会喜欢做自己想要完成的事,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不断克服劣势,但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本质初心不变,热爱自己的生活,要知道24小时过后,我们的情绪会大有改观,想想自己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完成,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哦。ZQ

7
评论
分享
与其把我们的情感定义在是依恋还是依赖,不如看看我们在情感里缺失了什么?寻找的是什么?如何去满足?能感觉到我们可能在过往的经历中缺少了一些认可和爱,所以总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可能因为那个空洞太大了,似乎再多的爱都无法填补。也可能我们期待的是曾经缺失的,那独一无二的无条件的爱,而带着这样的期待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满足。

与其把我们的情感定义在是依恋还是依赖,不如看看我们在情感里缺失了什么?寻找的是什么?如何去满足?能感觉到我们可能在过往的经历中缺少了一些认可和爱,所以总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可能因为那个空洞太大了,似乎再多的爱都无法填补。也可能我们期待的是曾经缺失的,那独一无二的无条件的爱,而带着这样的期待可能没有一个人可以满足。

6
评论
分享
重要的不是这两个词的区别,而是你在关系中的体验,认可和爱都是对我们很有意义的,也常常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但怎么也满足不了,似乎这些需求你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界来获得,而没能够在自己的内在发展出比较稳定的部分。

重要的不是这两个词的区别,而是你在关系中的体验,认可和爱都是对我们很有意义的,也常常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但怎么也满足不了,似乎这些需求你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外界来获得,而没能够在自己的内在发展出比较稳定的部分。

5
评论
分享
我们说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却不是孤独生存的。人总会和人、身边的植物、动物、水、光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产生联系。人会为了避免孤独和寂寞,在原始时期发现了火,除了更多的生存保障,也驱除了数万年来人类内心的寒冷。越来越多的同类因为火而聚集在一起,在边上欢呼呐喊,载歌载舞,这一刻,人类从未如此一心,安全,被温暖包围。依赖和归属感,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意义。乃至于后面对科技的不断追求,向外太空寻找生命。所以,依赖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你适度。我们常说某某某依赖谁或者谁谁谁依赖什么,都是被认为有些过度的行为,因为异于通常的感受和不妥而被察觉。依赖是一种单方面的依靠关系。过度的依赖是一种依附,附庸,就像生物的“寄生”,一种动物个体寄宿在另一种动物身上,以吸取宿主身上营养物质求得生存,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不能独立自主的承担和执行属于自己的压力和义务。依恋有依赖,留恋、眷恋之感,是一种关系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联结。在依赖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有些不舍或对失去感到不适,但也能较好的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我把ta比作生物的“共生”状态,是两种动物的个体发生互相合作关系,双方获得益处,但并不唯一,当一方突然失去出现分离,另一方也能快速的调整过来,并承担和接受自己的新生活。依赖心理是一种惰性心理,是过度的依赖。从小对家庭过于依赖,便会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来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依恋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师Bowbly(1969)根据母婴关系提出,心理学艾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有妈妈在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安全、安心,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玩耍、探索世界。妈妈离开会不安,当妈妈回来时会渴望得到妈妈的安抚,并通过肢体语言来缓解分离带来的焦虑。2、抗拒型依恋粘着妈妈,非常害怕失去妈妈。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大哭大闹,回来的时候会想要亲近但又表现的非常生气,不搭理。3、回避型依恋不管妈妈在或不在,表现的都是漠不关心。4、混乱型依恋混合了抗拒和回避模式,一会儿非常粘乎,一会儿形同陌生人,对妈妈的态度不断摇摆。成人类型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婴儿,在成人中,安全型约占60%,剩下的其它类型分摊。而“认为自己值不值得爱,别人值不值得相信”是初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安全型依恋的方式之一。举个栗子,也许就能明白题主所说的依赖和依恋的区别了:比如,今天你要去见网友,你让闺蜜代替你去,这是(对闺蜜的)依赖。你让闺蜜和你一起去,这是依恋。当然具体情况远比栗子描述要复杂的多,以上仅供参考。——认为你很重要的BS。

我们说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却不是孤独生存的。人总会和人、身边的植物、动物、水、光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产生联系。人会为了避免孤独和寂寞,在原始时期发现了火,除了更多的生存保障,也驱除了数万年来人类内心的寒冷。越来越多的同类因为火而聚集在一起,在边上欢呼呐喊,载歌载舞,这一刻,人类从未如此一心,安全,被温暖包围。依赖和归属感,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意义。乃至于后面对科技的不断追求,向外太空寻找生命。所以,依赖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你适度。我们常说某某某依赖谁或者谁谁谁依赖什么,都是被认为有些过度的行为,因为异于通常的感受和不妥而被察觉。依赖是一种单方面的依靠关系。过度的依赖是一种依附,附庸,就像生物的“寄生”,一种动物个体寄宿在另一种动物身上,以吸取宿主身上营养物质求得生存,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不能独立自主的承担和执行属于自己的压力和义务。依恋有依赖,留恋、眷恋之感,是一种关系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联结。在依赖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有些不舍或对失去感到不适,但也能较好的完成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我把ta比作生物的“共生”状态,是两种动物的个体发生互相合作关系,双方获得益处,但并不唯一,当一方突然失去出现分离,另一方也能快速的调整过来,并承担和接受自己的新生活。依赖心理是一种惰性心理,是过度的依赖。从小对家庭过于依赖,便会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来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依恋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师Bowbly(1969)根据母婴关系提出,心理学艾斯沃斯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有妈妈在的时候就感觉非常安全、安心,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玩耍、探索世界。妈妈离开会不安,当妈妈回来时会渴望得到妈妈的安抚,并通过肢体语言来缓解分离带来的焦虑。2、抗拒型依恋粘着妈妈,非常害怕失去妈妈。妈妈离开的时候会大哭大闹,回来的时候会想要亲近但又表现的非常生气,不搭理。3、回避型依恋不管妈妈在或不在,表现的都是漠不关心。4、混乱型依恋混合了抗拒和回避模式,一会儿非常粘乎,一会儿形同陌生人,对妈妈的态度不断摇摆。成人类型的分布情况类似于婴儿,在成人中,安全型约占60%,剩下的其它类型分摊。而“认为自己值不值得爱,别人值不值得相信”是初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安全型依恋的方式之一。举个栗子,也许就能明白题主所说的依赖和依恋的区别了:比如,今天你要去见网友,你让闺蜜代替你去,这是(对闺蜜的)依赖。你让闺蜜和你一起去,这是依恋。当然具体情况远比栗子描述要复杂的多,以上仅供参考。——认为你很重要的BS。

4
评论
分享
依赖和依恋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他们是不同范畴,不同领域的概念。百度词条的解释:“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依恋”(attachment)是个体与重要他人间通过亲密互动形成的持久、强烈的情感联系或联结。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期对人类依恋的大量研究由Johnbowlby及同事做出。依赖,依代表依靠,赖代表一种懒惰心理。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过程的依赖性。外来物质引入人体,引起特定的心理生理变化,使个体对它产生心理上的嗜好和(或)生理上的瘾癖,非要经常应用不可,否则便无法解除心理上的渴望,或不能避免不舒适的躯体反应──戒断症状。日常生活中对烟、酒、茶、咖啡的嗜好,因医疗用药不当而造成的对医源性药物的依赖,以及对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或致幻药等毒品的瘾癖,其原因都在机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了依赖性。对这些物质的依赖是一种发生率高、涉及面广的情况,长期应用致依赖物质会引起慢性中毒和行为改变,对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治安都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依恋是心理学术语,主要描述个体在幼年时期与养育者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强调的是互动。依赖更注重表述行为倾向,强调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对于你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好像“需求心理上的满足,无法得到满足”更值得探讨”。

依赖和依恋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他们是不同范畴,不同领域的概念。百度词条的解释:“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依恋”(attachment)是个体与重要他人间通过亲密互动形成的持久、强烈的情感联系或联结。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期对人类依恋的大量研究由Johnbowlby及同事做出。依赖,依代表依靠,赖代表一种懒惰心理。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过程的依赖性。外来物质引入人体,引起特定的心理生理变化,使个体对它产生心理上的嗜好和(或)生理上的瘾癖,非要经常应用不可,否则便无法解除心理上的渴望,或不能避免不舒适的躯体反应──戒断症状。日常生活中对烟、酒、茶、咖啡的嗜好,因医疗用药不当而造成的对医源性药物的依赖,以及对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或致幻药等毒品的瘾癖,其原因都在机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了依赖性。对这些物质的依赖是一种发生率高、涉及面广的情况,长期应用致依赖物质会引起慢性中毒和行为改变,对个人健康、家庭生活和社会治安都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依恋是心理学术语,主要描述个体在幼年时期与养育者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强调的是互动。依赖更注重表述行为倾向,强调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对于你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好像“需求心理上的满足,无法得到满足”更值得探讨”。

3
评论
分享
  • 52女,退休后每天大量学习心理学,弄得很累怎么办?
    5回答 · 2025.05.22 15:01:48
  • 40+女性,人可以不定义职业,自由生长吗?
    5回答 · 2025.05.22 09:36:39
  • 32岁北漂,失眠内耗,大龄女该如何考虑未来婚姻规划
    2回答 · 2025.05.22 03:46:59

女性成长与叙事空间

官方
1664人
#女性成长
这里可以分享倾吐女性成长过程的快乐与艰辛,💗探索不同的成长路途。🌱愿我们的相互陪伴浇灌出一片沃土,申请进群的小鲸鱼请务必❗️填写申请理由呀🐿或敲打暗号:我所经历的每一分钟都是成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官方
1778人
#自我探索
人生是在”变化中成长”,”正念练习”打卡记录进步瞬间 🐳这里是一个补给赋能的团体,一个”❤️心流”联动的温暖嘉园。唤醒“心流”,彼此的照见与接纳,源于【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亮周边的小世界,因你的存在影响更多的鲸鱼🐳们打卡记录【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愉悦感!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

打开壹心理APP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一条觉得不错的回答,快来看看吧~